跌倒不算失败
“跌倒了再爬起来,从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
要检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失败以后如何行动。失败以后,能否激发他的更多的策略与新的智慧?能否激发他潜在的力量?是增强了他的决断力,还是使他心灰意冷呢?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境地,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更改,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了再爬起来,从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
有人问一个孩子,他是怎么学会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就学会了。”之所以个人成功,之所以军队胜利,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跌倒不算失败,跌倒了站不起来,才是失败。
可能过去的一切,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部非常痛苦、非常失望的伤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忆从前时,会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为,他们竟然在非常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或是他们所至亲至爱的亲属朋友,竟然离他而去;或是他们已经失掉了职位,或是经营失败;或是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在这些人看来,自己的前景似乎是十分的渺茫。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种种不幸,只要你永不屈服,那么胜利就在前方,就在向你招手。
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考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失去的情况下,潜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争的人,自认失败的人,那么他所有的能力,就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
有人也许要说,早已失败多次了,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功,这种想法真是太自暴自弃了!
对意志坚定、永不屈服的人,根本就没有所谓失败。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少,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希望里。狄更斯在他小说里讲到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最初是个爱财如命、一毛不拔、残酷无情的家伙,他甚至把全副的精神都钻在钱眼里。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变成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一个真诚爱人的人。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世界上也真有这样的事实。人的根性都可以由卑鄙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何尝不能由失败变为成功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许多人失败了再起来,沮丧而又不认输,抱着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向前奋进,最终竟然获得了成功。
世界上有无数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而还不能把他们叫做失败者,因为他们仍然有着不可屈服的意志,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
世间真正伟大的人对于世间所说的种种成败并不介意,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望,绝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中,那些心灵脆弱的人们唯有束手待毙,但这些人的自信精神、镇定气概、却仍然存在,而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外在的一切境遇,去获得成功。
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所获得最后的胜利,只是来自于他们的屡败屡战。对于没有遇见过失败的人,有时反而让他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一般来说——
失败会给勇敢者以果断和决心。
不行动,只会让事情更糟
虽然多数人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都循着常规生活,但没有人能预知紧急情况的发生,所以时刻准备行动,权衡利弊。选择最有利的办法付诸实施的习性的养成,可能会成为未来某天掌握我们自己以及以我们为支柱的人的生死关键。
许多人害怕负起作决断的责任——决定不下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为他们担心,事情若是做不成功,他们便要成为承担者的对象。因此,他们尽可能避免负责,如有必要,他们会陷入忧愁、疑惧,或不知所措。这种焦虑和紧张,往往使身体和精神趋于崩溃。1942年,有位住在加拿大尼加拉瓜瀑布地区的年轻小伙子,名叫柯思迪罗。他退伍之后,立刻在“安大略水力发电代办处”找到一份修理机械的工作。18个月以来,他一直表现良好,而且工作得很愉快。一天,上司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被升任为领工,负责管理厂内重机油的设备。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忧愁了。”柯思迪罗描述道:
我曾是个快乐的机械工,但调升为领工之后,日子便不再快乐了。我所负的责任带给我许多压力,不论是清醒时或在睡梦里,不论在厂内或家里,焦虑常是我最亲密的伴侣。
然后,事情发生了——我一直埋怨的紧急变故终于发生了。我当时正走向一个碎石坑,那里应有四部牵引机在工作。但坑里那时是一片宁静,我急忙跑过去看,原来四部牵引机都发生故障。
我从没碰到这样的大事故,因此脑子空空不知如何是好。我跑去找监督,告诉他这个天大的不幸消息,然后静等着他向我大发雷霆。
但屋顶并没有掉下来,相反,这位监督转过身来,若无其事地向我微微一笑,然后说了几个字眼——假如我有幸活到1000岁的话,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字眼。他对我说:
‘把它修好啊!’
“就从那一刻开始,我所有的忧愁、恐惧和焦虑,完全一扫而空,整个世界又恢复了正常。我急忙拿了工具出去,马上开始修理那四部牵引机。这几个神妙的字眼可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并且改变了我的工作态度。感谢那位监督,我不但再度对工作燃起了热忱,也下定决心——遇事不要惊慌,不要忧烦,只要赶紧‘把它修理好’,就可以啦!”
住在印第安纳州的泰德·斯坦坎普先生便是位幸运人士。他的父亲不仅了解积极行动的价值,并且知道如何把这个观念和习惯传授给儿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泰德·斯坦坎普12岁时曾被邻居一个孩子欺负,所以,他决心不再出门,这样比较保险。过了几天,作为他帮忙割草的奖励,泰德的父亲给了他一些钱要他去看电影和买冰激凌。泰德把钱放进口袋,但没有去看电影——虽然他是那么渴望去看电影——怕会遇见那个邻居的孩子。
“我父亲以为我是生病了,”泰德·斯坦坎普说,我含糊地回答他的问话。第二天傍晚我到巷子里去玩弹子。这时候我发现了我的敌人——他此时像《圣经》里被大卫王杀死的菲利斯丁巨人那样可怕——向我冲来。我吓得调过头拼命跑回我家的车库,谁知我爸爸正站在我面前。他问我究竟是怎么了,我谎称我们在捉迷藏。这时候一个声音传进来:‘出来,胆小鬼。’
我爸爸手中多了一根两英尺长的厚厚的汽车皮带,语气平静地对我说,如果我不敢面对那个大块头,就必须等着挨皮带。我稍一犹豫,皮带就打在我的屁股上,那种疼痛比打架时挨过的拳头厉害多了。
我像炮弹被发射般窜出车库,出其不意地冲向那个家伙。第一拳打得他没有心理准备,接二连三地又是几下,他只有狼狈逃窜。
“后来的几天成为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勇气带给我的报偿是一种享受,我重获自尊,而且我得出一个有用的结论——不要逃避现实,要勇敢地面对它。一条汽车皮带和一个睿智的父亲叫我明白了一个真理。”
做出决定进而采取行动的能力是做好自我保护的要素之一。虽然多数人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都循着常规生活,但没有人能预知紧急情况的发生,所以时刻准备行动,权衡利弊。选择最有利的办法付诸实施的习性的养成,可能会成为未来某天掌握我们自己以及以我们为支柱的人的生死关键。
住在俄亥俄州春田市的艾尔·比夏先生便曾遇到这样的危机。比夏先生和妻子及3岁大的女儿一同开车到科罗拉多欢度圣诞佳节。那一天,风雪交加,高速公路上的车子都减速慢行。忽然,开在他们前面的几部车子都停住了,比夏也急忙煞车停下来,并试着倒转车子往回开。但风雪实在太大了,他们一不小心便陷入车道的积雪当中,动弹不得。
“我们停在那里几乎有1个钟头,内心实在焦虑不已。”比夏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道,在那1个钟头里,我们担忧的程度超过了所有以往的经历。夜色降临了,气温愈来愈低,风雪也变得更厉害了。路上的积雪愈来愈厚,我们的车子是绝对无法再开动了。我望着太太和女儿,心里知道必须赶紧采取行动,以求取生存。
我记得方才开车的时候,曾路过一栋农舍,距离我们停留的地方约1/4里远。假如我们能走到那里,生存或许有望。于是,我把女儿抱在怀里,便和太太一同向农舍出发。这真是一趟艰苦的路程!积雪高到我们的臂部,得费极大的力气才能向前走一小步。那真是痛苦的经历,但我们终于走到了农舍!
“接着的24小时,我们都留在那栋有四间房的农舍里,还有另外33个人也因风雪而困在那里。但我们都觉得十分温暖、安全,简直就像到了天堂一样。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回想,假如那时我们没有毅然决然采取行动,而只呆坐在车里等候,相信我们早就冻死在风雪中了。”
是的,紧急的情况往往逼使我们要当机立断,立刻采取行动,不能有犹豫、考虑的时间,否则情况将难以补救。
英雄总是谦卑的
世界上一位最伟大的自然科学探索者伊萨克·牛顿爵士暮年曾慨叹道:“我就像个在沙滩上戏耍的小孩子,面前则是一片未知的真理的海洋。”
在现代西方文化中,人们普遍低估了谦卑的价值。流行的观点认为,谦卑只适用于与宗教有关的方面;至于在“现实”世界,它就不能对你有所助益了。许多人将骄傲与无所畏惧视为美德,而将谦卑视作软弱。这也许是由于他们并不懂得谦卑的真正含义。他们将谦卑与自视过低或自卑等量齐观了,事实上,真正的谦卑并非如此。
其实,真正的谦卑恰好与此相反。真正伟大的人物都是十分谦卑的。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那些最受人尊敬的伟人们承认,他们的伟大并非来自他们自己,而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在他们身上起作用的结果。真正的谦卑即是认识到个人不过是这个更大的力量作用的工具罢了。耶稣曾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亲做他自己的事。”许多宗教导师也都承认这一点,真正的天才人物大都怀有很深的谦卑。伊斯兰教什叶派第一位伊玛目、第四位哈里发曾说:“为他人做的善事,你要掩藏;他人为你做的善事,则要显扬。”犹太教最伟大的学者本·西拉也说:“人越伟大,行事越谦卑。”
世界上一位最伟大的自然科学探索者伊萨克·牛顿爵士暮年曾慨叹道:“我就像个在沙滩上戏耍的小孩子,面前则是一片未知的真理的海洋。”另一位自然科学的巨人爱因斯坦也以其孩子般的朴素而著称于世。沃尔特·拉塞尔博士,一位在许多领域都获得成就的科学家说道:“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忘掉自我,他才可能发现自我。个人的自我必然消融,而由宇宙的自我所取代。”他的话简直就是耶稣上面所说的话的回声。
什么是宇宙的自我,它与个人的自我又有哪些不同呢?首先,个人的自我即我们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自己”,即我们相信,我们就是这个“自我”,它包括我们赋予自我评价的各种显现方式。个人的自我与我们的外貌、我们的成就及我们的私有财产相一致,就是我们自身的这个自我倾向于与他人竞争;如果未能达到它所希望的目标,就会感到恼怒或受到了伤害。这个本性的自我要求受人尊重,喜欢显得正确,并喜欢控制他人,这个本性的自我还促使人们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转而求助于他人的智慧。这个自我听起来有些熟悉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说的恰好就是人类的天性。”也许,我们上面所说的正是人类天性中我们最熟悉的部分。然而,我们的天性中还有另一部分,一个“更高的自我”,它像神圣的火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不幸的是,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个更高的自我被我们上面描述的那个自我掩盖住了。我们往往看不到这个宇宙的自我或称“更高的”自我,因为,我们的两眼往往被个人的自我这个身份所蒙蔽。这就好比我们仰视天空,天空中一直布满着群星,但在白天,它们被太阳的强光遮掩,我们用肉眼是见不到的,直到太阳落山之后,我们才会看到星斗满天。
为了在生活中显示出我们的伟大,我们应该学会谦卑。随着我们日渐变得谦卑起来,我们便开始明了谦卑的真正内涵。谦卑地承认,我们对真理的认识还所知不多,这不会使我们变成不可知论者。如果一位医生能够坦率承认,他并不通晓所有的疾病、症状与治疗方法,那么,我们当然也应谦卑地承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更多地学习真理。
走出失败者的阴影
凡是把自己的事业列为成绩平平或不成功的人,都是早就把成功的理由,置于他们控制力之外的人。他们觉得自己是永远的失败者,而这种逆来顺受的心态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事业失败者失败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永远的失败者,不能走出这个阴影。他们根本就无法正视自己并且为改善付出努力。
一个叫南茜的女学生,原来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女演员。在她的房间里塞满了戏剧方面的书籍,墙上贴满好莱坞伟大传奇人物的海报,那些登载有明星秘闻的报纸杂志南茜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她的愿望却没有实现。她说:“我痛恨办公室的工作,可是我没有别的选择。我知道我是个失败者,可是我已无力挽回什么,我感到到处都是失败的气味!”
我们来看看南茜的父母和朋友的态度,他们也只把她的梦想视为是不可理喻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于是南茜现在的文书工作,成为她倾泻生活中各种不满的容器。她自己认为,也许她乐于做个失败者,并且在一事无成中找寻自怨自艾的满足。
这个女学生的遭遇中有意义的是:南茜自认在事业上“一败涂地”,而她自己却没有做到这几点:
1.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认清自己真正的长处与短处。
3.没有有计划地发展自己的优势。
4.没有有计划地改正错误,改善短处。
5.没有努力为理想寻找机会。
6.没有全心全力追求成功。
7.没有建立自己的信心。
8.没有协调希望与现实。
南茜对理想的态度是消极的,她只是一个命运的接受者而不是一个挑战者。
美国南方的一个州,一直用烧木柴的壁炉作为冬天取暖的主要工具。在那里住着一个樵夫,他给某一人家供应木柴已经两年多了。这位樵夫知道木柴的直径不能大于18厘米,否则就不适合那家人的壁炉。可是,一次这位樵夫给这家人送去的木柴直径却大部分都超过了18厘米。当主顾发现后,打电话要求调换或重新把那些不合标准的木柴拿回去加工,但樵夫却没有答应主顾的要求。
这个主顾只好亲自来做劈柴的工作。他卷起袖子,开始劳动。大概在这项工作进行了一半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根非常特别的木头。这根木头有一个很大的节疤,节疤明显地被凿开又塞住了。这是什么人干的呢?他掂量了一下这根木头,觉得它很轻,仿佛是空的。他就用斧头把它劈开了。一个发黑的白铁卷掉了出来。他蹲下去,拾起这个白铁卷,把它打开。他吃惊地发现里面包有一些50美元和100美元的钞票。他数了数恰好有2250美元。
很明显,这些钞票藏在这个树节里面已有许多年了。这个人唯一的想法是使这些钱回到它真正的主人那里。他拿起电话找那位樵夫,问他从哪里砍了这些木头。这位樵夫的消极心态让他采取一种排斥态度。他回答道:“那是我自己的事,没有人会出卖自己的秘密。”然后他不问个究竟就把电话挂断了。那位主顾无法知道钱的来历只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份“礼物”了。
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讽刺,而是让人们认识到机会在每个人生活中都存在的,然而以消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却会阻止佳运造福于他。只有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才能抓住机会,甚至从厄运中获得利益。
从许多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把自己的事业列为成绩平平或不成功的人,都是早就把成功的理由,置于他们控制力之外的人。他们觉得自己是永远的失败者,而这种逆来顺受的心态是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不少家庭为了谦虚,当别人夸奖自己孩子聪明时,经常反驳:“哪里,哪里,这孩子笨得很。”这些谦虚的父母不知道这种美德也许会使自己孩子的自我观向畸形方向发展,最终真的如父母“所愿”变得毫无斗志。
人们给自己下定义的方式可以称之为自我观。而人给自己下定义当然是极富于主观性的。有的人认为自己富于智慧与能力,有的人则认为自己智力平平无所作为,而这种自我感觉即使与事实不符,却大多数与结果相符。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做过这样的试验,他教的两个班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基本上一样,但是他在甲班上课时,不断称赞甲班学生聪明。而在乙班时则不时讽刺、嘲笑乙班学生。结果受到鼓励、自信心大增的甲班在成绩上大大超过了自信心受到打击的乙班。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自我感觉的影响作用。
自我观对于从个人角度去解释“成”与“败”非常重要。
成功并非总是用“赢”来代表
那个小女孩已将她最重要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她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使她比一般人赢得更多。
在追求增大我们能力的过程当中,并不需要踩着别人的头顶往上爬,也不需要赚个几百万,或是做到公司的总裁。成功的意义并不总在一个“赢”字。
有一个智能不足的年轻女孩,曾将成功的真谛表达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关于这个女孩的故事。
在一个大城市的精神病患者举行的运动会选拔赛中,与赛者如同正常人一样,竞争得非常激烈。在中距离赛跑项目中,有两个女孩竞争得格外厉害。最后决赛时,这两个女孩更是备足了力量较劲。
最后有四名选手进入决赛,要决定谁获得该城的冠军。比赛开始,女孩子们在跑道上前进。这两名实力最强的选手很快便将另外两人抛在后面。
在剩下最后100米的时候,两名赛跑者几乎是比肩齐步,都极力要跑赢对方。就在这个时候,稍微落后的那个女孩脚步不稳,绊倒了。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这等于宣布了谁是赢家。但这一回可不是这样。
领先的跑者停下来,折回去扶起她的敌手,为她拂去膝盖和衣服上的泥土,此时,另外两个女孩子已冲过终点线。
赢得比赛是当天竞赛的目标,但谁才是这次比赛中真正的赢家,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那个小女孩已将她最重要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她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使她比一般人赢得更多。
即使我生性好竞争,仍然忍不住要想,有朝一日我也能得到同那女孩一样的成功。但我得先了解,爱的喜悦远胜过胜利的滋味。若你能两者兼顾,依我之见,你是个超人。
人生中有许多时刻,你表面上输了,但其实是真正的赢家。比方说:
某个周日下午,你正和邻人在起居间共享午茶。糟糕!她的茶杯翻倒了,茶水溅在你价值不菲的地毯上。
你会说:“别担心!这地毯不容易弄脏的,只要一会儿便可以把它处理掉。请千万别放在心上。”
同一天下午,你的小孩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打翻在同一张地毯中。
你大吼大叫:“你这笨手笨脚的白痴!这块永远洗不掉了啦!你是要把这房子里每一样东西毁掉才甘心是吗?你能不能做点好事?”
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孩子们其实是在我们家中短暂停留的客人——他们很快便会搬出去自立门户。他们是不是应该多少得到一些我们对待邻居的尊重和友谊?
这样的成功并没有立即可见的利益,正如同或许你已费尽心力却并不能得到什么金钱的回报。你所赢得的是,知道你最珍视的“客人”在你的家中得到爱、温柔和尊严——他们极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下一代。
另一个“家庭剧场”的脚本:“你没有一次准时过!每一次都要我等你!你不会是要穿‘那个玩意’去参加晚上的派对吧?你到底有没有品味啊?”
我们结婚时在对方身上看到的优点都到哪儿去了?似乎只要经过几年的婚姻生活,配偶中便会有一方或双方只能在对方身上看到缺点。对方的美德似乎已如尘土般消逝。
赞美对方良好的行为而心怀宽恕——虽然真正地宽恕另外一个成年人绝非易事;即使你做到了,也不会有胜利感。但因此培养的美满良缘,却绝对是项胜利。
通常,我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注于世俗的目标上,却不了解人生真正应该追求的目标是默默给予别人帮助,学习得到内心的平静,以感恩和谦逊去迎接命运所注定的好事,并以勇气接受并不那么美好的事。
剪掉多余的
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在其余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一定可以成为那种罕见、珍贵、硕大无比的奇葩。
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一人社会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让它消耗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却偏偏喜欢东学一点、西学一下,尽管忙碌了一生却往往没有什么专长,到头来什么事情也没做成,更谈不上有什么强项。
在这方面,蚂蚁是人们最好的榜样。它们驮着一大颗食物,齐心协力地推着、拖着它前进,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难,要翻多少跟头,千辛万苦才把一颗食物弄到家门口。蚂蚁给我们最好的教益是:只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结果。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方能实现目标;明智的人也善于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百折不回的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人们的生存竞争中去获得胜利。
那些富有经验的园丁往往习惯把树木上许多能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一般人往往觉得很可惜。但是,园丁们知道,为了使树木能更快地茁壮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忍痛将这些旁枝剪去。否则,若要保留这些枝条,那么将来的总收成肯定要减少无数倍。
那些有经验的花匠也习惯把许多快要绽开的花蕾剪去,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花蕾不是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吗?花匠们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在其余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一定可以成为那种罕见、珍贵、硕大无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样,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重要事业,集中所有精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众人叹服的领袖,成为一个才识过人、无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脑中许多杂乱无绪的念头。如果你想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得伟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大胆地举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无奇的、毫无把握的愿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面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须忍痛“剪掉”。
世界上无数的人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才能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当的工作,他们使自己的精力在许多并无助益的事情上徒耗了,而他们自己竟然还从未觉悟到这一点。如果把心中的那些杂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惊讶——自己的事业上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
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要比有十种心思来得有价值。有专门技能的人随时随地都在这方面下苦功求进步,时时刻刻都在设法弥补自己的缺陷和弱点,总是想到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而有十种心思的人就和他不一样,他可能会忙不过来,要顾及这一点又要顾及那一个,由于精力和心思分散,事事只能做到“尚可”为止,结果当然是一事无成。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你必须专心一致,对自己认定的某一件事某一个目标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有出色的业绩。
不要把精力耗费在许多并无益处的事情上。
成熟只寓于追求的过程中
“使自己变得成熟!”老人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
冬天来临的时候,雪花飘舞,北风劲吹,青年诅咒道:“这鬼天气,冷死了!”青年因此心情糟糕。
夏天来临的时候,烈日炎炎,热浪阵阵,青年诅咒道:“这热死人的天,为什么不是冬天呢?”青年因此心情糟糕。
一位老人见了,问青年:“你为何一年四季总是愁眉不展?”
“因为我没有遇到一件快乐的事。”青年苦恼地说。
“其实,痛苦与快乐从来不曾分别过。你怎么可能一年四季只见痛苦,不见快乐呢?冬天有美丽的雪花,夏天有清纯的荷花,这些,你怎么都看不见呢?”老人说。
青年思索着老人的话。
老人道:“年轻的朋友啊,不要以为痛苦只是痛苦,快乐只是快乐,其实它们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你在品尝痛苦的滋味时,也能体味快乐的一面,那人生是多么有趣啊!”
青年人满面诚恳地问:“人生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使自己变得成熟!”老人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
每个人都要接受生活的考验和筛选,成功者和失败者在成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同化现象:一种向成功的同化,一种向失败的同化。前者以自己某方面的成绩受到赞赏为发端和契机,促使走向成熟的主观努力越来越大,速度愈来愈快;后者由于不能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逐步形成了无视现实和心安理得的习惯,最后放弃走向成熟的努力,表现出粗劣的品格和各种怪癖。
正确的人生总是在不停地追求成熟。但如果你以为经过努力,在某一天中就会得到那个梦寐以求的“成熟之果”,此后就可高枕无忧,慢慢地品尝和享用它,那实在是一种误会,成熟者的那些特征只存在于成熟者的不断追求中。
20世纪,世界画坛上出了个“创新魔”——大画家毕加索。他具有画家的天才,到16岁那年,就因举办了个人画展而一举成名。直到他91岁离世前的那天清晨,在他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劳作不已,共创作了4500多件艺术珍品。这些珍品记录了他经历写实主义时期、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以及各种画风杂交时期的创作风格。他的画风不停地变,不仅观众应接不暇而骂他是“邪恶的天才”,就连评论家也惊斥他是“艺术的变色龙”,但是,最后举世公认,他是一位“20世纪艺术的领路人”,是“一个点石成金的稀有之才”。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他的成功之秘——他的作品全像是各种没有完全盛开的鲜花,或像是各种将熟未熟的鲜果。
可见,你平日发誓要追求的“成熟”,并不是一个放在距离你数米、数十米的目标点,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从“无序→有序→新的秩序”的不断循环过程。
毕加索每每创立一种新画风时,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创造出“没有完全盛开的鲜花”和“将熟未熟的鲜果”时,他在追求成熟,而当他趋向成熟时,果子却又马上腐烂了。于是,又必须在这一刻之前,及时、果断、痛苦地超越这个“成熟”。对于他来说,就是另辟蹊径,扔掉已获得巨大声誉的画风,去追求充满失败风险的新的“不成熟”画风。
做人也一样,成熟只寓于追求的过程中。正如一位名家所言:“完善也和无极一样,不是为我们而存在的。”成熟只存在于不断与幼稚的抗争中,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的心理也犹如大洋中的一条小舟飘荡不定。当然,人应该热衷于成熟与完善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接近美的境界。真正的成熟并不是以凝固的特征来表示,而是以过程来叙述。
你的脖子挂的是一条不断趋向成熟和不断追求新的成熟的创造链。这就是成熟的要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