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是未来新贵
47845500000024

第24章 为什么孩子常常自言自语

刘妈妈家宝宝不太合群,在幼儿园只喜欢跟两三个小朋友玩,玩的孩子多了,她的不适应就表现出来了。孩子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自言自语,讲一些别人以前说过的话。刘妈妈一开始没注意,后来老师告诉她,孩子在幼儿园中午睡觉时,也会这样自言自语。老师们发现她自言时,就会制止她,或者找别的话题岔开,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刘妈妈的孩子现在有3岁半了,症状在近两个月来更为明显。独自玩时或走路时,她就会自言自语,比如在幼儿园时,某个小朋友打了她(她内向,胆小,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差)可能被吓住了,老师批评了别的孩子,她竟然学老师的话自言自语,回家还在重复,刘妈妈不禁担心如果长期下去,会不会更严重?

人的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孩子语言的发育从外部语言开始。孩子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形式。有的孩子自言自语较多,这恰恰说明他们肯动脑筋。

从儿童的自言自语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孩子的思考内容及方向,能够体察孩子的想象力,为进一步引导孩子发展智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自言自语多出现在三四岁时,这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正常现象,多表现在孩子做游戏或一些事情时。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以自我为中心,其语言也是自我中心语言。

孩子一面做各种游戏动作或事情,一面说话,用语言来说明自己正在做的动作;或者用语言来补充自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或者用语言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或者做事情遇到困难,通过自问自答来表示自己的怀疑、惊奇和困惑。所以,当孩子自言自语时,家长不要不以为然或者嫌孩子“吵”而加以大声斥责,而要琢磨他们的话,对孩子的不解、疑惑给予一定的启发,当孩子能独立战胜困难时,还要给予鼓励。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向内部言语发展,同时也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孩子自言自语反映的是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要采取的办法,这时孩子思想放松,畅所欲言,其语言充满了感情色彩,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感情上得到宣泄和倾诉,这样做有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而且孩子在自言自语时往往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集中,这样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孩子通过自言自语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一个好机会。

一般来说孩子在独处,或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或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时自言自语的情况多。当与父母以及小朋友在一起时自言自语发生的就少。孩子在自言自语的时候,家长不要打断孩子,也不要横加干涉。通过孩子的自言自语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不足的地方,选择适时的时机给予引导。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内部语言的逐渐发育,与人交往增多,自言自语的现象就会减少了。

事实上,孩子常常会“自言自语”,这是这阶段孩子语言的特点之一。这种自言自语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戏言语,这是一种行动的伴奏,儿童一面在做游戏,一面嘀咕,如儿童在玩玩具时,常常一面玩一面说:“小鸭在水里游泳,小鱼游来了。”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常常扮演妈妈对孩子说这说那的。这种自言自语的伴奏直到游戏结束才停止。另一种自言自语的形式是问题语言,这是困难在言语中的表现,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等。当孩子忽然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时,也会自言自语。例如,在搭积木时,他们往往一边搭一边说:“把这个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原来应该放在这里??”

一些家长常常发现自己的孩子单独玩到高兴时,总喜欢边玩边嘀嘀咕咕:“这是山??挖好了??这是河??挖好了。河上边应该搭座桥,桥搭这儿??桥搭成了,河水在下边慢慢流??”也有的孩子,有时独自儿安静地躺在床上或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专心致志地自言自语,似乎在讲什么特别有趣的事情。

不少妈妈看见幼儿常常独自地说话,感到奇怪和疑虑,不知是怎么回事。有的老师甚至担心孩子的神经是不是受过什么刺激,有点失常。其实,只要了解了孩子自言自语的实质,就不会再有这种担心了。

“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幼儿与假想伙伴的游戏。

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这是排除孤独和寂寞的巧妙方法。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

幼儿的游戏言语。

三口之家的现代家庭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较多时间是独自在家里游戏,这时就常常会出现年轻父母担心的幼儿游戏言语。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现,它伴随着游戏进行,反映行为过程中的问题和行动结果。

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

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无形的朋友。据研究,约有 15%~30%的儿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在 2.5~6 岁之间发生。一般地说,这个现象到了入学年龄,随着幼儿社会交往的增多会渐渐消失,个别也可能延续至10岁左右。

妈妈们对于孩子自言自语的现象不必惊奇,也不用担心,更不要因孩子自言自语影响了正常教育,而应该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仔细倾听孩子自言自语的内容,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时给以适当的指导,促使孩子顺利地由自言自语过渡到内部言语,并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如果有的孩子已经八岁了,还常常自言自语,那妈妈就该注意了,这可能真是一种病态,应该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