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将会一鸣惊人
47845600000050

第50章 对孩子的感情培养,同样重要

培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平时工作很忙,培培跟着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生活。在班里,培培各方面的表现非常出众,他会说汉语和德语两种语言,钢琴弹得很好,很会画画,还经常画画送给爷爷奶奶。可是有一天,培培的言行把老师吓了一大跳。

那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培培站在学校走廊的阳台上,盯着外面看,老师让他回来,他却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活了,我想跳楼。”

老师的心“咯噔”一下,但仍表现得很平静,说:“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会摔得很惨的。”

“我不怕,我就是不想活。”

“你死了,你的爸爸妈妈多难过啊?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啊?”

“我就是想让他们难过。”老师心想,这孩子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再聊下去他会越说越带劲的,因此老师转换了一下话题,就劝他:“咱们先回教室,外面太冷了,别冻感冒了。回班说话吧。”“我想生病。”“生病了,老师会伤心的。”培培的回答让老师更吃惊了,“你们伤心我才高兴呢!”

??

从培培的话中,我们能发现他的情绪反应不够健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孩子情感问题。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曾说过,孩子的未来 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因此,只有高智商却没有情商是不行的,良好的智力发展需要健康的情感来保驾护航。

生活中,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会以持续的阳光心态沉浸在学习和生活中,这必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而一个智力很高的孩子,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健康的情绪情感来调节自己。否则,孩子心情会郁闷,思维会凝滞,就会形成如任性、自私、冷漠、孤僻等性格。所以,好妈妈要重视孩子的情感培养。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情感的最好时机,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脑”正处于发育阶段,是情感教育的最好时机。人的喜怒哀乐都是由“情绪脑”控制着,对学习、记忆、决策以及生存和适应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是,“情绪脑”也很脆弱,会受到压力、慢性病、不良睡眠、噪音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妈妈想让孩子有个健康的“情绪脑”,就不要错过这个教育时机。那么妈妈该怎么做呢?

第一,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描述情绪情感。

人类的感情是丰富的:有高兴,有快乐,有伤悲,有恐惧,有难过,有气氛,有厌恶??孩子虽然年幼,但也能体会到这些情感,只是不说出来而已,因此妈妈要为他指点、陈述出来,这样他以后才懂得描述自己和别人的情感,为进一步发展感情奠定认知基础。

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家长要接纳它,并帮助孩子表达心态:“你是生气了吗?”“妈妈知道你最讨厌睡觉被打扰。”妈妈还可以直接询问孩子:“告诉妈妈,你怎么了?”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

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观察书上各种情感的描述。如果带图片的书籍,把图片的一半遮盖起来,让孩子根据剩下的一半猜测其中的动物或任务是什么,这种猜谜游戏孩子一定会非常喜欢玩。

第二,培养孩子情感认知及表达能力。

很多人对情绪情感的认知不以为然,实际上情绪是可以伪装的,而且很容易伪装,因此,不能只是根据面部表情来判断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中,有些人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难以了解他人的情感,这类人很难被人接受,因此他们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孩子的情感认知除了针对自身以外,也包括应对别人情绪的认知。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同理心”,即我们常说的“移情”,它是指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会到相应的情绪,设身处地地去识别和体验别人的感受。

同理心是一切同情心和利他精神的基本前提,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有同理心的表现,比如他们听到其他婴儿哭泣时,他们会感到难过甚至哭泣,这就是同理心的最好表现。妈妈在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时候,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促进这种情感的发展,使孩子养成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孩子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需要自控,因为有些情绪很容易冲动,如果不自控,就会像洪水一样任意冲泄,伤人伤己,影响人际关系。因此,妈妈要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比如孩子生气要发作的时候,让孩子默默念数字。这种自制不是要孩子简单地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指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将一切情绪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另外,想要培养孩子的感情,妈妈应该避免过度保护孩子,过度称赞孩子和过度溺爱孩子。平时要多给孩子信任和关爱,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要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如拥抱、亲吻孩子,使孩子感受到母爱,而爱是一切情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