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47854900000013

第13章 这样表扬和鼓励,男孩最容易上进

072 多留意和夸奖男孩的长处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是,我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我们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实践中,罗森塔尔效应对男孩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作出最好的表现。

人们通常这样说明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称赞就像是养料。它会使男孩得到很大的鼓励,使他们雄心勃勃,信心十足地更进一步努力。父母给男孩的表扬比其他人给男孩的表扬作用更大,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男孩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按大人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得到父母的表扬和鼓励。

大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因此,在教育中,家长们应该对男孩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面对男孩天真幼稚的行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定,应发自内心地赞美男孩的创造力:“你真行!我小时候可不如你!”随着男孩年岁的增长,对他的鼓励更应多于批评,那么男孩的进步就会越来越快,也会把家长当做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味地责备,甚至恶狠狠地训斥,那么必定会使男孩的自尊心在你的训斥声中渐渐丧失殆尽,同时毁掉的还有你与男孩的关系。

有人曾对少年犯罪儿童作了专门的研究,研究发现,许多男孩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许多男孩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男孩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对男孩的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期待对男孩的自我肯定和未来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许多家长总在别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儿子,却绝不在别人面前表扬自己的儿子,觉得这是严格要求,是一种良好的家教风气,也是一种谦虚,却不知小孩是最需要表扬的,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其实,大人也需要公开表扬,只不过男孩是高兴在脸上,而大人是高兴在心里。

把儿子培养成著名天才的老卡尔·威特认为,家长要学会赏识男孩,只要父母自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流”的,他们就会把这种意识直接传到男孩的头脑。当男孩从家长那里常常得到正确的赞许、表扬和肯定,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父母不要吝惜自己的称赞,鼓励男孩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这是挖掘男孩潜能的重要通道,也是增强男孩自信的源泉,更是男孩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073 分解困难是鼓励男孩的最好办法

受过批评的男孩往往会丧失自信心,因为害怕再犯错,所以对力所能及的事也会产生畏缩退避行为。较少受表扬的男孩会认为不管事情处理得如何,结果都无关紧要,相反做错了还会受到批评,因此就会慢慢失去主动性,从而产生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一次两次挫折可能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反复体验这类情境就会导致男孩出现无助感,从而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其实男孩已经知道自己的“过失”,为何我们还要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呢?为何不找出男孩的闪光点给予鼓励,给予表扬呢?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用一吨重的批评去攻击他,不如用一两的表扬去肯定他。

事实上,每个男孩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爱护、期望、珍惜他们。男孩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地说,你期望男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男孩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写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儿子的作业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跟人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是很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成长为一位杰出人物。

对男孩鼓励多,男孩的进步就快。鼓励是自信的酵母,夸奖是自信的前提,自信是信心的基础,没有自信就没有信心,培养男孩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就是夸奖鼓励要及时。夸奖不仅仅表明了父母对男孩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男孩对自己的信心,只有男孩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才会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寻借口。这对于“习得性无助”者克服困难、鼓起勇气、振奋精神、减少自卑、奋起直追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时候男孩最需要鼓励?什么时候不能对男孩过多赞扬?这里面需要家长仔细留心。一般来说,男孩遇到困难,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是最需要鼓励的。这时候家长一定要耐心,帮男孩一起把困难分解开,一步步去前进,然后男孩每前进一小步就要赞扬他。举例来说吧,男孩如果写字,某个字写不好,家长就要鼓励他再试,教给他如何一笔一画去分析结构。让他一次就改进一个笔画,每一笔画的改进都要赞扬男孩取得的进步,直到最后写好这个字,这时候就让男孩停下来,回顾一下自己是如何一点点进步以至最后克服困难的。让他在被夸奖的同时体会一步步克服困难的乐趣。这种把困难分解,每一小步都要让男孩体会到成功和被鼓励的快乐的方法,对于培养男孩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情商是至关重要的。

074 这样鼓励男孩更持久更有效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实验:他把106名能力相等的被试分为4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练习后都给予表扬和激励;第二组为受批评组,每次练习后都严加训斥;第三组为受忽视组,每次练习后基本不予评价,只是在一旁静听前两组所受到的批评与表扬;第四组为控制组,既不给予任何表扬与评价,也不让他们听到前两组的表扬与批评。然后让被试做一组难度相等的练习题,每天做15分钟,共做5天。之后分别检测4组被试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受表扬组的被试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组,其次是受批评的,再次是被忽视的,最差的是被控制组。

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赞许的作用。若要赞许起到更好的作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鼓励效果的持久强化。

在约翰逊两岁之前,丽贝卡就让他学会了从石板上认和写字母。3岁的时候,他就熟知鹅妈妈的故事,熟悉朗费罗和丁尼生的诗。4岁,约翰逊就能拼出爷爷、丹(家里的一匹马)这样的单词。丽贝卡还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开发孩子的心智,而且经常告诉朋友和亲戚,约翰逊是个智力超常的孩子。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贝丽卡这样做给约翰逊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对培养其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即使在约翰逊放弃学校教育,并花了两年时间到加利福尼亚流浪后回到约翰逊城,她对约翰逊的信念也从未动摇。当约翰逊疲惫地说:“妈妈,我已经试过靠双手生活。如果你愿意帮助我,我准备试着用我的头脑生活。”于是丽贝卡立即开始行动,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她打电话给西南得克萨斯州教育学院的院长塞西尔·伊文斯博士,希望约翰逊能进入大学继续接受教育。她甚至回到布兰科,和曾给父亲当过法律书记员的一个银行家联系,为约翰逊筹款上学。为了确保约翰逊通过入学考试,“她下楼来和我整夜做平面几何”,约翰逊充满感激地说,“直到我得去上8点钟的课我们才闭眼。她熬了一个通宵。”丽贝卡几乎不惜一切来确保儿子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在约翰逊的大学期间,为了避免儿子因贫困辍学,她尽了最大的努力,甚至给约翰逊的朋友本·克莱德写信请求他帮助约翰逊留在大学里。

丽贝卡为约翰逊树立正面榜样,并用不断的鼓励来塑造儿子的性格,同时也激发儿子身上的优点。约翰逊也用行动实现了丽贝卡的愿望。

约翰逊在28岁时赢得了一次国会特别选举,从而进入国会,成为最年轻的议员。丽贝卡写信祝福,并告诉儿子自己永远支持他。

母亲丽贝卡的爱和鼓励成为约翰逊不断进取的永远动力,正如他在1956年的母亲节给母亲的信中写的那样:“有你做我的母亲我是如此幸运—你有如此美好的精神,还有无限的爱的奉献。你一直是而且永远是我的动力,无论我是什么或将成为什么,所有那些好的方面都应该归功于你。”

约翰逊的母亲并不把鼓励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为,她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鼓励着约翰逊,这样鼓励的效果才能够持久强化。

我们知道,积极的评价使男孩对自己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因此提高;负面的评价会打击男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男孩可能因此而破罐子破摔。心理学研究认为,这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男孩长期受到这些话语的影响,会在心理上形成正面或负面的自我表象,久而久之,就会固化成他们的行为特点。

美国的一个学校采用发“代币券”的形式褒奖学生的做法就很可取。如果老师要褒奖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就会给这个学生发一张价值若干元的代币券。这张代币券可以在学校的小卖部换取同样价值的小商品。如果学生不马上兑换代币券,或将自己的良好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抑或又有新的良好行为,他就可以到教师那里换取一张面值更大的代币券。如果学生仍不兑换,并持续保持良好行为,教师的褒奖方法则仍根据以上原则类推。

这种做法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了持久强化。这是因为该校的做法契合了心理学中“期望与效价”理论,即人做某事的积极性等于成功概率和价值判断的乘积。也就是说,奖励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期望,这样才会收到比当下良好行为更好的效果。

选择有效的表扬方法会使得男孩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因此我们说,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是男孩精神健康的基石。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要注意鼓励效果的持久强化

我们知道,积极的评价使男孩对自己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因此提高;负面的评价会打击男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男孩可能因此而破罐破摔。心理学研究认为,这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男孩长期受到这些话语的影响,会在心理上形成正面或负面的自我表象,久而久之,就会固化成他们的行为特点。

075 不要将儿子的小成就常挂在嘴边

夸奖可以建立男孩的自信,赞扬确实是沟通的“法宝”,只要给予鼓励,就能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可是别忘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夸奖也有让人满意和让人不快之分。夸奖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不恰当的夸奖可能达不到预期目的,因为他觉得你在敷衍他。不讲策略的夸奖还有可能会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因为男孩在某个时期是具有破坏性的,他们不希望自己是家人眼中的“好男孩”,你越夸奖他,他的不端行为就会越多。因此我们说,虽然奖励在总体上能够达到激励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讲究策略,不但效果不佳,还可能对人造成心理伤害。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认为鼓励并不需要许多技巧。

一位母亲忧虑地对老师说:“我们并没有给男孩什么压力,也很少责备他,更不会疾言厉色。我们奉行以奖励代替责备,为什么男孩会越来越忧虑呢?”

老师单独和这位念中学一年级的男孩交谈,发现他担忧自己不能名列前茅,所以很用功。他经常失眠,觉得压力很大,甚至想休学。

“我很怕考不好,所以每天读到深夜。”男孩说。

“你觉得学习有困难吗?所学的功课你不会吗?”老师问。

“不是,是怕考不好。如果落到三名以外,我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我就是怕输掉!”

“你父母亲要求你考前三名吗?”

“没有。是我自己粗心考不好,我就是很在意成绩。”男孩哭了起来,“我怕失败,那很没面子。”

“对谁来说,你会觉得没有面子?”

“我怕对不起爸爸妈妈!怕得不到他们的欢心。”男孩泣不成声。

这位名列前茅的男孩,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亲人的夸奖之中。由于一直保持好名次,他未曾尝过没有父母夸奖的滋味。他怕失去夸奖,并把这个惧怕当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

夸奖具有启发性和鼓励作用,但过多过分的夸奖,会带给男孩不必要的困扰,给男孩带来心理负担,时间久了,慢慢地会加重男孩的心理压力,使男孩变得焦虑,遇到困难容易退却,缺乏信心。大人在夸奖男孩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并在表扬男孩时指出不足之处。另外,夸奖过多还易使男孩产生比谁都强的心理,不允许或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子方法:

一天,卡尔·威特带着他的儿子到一个朋友家参加聚会,而此时,他的儿子已经因为他的超常智力被广为传诵。一位擅长数学的客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想考考小威特。卡尔·威特答应了,但他要求那位客人不管小威特答得怎样,都不可以过分地表扬自己的儿子。

这位客人一连给小威特出了三道数学题,但小威特的聪明使他越来越感到惊异。而且每一个题小威特都能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此时,客人已不由自主地开始赞扬小威特了,老威特赶紧转移话题,这样客人才想起了两人的约定。

但客人出的题越来越难,并最终走到他也难以驾驭的程度。客人非常兴奋,又拿出更难的题来“难为”小威特:“你再考虑考虑这道题,这道题是一位著名数学家考虑了3天才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我不敢保证你能做出来。”

可是,没过半小时,就听小威特喊道:“做出来了。”

“不可能。”客人说着就走了过去。

但事实不得不让客人赞不绝口:“真是天才,那么你已胜过大数学家了!”老威特连忙接过话说:“你过奖了,由于这半年儿子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对数学很有心得。”

客人这才领会到老威特的意图,点着头说:“是的,是的。”

不要认为卡尔·威特对男孩太严苛,事实上他是非常赞同赏识教育的。只不过他认为,表扬不可过多过高,不能让男孩情绪过热,过多的赞美会让男孩产生错觉,要么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出色,要么就逐渐形成压力,为了夸奖而去做。

卡尔·威特给父母的忠告是:我们不能让男孩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要将儿子的小成就常挂在嘴边

不讲策略的夸奖有可能会导致男孩的紧张和行为失当。因为男孩在某个时期是具有破坏性的,他们不希望自己是家人眼中的“好男孩”,你越夸奖他,他的不端行为就会越多。大人在夸奖男孩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并在表扬男孩时指出不足之处。另外,夸奖过多还易使男孩产生比谁都强的心理,不允许或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

076 鼓励不是简单地说句“好好干”

与责备相比,夸奖是肯定男孩做的事,许多父母认为不需要许多技巧,实际上同样具有一定艺术性。很多家长在鼓励男孩时往往只是说:“加油啊!好好干!”具体如何去做,却只字不提。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并不认可这种做法,实际上,他认为这种鼓励方法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男孩听后一定会茫然不知所措。相反,对男孩的行为应该进行及时具体的表扬,让男孩知道父母很在意他的表现。如果能提出具体问题,那么男孩听后就会清楚自己应如何去做,当天就可以努力。

在美国电影《师生情》里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他在给一名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男孩上课时,耐心地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男孩,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

那男孩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5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3个。”

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位伟大的老师没有责备,也没有沮丧,而是依然满怀热情地说:“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

老师的鼓励使男孩像久旱的土地遇上了甘霖,男孩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

这个电影片断曾深深地感染了许多老师和父母,令人永生难忘。

具体的表扬,能让男孩很容易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好,找准努力的方向,以后才会坚持下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妨效法一下电影中的这位老师。

比如,夸奖男孩画画画得不错,不能只是说:“不错,像毕加索一样。”而是要说“这个天空的颜色很有意思”,或“这个脸画得很像爸爸……”

男孩第一次洗了自己的衣服,你可以说:“衣服洗得真干净,特别是袖口,居然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留下。”男孩自己收拾了玩具,你可以说:“你今天真乖,把玩具都放回了原来的地方,妈妈很高兴。”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正在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此外,还要注意对男孩的意外鼓励。古代有一个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有人奉承他“你将作为战略家而载入史册”时,他一点儿也不感到高兴。可是有一次,当有人夸奖他的胡须非常漂亮时,他却高兴得喜笑颜开。将军肯定没有注意到自己还有这种优点,因此当有人称赞他的胡子时,他才会高兴万分。同样,这种鼓励的方法用在男孩身上,还可以帮助男孩发现他在其他方面的优势。

不要只在男孩考了100分时才说上一句:“考得不错。”那么,男孩认为这时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感到意外。如此一来,即使以后总得100分,男孩的上进心也会慢慢消失。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去表扬男孩,要抓住要点或者“投其所好”地进行表扬。比如:“今天确实不错,你学习了两个半小时。”这样的话,男孩听了会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由此男孩会更加奋发努力,继而我们也会看到男孩身上的多种潜能被开发出来。

鼓励孩子要具体些

笼统的表扬效果不佳,男孩听后会茫然不知所措。

具体的表扬为男孩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077 仅仅使用物质奖励是不够的

“优优,今天的画画很漂亮,爸爸奖励你一只玩具狗。”

“明明,今天你背会了几个英语单词,妈妈奖励你一包薯片。”

“宝贝儿,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妈妈奖励你一套漂亮衣服。”

“乖,你只要听话,爸爸就给你买个漂亮的玩具枪。”

“只要你听话,妈妈晚上就带你去吃好吃的。”

……

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有以上的这种教育方式:男孩表现得好,就迫不及待地要用物质奖励一下;男孩不听话时,反复劝说无效,就用男孩喜爱的食物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利用物质刺激,忽视精神奖励的情况已经不稀奇了。

实际上,这种滥用物质奖励来“激励”男孩的方法,很难收到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比如,每当男孩考试得了高分,或考上了重点中学,家长就不惜大花一笔作为奖励。比如,有的家长给男孩买来电脑作为奖励,男孩如愿以偿了,以后的学习就放松了,甚至后来男孩只是玩电脑、玩游戏、上网,作业都不做,成绩很快就下降了。直到此时家长才意识到:用买电脑来刺激男孩学习的方法欠妥当。

在奖励的问题上,男孩的成长离不开物质奖励,更离不开精神奖励,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身心的和谐发展。物质奖励对男孩来说只是一种刺激,而精神奖励则是促进男孩努力进取的终极动力。也就是说,恰如其分的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只有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才会真正促进男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物质奖励无形中让男孩养成骄奢习气,不爱惜物品,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甚至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和攀比心理,这些都将成为培养男孩朴素、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的巨大障碍。因此千万别因男孩一时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头脑一热就滥用物质刺激,这样极易导致男孩不重视精神所得,或使男孩做事情的动机不纯,误导男孩的动机。

另外,如果家长只知道一味地给男孩钱,想以此来代替男孩的需求,用钱来教育男孩的各个方面,那么就会使男孩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产生金钱是万能的感觉,而且会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弊大于利。所以经常用金钱奖励男孩,其实最终只能害了他。经常进行物质奖励的后果甚至会导致男孩用金钱换取亲子间互助与关怀的方法,如男孩们想要零花钱时就要求“爸爸,我给你捶捶肩吧”,这种强卖行为尤其对于家务,切忌用金钱承包的做法。

理性的家长是这样的:他们用金钱为男孩健康成长提供基本条件,但却不会让男孩在挥霍金钱中消磨意志,自毁前程。奖励男孩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怎么做”“为父母而怎么做”的心态。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父母如果希望男孩努力学习,建立良好品质,就不能用金钱去奖励男孩的好成绩,而要让男孩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习是件有趣的事。

078 永远不要对男孩说他比别人差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每一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各有千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有的男孩聪明活泼、兴趣广泛,但是不够刻苦;有的男孩性格沉稳,做事一丝不苟,却没有掌握好的方法;有的男孩跳舞好;有的男孩写作能力强。家长要善于发现男孩的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肯定男孩的长处,不要一味地放大男孩的不足。

也许你可以这样想:没有缺点也就意味着没有优点,我应该给男孩一个拥有缺点的机会。可生活中总有不少父母老想给男孩树立榜样,拿自家男孩的不足与别的男孩的长处相比,这是一种盲目的教育心态,像“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你看那谁谁谁,这次考试又是第一,而你怎么老是不及格”,“咱们邻居家的男孩,又听话又懂事,你怎么这么调皮”等。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男孩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男孩的自信心。

没有一个男孩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自于成人的评价,而这种肯定式的评价对男孩自信心的培养亦是尤为重要的。父母总是强调男孩比别人差,会使男孩经常否定自我,当男孩遇到困难时就会恐慌、退缩,对男孩的心理造成伤害。

丹尼尔是个内向的男孩,从小生活在祖父母身边。祖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工作要做,没有多少时间注意丹尼尔,因此丹尼尔就越来越沉默了,整天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后来丹尼尔又回到了父母身边生活,但爸爸脾气暴躁,常常会责骂他。而让丹尼尔最难过的就是,爸爸总喜欢用比较来证明他有多没用。他常常说:“你简直白活了8岁,看看你的成绩,真让我为你感到难过。你看看隔壁的唐纳德,他和你念同一年级,年龄比你小两岁,可成绩却是你的三倍!”

丹尼尔的学校举行游园会,邀请家长一起参加,男孩们为家长们表演了一场舞台剧,唐纳德是主角,他打扮成王子站在舞台中央,而丹尼尔则扮演一位端水的仆人,而且由于紧张,丹尼尔还在舞台上摔了一跤,惹得家长们哈哈大笑。回到家以后,丹尼尔的父亲又开始责骂起儿子来:“怎么搞的?你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看看人家唐纳德,打扮成漂漂亮亮的王子!你呢,卑微又丢脸的仆人!你为什么就不能学学唐纳德……”在父亲的责骂声中,丹尼尔脸色惨白地缩在椅子上,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杀死唐纳德!没有他,爸爸就不会再这样责骂自己了。

两天后,丹尼尔偷出了爸爸的手枪,在学校里打死了唐纳德。悲剧发生后,丹尼尔的父母悲痛得不能自已,用爸爸的话说是:“我是爱他的呀!只是他的怯懦让我无法容忍。比较也是为了让他进步啊!”

家长要学会欣赏男孩,不要总是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从而使你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信,并贬低了他的自身价值。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用心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并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