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47854900000003

第3章 与儿子一起越过青春的障碍

010 送给儿子一个带锁的日记

要培养男孩的气质,我们就不能忽视男孩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在6~12岁,另一个阶段则是青春期,一般在12~16岁。

在第一个阶段,男孩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敏感。他开始试着成为一个男人。他们突然变得吵闹、爱打斗,喜欢超人和宝剑。而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也是培养男孩气质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男孩开始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因此,不止一位家长说:“儿子越大越不听话,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男孩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

对于这种种状况,很多家长对男孩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怕男孩染上坏毛病。为了弄清男孩的真实想法,很多家长采取了诸如偷看男孩的日记等非常规手段了解男孩的心事,结果引发了母子或父子之间的关于个人隐私的争吵。

“妈妈,你不能偷看我的日记!”

“这怎么能说是偷看呢?妈妈看儿子的日记是为了多了解你,及时发现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问题,妈妈好来帮助你。”

“我不需要你的帮助!你如果再偷看我的日记,一切后果由你自己负责!”

“怎么说话呢?我是你妈妈,难道我把你养这么大,还没有资格看看自己儿子的日记吗?”

“那是我的秘密,是我的隐私。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就擅自偷看我的日记,你是侵犯我的隐私、侵犯人权!我虽是你的儿子,可是我也有人权!”

这样的争吵是不是也经常出现在你和你儿子之间?

如果了解了男孩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我们就应该明白,父母不但不能偷看、偷听男孩的隐私,还要帮助他们学习更多保护隐私的方法,因为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尊重男孩的隐私,教育他们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是父母教育男孩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许多父母眼里,男孩似乎永远是长不大的。他们没有意识到男孩正在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隐私,随意闯入男孩的“隐秘世界”,采取粗暴干涉的强制手段,如拆信、监听、悄悄查看日记以及打骂、禁闭等,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只能引发父母与男孩之间的争吵。让男孩拥有隐私,就是维护男孩的身心健康;尊重男孩的“隐私世界”,就是对男孩人格的保护。父母也会因此而赢得男孩的敬重和爱戴。因此,家长对男孩的隐私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有位父亲说:我的儿子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十分明确地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发现了他的变化,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因为这是他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毫无保留地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诉说自己内心感受的傻儿子是不会成为成熟男人的,当时他用的是我替换下来的写字台,我主动将写字台抽屉的钥匙交给他,让他学会保守自己的秘密。后来,他上了初中、高中,他有了一些同学的来信,包括女生的信。我们在教育他如何与同学搞好关系、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时,还嘱咐他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这些信件,不要遗失在外面,免得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认为尊重男孩的隐私,是父母教育男孩的重要内容。

这位父亲的做法是明智的,允许男孩有自己的小秘密,尊重男孩的隐私权,给男孩一个自由的空间,为男孩能深藏一份隐私创造条件和环境。这样,男孩在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反而愿意倾吐心中的秘密,使两代人的感情更融洽。

尊重男孩的隐私,并非意味着放弃教育男孩的责任。须知心理断乳期的男孩,虽然自主、自尊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他们爱独立而又不知如何独立,求自由却不懂何为自由,心理意识交错复杂而充满矛盾,还很不理性。所以,父母对男孩的隐私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送给儿子一个带锁的日记

尊重男孩的隐私,并非意味着放弃教育男孩的责任。须知心理断乳期的男孩,虽然自主、自尊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他们爱独立而又不知如何独立,求自由却不懂何为自由,心理意识交错复杂而充满矛盾,还很不理性。所以,父母对男孩的隐私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允许男孩有自己的小秘密

允许男孩有自己的小秘密,父母也会因此而赢得男孩的敬重。

011 谢绝儿子的帮助,是对儿子的伤害

“妈妈,我来帮你!”

“你能帮什么?别碍事了,一边去!对了,作业做完了没?”

“让我帮你吧,我能行的!”儿子期待地说。

“你不捣乱我就很开心了,可不敢指望你能帮上忙。”妈妈又是一番讽刺。

儿子兴冲冲地要帮助提着沉甸甸米袋的妈妈,而妈妈却是满脸的不耐烦,儿子只好无精打采地走进房间。

母亲谢绝了儿子的好心,对儿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久而久之,男孩便不会再说要帮助家长的话了,因为他的好心总是会遭遇拒绝。男孩受到伤害后,就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再也不会帮他们了!妈妈老那样说我!不让我做,她又怎么知道我就会帮倒忙呢?我以后不会再帮她了!”

男孩的心灵渴望去探索世界。他们轻轻地伸出探索的触角,想通过父母来认识世界,于是他们充满期待地请求帮助父母,借助于这个渠道一点点地感知世界,但遭受的却是一次次的拒绝。

家长一次次地拒绝男孩,男孩不自觉地感受着这其中似乎包含着的对自身能力的否定,以及不尊重。这种感受来自他的内心,虽然模糊但很强烈,这种感受让男孩受到了伤害。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母亲就非常了解其中的奥妙。李光耀的母亲在李光耀年幼时从来没有把他当成是一个男孩来看待,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有思想、能独立思考的男人,并尝试着和他商量家里的事情。遇到大事时,还会首先征求他的意见,结合他们意见仔细考虑后,再作决定。因此,李光耀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判断。

从政以后,李光耀表现出惊人的领导才能和判断、执行能力。李光耀个人认为,这些能力与幼年时母亲对自己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李光耀之所以能取得突出的成就,是因为母亲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情节让男孩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告诉男孩:

“你是男生,谦让女生是应该的。”

“爸爸今天要晚点儿回来,你要照顾好妈妈,保护好妈妈!”

父母应该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拒绝男孩的好心,如果拒绝了男孩的好心,也许就拒绝了男孩各种品质的培养,也会让男孩误以为自己不被需要,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但如果像李光耀的母亲那样,让男孩觉得自己被需要,让男孩感觉到父母对他十分信任,又能满意他做的事,感激他的努力,那么他的各种潜能就会被激发,充满动力,从而会做得更好,而且他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谢绝儿子的帮助,是对儿子的伤害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情节让男孩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告诉男孩:“你是男生,谦让女生是应该的。”或者:“爸爸今天要晚点回来,你要照顾好妈妈,保护好妈妈!”让男孩感觉到父母对他十分信任,觉得自己被需要,那么他的各种潜能就会被激发,而且他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不要谢绝孩子的帮助

接受男孩的帮助,会激发他的潜能,他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012 拿掉男孩头上的“小花帽”

据德国儿童行为学家的一项专题研究表明,大约有6%的男孩在其上中小学,甚至进幼儿园时,会表现出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后仍表现得“奶油味”十足。

所谓“娘娘腔”,指的是男孩在行为上某种程度的女孩化,表现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其中较典型的有:说话爱发嗲,走路踩“碎步”,举手投足间动作忸怩,爱跟女孩子玩等。一般来说,“娘娘腔”并不一定会像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可能导致同性恋,但却可能给男孩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带来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曾经有一位网友写过这样一篇帖子,它或许会给我们一些警示:

“我的外表、身材和女的一模一样,走路也是,从小到大都被别人取笑“娘娘腔”“人妖”之类的,我的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也没人愿意和我交朋友。现在毕业了,尽管我很努力地改变自己,把自己打扮得MAN点,虽然动作是改变了,但是外表和身材却改变不了。出来工作后,我天天都被一些老女人在背后议论。我很烦,很郁闷,很不开心。我总是恨她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自己也不想这样。我天生外貌就那样,那叫我怎么办?所以我很痛恨她们,她们说我的时候我也会还击她们,骂她们死老太婆……为什么我的命运这么惨,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男生那样过正常的生活,为什么我的父母要把我生成这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父母搭建的温柔陷阱。长辈的过度关心和温柔软化了孩子成长应有的个性和棱角。有些父母喜欢把男孩当女孩养,给他们扎小辫、戴小花帽、穿裙子等。此外,许多孩子都是在母亲、奶奶和姥姥的怀抱中度过学龄前时光的,等到上了幼儿园、小学,也都以女性老师居多,这种从女性怀抱中走出来的男孩,大都不自觉地以女性形象来规范自己,性格做派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女性靠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如果把这一观点用在教育上,那么,它指的就是要按照男孩、女孩的生理差异进行差别教育。通过性别定位、性别差异、性教育等来培养男孩的性别意识。差别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男孩自然健康地成长。因此,我们对男孩的教育与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男孩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有侧重地挖掘男孩的潜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地对男孩进行性别教育呢?

1.给男孩创造一个良好的性别环境

要对男孩进行性别教育,家长首先要做好性别榜样。一般来说,父母是男孩性别的启蒙老师。男孩都是通过父母认识自己性别的。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不同但正确的性别角色,那么男孩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父亲的影响并认同父亲,女孩则会认同并模仿母亲。

2.让男孩明确他的性别特征

可以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进行规范,以便日后让男孩形成正确的性取向意识。在男孩稍微长大一些,能听懂言语的时候,家长应该将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和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从而让男孩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的本质。男孩的性认知是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完成的。

3.让男孩探索自己的身体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让男孩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男孩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父母还要引导男孩保持身体的清洁,让男孩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4.让男孩喜欢自己的性别

“妈妈,我也要留长头发,我也要穿裙子!”你的儿子是否表达过这样的愿望?这绝不是一句戏言,而是有着深刻的根源存在。男孩的性别与父母的希望相反,父母因此对男孩实行相反性别抚养和相反性别角色教育和要求,男孩就会竭力投父母所好,而改变自己的性别认同,学习模仿异性行为。

如果一个男孩的父母特别希望要一个女孩,并在男孩面前有意无意地表达出了这种愿望,那么男孩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就有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希望自己是个女孩,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厌恶自己的性别。如果父母对男孩这种厌恶情绪不及时纠正,那么男孩就会出现性别认同混乱现象。这将使他们非常痛苦,常常觉得自己有一个错误的身体。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拿掉男孩儿头上的“小花帽”

有一部分男孩在上中小学,甚至进幼儿园时,会表现出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后仍表现得“奶油味”十足。为避免这种情况,父母要注意不能把男孩当女孩养,给他们扎小辫、戴小花帽、穿裙子等,而应该在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进行规范,以便让男孩形成正确的性取向意识。

013 避免与青春期的男孩发生冲突

青春期是男孩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他什么都想自己去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是另一种心理状态。因此,父母不必为男孩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对男孩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此时,父母应当适当地进行反思。因为男孩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男孩的控制欲望适当减弱,那么男孩的叛逆心理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减轻。

作为父母,要理解男孩的叛逆心理,懂得男孩有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男孩走向成熟和独立的必经阶段。如果父母尊重男孩的想法,给他充分的独立空间,那么男孩的叛逆心理就会减轻;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男孩或者横加干涉,那么男孩的叛逆心理会变得更加强烈。

一位单身妈妈离婚后和儿子相依为命。

生活的重担让母亲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她希望儿子是最优秀的,对儿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儿子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玩游戏的时间,也没有和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时间,儿子感到越来越孤单。母亲不仅如此,还总爱拿他和亲戚、邻居的儿子作比较。倘若他不如其他男孩,就会冷言冷语,甚至动手。母亲的粗暴让儿子饱受皮肉之苦。

最近,母亲发现儿子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很极端,还常常出现对立情绪。他变得急躁易怒、学习被动、没有了激情,成绩也一滑再滑。儿子有一个小日记本,他从小学时就开始记日记。为找原因,母亲开始偷看儿子的日记。儿子似乎也觉察到了。

终于有一天,当母亲刚打开儿子的抽屉时,发现背后正站着怒气冲冲的儿子,母亲一脸尴尬,儿子夺过日记本撕了个粉碎。

看着母亲一脸震惊,儿子一言不发。他知道母亲独自抚养自己的艰辛,只是一直以来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今天他终于做出了无声的反抗。做出这样的举动之后,他没有愧疚,反而觉得很轻松。

作为单身母亲,要走出失败的婚姻,还要承担起对儿子的生活和教育重担,确实很不容易。对儿子的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儿子的教育过于封闭和严厉,让正在成长的儿子感受到的却是沉重的压力。发生冲突之后,母亲必然也会受到伤害,因为儿子的公然反抗沉重地打击了她。

而儿子呢,父母婚姻的结束,家庭的破裂,与同龄人相比他已经承受了很多,再加上母亲严厉的爱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无疑让男孩的生活和心灵雪上加霜。男孩为了不违背内心的声音,他做出了反抗,但是又伤害了辛劳的母亲。矛盾后的爆发,清醒之后的懊悔,从这些方面来看,发生了冲突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对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家长首先要给予男孩充分的尊重,其次要和男孩多沟通、多交流,多听听男孩的想法。因为男孩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爱。冲突可以避免也可以升级,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所采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后再去面对会比怒气冲冲时处理问题要理智得多。

所以,家长与其偷偷地翻看儿子日记,不如坦诚地和儿子交谈;与其花费更多的时间不住地叮嘱他学习,不如给他多一些温暖和拥抱。要知道,感受到家长疼爱的男孩会更愿意投入学习中。

爱的深沉、博大要求父母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爱而不伤害。作为家长,在教育中应避免让爱转变成伤害,要做到真正地关爱男孩,让他健康成长。

总之,青春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父母不能只凭一套严格的控制手法就想让青春期的男孩健康成长,而应该让他们独立成长,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生命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最终成为他自己。

避免与青春期的男孩发生冲突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1.作为父母,要理解男孩的叛逆心理,懂得男孩有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男孩走向成熟和独立的必经阶段。如果父母尊重男孩的想法,给他充分的独立空间,那么男孩的叛逆心理就会减轻;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男孩或者横加干涉,那么后果就是男孩的叛逆心理会变得更加强烈。

2.家长与其偷偷地翻看儿子日记,不如坦诚地和儿子交谈;与其花费更多的时间不住地叮嘱他学习,不如给他多一些温暖和拥抱。要知道,感受到家长疼爱的男孩会更愿意投入学习中。

014 引导他正确地和异性交往

父母应该相信自己的儿子,一般情况下,男女同学的接触是很正常的,不敢接触才是不正常的。如果发现男孩与某一异性交往过密,就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让男孩懂得,异性交往不要太集中于某一个人或某一小范围,否则就会失去与多数同学、朋友接触的机会。

有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

这位妈妈发现了儿子早恋,她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比过去更加关心儿子,知道儿子喜欢学习语文,便鼓励儿子去参加朗诵组,还启发儿子写日记,这样,儿子的写作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因此,儿子的习作频频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儿子也开始由一对一的交往转向了集体,常为班级做好事,而且在一次班干部选拔中被同学们推荐为生活委员。期末考试时,儿子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进入了年级前五名,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参加集体活动成了儿子的主要活动,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冲动也渐渐平息、淡化了。

一般来说,男孩早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缺少家庭的关怀。父母只知道忙着赚钱,尤其是经常出差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男孩谈心。青春期的男孩情绪本来就不稳定,他们的心里话无处倾吐,就只能寻找同龄人进行沟通。男生之间志同道合,把握不好就会陷入哥们义气的泥沼中;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找到共鸣后,就会有一种互相依赖、崇拜的感觉,时间一长就会转化成早恋。

二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我意识增强,同时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有时老师、家长不能认真地聆听,甚至以为男孩说的只是年少轻狂的胡言乱语,而采取冷漠对待或是横加指责,导致老师、父母与男孩无法沟通。男孩没有沟通的对象,又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承认,就开始在同学中寻找共鸣。这也是早恋出现的一个原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成为孩子最真诚的朋友,而不是单单扮演严肃、冷峻的父母角色。

那么,面对青春期的男孩,我们是否应该粗暴地制止他和异性接触呢?当然不是,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和异性接触,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地与异性交往。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又增加了男孩了解女孩的机会,减少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那么怎样正确引导男孩与异性交往呢?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心理,淡化性别意识。同意男孩和异性交往是为了增加他对异性的了解,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增强人际交往的技能,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与技巧,开阔自己的视野,或者倾诉自己、倾听对方的困惑,促进双方的心理健康。做到思无邪,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引导男孩注意交往的方式。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间的谈天说地、课外的游戏活动等,都为男孩创造了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在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即使男孩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也可以与异性大胆交谈,这就避免了男孩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如果男孩喜欢交际的话,也能获得满足。在集体中与异性交往,大家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能够让男孩在吸收众人优点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和心胸。

最后,提醒男孩注意个人的言行分寸。与异性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把握好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不要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或引起情绪波动。如果发现对方的情绪有些不对劲,就要及时提醒对方注意,并调整自己的态度,恢复到原来平静的状态。

与异性交往时不要随便开庸俗的玩笑,或者随意动手动脚。如果沉溺于与异性的交流,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对方的时间,因为交流只是内心需求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毕竟,在学生时代,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男孩的早恋往往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因此,充实男孩的生活,帮助男孩寻找生活的意义,可以有效地转移男孩对“早恋”的注意力。

此外,父母应该多和男孩沟通、交流,组织一些家庭集体活动,增进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感情,以便父母能及时了解男孩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教育。同时也能增强家庭对男孩的吸引力和父母在男孩心目中的威信,避免男孩过多地从外界寻求关怀与理解。

引导他正确地和异性交往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1.不要把男孩的正常交往,如相聚聊天、结伴游玩、一块儿看书、一起做作业等就误认为是早恋,从而加以指责。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男女同学在一起就必定是“早恋”,因而忧心忡忡,疑神疑鬼。从此,不再让男孩随便出去,平时也不让男孩与异性同学结伴回家,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对男孩的心灵造成伤害。

2.父母应该相信自己的儿子,一般情况下,男女同学的接触是很正常的,不敢接触才是不正常的。如果发现男孩与某一异性交往过密,就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让男孩懂得,异性交往不要太集中于某一个人或某一小范围,否则就会失去与多数同学、朋友接触的机会。

015 不要把爱物质化

在父母眼里,小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直到有一天,很久没去给小伟开过家长会的父母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小伟在学校把其他同学打成了重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去学校一趟。这一去才知道,小伟在学校不但成绩奇差、经常顶撞老师、逃课不交作业,而且还爱纠集朋友打架生事。小伟在学校里别说是什么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就连一个正常听话的学生都算不上。

知道真相后,小伟的父母顿时感觉天旋地转,一时无法接受他们引以为豪的儿子竟然是这么一副模样。

把儿子领回家后,爸爸问小伟:

“为什么你每回的成绩单都是优秀?”

“那是我自己改的。”

“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地养育你,你什么时候缺过钱花,你竟然这么欺骗我们!”

“对,你们就只知道给我钱,什么时候真正关心过我啊?”

……

“你们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你们管过我吗?现在又来教训我了,我讨厌你们!”

……

小伟的父母愕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生活中像小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曾几何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已经很久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的情况了,不知道男孩交了哪些朋友,不知道男孩晚上一个人在家是怎么过的,不知道男孩星期天在干什么,更不知道男孩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只知道给男孩提供足够的金钱,可是却不知道男孩的零花钱是怎样用出去的。

我们为了孩子整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可到底给了他什么?

钱?还是感情?想想看,下面的这些情形是不是也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爸爸,陪我一起玩吧。”“别烦我了,没看我正忙着吗?”“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乖,宝贝,妈妈上班回来,辛苦一天了,你自己玩吧。”这些对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常常在我们的家庭中上演呢?

为人父母者,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到底给了男孩什么?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一份无条件的理解,还是一个自动洗衣机、一个自动售货机、一个自动提款机?要知道,男孩不喜欢只能提供食物、金钱的“机械父母”,他需要关心他、爱护他、理解他的父母。所以,为人父母者,请你们不要再吝啬自己对男孩的关爱了,也许仅仅是你们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呵护,就能影响并改变男孩的命运。

“哟,儿子,在家呢?”

“钱用完了吗?”

刚进门的父亲只顾着低头说话,一点儿都没有注意到男孩脸上的表情。

“钱尽管花,没有了爸爸再给。”

……

“儿子怎么不说话啊,爸爸回来拿点儿东西,马上就走了。”

“你们整天就知道钱钱钱,什么时候关心过我!”

“……这孩子,我们天天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在男孩的衣食住行上都倾尽全力,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满足儿子的物质需求。他们给男孩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生怕男孩落在同学的后面被人嘲笑。但是,家长关注的目光始终只是停留在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孩子也有他的精神世界,比起各种吃的、玩的,他们更需要家长给予物质之外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们是否注意过:你有多久没有陪男孩去公园了,你有多久没有陪男孩在家吃过饭了,你有多久没有和男孩的老师联系过了,你有多久没有听男孩说过他的理想和愿望了。

就这样,很多父母对男孩满腹的爱就变了味道,变得没法和男孩沟通,越来越不了解他们,男孩对父母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

其实,每一个男孩都希望父母关注他,但有时却很难得到关注。父母应记住,无论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男孩。当他得到父母全身心的关注时,他就会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因此,就算只有几小时或许也会影响男孩的一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次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母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男孩,要比其他男孩智商高。所以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空陪陪男孩,询问一下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他们聊聊天,以满足男孩的情感需求。

不要把爱物质化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为人父母者,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到底给了男孩什么?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一份无条件的理解,还是一个自动洗衣机、一个自动售货机、一个自动提款机?要知道,男孩不喜欢只能提供食物、金钱的“机械父母”,他需要关心他、爱护他、理解他的父母。所以,为人父母者,请你们不要再吝啬自己对男孩的关爱了,也许仅仅是你们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呵护,就能影响并改变男孩的命运。

男孩需要物质之外的关心和爱护

家长们是否注意过:你有多久没有陪男孩去公园了;你有多久没有陪男孩在家吃过饭了;你有多久没有和男孩的老师联系过了;你有多久没有听男孩说过他的理想和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