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家有三个孩子的关系,又因为香港教育决策者总是喜欢两年一小改、三年一大变的关系,于是,我家孩子成为教育小白鼠的机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2010年我家大女儿升中学,病入膏肓的孙公送了全香港升初中生一个大礼,官话叫做“自愿优化班级结构计划”,民话其实是“缩班”。于是,全港中学掀起减班潮,即每间学校少收三十多人,一时间如何鬼哭神号,想象得到。
随后轮到二女儿选中学了,应验教育局的两年一小改,全香港中学又要减收学生,家中第二个升中学的孩子无可避免又要坠入改革漩涡。
据统计,本年全香港适龄升中学孩子减少了五千多人,学位多过学生,本来是一个契机,让大家终于可轻松选校。以为有个喘息机会,不过这只是家长和学生的主观愿望,中学名额过剩,动摇了教育者的饭碗,教育界惊现杀校危机,于是校长老师们都走出来抗议,跟教育局周旋了好一阵子,最后订出一个“二一一”方案,即每间中学今年减收两人、明年减收一人、后年再减收一人,派位后尽量不收叩门生。
不明所以者继续不明所以,“搞那么多事,就为了减少一两个人数,都不知道为了什么”没孩子的人更没兴趣知道那些“三二一”“二一一”方案究竟有什么分别。只有我们这批有孩子要升中学的家长,才被触动神经,才会感同身受。
我对一两个人头的增减没太大异议,但我却对教育界和政府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上移错配”感到不是味儿。
有band?1(第一组别)学校觉得,升中学学生少了,会出现“上移错配”,即部分属于band?2(第二组别)水平的学生,有机会进入band?1中学。为免产生这种“错配”,所以这个减收生方案,连学生“满泻”的band?1(第一组别)学校都举脚赞成。
我奇怪,硬把孩子分成三个组别已经是标签了,原来这个标签还会随你一生,一试定banding,给你盖个刺青,就像印度人那些贵族与贱民,说过你是贱民,你干吗跑去贵族地区,这是“上移错配”啊!
有句老话叫做“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说它是老话,因为已过时。今日我们的真相是“教育面前,没有人平等”,讲英文的贵族继续保住底线只收贵族孩子,第三组别学校你千万要撑住,你任重道远,你功德无量啊,因为你要保住好多老师的饭碗,接收贵族们拣剩的弃儿。
曾听一位办教育的人说过:“教育不应该制造失败者”,原来,要达标并不难,只要你把不太完美的拒之门外,尽揽精英于囊中,切记别“上移错配”,定能成功栽培出满园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