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有很多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在感动之余,我们也能看到这些故事中都写满了北大人的努力奋进,同时也包含了北大人的几多艰辛。可坚强的北大人用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挠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为我们谱写出新一代北大人特有的辉煌。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现在新东方的俞敏洪,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
在1978年高考结束后,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家务农。由于知识基础薄弱,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三十几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五十五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的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在当时,高考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条件比较艰苦,但为了改变命运,俞敏洪仍在坚持学习。
当时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对当时的俞敏洪来说,这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那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了前几名。
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1980年,他终于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俞敏洪是全班唯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又不会讲普通话,于是就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那年一场肺结核,俞敏洪又休学一年。
毕业以后,俞敏洪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那时,中国开始出现留学热潮,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他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努力的时候,美国对中国紧缩了留学政策。后来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于是,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以后付诸东流,随着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俞敏洪到北大以外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了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然而,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又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在外面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而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教师的职务。为了挽回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活和前途似乎都暗无天日。但他从这些折磨中却找到了新的机会。虽然留学失败,但俞敏洪对出国考试和出国的流程了如指掌,因此对培训行业也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由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当时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后来,卢跃刚在《东方马车》中生动描述了俞敏洪的这段创业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一间平房当教室,门口支了一张桌子,放了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正式成立。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除此之外,一个人影也没有,那两个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于是赶紧推销自己,就像是江湖术士一样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死说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了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那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了回去……
一开始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以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了,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十平方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说,自己最初成立新东方的时候,只是想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他说,作为一个男人,快三十岁了,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家里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上了。当时他曾对自己说过: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这辈子什么也不干了。
现在的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二十五所学校、一百一十多个学习中心和十三个书店,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名教师分布在二十四个城市。累计已有三百多万名学生参与新东方培训。外语培训和考试辅导课程在新东方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九,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和增长动力。
俞敏洪说:“新东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最初只是为了糊口,招几个学生办个小小的补习班而已。新东方到了今天,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
俞敏洪常笑说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如何将这些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一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俞敏洪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像所有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民营企业一样,新东方几年后也遇到了一次次人事危机。2001年8月,新东方创业三位元老之一的王强决定出走。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这段事实:“在场的人都清楚,新东方可能正沿着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道路向下滑行,可能面临一个私营企业由于决策失误、理念不合、利益纷争而导致的内部分裂,有可能出现盛极而衰、灰飞烟灭的庸俗结局。”庆幸的是,在俞敏洪的极力挽留之下,王强最终没有离开。
然而新东方的“内乱”没有就此结束。2003年的时候,北京新东方学校另一位副校长、著名英语口语测试教学专家杜子华离开了管理层。一年之后,新东方的另外两名干将江博和胡敏也低调离开新东方。
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俞敏洪身价已逾十亿,其他董事会成员徐小平、包凡一、钱永强身价可能也将上亿。以后,在资本力量的左右下,这个“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的故事能否顺利延续呢?
曾经有人问,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挠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俞敏洪曾这样写道:“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得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和不安几乎是众多企业领导者共同的体验,唯有战胜它们的人才能轻松走下去。
谁能想到,今天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当年连考三年方才挤进大学的农村孩子;那个在学校里沉默寡言而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谁能想到,还是在几年前一个冬夜,这位俞敏洪抛下北京大学的铁饭碗,拎着糨糊桶在海淀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他的托福培训广告,居然开创了今天辉煌的新东方。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以自己的缺点赚钱的人,他从未对此做出过解释,他讲得最多的是自己的信念———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天助自助者!俞敏洪的遭遇和他的信念后来就成了新东方的特质,俞敏洪自己的人生格言也变成了新东方的校训———艰苦奋斗,奋发进取,人生终将辉煌。这种奋斗精神后来成了新东方吸引那些在无涯的考试之海中苦作舟的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此,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弥足珍贵的馈赠。比如健康、美貌、学识、才智、人缘、机遇,甚至是足以倚仗的祖荫。它们在你迈向人生辉煌的过程中既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又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椅背”的诱惑。若人性的弱点稍占上风,我们就可能轻易失去自己一张或几张成功的“王牌”。如果俞敏洪不离开北大,能有今天的新东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