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北大学生欢迎的88个人生哲理
47870700000073

第73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得认真对待学习。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的学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你自然会有一种不凡的气度。而这种气度不是学来的。看看北大的大师和学者们,哪一个不是气度非凡的?而这不是一日造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充实得来的。

北大人讲过一个老故事:

一个农民到学校去求见老师,想送他儿子到学校读书。

老师说:“很好。只是你要交十个第纳尔的学费。”

“什么,十个第纳尔?这么多呀!我可以用它买一头驴了。”

老师回答说:“假如你真用这十个第纳尔去买驴,而不让孩子来读书,那你们家就会有两头笨驴了。”

不读书的孩子是一头“笨驴”,这话虽说得有点伤人,但道理上还是站得住脚的,这也是每一个国家为什么下大力气搞教育的原因。

其实,不光孩子要上学读书,已从学校毕业的人仍然需要继续读书。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剧,不注意时刻学习的人,用不了三五年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晋朝有一位大玄学家,名字叫郭象,他属闲云野鹤之辈,潜心于研究老庄学说,喜与人谈论玄妙的唯物主义哲理,在市野影响很大。后来有人向朝廷举荐,当朝丞相多次派人来诚心相邀,他推辞不过,就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

入朝以后,皇上亲自召见他,对他赞赏有加。由于他知识丰富,辩才无双,讲起话来切中时弊,入情入理,玄而不空,许多文臣武将都喜欢和他结交,听他讲奇闻轶事、高谈玄论。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经常在别人面前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断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这即是口若悬河这个成语的来源。

苏东坡在供职“翰林学士知制诰”的时候,专为皇上起草诏书。在他任职期间,共起草了约八百道圣旨。他所拟的圣旨,妥帖工巧、简练明确、引经据史、富有例证譬喻。他去世以后,一洪姓人士接替他的职位,这个人对自己的文才是颇自期许的,就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这说明他的所学均已烂熟于胸。

郭象也好,苏东坡也好,之所以受到上上下下的欢迎和赏识,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修养。过人的才华使得他们具有翩翩的君子风度,良好的气质修养。人们喜欢同他们交谈,是因为可以从交谈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同这样的人谈话,是一种美的享受。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衣着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才能给你气质的美。拥有了书,生命也就有了寄托。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酷爱博览群书。在他的私人藏书室,参观者可以看见十三个书橱,里面珍藏着两万三千多册二十余种语言的书籍。这些藏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据说,他喜欢把书借给别人看,与他人共享读书的快乐。

我们可以把读书看做是一种美丽的行为。在读书中,天上人间尽收眼底,五湖四海就在脚下,古今中外醒然可观。读书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读书让我们丰富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突破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手捧书卷闻墨香,那感觉如同盛夏里吸吮冰凉的饮料,甜滋滋、凉悠悠。读书的感觉,只有爱读书的人才独有;读书的快乐,在求知的过程中。读书,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谈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有人总结读书有三大快乐:

读书第一大快乐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提高,都与书籍有着密切的联系。书籍是我们认识现实的桥梁,书籍使我们脱离蒙昧走向文明。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去体验春秋战国时代的连绵战火,观望盛唐的繁荣;读凡尔纳、柯南道尔的科幻小说把我们提前带入缥缈而又精彩的未来世界。

读书第二大快乐是:书籍是一面镜子,作者在书中表现的坚毅的品性、开阔的胸襟、积极的志向,让我们通过阅读可以照见自己的缺点。日复一日地阅读下去,我们会被书籍中积极健康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全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读书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进入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在不断汲取的同时还要学会扬弃,这样读书就变成了积极的参与。

读书第三大快乐是:书籍并不在于我们记住了书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的启示。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掘宝人,开采出隐藏在我们心中的宝藏。要是我们能够得到掘宝人的话,大多数人心中都有可供采掘的宝藏。我们在书里常常能发现我们所想和所感受到的,只是我们没有表达出来而已。读书唤醒我们潜在的能力,在书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读书最快乐的境界莫过于进入美感境地,但应该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时候,并且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书而且读对人有积极影响的好书是一生中的幸事,有可能从此你的世界观会有很大的不同。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生经过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

有人把一生不爱读书的人比做囚徒,他们囚禁在自我和无知的牢笼里,他们会经常地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他们一定无法感到快乐,因为他们把自己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地关注于利益和得失,不仅对于外界的精彩无知无觉,而且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这种损失是非常可怕的。

离开书本的日子会是最乏味的,与书相伴的人生才最有意义。懂得生活的人就会懂得书中的美妙,愿你我都珍惜读书时间。拿起心爱的书本,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