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作为战争规律的内涵,是《孙膑兵法》的核心观念。“知道”是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是战争指导的先决条件。孙膑提出的对于战争规律的把握和运用对现代管理有借鉴意义。《孙膑兵法》:
以“道”制胜的谋略与运筹技巧
释典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成书于孙膑受刑之后。司马迁说:“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说,“《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以后,不见于历代著录,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得以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有的比较完整,有的残缺不全,甚至难以连缀成篇。经相关专家整理,现通行版本的《孙膑兵法》分上、下两编,各十五篇。凡写有“孙子曰”的竹简,被列入“上编”;没有写“孙子曰”的竹简,被列入下编。全书共30篇,上编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下编依次为《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其作者为战国时齐国人孙膑。
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殡刑而得名,是兵圣孙武的后代,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据说,孙膑青年时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下山后在魏国得到魏惠王的宠信,被任命为将。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影响自己的前程,也担心他到别国后成为对手,于是设计将孙膑处以膑刑,挖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之终身残废。孙膑身处险境,显示出超群的智慧。他佯狂自晦,并设计归齐,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又通过著名的“田忌赛马”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得到齐威王的器重,被任命为齐国的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兵进攻赵国,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困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的求救,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救赵国。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庞涓闻大梁告急,紧急从邯郸撤兵,日夜兼程,率领疲惫之师赶回援救大梁。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韩国。韩国派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在关键时刻,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吸取桂陵之战的教训,立即停止对韩国作战,派太子申、庞涓率10万大军,准备与齐军进行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在齐军进入魏国后,孙膑建议田忌说:“彼三晋之兵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一路上,他令军队逐步减灶,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愤激自杀。齐军全歼魏军,俘虏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研究军事理论,写成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如今的《孙膑兵法》已为残本,很难窥其全貌,但仅从现存各篇 来看,这部兵书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见解,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早在战国时期,人们探讨孙膑的兵学思想,就把它同孙武的军事理论结合起来,统称为“孙氏之道”,认为孙氏之道“明之吴越,言之于齐”,“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
在战争观上,它强调“战胜而强立”,认为“强兵之急”在于富国;既强调积极备战,又反对穷兵黩武,同时也注重“事备而后动”。在军队建设上,孙膑以人的素质为着眼点,通过挑选士卒、强化将领的素质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作战指导上,孙膑提出“必攻不守”的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孙子的虚实理论,认为攻虚击弱是取胜的关键所在,也是作战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与《吴子兵法》中的“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孙子兵法》相比,孙膑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道”制胜的观点,并对“道”的内容作了全面概括。“道”指的是战争规律。“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件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可见“道”包括天时、地利、民心、士气、敌情、战法、战机等多方面内容,战争指导者掌握了“道”便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战争中需要以“道”制胜的观念作指导,因为它涉及到作战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领导者提出很高要求。在商业竞争中,管理者也要做到《孙膑兵法》中以“道”制胜,对当代的天时、地利、民心、士气、敌情、战法、战机等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成为“王者之将”。
《孙膑兵法》中以“道”制胜的谋略
《孙膑兵法?八阵》中提出:“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意思是,能够使具有兵车万乘的大国安定,能够拥有兵车万乘的大国那么广袤的国土,能够掌管拥有兵车万乘的大国民众命运的人,必须知道作战规律。知道作战规律的人,要上知天时,下知地理,了解国内的民心,清楚国外的敌情,作战方面知道多种阵法,看到有战胜的机会就发动攻击,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不动,这是将领中的杰出者。
由此可见,“道”即现在所说的战争规律,是《孙膑兵法》的核心。“知道”,即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是战争指导的先决条件。孙膑站在将帅的角度,认为“道”从天时、地理到民心、敌情,再到行军布阵的要领,包含战争指导的各个方面。熟悉天道和地理,是战争指导的自然条件;了解民心和敌情,是战争指导的政治条件;懂得布阵方法,是战争指导的军事条件;“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是战争指导者的重要品格。这些条件都具备,战争就可以很有把握。
战争的结局受各种客观情况的影响,因此《孙膑兵法》注重根据客观现实的情况来判断和指挥,以决定战争胜负。但对于战争的胜败,人仍然是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将帅,作为战争的指导者,一旦了解和掌握战争规律,就能够正确地指导战争,取得战争的胜利。
原典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
——《孙膑兵法?威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