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贴心的幸福
47934100000061

第61章 摸清经营者的心理纹路

为什么现在的商场、超市有那么多的促销活动?打折、优惠、抢购、试用,难道商家是在赔钱赚吆喝吗?其实这是经营者摸清了消费者的心理,做出的迎合顾客需求的反应。商场和生活一样,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会天上掉馅饼。作为顾客,只有摸透了经营者的心思,我们在购物中才不至于雾里看花。

商家为何爱用“限时限量抢购”?

比如,“尊敬的各位顾客,从现在起一个小时内,大米限价1.45元/斤,猪肉9元/斤,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从早上10点至下午3点,本商店商品一律6折销售,欢迎各位顾客选购!”

“本店新到一批高级上海羊毛衫,数量有限,价格为本市最低价,从速选购!”

“特价手机,每日限售10台,欲购从速。”

现在早已经不是物资短缺的年代了,为什么商家还搞这一套呢?而为什么还有人会“乖乖上钩”?其实这是商家运用了人们的“短缺心理”。短缺心理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机会越少,价值越高”。

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往往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因此,在受到外界给予的“你现在不来买,就买不到了”类似这样的信号的诱导下,我们会面对即将失去某种东西的“威胁”,这种“威胁”容易激发你得到它的欲望,使我们将“需要”变成“必须要”。

面对商家的这一“花招”,作为消费者,对商家的这种营销招数首先要有基本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了准备,才能有所防范,才能不受商家这一营销手法的影响。

同时,商家还有这样一个手段,比如在试用柜台前,顾客喝了一口销售小姐递来的试喝奶品,然后销售小姐问顾客好不好喝。顾客原本想尝尝这个奶品有什么不同,而试过后,顾客觉得味道跟别的奶品并没有区别。既然已经喝了,如果不买几瓶回去,会有点不好意思,于是便掏钱买了原本不怎么想买的东西。

在我们准备外出购物的时候,我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假如猜得没错,在众多的想法当中,肯定有一条是不会被我们遗漏的——最好在每次购物的时候,自己都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

这种想法就是人们投机心理的显现。投机心理是人们趋利避害本能的综合体现,是潜藏于每个人内心,又时常体现在外部行动中的最常见的心理状态之一。

我们经常能在一些商场或超市看到店家向我们赠送打折卡,说是有了这打折卡,便能在一个月内享受全场商品7折的优惠。看到我们有些犹豫,店家还会这样跟我们说:“如果在这个打折卡内充上100元,那么将成为本店的终生会员,享受所有商品5折的低价。”

这样的价格,这样的优惠,对任何人来说都充满了诱惑。这家商场或超市可能离我们家很远,我们只是偶尔才来这里一次,也许我们只是陪朋友来逛街,无意中走进了这家超市,本没有购物的需要,但是当这些诱惑摆到我们的面前时,我们多少会有些心动,毕竟这样低廉的价格是我们不曾想到的,而且100元也不多,要知道,那可是终生会员,5折低价,到哪里去找!

每个人都有投机心理,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回报,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们拿过店家的打折卡,成了在这里经常现身的常客。但是,当天晚上,我们可能就会后悔,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在远离了商场的吵闹和店家的“忽悠”后,我们的头脑也冷静下来,这时我们发现,手中的打折卡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早上去的那个商场或超市可能我们以后都不会再去,所谓打折,并没有使自己得到什么优惠,反而使我们为这张打折卡,也可能是充了100钱的打折卡烦恼不已。我们会想,难道让我天天跑那么远去那个商场买东西?

聪明的商家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看上去他们向顾客发放打折卡,以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似乎是“赔本赚吆喝”,实际上是以这种方式巧妙地将顾客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总是想少付出多收获,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商家用小小的打折卡就笼络了消费者的心。这就是投机心理对消费者潜移默化的影响。

表面上看来,打折卡是商家让利给消费者,其实是吸引顾客多去光顾商家,让商家赚取更多的利润。这种方式含蓄而不张扬,往往让消费者在付出钱后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