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光里,有我奔跑的青春
47954900000021

第21章 先受伤,然后再开花(1)

给自己写情书的女孩子

柳德米拉已经18岁了,但她还没有经历过一次初恋,她好想自己长着一双像天使一样的翅膀,这样男孩子的目光都会瞬间定格在她的身上,“让我也痛快淋漓地沾沾自喜一次吧”。

她天性有些野,经常流鼻涕,已经差不多成年了,但还长着一张娃娃脸,男孩子不肯接近她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她太小了,他们显然不愿意落一个欺负幼童的罪名。

她有一天看到邮递员经过自己家时,突然想到,可以给自己写情书。

她笑了,原来这也是一种满足虚荣心的方式。

接下来,她开始打草稿,情书必须是正式格式,以正式的名义发送,由于是第一次接受如此正规的情书,她显然有些紧张,她写了无数次,但总觉得不合适,于是一次次的撕掉重新草拟,后来设想将自己变成另外一个男孩子,语句应该浪漫些,像春日的暖阳一样呵护一颗受伤的心,结构应该奇特些,喜欢柳德米拉的男孩子,绝对不可以平庸。

终于在一个午后,她觉得已经达到自己初恋的要求了,便将情书邮了出去。

情书拐了个弯,于三日后落户在她的庭院里,邮递员笑嘻嘻地看着她,他显然发现了她的小逻辑却不忍心捅破,只是笑着,情书落在她的掌心里。

当时,正有两个女同学在她家游玩,她喜出望外,故意卖了个破绽,情书落进了女同学手里,她接过来,朗读起来。

这是她听过的平生最动听的情书,女同学读傻了,读哭了,她们洋溢在普京娜的幸福氛围中,同学们甚至认为这简直就是初恋情书的标准范本。

情书里这样写道:在有落日的黄昏,我在思念你,知道你长的像天仙,像蔷薇花,像彩虹,我就站在夕阳里,等着你,好像永远不想回家。

第一份情书使她收获了尊严和自信,接下来,她开始编写第二份写给自己的情书。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她没有收获一份爱情,但却收获了至少一百份情书,而这些情书,全部是她自己写的,由于情书收获颇丰,她的名声在外,甚至当地的媒体过来采访她,有些记者认为她可以申请一项收获情书的世界纪录。

这样浪漫的爱情模式自然而然地吸引无数人的眼球,若干年后,一个政府议员的眼睛盯上了她,他是一名特工,慕名而来,只为那些散发着野花芳香的情书,他痴痴地看,傻傻的笑与哭,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间发现,他爱上了这个爱写情书的女孩子。

这个给自己写情书的女孩子,在半年后的1983年将自己嫁给了这个政府议员,婚后,她依然喜欢给自己写情书,情书依然简约浪漫,让人向往留恋。

这个平生爱浪漫,爱给自己写情书的女孩子,后来一不小心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夫人,她的丈夫普京于2000-2008年荣任俄罗斯总统,并且在2012年的新一届总统大选中,重新回到克里姆林宫,她名符其实地重新成为这儿的女主人。

在俄罗斯,普京和柳德米拉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许多伴侣以他们的爱情为榜样,他们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爱情故事,赢得了许多选民的心。

给自己写情书,也是一种自信与自爱,不会珍爱自己的孩子,也绝不会关爱他人。

在稻田上绘出图案

日本青森县是传统的农业强县,这儿支撑着日本的稻田生产基础,每年有大量的稻米运输到日本和世界各地,这儿生产的稻米香甜无比,口碑极佳。

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的稻田生产也受到了影响,稻米价格下跌,谷贱伤农,眼看着农民的收入下降,青森县的领导十分苦恼。

青森县的知事江尔知夫是个艺术家,他以前学的是艺术专业,曾经举办过好几场美术展,他曾经想过将青森县发展成旅游圣地,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源于青森县的农业发达,其它山区景色却不适合开发等原因。

一个黄昏时分,他与自己的孙女在小山上写生,他画了一幅奇妙的富士山图,樱花烂漫的场景活灵活现地绽放在艺术品当中,令人心旷神怡,小孙女眼望着脚下的农田突发奇想:如果在稻田上绘画,一定会美不胜收的。

这是一个美轮美奂的设想,喜出望外的江尔知夫一夜未合眼,他连夜召开了青森县关于稻田艺术化处理的专题会,会后邀请来了稻田专家和相关艺术家们,他们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划后,在2010年终于拿出了在稻田上进行绘画的相关方案。

他们先拿一块稻田做实验,半个月时间,一幅巧妙无比的富士山图便栩栩如生在稻田上面,站在山顶上遥望,简直就是将半座富士山搬到稻田里,接下来的时间,他们集中绘出了将近几十幅山水画在稻田上。

东京电视台对青森县的创新进行了抢先报导,一时间,游人如织,江尔知夫不敢怠慢,他深知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他马上贷款在青森县建筑了十几个星级大酒店,配套服务设施得跟得上,投资者如云,无数人慕名而来,青森县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吸引了几百万的游客参观。

如果你在夏季时到了青森县,便会感触到人类智慧的无限魅力,在稻田上制造出如此精彩的画卷,简直就是一次伟大的创意旅程,是一次人类美感与现代自然的恰当融合与巧妙发挥。

人类的创造性无穷无尽,致富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既然在稻田上也可以绘出色彩斑斓的山水图案,为何我们不能为自己的生命绣出一段如彩缎般金黄的锦绣前程?

一个人的《大英百科全书》

早在1990年,网络方兴未艾之时,印刷书籍仍然是这个社会的主导力量,《大英百科全书》独占鳌头,统治着世界工具类书籍80%的市场,哈雷当时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躲在图书馆里煞有介事地看与自己等身的《大英百科全书》,坐拥书城的感觉让他飘飘欲仙,他对这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涉猎广奇、收集丰富、让他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1995年,哈雷18岁了,他有幸到大英百科全书集团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每天他的工作是看管图书,这儿是整个集团最大的图书馆,里面收录了所有版本的《大英百科全书》,每一次版本都是一段升华,一次质的飞升,这是一个时代跨越的标记。

图书馆里还挂着许多世界政要对《大英百科全书》的褒奖之词,其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林肯的话语发人深省,哈雷一直以在此工作为荣。

1997年3月,哈雷第一次接触了网络,当时有人提议引入图书馆管理软件,以管辖宠大的图书系统,却遭到了总裁高兹先生的严厉批评,高兹先生斩钉截铁地告诉所有员工:集团走的路线绝不是虚拟网络化,书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捧在手心里,香气盈人,网络里有香气吗?

高兹先生对网络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只是操心集团未来的发展,如何在下一次的版本中收录更多的词汇,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哈雷开始关注网络,他在父亲一个朋友的家里,第一次看到了网络世界,当时网络游戏如雨后春笋,少年的心充满诱惑,他很快沉迷于网络带来的兴奋与冲动中。

在游戏前进行三个小时的躁动后,他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大英百科全书如何不能够搬到网络上,形成非纸张化的词典,只要摁动搜索键,就可以找到想要的知识与文化。

这个想法使的哈雷十分兴奋,他在十天后,给总裁办公室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刚刚接触过网络,我认为,在短时间内,网络化会冲击纸质书的市场,我们集团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进军网络市场的准备工作。

这封信如炸弹一样扔在高兹先生的办公桌上,他怒火中烧地将这封信扔进垃圾桶里,命人叫来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小家伙,哈雷颤颤惊惊地站在总裁办公桌前,不敢抬头,高兹拍着桌子说道:我警告你,小玩童,我的集团从创业开始,就一直秉承着做实实在在事业的原则,我绝不允许网络进入大英百科,小子,你年轻尚小,说些异端的东西是允许的,但绝不准再提此事。

哈雷是哭着离开高兹办公室的,当时他对高兹的印象极差:不可一世,忘乎所以,不会掌握时代的脉搏。

2000年的冬天,当社会上的网络化迅速风靡全球时,大英百科仍然坚持着独善其身的方式,坚持杜绝任何网络化的东西进入集团内部,他们一直以纸质办公,传统的印刷技术,字字斟酌的校字原则,庞大的校字队伍,昂贵的印刷费用,当本本充饬着无数人心血的《大英百科全书》摆在市场上的时候,他们依然静等着丰硕的成功。

他们遭遇了有史以来第一轮危机的冲击,网络上已经有了许多百科全书的版本,他们虽然简单,却有法可依,甚至有些人开始将《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照搬到网上,如果网友需求的话,他们掏取少量的翻阅费用便可以查寻,一点儿也不费力气,更不用秉烛夜读,费尽心思地浪费自己的视力。

哈雷觉得这是第二个良机,他怂恿了图书馆的员工们写了第二封信,这封信让心情十分落寞的高兹先生怒火万丈,他要求开除这个无事生非的哈雷。

副总裁卡克先生拦住了他:如果开除他,恐怕员工不稳,他说的是对的,只是我们坚持的路线也是正确的,我们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不随波逐流。

高兹先生将哈雷调到了机关管理部,那儿有全公司唯一一台计算机,哈雷可以自由地上网,可以涉猎各式各样的知识与文化,但绝不允许再提出自己的奇怪想法。

时间来到了2005年,哈雷有幸参加了英国文化部主办的一场活动,在那儿,他见到了英国文化部的一名官员,在某种力量的驱使下,他在与这位官员的交谈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大英百科全书》的一些看法,他啧啧点头后,表示为了留住244年历史的《大英百科全书》。他愿意一试,这名官员坐在高兹先生的办公桌前,谈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高兹先生也谈了自己的传统观念,他最后说道:这样吧,让这样的机会交给全集团4000名员工吧,让他们说了算,我们投票决定输赢,如果半数以上通过,我们就上市网络版本,如果通不过,我们坚持我们自己的方向。

投票于2006年举行,全集团所有的员工全部参加了这次投票,高兹先生谈了目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且要求大家审慎对待,投下宝贵的一票,这可是决定公司未来的一件大事,哈雷欣喜若狂地张罗着,在此之前,他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公司内部许多老员工们喜欢传统守旧,他们不喜欢这种新型的市场化冲击传统的纸质市场,已经运行千年的纸质媒体如何可以轻易地被网络所代替,他们坚持着原始的文化方向,投票的结果没有通过半数。

哈雷于2008年离开了大英百科,他应聘到了一家网站编写图书,这家网站的名字叫维基百科,是一家网络化的百科全书工具网站,很快地,哈雷便发现了网络工具全书的优势:维基百科的编辑全是网络志愿者,不收取任何报酬,他们运营的方式简单却富有创意,而大英百科却至少有4000多名编辑,这需要昂贵的工资费用与印刷费用;维基百科的搜索功能五花八门,短短几秒钟时间里,所需要的内容便一览无余,如果不了解内容,大英百科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才能够找到想要的知识。

想到大英百科的前途未卜,哈雷痛不欲声,他以一个旁观者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重新放置在总裁办公桌上,一直到了2012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市场形势一片黯淡之时,这封信的价值才被公司董事会重新提到日程上来,鉴于纸质的《大英百科全书》已经没有销售市场,运营240余年的《大英百科全书》于3月14日发布公告:从此再不出版任何纸质的大英百科,网络版的大英百科代替了传统的滚筒印刷书籍。

一时间,甚嚣尘上,众说纷纭,收藏家们会为《大英百科全书》的绝迹而欢欣鼓舞,而闻着墨香长大的文化学士们则心里很不是滋味。

哈雷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是胜利般的微笑,而一声未吭地坐在沙发上沉吟,好长时间,却泪如雨注。

依他的看法,大英百科迟走了十年路,如果早早出现网络版本,纸质版本也不会消失的。

但无论如何,《大英百科全书》已经走完了他的纸质征程,前途是未卜还是似锦,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只好交给时间与市场。

先受伤,然后再开花

6岁的小姑娘塞隆由于膝盖受伤,不得已暂时告别了钟爱的芭蕾舞舞台,在家里养伤,母亲则是她唯一的陪伴与亲人。

在南非的豪登省,母亲经营着一家大型的庄园,除了种植庄稼外,她还养育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鲜花,塞隆心情郁闷地每日躲在屋里忧伤,母亲则每日在花园里收拾鲜花,小姑娘偶尔会走出去,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叹口气,母亲则回眸一笑,送给她无数的欣喜,母亲没有因为父亲的离开而悲哀。

塞隆喜欢芭蕾,但在几天前的一次训练中,她的膝盖跌在地板上,受到了严重的碰撞,医生检查后无奈地告诉她:你可以改做模特行业,芭蕾舞对脚尖的柔韧性要求太严了。

医生婉转的话语是在提醒她:她可能要永远离开芭蕾这个舞台了,从幼时种下的梦想一直没有开花,塞隆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