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探索神秘的科学未知
47963200000034

第34章 动物未知(8)

还有的科学家认为,仅从一条姥鲨肝脏的研究数据来判断姥鲨迷路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应多找几条迷路的姥鲨来作为研究对象,才能真正找到其迷路的原因。

目前,人们对姥鲨还比较陌生,科学工作者研究得也很少。大自然的情况又是比较复杂的,动物本身和生活环境的因素都可能促使动物迷路,在这方面还需我们从多种角度深入探索,才能揭开姥鲨迷路之谜。

鹦鹉学舌之谜

从古到今,鹦鹉学舌的出色本领一直引起人们的莫大兴趣。相传唐代时,长安富豪杨崇义在家中被杀,地方官到他家中踏勘,一只笼中鹦鹉忽然开口说话,念叨一个叫“李”的姓名。地方官心生疑云,一查,李某是杨家邻居,便带来盘问,果然是凶手。鹦鹉因报案有功,被唐明皇赐了个“绿衣使者”的封号。这个故事见于笔记《开元天宝遗事》。

类似的事在国外也有发生。1984年3月,美联社曾报道一则新闻,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贝敦,某人家夜晚被撬窃。受害者报告警察说,他家被盗窃时,有一只鹦鹉在场;被盗以后,鹦鹉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到这儿来,罗伯特,到这儿来,罗尼。”根据鹦鹉提供的这两个名字,加上从现场取得的指纹,警察很快就破了案,抓住了两个惯窃犯:一个名叫罗伯特,一个名叫罗尼。

更有趣的是一位叫朱·海特的英国妇女饲养的一只鹦鹉。1980年的一天,这只鹦鹉在树林中飞迷了路,被一个农民捉住。鹦鹉到农民家后,反复念叨一个六位数字。农民感到很奇怪,他试着按这个数字拨电话,果然找到了鹦鹉的女主人!

1981年,美国曾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动物“说话”比赛。赛场上,数千只各色鸟儿竞相学舌,一只名叫普鲁德尔的非洲灰鹦鹉夺得冠军。它一口气“说”了1000个不同的英语单词。

这种种故事,常常使人们感到迷惑:这些聪明的鸟儿是否真的懂得所“说”话语的含义?它们能像我们一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改变自己的环境吗?

大多数科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指出,鹦鹉和其他鸟类的学舌,仅仅是一种仿效行为,也叫效鸣。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鸣叫的中枢位于比较低级的纹状体组织。因而它们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也不可能运用这些语言。

然而,还有少数科学家在继续探索,特别是近几年来,教大猩猩、黑猩猩学习说话的研究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打破了动物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传统观念。这使一些研究者对鹦鹉学舌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想法。美国帕杜大学女心理学家爱伦·皮普伯格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鲸鱼腾空之谜

人们比较熟的跃水腾空动物要数鲸和鲳鲼鱼。鲸喜爱跳跃,而且跳得很高。一头重达30吨的座头鲸,能跃出水面6米高。据测鲸的跳跃一次所用的力量可以举起500个人,真可以列为动物之最。有水中“蝙蝠”之称的鲳鲼也是个跳跃好手,它那身长7米、重达2吨的身躯能鲸浮出水面,通过呼吸孔换气跃出水面,在4米高的空中拖着长尾滑翔,然后伴着巨大的轰响落入水中。

另外,在海洋中还生活着一种样子骇人、被人称为“魔鬼鱼”的鳐鱼。它和鲨鱼一样,是海里最早出现的鱼类,但它较之凶猛残忍的鲨鱼来,却性格温和得多。巨型鳐鱼横量可达20尺,重量超过1.5吨。它们有时也跃出水面,其高度可达15尺。它们对人类很友善,以前人们航海,看见海面有魔鬼鱼跃出,就知道风平浪静,海中附近也没有鲨鱼,可以潜水采珠及捕鱼。

鲸、鲳鲼鱼以及“魔鬼鱼”都愿跃水腾空,但它们为什么要跃水腾空却始终是个谜。

过去人们认为,鲸、鲳鲼、鳐鱼的跃水腾空与它们的捕食、娱乐、逃避敌害等有关。但近几年来,一些海洋生物学家对它们的跳跃行为又有了新的看法。

海洋生物学家们观察到,每当鲳鲼生仔季节,往往雌雄相伴游到水面,这时它们常常鼓动双鳍拍击水面,突然跃水腾空。有的时候,在雌鲳鲼表演凌空飞行的绝技时,小鲳鲼就被生产出来,掉到海里,难道鲳鲼跳跃是它一种奇特的分娩方式吗?对此还没有细致、充分的研究。

关于鲸跳跃的说法就更多了。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厄尔认为,鲸在繁殖季节跳跃次数比其他时间要多,这可能是雄鲸在显示力量,以寻求配偶或者向其他雄鲸挑战。

美国的鲸类学家罗杰斯·佩恩则认为鲸的跳跃可能与需要呼吸有关,因为鲸跳跃时所采用的“腹拍式”能使鲸的喷水孔离开水面的时间更长。

美国女科学家博拉·A·格洛克纳—费拉里通过考察认为,鲸的跳跃是在进行激烈的战斗。

除此之外,人们还注意到,当鲸群要分开或汇合时,鲸的跳跃次数也会明显增多,因而推测其跳跃是为了进行联系。

还有人发现,在跳跃的鲸当中,幼年鲸占多数,因而提出了娱乐说。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于现实,这还是一个谜。

“禁圈”功能之谜

凡是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都知道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禁圈”的故事,唐僧等坐在圈里安然无恙,妖魔鬼怪却无法进入圈里。但这个故事却很可能是源于貂熊的“禁圈”。

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林海深处,生活着一种既像紫貂又似黑熊的动物,这就是貂熊。

它有一个异乎寻常的本领:每当饥饿时,它会用自己的尿在地上撒一个大圈,凡是被圈入圈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竟不敢越出圈外,只能呆在圈内一动不动,乖乖地等待貂熊来捕食。

更为奇怪的是,圈外的豺狼虎豹等野兽,也不敢撞入圈内。因此这个“禁圈”具有了捕食与自卫的双重职能。

然而,貂熊的尿液中究竟含有什么成分?为何具有如此的魔力?这至今还是个谜。

科学家们发现,从脊椎动物的鱼、鸟到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画圈本领。

雄性棘鱼平时是成群生活的,但到春天棘鱼繁殖时期,它们的性格就发生重大变化。一条雄棘鱼会撵走附近的其他雄棘鱼,把周围适当场所圈占,成为“圈主”,并在其中筑巢。

若其他雄棘鱼游近时,对圈占界线监视甚严的这条“圈主”便立刻竖起背脊上的棘,迎上去决斗,以捍卫自己的“领土”,格斗就在圈占的边界附近进行,“圈主”很少游过边界进行追击。不过并不是所有棘鱼都不能进入圈内,画圈的雄棘鱼只攻击外来的雄鱼,而对外来的雌性棘鱼却格外欢迎。它们能友好相处,从不攻击,真是典型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另外,有人曾目击一条一米多长的麻蛇顺葡萄藤滑行而来,这时一只黄鼠狼突然窜出,绕蛇一圈,然后退去,蛇立即停止滑行,呆在原地吐舌头。几分钟后,五只黄鼠狼相继窜来,各叼一段蛇肉扬长而去。

田螺也有这种“特异功能”。曾有人报道,水田中一只田螺绕螃蟹画了一圈,这只螃蟹便呆着不动了。几天后螃蟹腐烂,终于成了田螺的美食。

动物的“怪圈”生动有趣,其间奥秘令人不解。不过从大量的事实可以看出,画圈并不是动物对空间本身的欲望,而是根据生活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它们或是像貂熊一样,通过画圈以取得食物,并保证摄食的安定性;或是像雄棘鱼一样,通过圈占以招徕异性,进而生儿育女,繁殖后代。

总之,动物具有这种深刻生态学价值的本能,是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