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
47963400000028

第28章 中药与毒草(1)

剧毒圣药——乌头

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七八月份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在山林间,在原野上,时常可见一类叶片像手掌样分裂、许多蓝紫色花朵从植株顶部盛开的高大草本植物。它们的花朵与众不同,花萼大而花瓣小,上面一枚大萼片如一顶兜帽或古代武士的头盔,形象十分奇特。这类植物就是毛莨科乌头属的成员。

说到乌头,产地的采药人没有不认识的,它们的块根入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旁生块根即是常用中草药“附子”。由于附子既能治急症、危症、重症,又能疗慢性顽症,因此被中医视为一味“圣药”,有“百药长”之称。但它又是一味很难掌握的中药,难就难在有“大毒”,服用不当或过量就有生命危险。尤其是草乌(一种野生乌头)的块根毒性更强,仅3~4克就能使人中毒死亡。

乌头属是一个较庞大的家庭,有350种左右,中国有160多种,其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有剧毒。如产于我国西南高山地区的雪上一枝蒿(短柄乌头),仅0.5克块根就能致人于死地。

在西藏墨脱,珞巴猎人用雪山一枝蒿(工布乌头)的块根磨成粉制毒箭射杀大型动物。磨毒粉时,要选没人的地方,坐于上风并蒙住嘴,以防止风将毒粉吹入口中而中毒。

由于乌头属植物较为常见,块根又是著名中药,因此是最常引起中毒的有毒植物,除使用不当中毒外,与其有关的自杀、投毒他杀及意外事故死亡的案例很多。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就曾将乌头粉掺在肉中害人。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一农民吃了其妻做的混有草乌粉的荞麦面饼,2小时后就中毒死亡;帮忙安葬死者的亲属,由于用舂过草乌的用具舂辣椒粉食用,又有10人中毒,虽然经抢救幸免于死,但也惊动四方,令人谈乌头色变。

虽然早在《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天下之凶者,莫凶于鸡毒”(鸡毒就是乌头)的说法,但乌头为什么有大毒,古人并不清楚,直到19世纪生物碱被发现后,科学家才逐渐揭开了乌头属植物剧毒的内幕。原来,该属植物都含有乌头碱类的剧毒生物碱,它们易于被人体吸收,很快就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脏中毒,导致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衰竭而死亡。纯马头碱的中毒量仅需0.2毫克,致死量为3~5毫克。在欧洲,乌头碱被发现不久,就出现了一起著名的谋杀案。1881年12月3日,英国医生兰森将几毫克乌头碱事先装入一个胶囊,然后再装入食糖,让他的妻弟吞下,十几分钟后被害人即出现中毒的症状,几个小时后死亡。最后经毒理学专家验证,终于侦破了这起“神秘毒药”谋杀案。

健脾利水的白术

白术是我国浙江省的特产,产于临安县於(于)潜地区的称“於(于)术”。现在市场上投售的,多数是人工培植的一两年生白术。野山于术价值昂贵,很少见到。

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秋季开花,花冠紫色。结瘦果,上端有一轮羽状冠毛。它的根茎肥厚,好像拳头,作为药材,以天目山一带出产的最为珍贵。

白术性温,味甘苦,含有挥发油,气味芳香,有健脾益气、利水化湿的功能。用于健脾胃的,切片用米炒;补虚痨,用面炒;止泄泻则用乳炒。也可切片浸酒或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作为补剂。

据现代研究表明,白术还能促进胃肠分泌,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经动物试验证明,常服白术有增加体重和增强肌肉张力的功用。

中药之王——人参

人参有安神增智、调气养血、健脾益肺、滋补强身等神奇功效,历来被人们称为“神草”,被拥戴为“中药之王”。

人参如此神奇,在于它含有皂苷、糖类、人参酸、甾(zāi)醇酸、氨基酸、维生素类、挥发油和黄胴(dòng)类等,这些物质对增强大脑神经中枢、心脏、脉管的活力,刺激分泌功能,加快新陈代谢等都具有重要功效。

人参属五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厘米,掌状复叶,小叶卵形,小花淡黄绿色,果实扁圆如豆粒,秋天成熟的时候是红色。主根肥大,肉质,黄白色,仿佛是一个小人,俗称“人参娃娃”,它的根、叶都可入药人参分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野生人参生长在气温低、光照长、土壤肥沃的山坡地带。

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所产的人参最为著名。野生人参生长缓慢,采集困难。我国目前的人工栽培,让人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头顶一颗珠

在神农架一些人迹罕到之处,生活着一种名叫头顶一颗珠的药用植物。

头顶一颗珠其实是延龄草的俗称。这是一种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林下草丛中。它茎高15~50厘米,顶端轮生着三片菱状卵圆形的叶子。

延龄草在夏天开花。那时,它的叶子中间生出一根直立的短柄,柄的顶端再长出一朵白色的小花,花瓣有6片,分为两轮。外轮3片,绿色;内轮3片,白色。

花开花落。秋天,延龄草的叶顶结出一枚紫黑色的浆果。那浆果如豌豆般大小,被称为“天珠”,药用价值极高,但因保存不易而常被药农自己留食。延龄草的根状茎被称作“地珠”,地珠粗短,表面生有许多须根,具有活血、镇痛、止血、消肿、祛湿除风的功能,它可治高血压、神经衰弱和跌打损伤。因此,市场上需要量很大。地珠为什么能如此灵验呢?

据分析,这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做甾体皂苷配基的缘故。

人间仙草——灵芝

《白蛇传》里,有白娘子盗“仙草”的故事,那仙草就是灵芝。灵芝历来被人们崇尚为“仙丹灵药”,认为能起死回生、长生不老。

灵芝实际上和蘑菇一样,是一种大型真菌。不过灵芝和蘑菇的长相可不一样,蘑菇的菌伞是圆形的,菌柄生在菌伞的中央;而灵芝的菌伞是半圆形的,菌柄长在菌伞的一旁,在菌灵芝侧生的菌盖,沟纹纵横伞上还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有些灵芝因为生存环境特殊,还具有奇妙的分枝和多种色彩,如:上层淡白色、底部淡褐色的灵芝,全为褐色的紫芝,还有少数种类表面有光泽的假芝等。

灵芝和蘑菇的本体一样都是菌丝,都是用“孢子”繁殖的。灵芝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利用阳光和空气、水进行光合作用,只好寄生在活着的或死去的有机体上,吸取现成的营养,过着腐生或寄生的生活。我们所说的灵芝部分是它的菌丝体所形成的子实体。

灵芝能滋补、健脑、强身、消炎、益胃、利尿。可用来治疗头昏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积年胃疡、支气管哮喘、各类肾炎等。

尽管如此,灵芝也决不是“仙丹灵药”。灵芝并不稀奇罕见,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采集到许多品种,海南岛是灵芝的“王国”,生长最多,约有30余种。目前我国人工栽培也获得了成功。灵芝在一般药店里都可以买到,再也不用像白娘子那样杀进仙山了。

清热解毒的黄连

中国是黄连的故乡,遍布我国西部至中部、东部山区,四川黄连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所以中医处方中习惯用“川连”。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莨科。它生长在高山林下阴湿之处,地下部分根茎长而分枝,生着许多须根,均呈黄色。因根茎多节,成串相连,所以取名“黄连”。叶柄细长,由三小叶构成复叶。春开小型白花,生于花茎上部,3—8朵花组成聚伞花序,雌雄异株。

黄连是以苦闻名的良药。因为在它的根茎中含有一种生物碱——黄连素。有人做过试验:用1份黄连素,加入25万倍的水,在完全溶解后,还能尝到苦味。

黄连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中医用它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和呕吐、脏腑心火亢盛、烦躁不眠。

现代研究证明,黄连有很广的抗菌作用。它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强大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力,比青霉素还强。现已制成片剂和针剂,作抗菌消炎药。

浑身是宝的枸杞

相传,在我国时代,有位姓张的男子,他长相怪异,举止也怪异;虬须环眼,衣衫褴褛,整日赤着一双脚,乐呵呵地东奔西走。因为赤脚的缘故,人们都管它叫赤脚张。

奇怪的是,赤脚张活到90多岁,却仍然是耳聪目明,黑发皓齿,健步如飞。于是便有人向他打听健康长寿的秘诀,赤脚张却笑而不答。

一日,赤脚张酒喝得太多,无意中说出了秘密。原来,赤脚张经常服用一种叫做枸杞子的东西,加之他心境开朗,因此得以延年益寿。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人学赤脚张常食枸枸杞子杞子,果然有益健康。

枸杞子其实就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我国各地,如内蒙古、青海、陕西、河北、广东等地都有野生枸杞分布。人工栽培的尤以甘肃、宁夏产的最为著名。

枸杞是一种落叶小灌木,茎丛生,侧生的短枝常变为短刺,生于叶腋,长约1~2厘米。

卵状的叶互生或簇生在短枝上。夏天,枸杞开出淡紫色的花朵,秋天便结出卵圆形的浆果来。

人们常说的枸杞子就是枸杞的浆果。浆果成熟后必须及时采摘,除去果柄,放于阴凉处至果皮起皱,再置于阳光下暴晒到外果皮干硬、果实柔软。

中医药学认为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起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的作用,故可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昏、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症。

经化验,枸杞子含有许多营养物质,除了含有大约1%扔甜菜碱外,还含玉蜀黍黄素、故萝卜素、硫胺、核黄素、药酸、抗坏血酸、钙、磷、铁等,因此常服有益于健身。

时至今日,人们发现枸杞子之所以能起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因为枸杞能提高肝、脑等器官中超氧歧化酶的活性,因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速度。

科学家认为,枸杞子的药用价值还在于它含有丰富的锗,而锗则能增强淋巴细胞的活力,阻止由于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突变,增强机体杀死癌细胞的能力。此外,锗还具有很高的氧化能力,它能夺取癌细胞中的氢离子,置癌细胞于死地。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让正在服用强烈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的动物同时服用有机锗,结果这些动物的病变程度大为减轻。

一位日本科学家曾人工培养人的子宫癌细胞,同时他发现有800种中草药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中枸杞子、枸杞叶和枸杞根的抑癌能力高达90%以上。

解毒甜药——甘草

每年夏季,从我国新疆塔里木河两岸的戈壁滩到内蒙古大草原,都不难见到甘草花盛开的美景。这种高几十厘米的豆科草本植物,枝繁叶茂,一串串紫红色的小花如一只只小巧的蝴蝶落在枝头,阵风吹来,成片的甘草花枝招展,令人赏心悦目。然而,甘草最使人感兴趣的并非它的鲜花和绿叶。秋天一到,在甘草的故乡挖药者便纷至沓来,他们锹挖、镐刨,以获取甘草深藏在地下的圆柱形根状茎和粗大的红褐色主根。

甘草根入药由来已久,在《神农本草经》中,甘草被列为120种“上经”药物之一,有坚筋骨、长肌肉、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等功效。尤其是甘草的解毒作用,在我国古代医药界和民间都备受青睐,认为它可治72种乳石毒,解1200种草木毒,被尊为“药中国老”。一些剧毒药物,如钩吻、相思子、乌头、砒霜等中毒,民间的解毒药方都少不了甘草。例如:相思子中毒,可用甘草15克、金银花15克、黄连6克、黄柏12克、防风15克,水煎后分两次服用,连服5剂左右,即可解毒。乌头中毒,用甘草15克、生姜15克、金银花18克,水煎服,12小时后完全恢复正常。钩吻中毒,可用甘草,水煎服。据说,古代在广东、广西一带,人们外出时总随身带着甘草根,以防饮食中毒。

我国古代,扁鹊、华佗等“神医”已掌握了为病人施外科大手术的高明医术。他们不仅能利用麻醉药使病人术前失去知觉,而且术后还能用催醒药使病人从“迷死”状态苏醒。到了宋元时,蒙汗药、迷魂药盛行,施药者又几乎都有相应的解药,可使被迷者随时苏醒。正如《水浒传》第二十八回中所述:“孙二娘便调一碗解药来,张青扯住耳朵灌将下去。没半个时辰,两个公人如梦中睡觉的一般爬将起来。”在古代医书记载和民间秘传的催醒药和解迷药中,又多以单味或复方甘草汤为主,可见其解毒的威力。

甘草不仅解毒,而且被认为有调和众药的功效,因此广泛用在中医处方中,以减少不同药物之间的相克作用。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此草(指甘草)为众药之王,经方少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

甘草味甘,也是它历来受人欢迎的重要原因这一。俗话说:“良药苦口”,甘草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甜药,又被称为蜜草、甜草。据现代科学证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是甘草的主要甜味物质,也是重要的解毒物质。

甘草不仅能解毒、调药,还具有润肺、润喉、止咳、健胃、降低胆固醇、镇痛、抗惊厥等多种疗效,既广泛用于复方,也往往单独入药,为目前医家和患者最常使用和最易接受的中药。

中医良药——马兰

说起马兰,便令人想起它那带着泥土芬芳的香味。三四月份,春雨连绵,此时的马兰拼命地吸收营养,很快地长大了。于是,便有了挑马兰头,争相上集市卖个新鲜的情景。

新鲜马兰洗净后用开水稍烫,切碎,然后与切碎的豆腐干、虾仁或鲜嫩竹笋拌入,加盐、酱油、麻油和味精等拌匀,吃起来特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