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刚从类人猿向人转化。他们开始学习使用火,学习使用工具打猎。当初还不会说话,只会像别的动物那样叫。但要捕杀大的动物或要砍倒大树时,必须招呼许多人一齐干;遇到高兴和悲伤的事情,也想找别人说话。光会嗷嗷叫,表达不了自己的意思,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像婴儿学话那样,开始创造语言了。在叫声中首先分出了高低音,于是语调产生了,而语调所包括的高低音,又使人类越来越明白高低音组合起来的道理。他们在打猎中为了引诱动物,在用骨头、芦苇管或陶土作的哨子吹出模仿动物叫声时,慢慢发现在哨子上打几个洞、用不同手指按住、放开,就能吹出高低不同的音。这时,他们又想到,把不同高低的音排成队,于是,开始制作了能发出不同音高的最初的乐器,比如吹的埙、敲的编钟等。到了31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祖先制作的陶埙,已有了4个按音孔,可以发出11个高低不同的音,其中就包括了相当于现在E大调的“多来咪”和“发梭拉”。到了周代,人们已经懂得把音排成音阶的道理,并有了古代的7声音阶。
那么,这些排列起来的音叫什么名字呢?人们把它们叫作宫、商、角、清角、徽、羽、变宫。
七个音还有唱名:上、尺、工、凡、六、五、乙。就在我国给这七个音起了唱名的同时,外国也给这些音起了各种名字。关于唱名起源的说法很多,如希腊起源说、阿拉伯影响说等,但论据都不多,现在多数人沿用的是“欧洲起源说”。
约1200多年前,有一位法国音乐理论家圭多·达莱佐,他从帕维尔斯于公元770年前后写的一首赞美诗中,将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抽出排列成一组6声音阶,并按第一个音节读作:Ut、Re、Mi、Fa、sol、La。到16世纪初,有个法国音乐家将第一个音的唱名改为Do,并增加了第七音S1,这样,完整的现代唱名多(do)、来(re)、咪(mi)、发(fa)、梭(sol)、拉(la)、西(si)就正式诞生了。
为了使同样的7个音符不被搞错,我国后来也采用了世界统一的“多来咪”唱名来代替“上尺工凡六五乙”。不过,我国使用“多来咪”还不到100年的时间。由于圭多发明的唱名是用西方文字注音的,为了便于这种唱名在中国的传播,本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家沈心工就根据其音节的译音,编成了一句诗:“do独、re揽、mi梅、fa花、sol扫、la腊、si雪”
,读起来非常有趣,记起来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