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自己画月亮
48003300000010

第10章 给自己一记耳光(1)

没有人愿意给自己一记耳光,因为所有的孩子们都怕疼痛,可他们不清楚哟,耳光也是一道清醒的良药,在望而生疼的同时,滋生出奋斗的火花与爱的力量,给自己一记耳光吧,世界将因此醍醐灌顶;

一个人的城市

1980年的美国洛杉机,有一个叫萨蒙斯的美国公民,他所住的位置正好处于都市的中心位置,每日里不能停止的噪音使的他的生活异常烦躁,他为此患上严重的疾病,每日里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他与自己的妻子商量,想远离尘世,找一块世外桃园去生活,这得到了妻子的同意。他们来到了美国的怀俄明州,他们发现了一个叫比福德的荒凉山区,周围全是从山中伸展出的树枝,风景这边独好。

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建设家园,首先盖了房子,建了几栋别墅,养了马、猫和狗,虽然历尽艰辛,但家园建好后,他们却能够享受这种独特的慢节奏的快乐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萨蒙斯的病有所缓解,他们喜出望外,更加艰信远离都市的决心。为此,他们加大了对比福德的投资力度,先后盖了许多栋房子,其中一些设成了超市,供来往旅游的人购置商品,其中一些盖成了旅馆,供讨厌都市生活的人居住,他们的房子收费廉价,很快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访。

1995年,萨蒙斯的妻子去世,这座小镇成了萨蒙斯一个人的家。他加倍热爱这块地域,每天辛勤地打扫着街道上的卫生,种植花草树木,并且为它们盖好各式各样的防护网,他捡拾街道上的垃圾物品,乐此不疲地宣导热爱土地热爱环境的信念,遇到不礼貌的乘客,他会大发脾气地将他们赶出自己的领地。

2000年的《英国时报》对比福德做了宣传,萨蒙斯站在一块标志牌下面,牌子上面写有“比福德”,“人口1”、“海拔8000英尺”的字样。现年已经60岁的萨蒙斯告诉世界:虽然小镇上只有自己一人,但他并不感到孤单。

美国政府于2011年初将比福德列为一座城市,它归属于怀俄明州,萨蒙斯是市长、市民、议员还有议会的领导。萨蒙斯拒绝了许多人提出的移居此地的邀请,他孤独地坚守着都市的最后一片净土,他告诉记者:除非有一天,这个世界异常安宁,不再有噪音与战争,他会允许大家住在这个地方。

不过,这一天恐怕永远也无法到来。

原载《天下男人》11年8期

用“噪声”对抗噪声

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全世界有名的噪声城市,它的主要噪声来源于夜晚交通、城市建设和娱乐场所,城市曾经下令延缓城市建设的发展,但这无益于解决城市的未来化发展方向,许多议员说这样的措施是“因噎废食”,所以便无疾而终。

一个叫巴尔的城市一员,喜欢养鸟,开始时只是养一两种可爱的鸟赏玩而已,后来,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噪声越大时,鸟叫的声音会随之加大,而鸟的叫声总比外面传来的噪声要亲切、舒缓的多,这是一种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天籁。

他喜出望外,开始增加鸟儿的养殖种类,2010年初时,他的鸟儿已经遍布整个小区,它们在每天清晨时分外卖命地歌唱,在夜晚时分则形成一道悦耳的音符。鸟儿的叫声给小区内的市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

附近的报纸报道了巴尔的这种抵抗噪声的方式,大家纷纷建议政府应该采纳巴尔的意见,在巴塞罗那市养足够多的鸟儿。

但事情并非进展地一帆风顺,中间出现了许多波折,政府派遣了有关噪声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他们发现鸟儿虽然能够抵抗噪声,但它同时也在产生新的噪声,如果用“噪声”抵抗噪声,那效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巴尔不服气专家们的说法,他提出了反对意见:鸟儿的叫声如果是噪声,那么全世界就没有音乐而言了,舒缓的夜曲也是噪声,交响曲也夹杂着狂乱,B大调中也有狂风骤雨,那人们为什么不爱听汽车产生的噪声,而是喜欢音乐呢?

辗转一年多时间,巴尔的建议最终还是通过了投票,2011年4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通过政府议案:同意多养殖鸟儿,来对抗城市的噪声。

巴尔因此被巴塞罗那人评选为“噪声学家”,建议专家们应该多向巴尔学习实践经验,而不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

原载《天下男人》11年9期

为伤害松鼠道歉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时间是上个世纪60年代,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将蒙特利尔郊外的一座山夷为平地,政府对住在附近的山民们实行高额补偿,也就是说,他们在一夜之间,就能够成为百万富翁。

但有一户人家,主人叫卡尔的人,他却拒绝接受政府的夷山命令,大家都以为他不满意政府的补偿标准,劝慰他要知足常乐,但他在接受当地的一家报纸采访时却这样解释:

山上住着许多松鼠,多年来,它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食物链,它们与人类和平相处,一旦将山夷为平地,松鼠们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他之所以拒绝,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松鼠。

报纸刊登出这则消息后,大家才知道,卡尔是一位生物学家,大家纷纷传言这件事情,有的说是危言耸听,不就是一群松鼠吗,政府征地也是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利大于弊吧,有的则说可能是卡尔的缓兵之计,他这样说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罢了。

政府出面协调,卡尔却拒绝搬离,并且要求政府还松鼠一片安宁之地。

政府在多次劝告无果的情况下,实施了强制拆迁,将卡尔的家夷为平地,然后便开始搬离整座小山。

卡尔站在街头裸露着身体,他强烈抗议政府的嚣张作法,说会为这次行动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与家人搭起帐篷呆在小山下面,他说是为了收留流离失散的小松鼠。

大家不以为然,但小山夷为平地后,成群的松鼠无家可归,它们纷纷跑到附近的农户家里捣乱,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流窜至蒙特利尔市里。

在某个清晨,当大家打开玻璃窗户,却突然间发现原本居住的城市突然间闯入了一群不速之客,成群的松鼠,集结在一起,它们破坏交通线路,占用公用设施,甚至跳至游人的面前,威胁人类的安全。

政府出动了警察,却没有办法,因为澳大利亚的明文规定:不准猎杀松鼠。

有人想起了卡尔,认为他是位生物学家,当初他曾经反对过此事,他一定有良策。

卡尔接到政府的邀请后,提出了两个办法:恢复原来的小山,并且在报纸上向受了伤害的松鼠道歉。

蒙特利尔市政府采纳了卡尔的建议,接下来,用了将近半年时间,他们恢复了原来的小山,松鼠位重新回到了原来的生活。

不仅如此,蒙特利尔市报上刊登了市长的道歉信,道歉信的题目叫做《为伤害松鼠道歉》,市长坦承地承认了政府的过失,并且会吸取这样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你现在到了蒙特利尔市,如果有一只松鼠跳到你的面前,你千万不要抬起脚来将它一脚踢开,因为你可能会触犯加拿大的法律,你不仅面临着坐牢的危险,而且还要向每一只被伤害的松鼠道歉,直至它们原谅你的过错。

原载《做人与处世》11年8期

让一只猫行使否决权

1945年4月2日凌晨3时许,一只由二十人组成的英国逃亡队正悄然撕开柏林无边的炮火黑幕,他们想跨越德军的占领区,然后逃亡到他们不知道的安全地带。

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而战争的结果便是几百人的队伍瞬间死伤无数。上校德尔是这队残缺士兵中的唯一一个首脑级人物,他目光敏锐地望着前方的黑夜告诉大家:扔掉所有的物品,干粮和枪枝,因为这些东西会给我们造成负担,逃亡要有个逃亡的样子。

他们狂奔了好长时间,等到天边放出光亮时清点人数,发现只剩下十二个人,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只不知名的小猫,它可能是受到了惊吓,远远地躲着看他们十二个人,看到他们的确没有敌意后,它卧在草丛里打着哈欠,它可能是一只野猫,受到了枪枝的骚扰。

前方出现了叉道,大家迷了路,而周围仍然时而会有一些流弹惊扰着这片森林的美梦,他们疲惫不堪。

不能再走了,德尔告诫大家要镇定,保持沉默,就地休息。

许多士兵们开始挖掘路边的野草充饥,他们已经饥不择食,有些人干脆在一株小树前卧倒,不大会儿工夫便鼾声如雷。

不能在此地多做停留,德尔睡了一会儿大声训斥着大家,十二个人围座在一起,有的人干脆说道:我们投降吧,与其这样逃亡,还不如让德军的子弹射穿我们的脑袋。

闭上你的臭嘴,德尔像一只受伤的猴子吼叫着:我们需要活下来,总有一天我们还要回到英国的土地上,那里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和姐妹。

现在大家有一个抉择,两条路,往哪儿走,大家开始投票吧,以最公平的方式决定我们的生命。

上校先生,一位满脸是伤的士兵说道: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鬼地方?让我们如何选择,难不成让大家瞎猜吗?

听着,大家毫无选择,只有凭最初的印象来判断了,我相信群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相信自己,拿出你最宝贵的选票来。

大家胡乱地说出来自己的选择,当德尔将最后的结果公布在地面上时,他惊呆了,支持向左边逃亡的六票,支持向右边逃亡的同样也有六票。

真的见鬼了,德尔也愤怒起来,难道真的让我们死在这儿吗?没有粮食,没有酒,没有面包,没有睡觉的地方,德尔愤怒地将树枝在地面上乱抽着,那只野猫闻风而动,它吱吱地叫唤着,似乎对他们的表现不太理解。

德尔看到了猫后,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惊喜,来吧,朋友们,让这只野猫行使一下否决权吧,也许我们会有转机的。

德尔兴奋地告诉大家,然后用手驱赶着这只猫,猫十分惊慌,开始时向两边的山林里乱窜,后来见无路可走,它绕道来到两叉路口,它犹豫了好大会儿,似乎是在寻找自己可以选择的路途,它不停地闻着地面上的气息,直至它沿着右边的道路下去了。

从右边走,德尔冲着大家说道。

没有理由可讲,大家知道这种抉择的艰难与紧迫性,不知过了多外,他们终于看到了远方有一座村落,村落上方挂着盟军的旗帜,他们脱光了衣服,搂在一起欢呼雀跃。

说起这段难忘的经历,德尔在二战后曾经向记者讲述了这则故事,有些记者问他是不是侥幸,当时那么多的人生命压在一只猫的身上,这样做可靠吗?

德尔却一脸自信地告诉大家:在野外,那儿属于它们的地盘,它比我们更加认识路,知道哪儿安全哪儿危险,在那种情况下,猫的选择是唯一的,是可靠的,我们将唯一的否决权交给了一只野猫,不仅仅是对于一只猫的信任,更是对大自然恒定法则和生态和谐的一种信仰。

德尔回转家园后,致力于伺养野生动物,在他居住的荒山上,住满了各种可爱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是他的贵客,决不容许任何人侵犯它们的权利。

原载《意林》原创版11年9期

道一万次歉

2000年夏天,美国底特律市郊区小镇韦恩镇,这个小镇方圆百里,大约有一万多人,人民生活和谐。但这天早晨,突然一股奇异的花香弥漫了整个小镇,这种花香时散时浓,让人有一种不祥的预兆,人们奔走相告,觉得这座小镇可能遭受了某处奇异力量的袭击,大家应该及早逃命。

消息越传越盛,这座万人空巷的小镇一时间甚嚣尘上,人去楼空。

政府出动了武装力量,帮助疏散人群,直升机飞到半空中,侦察是否有外敌入侵,美国联邦调查局很快介入了此次事件当中,他们要查出此次案件的幕后元凶。

韦恩镇镇西的一家里,孩子伯尔当正在自己的房间里收拾行装,母亲示意他赶紧要离开此地,因为会有危险发生,伯尔当却不以为然,告诉母亲这种香味没有毒的,只不过味道浓了点罢了。

细心的母亲好像发现了端倪,儿子平日里喜欢各类香水,曾经收集过大量各国的名贵香水与香料,他还发誓要制造出世界上千里传香的香水来,从而使自己的成就超越法兰西香水。

母亲问儿子,你知道这香味的由来吗?

儿子没有马上否认,只是低头不语,很快地,母亲进了他的房间里,发现一种平日里少见的香草木正在摆在儿子的窗台上,风儿吹过时,香味缭绕,欲将人的魂魄勾摄出来。

原来你就是这件事情的始作甬者?母亲怒火中烧,一把抓住儿子要去投案自首,儿子反驳道,美国没有法律不允许散播香味呀,再说了,这叫千里香,一点儿毒也没有,法国的名贵香水中就有这种原料,我这不是犯罪,是在净化空气。

狡辩,你知道这件事情的恶果吗?你破坏了社会安宁,搅乱了社会秩序,现在人人自危,我不想让别人认为:由于我的怂恿,才使的整个小镇失去安宁,失去和平。

母亲整整思索了一个晚上,她喝了许多酒,在理智与失控的边缘上思忖着该不该将儿子交出去,一旦交给美国警察,自己的儿子就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的危险,那么,他的下半生将会呆在监狱里,可是,他犯了错误,犯错就要恿于承担,否则这不符合平日里自己的教育法则。

终于,在第二天凌晨时分,她推开了儿子虚掩的房门,却意外地发现儿子不见了,难道他是临阵脱逃了吗,母亲痛不欲声,准备去警察局替儿子自首。

到达外面时,才知道,元凶已经投案自首了,警察局里,伯尔当正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将千里香交给了警察局长。

千里香被鉴定的结果是安全的,大家长出了一口气,但接下来,伯尔当却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因为他危害了社会秩序。

母亲一直在向法官求情,说自己儿子年幼无知,并且他是出于无心之过,法庭最后审判时这样下了结论:如果想免于监禁,需要救得社会各界的原谅,限他们在一个月之内弥补这样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