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的海洋印记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来自海洋世界。自从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以后,不断地进化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细胞生物原始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直到我们人类的漫长而复杂的进化过程。到如今,我们人类已成了主宰世界的万物之灵。但是追根溯源,考究古今,仍然可以在人们身上找到大量的来自海洋的印记。
人类是古猿进化来的,这已是家喻户晓的了;要是说人类是鱼类变来的,也许会使许多人吃惊,然而这毕竟也是事实。
鱼类有鳃,能在水中呼吸,这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没有鳃,不能在水中生活。人的呼吸器官是肺,肺中流进了水,会被呛死。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主人公麦克,既能在海底生活,又能到陆地上活动,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两栖人”是不存在的。
鱼类的鳃,一般生于头部的两侧,外有鳃盖(或皮褶)保护,以鳃裂(或鳃孔)与外界相通。鳃裂,是鱼类呼吸水流的通路。
可是,解剖学家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的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也有过鳃裂。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人类与鱼类有着亲缘关系的明证。它说明人类与鱼类一样,也是起源于水中,人类的远祖也曾经有过鳃,虽然以后逐渐退化了,但仍在人的胚胎早期,留下了鳃的痕迹。
不仅是人类,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也和鱼类一样,在胚胎的早期,在头后部咽腔有着开向左右的裂隙——鳃裂。这是造鳃的初步表现。只是鱼类和两栖类的蝌蚪时期,鳃裂发育成为呼吸水流的通路,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人类的鳃裂,发生不久即从胚胎中消失。
所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在胚胎早期出现的鳃裂,是脊椎动物同出一源的有力证据。这个“源”就是海洋。鳃裂就是脊椎动物以及人类身上留下的一种起源于海洋的共同印记。
它说明陆地上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都是海洋中以鳃呼吸的鱼类演变而来的。原始生命从海洋中诞生以后,由单细胞生物、原始生物发展到脊椎动物的鱼类。鱼类中的一支(总鳍鱼)逐渐从海中登上陆地,演变成为两栖类,在水中呼吸的鳃变态成为空气中呼吸的肺。以后,两栖类又进化到爬行类、哺乳类以至人类。到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属于两栖类的蛙的幼体蝌蚪,和鱼一样地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以后蝌蚪变成了蛙,登上陆地,鳃变成了肺,用肺呼吸。蛙类的这个由水登陆的过程,是在两三个星期的短时间内发生的。可是,当初的总鳍鱼由海登陆,却经历了亿万年的漫长岁月。
人们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进化教科书。它告诉人们,要用唯物论观点看待人体自身。人类绝非神造。人类与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由非生物发展而来并在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终于有了今天的杂沓纷呈的生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人们切不可数典忘祖。海洋,孕育了世间的生命,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人们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它使人们觉悟到自身与海洋有着渊源的关系,懂得海洋是自身生命活动的最佳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观念:为了祛病强身,应当接触自然、返本还原、回归海洋。
接触自然、返本还原、回归海洋,包括定期到海滨去旅游、游泳、观光以及乘船到海上航行等等。回到大海母亲的怀抱,在生命活动的最佳自然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必定于身体大有裨益。
近几年来,利用海洋环境和海洋药物治疗疾病的海洋疗法风靡世界。海洋疗法早已被其显著的疗效所证实。它之所以有着较好的疗效,究其原因,可能与人类自身来自海洋并在身上留有诸多的海洋印记有关。所以说,接触自然、返本还原、回归海洋,也应包括应用海洋疗法治病健身这一重要方面。
在80年代,世界上还流行一种“重新接触自然”以医治疾病的“自然疗法”。西班牙《趣味》杂志1989年9月号登载的“80年代科技百事”一文,列出了80年代的世界科技大事,其中在医疗方面就有这种“自然疗法”。文章中说:“由于人们对常规医学的冷酷及其疗效不满,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可替代的自然疗法……使自己重新接触自然,得到个性化的、预防性医疗服务。这种疗法较温和,无副作用,能使人们选择适合各自疾病的治疗手段。”显然,上面提到的海洋疗法即属于这种“自然疗法”的范畴,它使患者重新接触自然,即回归到海洋之中,按照个人的病情,利用海水、海沙、海泥、海藻、海洋空间、海洋生物、海洋药物等自然物质和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病健身。
目前,在欧美以及世界上许多地区,海洋疗法和各种海上旅游活动比较盛行,许多海洋疗法中心、海滨疗养院、海滨旅游区、海水浴场、海洋公园、海上乐园、海上游船,常常是业务兴隆,人满为患。这说明接触自然、返本还原、向海洋回归的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了。
因此,研究人们身上的海洋印记,揭示人们自身与海洋的渊源关系,从而使人们形成一种向海洋回归的新观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发展海洋旅游事业,以及开发海洋医疗资源、发展海洋医疗事业,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依据。更主要的是它可以促使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医疗资源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在开发利用海洋的事业中,我们首先要有强烈的海洋观念,想到世界上2/3以上的面积是海洋,想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这样才能产生使命感,迸发出事业心。海洋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事业,海洋观念也是综合性的,它包括各个方面,其中在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和医疗资源方面,宣传这种向海洋回归的观念,无疑是很重要的。
心脏停跳后瞬间的心理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意志、情感等都是脑的功能。即使是“爱”的情感,也是产生在脑中的,而不是产生在心中。心理学实际上是“脑理学”。为什么呢?因为心脏与人的心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心脏停止跳动后,还可能有残余的心理活动;而脑“死”以后,心理活动才完全停止。如若不信,请看下面的实例。
西班牙有位律师因交通事故“丧生”,医生判断他的心脏已经完全停止了跳动。在入殓的时候,因为这人个子太高,棺材装不下,尸体搬运工就想把他的腿弄断。刚敲了几锤,他就完全苏醒过来。以后,他追述说,在“死”的时候,他听见了家里人关于分配他的财产的谈论,他曾想发表意见,但是做不到。他觉察出,他的家人只是关心他的财产而不关心他,对他的死并不悲伤,他心中很难过。
近年来,世界上有许多学者开始注意研究“死后生活”——即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的那一短暂时间内的心理活动,包括各种心理体验。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心理学家肯尼兹伦对此作了广泛的研究。他发现许多心脏曾停止过跳动的人都有一种“核心经验”。他们或者述说自己曾经走到一个高大的门槛外,徘徊不前,终于又退了回来;或者感到自己滑入一条黑暗的地道,前面出现了一道耀眼的金光。许多人在这时的共同感觉是:有一种巨大的“安适感”、“幸福感”,以致使他们流连忘返,但同时,一种更积极的责任感和留恋人世和亲人的强烈感情又使他们苏醒,把他们拉回人间。一位名叫弗吉尼亚·菲阿丝的女人在切除扁桃体手术的过程中,一度心脏停搏。醒来后,她说:“忽然间,我像穿过一片白雾冉冉上升,然后又坠入一片冥冥之中。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光环,我感到一种绝对的安静。
有一种纯粹的爱和平安感弥漫在我的心里,我真愿意永恒地安息在那里。最后,我忽地想到我还有两个孩子,我要工作,于是我返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