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普知识百科全书——《人体知识篇》(上)
48004200000019

第19章 人体之谜(2)

不过近年来,在人类学家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认为人类无长毛是因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生活在海洋里,那时候的猿称为海猿。大约在枷万年以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海水上涨,淹没了大片的土地,生活在那里的古猿在海水上涨的期间逐步适应了海中生活。它们生活在食物丰富的热带海洋里,海水使海猿褪去了浑身的长毛,古猿的身体在长期的海洋生活中形成了流线型的体形,并且像海豹、海狮那样,有发达的皮下脂肪。海猿在海中生活时,头部露出海面,因而留有浓密的头发。另外一个证据是,人体背部的体毛朝里朝后一齐往脊梁一边长,这恰好是水流流过一个运动物体的方向。

人类学家在研究了人类的一些特点之后,发现人类祖先生活在海洋里的许多证据。

比如,人类的婴儿都有游泳能力。有人曾在水中生产过婴儿,婴儿产下后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而不会被水淹死。

还有,人类和鲸、海豹、海象一样全身无毛,而且有一层厚厚的脂肪,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身体的浮力,而猩猩、大猩猩等动物却没有这样的脂肪层。

从考古发现来看,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批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其中有一具叫露西的化石,露西有着灵活的肩关节,可是手臂和下肢相当细弱,手指骨也很短小,这一切都表明露西并不适宜在树上生活,而更适宜生活在海中。因为在水里前进,由于水的浮力,不需要粗壮的前肢就能很顺畅地前进。露西的骨盆又宽又短,脊柱和下肢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四足着地的灵长类动物的骨盆又窄又长,适应树栖的生活。另外,露西的下肢很细,还不足以支持全身的重量。于是露西只能是一种海生动物。

但是以上种种仅是猜测,至于人类究竟为什么没有全身长满长毛,至今仍众说纷纭,还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人体起火的奥秘

人体自燃是指人体内部突然自发燃烧,将人体烧为灰烬。古今中外,对人体自燃现象都有过报道。

明末清初学者周之工编写的《书影》中,记述过人体自燃事件。

“曲周陈公令桐,言其邑富翁子妇,自父家还,明日皆卧不复起,家人呼之不应,抉户而人,烟扑鼻如硫磺;就窗视之,衾半焦,火烁之有孔。二体俱焚,惟一足在。火之焚人,理残不可解。”

在国外,有关人体自燃的现象也时有报道。

1950年10月的一天,在英国伦敦街头有一对正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并肩而行。突然,在女青年的胸前和背部喷发出熊熊火焰,把她的头发和脸部烧焦了,以致死亡,可与她并肩而行的男子青年却没有被烧死。

1951年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堡,一位肥胖的老妇人坐在软椅上,突然人体自燃,立即化为灰烬,地面上只剩下几个烧得变了形的发卡、几小块焙干的椎骨、一个已缩成棒球大小的头骨和一只完好无缺的左脚。而在这老人边上的报纸和亚麻布却完好无损。

1966年1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波特城,一位老人正在自己家里推车上坐着,突然自燃,整个人体除半条腿外,全部化为灰烬,可老人所坐推车支架下的胶垫却完好无损。

人们发现,在人体自燃的时候,往往周围的易燃物却完好无损。按照一般常识,将人体化为灰烬需要相当高的温度,绝对足以点燃周围的易燃物,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人体为什么会出现自然现象呢?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自燃与体内过量的可燃性脂肪有关,如果体内积累过多可燃性脂肪,到一定时间,就会自发燃烧起来。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种比原子还小的“燃粒子”。当“燃粒子”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有可能引起自燃。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自燃可能是由于体内磷积累过多,形成一种“发光的火焰”。到了一定时候,火焰就转变成燃烧的大火,从而把人烧成灰烬。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内存在某种天然的“电流体”。这种“电流体”到了某种条件具备时,可能造成体内可燃性物质的燃烧。

这些观点还缺少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因此,人体自燃现象仍是一个待揭之谜。

科学家们对人体自燃现象各持己见,但却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让人信服。因此,人体自燃现象仍是二个谜。

人体生锈之谜

铁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它能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若缺少它,将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过多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前苏联的活“铁人”尼古拉·科耶斯基就是个例子。

尼古拉·科耶斯基是一名青年工人,有一天干完工作后去浴池里洗澡,忽然发现自己所用的毛巾上有一些红色的斑点,起初他以为是自己不小心从哪儿染来的,便用水把它洗了下去,谁知过了一会儿那些斑点又出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唯道是用劲过猛把身体搓破流血了?他低头仔细一看大吃一晾,原来在他的全身布满了一层非常稀薄的红色粉末状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呢?尼古拉·科耶斯基慌忙用水清洗,结果越冲越多,他万般无奈,只好去医院检查。

在医院里,医生们将他身上的红色粉末取样化验,发现这种红色粉末居然是氧化铁,这使所有的医生大吃一惊。他们向尼古拉·科耶斯基提出建议,以后不要再淋浴,要避开雨天出门,否则难以活到40岁。

这起奇特的“铁人”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乌克兰基辅大学人类研究中心主任斯脱利加克医生对他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后说:“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情况,当然,每个人都需要铁质来维持健康,但尼古拉·科耶斯基的身体内产生那么多铁质,已经使他的皮肤开始生锈,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内脏也在生锈。”对于这种奇怪的病情,他表示无能为力,他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怪病足以使人致死,而目前又没有什么有效的疗法。”

那么到底“铁人”的病因是什么呢?医生们在检查尼古拉·科耶斯基的家庭疾病史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现象,同时,尼古拉·科耶斯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现在,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尼古拉·科耶斯基正盼望着人们的帮助。

心脏跳动之谜

人的心脏不停地跳动,就如同一台神奇的“水泵”,每分钟跳动60~80次,同时可使5升血液顺利地通过心脏。一个活.到60岁的人,通过心脏的总血量高达1亿5千万升之多。

心脏为什么不知疲倦地跳动呢?这个饶有兴趣而又扑朔迷离的神秘课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医学家们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心房组织有极细微的颗粒状物质,但是由于这种颗粒太少,并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未能更深入地研究下去。直到80年代初;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的伯德博士,用老鼠进行实验,决心揭开这个秘密。

伯德从几千只小鼠的心脏中提取到几毫克这种物质,然后再把这种提取物注射到小鼠的静脉中,发现小鼠的心脏产生强烈的收缩,血容量上升,小便也增多了。由于这种奇异物质来自心脏,而又能使心脏产生强烈收缩,所以,伯德把它取名为心脏激素。

在伯德之后,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拉雷赫博士进一步研究了心脏激素的组成、结构和作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一,心脏激素是心脏上部像耳朵那样的一个部位,即心耳制造出来的,据推测很可能是从一些大分子酶上切割下来的。其二,心脏激素是由碳、氢、氧、氨等元素化合成的肽类化合物,其构成并不复杂,但作用非常大,只需几微克,就可维持血液在体内循环。当人体摄人过量的盐或血量急速上升时,心脏就会很快释放出心脏激素,以维持人的血量和血压保持正常。这正如华盛顿大学的尼德尔曼博士说的:“它在血液中的量,少到用现代仪器几乎侦查不到,而它的作用大得令人吃惊。”

现在,心脏激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治疗心脏病、肾功能衰弱,以及高血压等病症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心脏激素的作用及化学原理,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