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著名寓言故事4
48036200000024

第24章 物体类(1)

水井

在一个小村子里,有一口水井。全村人都要靠这口井生存、生活、洗衣服、洗菜、饮牲畜,甚至天旱的时候还可以用来浇一浇房前屋后的菜园。

这口水井的水清洌甘甜。来往的过路人都愿意在这村里停下来歇歇脚,特别是能喝几口这甘甜的井水,再去赶路。

一天,一位老汉牵着一头驴,从这村里经过,他是到远方去贸易的生意人。

老汉在水井旁,把驴拴好,到井边打了一罐水,自己先解解渴,剩下的去饮驴。

老汉打水的时候,发觉井水好像比往日浅了一些,就对井边纳凉的村民说:“这口井的水好像浅了一些,是不是有泥沙淤积了,也许该掏一掏了?”

那些人听了老汉的话,不以为然地说:“这口井的水,已经吃了好多年了,从来没掏过,也从来没被淤坏,你多操这份闲心了。”

老汉听了,摇头叹息道:“多好的井水呀,如果干了,那就太可惜了。”

这以后,村里的人照样每天来汲水,却没有人注意井水越来越浅。

第二年春天,正逢大旱。村里的人不能眼看自家的菜园都干得出不来苗,就纷纷地去井里提水浇园子。

可是,没过几天,井里就打不出水来了,甚至连人和牲畜也出现了饮水困难。人们这才着了急。

每天一大早,水井旁便排满了人,等着水井里渗出少得可怜的水。有时,从清晨等到傍晚,也分不到一罐水。除了做饭,连洗衣服的水都没有,更不用说浇菜园了。

干旱并没有缓解,人们这时才想起那位老汉的话,心里悔恨极了。可是,什么都晚了,人们只好成群结队地外出逃荒乞讨。

有一天,那位外乡老汉又路过这个村子,当看到人们干裂的嘴唇,看到荒芜的田园,整个村子一片死寂,他不禁摇头,叹息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木头与神像

有一个木雕艺人,虽然技艺高超,但也不衣食不愁,从来没有人把他当作什么大人物,也没有人关注过他。

有一天,木雕工偶然发现了一段木头,这段木头总也不被人相中,没有人用它来定做工艺品,放在角落里很长时间了也没用,一直被冷落在那里。

木雕工把这段木头拎出来,在院子里细细端详。他想琢磨一下,用这块木头雕个什么作品。偶发灵感,他决定用这段木头雕个神像。

木雕工从那天开始,认真设计和制做起这个木雕神像来。经过一个来月的精心雕琢,一尊神采奕奕的神像雕刻成功了。

他决定把这尊神像送到很远的一个寺院里。

当他扛着神像从家里出来时,邻居和街上的行人几乎没有谁注意过他肩上扛的东西,仿佛那仍然是一段木头。

他扛着神像继续走,出了城以后,他发现开始有人对他雕的神像注意起来,时时可以看到有行人停下来观看,还时时听到人们在低声议论:“看,一个新的神像!那神像多精致啊!瞧那眼神,那表情,真是栩栩如生。”

“这神像不知是送到什么地方去,一定是很有名气的寺院,看那神像的神态就不会是一般的神仙,一定是最尊贵的仙人!”

木雕工继续前行,越走听到的恭敬之词就越多。有的路人看到他扛的神像,竟立在路边,行注目礼,口中虔诚地念起佛来。再往前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几乎阻碍了他继续前行,需要挤过层层人群才能走过去。木雕工决定就近将神像送到山坡上的一个寺庙里。

木雕工回家后,照常干他的活儿,照常过他普通人的生活。又隔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木雕工决定到他送神像的那个寺庙里去看看。

木雕工刚刚走到山脚下,就看到人们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地往山坡上的寺庙方向走,一位老太太还边走边向别人说:“这庙里新请来的神可灵啦!”

月亮与太阳

月亮听说太阳很有威望,所有的人都对太阳顶礼膜拜,很不服气。月亮决定去调查一番,然后再去和太阳比较。

一天傍晚,月亮把皎洁的月光洒到公园的草坪上,那儿聚集了一大群年轻人,他们正在月光下跳舞唱歌。

月亮走过来,问道:“你们说说太阳怎么样?你们喜欢它吗?”

一个姑娘说:“我可不喜欢太阳,今年夏天的太阳光也太强了,把我晒得头昏脑胀,你们看,皮肤也晒得这么黑。”

另一位男孩子也说:“真是这样,在炎热的太阳光下干什么活也不舒服,稍一活动浑身就出汗,每天要洗几次澡,真让人难受。”

月亮听了,心里很舒服。月亮又往前走,前边是一排排的农舍。月亮在农舍前的一个广场上停下来,它看到许多老年人都在那儿坐着聊天,便走过去问:“我很想知道,在你们心目中,太阳和月亮哪个更好些?”

一个老奶奶说:“当然是月亮了,你难道没看见我们正坐在月光下乘凉吗?要是在太阳底下,谁敢坐在这里,一定会被晒得晕倒的,尤其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

一个似乎很有学问的人接着说:“是啊,太阳光强烈得让人睁不开眼睛,这只能使人感到烦闷。只有在月光下,才能让人产生诗一样梦幻般的感觉,让人感到清静幽远,给人美的享受。”

月亮听了这些话,心里高兴极了,它决定明天就去与太阳争个高低,不能让太阳独自享受殊荣。

第二天,太阳还没落山,月亮就早早地露出脸来。它看见一伙农民正在地头休息,一个农民说:“今年的庄稼长得这么好,全靠日照充足啊,太阳真是农民的大救星,要不然庄稼长不好,人们又要逃荒了。”

其他的人也都随声附和着,月亮听了,羞愧地躲到了云彩后边。

顽强的小笋

在一座大山上,有一片翠绿的竹林,密密的新竹亭亭玉立,直直地刺向天空,绿绿的竹叶伸展着,在微风中轻轻地摇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天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悬崖边上,一根嫩嫩的小笋睁开了眼睛,推了推头上的土,它要到外边的世界去迎接新的生活。

小笋实在是太不幸运了,它头上不仅仅有一层泥土,还有一块大石板。小笋使劲用头去顶那块石板,石板被惊动了。

谁也记不清这块大石板是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反正它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自从到这里后,它就沉沉地睡,若不是小笋惊动它,不知它还要再睡上几百年呢。石板打了个哈欠,不满地说:“是谁搅扰了我的好梦啊?”

石板的话被石板上的一片苔藓听到了,它寄生在石板身上,当然要讨好人家了,看到石板生气了,它也狐假虎威地说:“是啊,谁这么不识相,敢和石板大叔捣乱?”

小笋和气地回答:“对不起,我是小笋,我要长出来,只好请你们帮帮忙,稍微让出一点儿道来,好吗?”

石板一听是一根小嫩笋,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不屑一顾地,自顾又睡了起来。

小笋没有办法,只好不顾一切地往上顶,顶啊顶啊,实在累得不行了就歇一歇,然后再努力向上顶。

这天晚上,小笋累极了,头上被石板擦破的地方痛得厉害。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正在这时,一阵春雨浇了下来,滋润了大地,也让小笋喝饱了水。小笋又有了精神,它猛劲往上顶,把石板的一头顶了起来。

石板和石板上的苔藓都吓了一跳,但仍故作镇静地对小笋说:“算了,你也别费劲了,你就贴着石板边弯腰过来就是了。”

小笋的妈妈——那棵高大的竹子对小笋说:“孩子,再加把劲,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直着腰板活的。”

小笋听了妈妈的鼓励,一猛劲将石板顶倾斜了,石板顺着峭壁滚下山崖摔碎了。小笋直直地站立在阳光下。

小竹苗

小竹苗刚刚抽出几个竹节,最底下的那一节就被害虫咬伤了。

高高的大榕树见了,赶忙劝它说:“小竹苗呀,快快请啄木鸟医生来帮你看看,一定要啄掉蚜虫。要不然,等到皮硬就很难医治了。”

小竹苗固执地回答说:“没关系,小小的蚜虫只咬坏我身体一点点皮毛,怕什么?我决不低声下气去求那个啄木鸟医生!”

不久,蚜虫又生小蚜虫,越生越多,小竹苗最底下的那一节,已被它们咬得千疮百孔,小竹苗感到身体越来越虚弱啦。这时它才开始后悔:不该不听榕树爷爷的话。忙请啄木鸟赶来医治。

当啄木鸟赶到时,一阵大风袭来,把小竹苗刮断了。

芦苇和地瓜

从前还不懂得耕作的人们,不知道野生的植物会不会给他们带来方便和利益。于是,有一年春天,农人决定把几棵地瓜秧和几盘芦根,同时埋到地里去试一试。

过了几天,芦苇那绿皮黄心的幼芽,像锥子似的钻出了地面。它看见埋在身边的地瓜秧,软绵绵地连腰也直不起来,觉得很可怜!不由地说道:“地瓜大哥,要不要我帮帮你啊?别看我现在没你高,不过用不了几天我就会超过你的。”

地瓜秧听了,谦逊地说:“多谢你的关心啊。我一定努力来追赶你!”

半月以后,芦苇长到一尺多高了。地瓜秧虽然也长了一些,但因它紧贴着地皮,和芦苇相比,反而显得越来越矮。芦苇这时已长出了叶子,更是骄傲,看着身边矮小的地瓜秧,连一声大哥也不愿再叫了。微风吹来,芦苇抖抖身子,说道:“地瓜,你看我长得多高呀!你真是越长越没出息!”

地瓜很诚恳地劝它:“芦苇老弟!我们要求实,莫求虚,指望将来给人们出把力。你年纪轻轻的,太骄气了,可没有什么好处啊!”

骄傲的芦苇根本就听不进去地瓜秧的劝告,反而越来越高傲了。六月里,它已长到五、六尺,芦叶也有尺把长了,凉风袭来,它更是得意洋洋,又去挖苦地瓜秧:“老兄啊,看我有声有色多威武。唉!你怎么越长越窝囊呢?”

宽怀大肚的地瓜只是说:“不要说长道短了。以后,看看人们喜欢谁,谁就是好样的。”

秋高气爽的季节到了,芦苇身高一丈,尖顶上开了一簇轻飘飘的花,满脸堆笑地对地瓜说:“老兄,难道你就这样窝囊一辈子吗?连朵花也不能开。我怎么挨上你这样的邻居啊!”

地瓜心中有数,也就不再理它。

芦苇越长越高,蓬蓬的大叶,紫红的花穗,人们来来往往总要夸它两句:“真好看呀!”小孩路过,也要折它几枝,扛在肩上,排成队伍;有的还把芦苇叶摘下来,卷成口哨,“呜呜”地吹着。这时,芦苇更加神气,见了地瓜就对它白两眼;地瓜跟它说话,它就歪歪脑袋,带理不睬。这样,它越长越心空,芦花也越开越轻薄,就连苇秆也变得越来越脆了。

地瓜呢?在地里被孩子们踩来踩去,心里虽然也有些难过,可它并不灰心,自言自语说:“不管怎样,我还是要继续努力,人们总不会光看外表不看果实的!”于是,它蹲在泥里,长得更加起劲。

深秋了,人们扛着大锄头下地来,一锄头刨起了芦苇根,还是跟以前栽的时候一样大小;再看芦苇秆,又空又脆;摸摸苇穗,哎哟,全是一把茸毛!人们狠狠地骂道:“一年到头白费劲,以后再也不种芦苇了。”说罢,随手就把芦苇抛到臭水坑里去。

人们又抡起大锄头去刨地瓜。啊!胖嘟嘟的大地瓜真喜人,又白又嫩又好吃。人们脸上堆满了笑容,宣传说:“地瓜能吃,以后年年种!”

直到现在农民的地里还有地瓜的位置,芦苇仍然生长在野外,不为人用。

事实胜于雄辩

禾苗和稗草是一对冤家。

有一天,稗草对禾苗说:“我长得比你快,比你好,我还要快快长大,让主人来了,把你拔去!”

禾苗回答说:“不,主人要拔去的决不会是我!”

“可你我长得一模一样啊,真假难辨。”

“不对,即使你一时长得同我一样,到头来你终归还是稗草,我还是禾苗。”

“算了吧,这只有你我才懂得。别不自量了,丑货。”稗草竟放肆地大骂起来。

“会真相大白的,这瞒不了主人的眼睛。有朝一日,你是会被主人拔除的!”

“别的我不管,”稗草扬着两只手臂说,“我能随意生长,生命是最宝贵的,能活得好,就是本事。”

“那你为什么不生长在野外呢?我最后奉劝你,主人是不会让你同我长在一起的。”

“只要我愿意,爱长在哪里就长在哪里。不要说废话了。看以后的日子吧!”稗草说完,骄做地望着田野。

“那好吧,但愿你早日‘登高’!”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稗草尽职地吞喝肥水,还摊开两只胳膊,几乎把禾苗压倒在地下;它披着满身金灿灿的阳光,乐滋滋地说:“现在我长得多美呀,人们真糊涂,为什么还不来把禾苗拔掉,让我更好地成长!”

果然,没多久,主人来了。在灿烂的阳光下,主人进到田里,眼睛像着了火,手跟眼光一样快,一把抓住稗草,拔了起来。

事实证明,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稗草和禾苗就是一个例证。

两个好朋友

棕树和槐树是世代好友,早从它们的祖辈开始,两家就是密友了。一天,棕树对槐树说:“你我老是住在这石岩上,太不好受了,不如搬到别的地方去住。”槐树回答道:“我也是这样想,但搬到哪里去好呢?”两个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好去处。还是棕树的脑筋比较灵活,它对槐树说:“我们空想一阵也没用,还不如让我先到别的地方去转转。找到好的地方,我就回来叫你。”槐树说:“好,你找到好地方,一定要早点回来叫我。”

于是棕树离开石岩,到山下去找好地方。它找了很久很久才找着一块菜园角。菜园角的土很松很肥,前有水,后有山,它很满意。但它怕槐树来后和它分地方,就不回去叫槐树,独个儿住了下来。

槐树在家左等右等也不见棕树回来。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棕树踪影皆无。

后来,此事被善良的人们知道了,人们为了教训棕树,相约年年都去砍掉棕树的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