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汉那些事儿
4803800000009

第9章 清净有为(3)

文帝刚刚登基时,为了治理好国家,便要官员们四处发掘人才。当时,一个从河南调来的官员说:“皇上,臣这儿有个不错的人选,叫贾谊。他从小就博古通今,绝对是天才型的,再加上臣的教诲,治国良才这四个字绝对当之无愧。”

说到贾谊,此人出生在河南洛阳,从小就聪明好学,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颇负盛名了。文帝见有官员极力推荐,便将其召进宫中,让他当一个政事方面的顾问。说白了,这个职位相当于一份闲差,因为文帝只有空下来的时候,才会召集众人一块讨论问题。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贾谊当顾问当得有声有色。有好几次,文帝在提出问题后,在场的很多老同事都想不到解决办法,大家支支吾吾。每当这时,贾谊就会站出来,力陈事情的利害,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文帝赞赏不已。

时间一长,文帝就准备给他升职,并说:“贾谊这小子虽然只有二十一岁,但很有想法,是个治国的能才,可以大用。”后来,他就被提拔进了中央的决策层。

贾谊在仕途上算得上是平步青云,年纪轻轻便当上了高级干部。可惜,树大招风,周围的官员看着这个新上任的小子,都暗中嗤道:“哼,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家伙,咱们这些人可是跟着高祖打过江山的,你算老几?有没有真材实料还有待考察呢。”

尽管很多官员对他不满,但还是采取观望态度,毕竟皇上没事提拔一两个人,于他们而言没什么大碍。然而,等到贾谊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出台后,众人就淡定不了了。

你想啊,他年纪轻轻地就进入中央,兴奋之情自然在所难免。除此之外,他更是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想要针对当时的国内形势进行一番改革。官员们一听要改革,心里都打了个冷战:这小子也太不识时务了,也不怕跟商鞅一样,最后死无全尸?

贾谊可不管这么多,他给文帝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比如要重新制定礼乐制度,废弃秦朝旧有的传统;重农抑商;还提出要让有封地的王侯迁出长安城。贾谊的主张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官员们不开心了,三天两头地到文帝面前去闹。

有的就说:“贾谊那小子年纪轻,不仅不知道谦虚,还恃才傲物。皇上,他天天在你这儿吹耳边风,说了一大堆治理国家的举措。真要实施起来都是动摇国家根本的,这哪里是在治理,分明就是要毁了大汉嘛。”

文帝在这事上本来就没定见,听大家这么一说,也开始游移不定了。宠臣邓通一见,更是鼓足勇气向文帝说贾谊的坏话。时间一长,文帝便说:“行了,既然大家都这么不喜欢贾谊,那朕就不用他了。”话一出口,众官员长舒了口气。文帝就把贾谊轰到长沙去了,让他给长沙王当老师。

贾谊的政治抱负就此付诸东流,在当老师期间,他心中郁结难消,就连去湘江游玩都颇多感慨。当时,他因为想到战国时的屈原,觉得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不得重用,便专门写了一篇叫《吊屈原赋》的文章。在文中他发牢骚说:“实在是我生不逢时啊,无能之辈居然在周围横行,那些善于逢迎拍马的人得以显贵,而真正的人才却屈居人后,贤德的人也不得不寄人篱下……”

阿龙记事贴

诸侯王坐大

文帝上台后,又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样,一边封王,一边无为政治,诸侯王开始坐大。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中央的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又过了三年,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刘长途中绝食而死。

尽管贾谊很悲伤,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心中的抱负。他隔三差五地总会给文帝提提意见,说说自己在国事上的看法。也多亏这样,日理万机的文帝一直没忘了他。三年后,文帝便把他重新召回了长安。

贾谊很开心,刚一回京就赶去见皇帝,等到进了宫,才发现文帝刚刚参加完祭祀。文帝看见他后便招呼道:“小贾啊,咱好久没见了,朕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你啊。”

贾谊一听,高兴极了,便道:“皇上有啥问题尽管问,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想也是,他离开长安三年,皇上居然还没忘记他当顾问的本领,可见今后要得到重用,也并非不可能。

文帝拉着他道:“朕刚好祭祀完,既然你同意的话,那就一块儿讨论讨论鬼神方面的事情吧。”

贾谊愣了一下,心中无比失望。敢情他大老远地跑回来,不能和皇上讲政事,谈经济,却只能瞎侃鬼神?贾谊又郁闷了,但谁叫对面站着的是九五之尊呢,他只好硬着头皮,有问必答。文帝见对方就连说鬼神,口才都能这么好,更加来了兴致,硬拉着他一直聊到深夜。

之后,文帝又一次赞道:“贾谊这家伙真的是博学多才,就连鬼神这方面也了解得这么透彻,朕在这方面还真不如他啊。”贾谊知道后,又开始期盼:没准这次能通过鬼神之说成功进阶……

然而,他的仕途至此便黯淡下来了。后来,文帝又给了他一份工作,让他留在长安教导梁怀王。贾谊心中明白,自己这辈子在当官的道路上是顺利不起来了,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写奏折,为文帝分析国内外的局势,阐述国家以后的方针政策。

可惜老师这个职业跟他犯冲,他当梁怀王的老师没多久,梁怀王就坠马而死了。贾谊深觉这件事有自己的责任,感到非常内疚,再想到自身在事业上的诸多不顺,就此患上了抑郁症。公元前168年,三十三岁的他忧郁而死。

阿龙辞典 第一政论家贾谊

贾谊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他提出的“行仁义,法先圣,制礼仪,别尊卑”的主张,在当时以黄老之学为主的氛围里,自然不符合主流。他从儒家立场出发,看到的一系列问题,都写在《治安策》的开头:我看天下的形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其他违背法理的事就更多了,难以一一列举——贾谊看什么事都不顺眼,根本就是一个大愤青!

【阿龙看热闹】

怀才不遇是常态

知识分子最郁闷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怀才不遇了吧。任你身怀治国长才,腹有万卷书,如果没有遇到伯乐的话,这些本领就只能换来两个字——白学。难怪韩愈老先生要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由此看来,千里马毕竟还是要好做些的,至于伯乐,那还真的是稀有品种了。

7、 邓通吸疮舔痔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便免不了有迷信的时候,就算皇帝也不例外。有天晚上,文帝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他想要登天,却不管怎么努力都只差一步。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文帝才得以顺利地一步登天了。出于感激,他便回头看了那人一眼。

等到文帝醒来,那人的模样虽然记不太清了,不过衣着打扮倒是印象深刻。说来也巧,白天的时候他在未央宫闲逛,无意中发现了宫中有一个男人居然跟梦中那人的穿衣打扮一模一样。这可把文帝乐坏了,连忙让人把男子带上前,并问对方叫什么名字。

那男子恭敬地回道:“小人姓邓名通。”文帝听后,暗地里琢磨,昨晚自己登天顺利,不就称为“登通”吗?邓通邓通,不是跟这两个字谐音吗?文帝一拍大腿:“这家伙肯定是朕的福星,一定要把他留在身边。”从那以后,邓通便渐渐成了文帝身边的大红人。

邓通虽然小时候没读多少书,但在逢迎谄媚方面可是一等一的好手。文帝虽然是个难得的贤君,但面对一个整天对自己大加吹捧的人,时间一长,也开始把持不住了。邓通见老板的心情越来越舒畅,更是暗自握拳:“哥只要再加把劲,以后要啥有啥。”

邓通的机会很快来了。一次,文帝长了痔疮,躺在床上,痛苦不堪,一堆御医又是把脉又是开药,就是不见好。文帝心中又急又气,本来就已经很严重的痔疮就更折磨人了。邓通在一旁见了,心里也着急了:皇上心情不好,自己就算有一张再巧的嘴,恐怕也无用武之地了。

文帝在床上叫苦连天,后来竟难受地晕了过去。邓通一闭眼,一咬牙,暗道:“今天豁出去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之后,他就直接扑到文帝身上,张嘴把对方痔疮处的脓血给吸出来了。

万事开头难,他在克服最初的心理障碍后,后面再吸脓疮就变得轻松多了。那边昏昏沉沉的文帝也醒过来,看见邓通在给自己吸脓疮,当即感动得满眼含泪,心中叹道:“这情景真是让朕想哭啊!”你别说,邓通的疗法还蛮管用的,这之后,文帝的痔疮就好了。

一天,文帝拉着他问道:“你觉得这天底下最爱我的人应该是谁?”

邓通本来在心中嘀咕:痔疮都帮你吸了,除了我还能有谁?想是这样想,可表面上还是要玩玩谦虚,于是他回道:“太子是您的骨肉至亲,他自然是最爱你的人了。”

文帝点点头,便没再多说什么了。过了几天,他就把太子叫来说:“朕的痔疮还没好,听说如果有人能帮着吸掉脓血的话,疮就能好得快些。”

太子一听,为难了。他想:咱虽然还没当上皇上,但好歹也是众星捧月,别说给人吸屁股上的痔疮了,就是下人们都不敢在自己面前放屁。他皱着眉,边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边缓缓靠近老爸。等到他看清楚老爸身上的痔疮后,终于忍不住,开始干呕起来。

文帝很没面子,当时就怒气冲天:“亏你还是朕的亲生儿子呢,居然不如一个邓通!出去吧。”太子被文帝吓得一个激灵,慌慌张张地退出去了。从这以后,邓通在文帝心目中的地位更是非同一般。

阿龙记事贴

预言的坏事一定会发生

西方有个“俄狄浦斯效应”:巫师说这孩子将来会弑父娶母,俄狄浦斯的父亲一激动,就把俄狄浦斯扔在野外了,孩子长大后,果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算命先生说邓通会饿死的故事,也类似。坏事为什么会发生呢,其实,不是预言有多准,而是很多人不自觉地跟着预言在走,越想避开坏事,就越中了预言的圈套。

有一次,文帝把算命先生找来,要为邓通算命。那算命先生一看邓通,便惋惜地摇摇头:“这人没戏了,不管怎么辛苦忙活,最后都得活活饿死。”邓通嘴一撇,脸一拉,红着眼道:“皇上啊,咱伺候您这么久了,好歹要让我在死的时候吃饱了上路啊。”

文帝连忙点头,许诺道:“你放心吧,朕现在就给你几座铜山,你可以随意地开采、铸钱,朕一定让你登上大汉富豪排行榜的首位。”邓通开开心心地接过这个封赏后,便让自己的家人同去采矿。而他为了炫耀皇上对自己的重视,还专门告诉家人,做出来的钱币一定不能偷工减料,尤其不能有山寨货。

由于他家生产的钱币精工细作,且不吝惜成本,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正因为这样,市场中流通的货币过多,致使经济方面出现了紊乱。后来,文帝过世,曾经的太子上台做了皇帝,邓通悲惨的下半生就此开始。

当时,景帝已经看邓通不顺眼很久了,背地里没少骂过他:居然敢跟自己在老爸面前争表现,简直就是找死。景帝上台,立马把他的官职削去,没收了他的财产(包括铸钱的铜山),曾经富甲天下的邓通变得穷困潦倒。由于他落魄之后身无分文,最后竟然真的活活饿死了。

阿龙辞典 文景之治

文帝和他的儿子景帝一道努力,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其政策归纳起来不外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另外还有厉行节约。其中还有一个措施,类似今天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贵粟”(提高粮食价格,对能够提供粮食者实行奖励),提高农民收入来吸引农民重视农业生产。

【阿龙看热闹】

问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想有高回报,就得对自己狠一点。但有些时候我们也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有些付出是否值得,比如邓通为了讨好领导做出吸疮舔痔的举动,再比如历史上有些人为了拍马屁而做出尝粪便的举动。富贵诚可贵,但如果要牺牲尊严才能得到,这付出是否还值得?

8、 七国之乱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的儿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景帝跟他老爸齐名,可说是西汉初期的贤君。别看他当上皇帝后是贤君,可小时候却是个暴脾气。

有一次,吴王刘濞的儿子来长安觐见,跟刘启一块儿下棋。他俩从小都是被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特别要强,就是下棋也非要分出个输赢来。两人没下多久,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刘启看见对方不可一世的模样,不由得怒火中烧,心道:我以后可是九五之尊,哪能容你一个王爷的小儿子在我面前耀武扬威?想到这儿,他二话不说就操起棋盘,往吴王世子头上狠狠敲去。这一砸,可说是拼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世子当场倒地,就再也没爬起来。

文帝吓坏了,吴王怒了。当世子的棺材被送回吴国时,刘濞悲愤交加:“这天下哪儿都是刘家的地方,葬哪儿都一样,干吗还专门抬这儿来?”说完,他就让抬棺的人重新把自己儿子的尸体抬回长安,让文帝安葬。

刘濞很嚣张,从这以后每到要进长安朝拜时,他要么就写病假条,要么就直接让人带个口信,说卧病在床,其实就是不想去。文帝为此很烦恼,但有什么办法呢,谁叫自己的儿子犯了杀人罪,理亏在先?为了赎罪,他还常赏赐东西给刘濞,并说:“吴王今后不用请假也可以不来,在家好好休息,颐养天年才最重要。”

刘濞接到命令后,更加目中无人,在自己的领地上任意地开铜矿、铸钱、贩盐、开拓市场经济。几年之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都很拥戴他。他见自己的实力和人气指数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儿子的惨死也淡忘了,只觉得这辈子如果只待在吴国这个地方,简直就是浪费才能。

等到景帝上台,他可学不来老爸的淡定隐忍。当时,汉朝分封的诸王都在自己的封地上大力开展事业,干得热火朝天。景帝着急了,暗道:“本来俺爷爷的江山就是抢来的,子孙后代安分守己的基因恐怕很少,照这势头发展下去,这帮家伙早晚都得把我这个正主轰下台。”

景帝这边正着急呢,一个叫晁错的官员又上来添了把火,劝道:“皇上啊,现在这些刘姓王渐渐坐大,到时候人心不足,恐怕仅仅一个王位无法满足他们了啊。难道皇上要拿自己的位子跟他们做赌注吗?”

景帝连忙抓住晁错的手,说:“朕总算找着一个能说体己话的人了,但他们人多势众,朕现在虽然是皇上,但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