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离不开人际交往,离不开群体生活。的确如此,一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而独立生活。而这就涉及到如何在集体中更好地和别人相处,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女孩来说,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她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她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往往和他幼年时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关系。尤其是13岁之前,是一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女孩13岁以前,培养她的人际交往能力绝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可是有一些父母害怕女孩被同龄孩子欺负,害怕她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习,害怕她交了坏朋友,沾染上一些坏习气,甚至害怕别的孩子到家里来玩弄脏了地板……总之,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使得他们千方百计地控制女孩的作息时间,采取种种措施禁止她和其他同学交往。结果女孩就像一只笼中之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在他们看来,女孩这样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事实上,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女孩的身心健康。
10岁的妞妞拥有“两重性格”,在学校里,她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活蹦乱跳的,可是在家里,她却十分安静。
她在日记中写道: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上了5年级以后,爸爸妈妈总担心我会学坏。他们规定我每天放学必须按时回家,有一次竟然还偷偷地跟踪我,看我和哪些人接触。每当他们发现我和“坏”同学交谈时,回家后肯定要训斥我一顿。他们还规定我不能和男同学说笑,就连讨论功课也不行。走路时,也不能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嘻嘻哈哈的。这令我很苦恼,不过我也很庆幸,他们毕竟不能一天24小时监督我,在他们面前,我要做一个“乖乖女”,但在学校里可就不一样了,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非常自由。
听到这个女孩的心声,我们不禁感叹,这个女孩每天带着一个假面具出现在父母面前是多么畸形的心理,也是多么令人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情!相信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女儿身上,那么我们就要对女孩的人际交往持一个积极的态度,指导她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这样女孩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首先,为女孩创造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她与别人,尤其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慢慢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要想提高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就要多增加她的“实践”机会,鼓励她多交朋友,多串门,或者多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小区里同龄孩子的父母商量,组织一个小型聚会,增加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机会。
其次,教女孩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往。
当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我们不妨安排女孩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小朋友交往。比如,当她和同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教她如何和同伴们沟通,如何和他们配合;当她与年龄稍大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教她主动向大哥哥、大姐姐学习,向他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和别人沟通的技巧;当她和年龄小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要鼓励她做一个“孩子王”,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样,女孩就知道如何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小朋友们一起玩了。
再次,鼓励女孩和陌生人交往。
一位妈妈每次要买一些盐、酱油、馒头等东西时,她都会要求5岁的女儿去楼下的超市帮她买。妈妈之所以让女儿帮她买东西,目的就是锻炼女儿单独和别人沟通的能力。为了保障女儿的安全,她会站在楼上观察女儿。在这一过程中,女儿既要和超市的收银员交谈,在路上还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熟悉的面孔,还要和他们打招呼。这些事情都极大地锻炼了女儿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的确,对于一个5岁的女孩来说,她很少有机会单独和别人相处。而妈妈鼓励她买东西的这个过程恰恰是锻炼她单独与人交往能力的过程,这绝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增加女孩与陌生人沟通的机会。比如,在商场购物的时候,试着把钱给女孩,鼓励她到收银台付款;在餐厅吃完饭,鼓励女孩去结账;在马路上,让女孩有礼貌地向陌生人问路;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鼓励她招待客人,比如,帮客人倒水、洗水果,和客人聊天等。
最后,不代替女孩与人交往。
事实上,造成女孩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我们身上,我们总是对女孩过度关注,事事都为她安排好,可能某件事情她刚想到,但还没有机会开口,我们就已经把话替她说了,把事情替她做了。
比如,刚到一个新环境,为了让女孩很快融入集体当中,我们会给其他小朋友分发糖果吃,以帮助女孩赢得小朋友们的好感。事实上,赠送糖果是女孩赢得朋友很好的方式。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糖果绝对不能由我们送,而是要把这种方式教给女孩,让她自己送。这样,当她下次到一个新环境中时,她就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小朋友们的喜爱了。否则,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代替女孩和他人交往,而是要把和别人交往的技巧教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