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无算计不诸葛(上)
48083000000010

第10章 赤壁之战(5)

心理感悟:要善于在他人心里而不是自己心里制造愧疚。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认三日之限。公瑾叫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摆明是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即便是古代的孙武、吴起也赶不上先生您啊!

雕虫小技,不足为奇啊。

第三,通过“我命系于天”进一步神化自己。

第二,大雾天气是诸葛亮早就推算出来的,但他却说是三日之前算定,表明这是自己临时的神机妙算。这显然会增加诸葛亮的神秘感和权威感。

诸葛亮的话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将为将的最高素质当成基本素质,用来贬低周瑜。诸葛亮自然是符合要求的将才。

当周瑜看到十万多支箭如期搬到中军帐里交差,又听了鲁肃细说原委后,也不由深深地被折服了。

都督先别说,咱们各自写在手上,看看是否所见略同?

两位旷世奇才第一次如此融洽。周瑜恭恭敬敬向诸葛亮请教破曹之计。

我有一计,不知可否,请先生论之。

好啊!

不许偷看!

这时周瑜还没有想到风向的问题,但诸葛亮早就知道了必刮东风。由此可见,周瑜是后知后觉的,诸葛亮是先知先觉的,而曹操则是随知随觉的。

诸葛亮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经定好了火攻之计,如果周瑜也想到了,并先说了出来,那么将来的首功就是周瑜的。

而两人同时写在手上,即便相同,也是共享“专利权”。

一旦周瑜之计不如火攻,那诸葛亮的功劳就更大了。

两人展示后相视大笑。周瑜笑的是自己的妙计竟与“神人”完全一致,诸葛亮笑的是,没被周瑜抢注“专利权”。

哈哈,夫为大将者,先明天时,次察地理,然后以法用兵。

凡用火攻,必借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

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天助我也!

曹操的军事才能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可惜他遇到的是诸葛亮。

丞相,将战船连在一起,这样是平稳了,但如果敌人用火攻,就无可逃避了。

曹操采纳了庞统的连环计,将战船连在一起。

再说诸葛亮,大笑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此前对鲁肃说的那番话过头了。

“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这就是说大雾是必定有的,只是自己提前算到了。

既然如此,将来刮东风也是可以算出来的。东风要刮三天,就是不会算的周瑜,也会借刮起东风的当天,甚或是第二天发起火攻。

反之,将东风包装成靠自己神力“借”来的,那破曹的功劳一大半是要记在诸葛亮身上的。

诸葛亮教训鲁肃确实是过足了嘴瘾,但也给自己的未来谋划埋下了祸根。

诸葛亮苦思该如何修补这个巨大的漏洞。

这一天,突然一阵大风将军寨中央的黄旗吹折。周瑜看着旗杆倒向的方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当即口吐鲜血倒地,不省人事!

诸葛亮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便找来鲁肃。

都督的病,我手到病除。

哇!先生真是神人呀!

东风!东风!

周瑜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起来。

如果没有东风,一切谋划都将付诸东流!而隆冬之际,哪里会刮东风呢?

周瑜一病不起。东吴上下,越是着急,就越显出诸葛亮之能。

拖得时间越长,就越显出诸葛亮之功。

抬高我身价的机会来啦!

连日不见,没想到都督病得如此严重。

唉!人有旦夕祸福啊。

快跟我去见都督!

天有不测风云啊。

周瑜之所以会病得如此沉重,是当他看到旗杆被北风刮倒后,突然想起北风会让自己引火自焚。

诸葛亮的这句话一说,周瑜知道已经瞒不住了,只能再次请教诸葛亮。诸葛亮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小子这句话是一语双关啊!

先生果然识破我的心思,请先生算一算何时会刮东风?

但周瑜绝不敢让诸葛亮来算一算会不会刮东风。

都督不用着急,曾有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给我。我因此学会了呼风唤雨、役鬼驱神。都督只要在南屏山建筑一座七星台,我在上面作法,可以借他三天三夜东风!

都督你可要想开点呀!

完了!全完了!

我早已算过了,这个冬季不会刮东风。

心理感悟:过犹不及,人人皆知,但人人均无法避免。

但周瑜看诸葛亮说得自信坦然,也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当即拨派五百军士筑坛。

只有我知道刮东风的具体日期,故弄玄虚的好机会来啦!

隆冬之际通过作法祈祷借来东风,可信度实在不高。

这个坛方圆二十四丈,分三层,每层高九尺。第一层插二十八宿旗,第二层插六十四卦旗。最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诸葛亮选定吉时,沐浴斋戒,身披道袍,跣足散发,来到坛上,仗剑作法。

明知东风必定会来,却还要大搞形式主义,这就是诸葛亮的高妙之处!诸葛亮不但要让人深信东风确实是他“借”来的,而且还要让人觉得借东风极为不易。

哇!太是时候啦!和啦!

东风!

诸葛亮的这种做法,正好契合了人类心理认知机制上的易得性直觉。如果某一类信息是形象而生动的,就更容易被人感知,也更容易被人判断为相关的事情发生得更频繁。

其实根据美国联邦安全委员会1991年的调查,发生汽车事故导致死亡的概率是飞机失事的26倍。但因为空难的惨烈情形最容易被感知,所以人们才会高估飞机失事的概率和危险性。

你们都听好了,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

诸葛亮只有将借东风演绎得非常复杂烦琐,才能将这个神秘而抽象的过程形象化、高大化,可信化。只有这样,诸葛亮身上的光晕才会更大。

荷兰籍足球明星博格坎普有飞机恐惧症。他总是拒乘飞机,而选择单独驾车或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去参加客场比赛。

易得性直觉诸葛亮的这番吩咐既是出于利用易得性直觉的需要,也是为自己的出逃做好准备。只要东风一起,诸葛亮就要立即溜回夏口。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逃走是因为他算计到了周瑜嫉妒自己,一见风起,就要派人将自己杀掉,所以就事先安排好了。

其实周瑜对诸葛亮的态度在“草船借箭”后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暗中陷害了。

老师好!

诸葛亮的真正目的是赶快回家去部署兵将,以争夺战利品。如果等曹操完全败退后再去争夺,恐怕就捞不到什么了。

到了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动,周瑜出帐观看。

天啊!诸葛亮真的把东风借来了!

一瞬间,周瑜对诸葛亮的态度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诸葛亮胜过我太多了。如果留着他,必成东吴大患!

你可以比别人强,但如果你强悍得让别人一点机会、一点希望也没有,你就会遭到因你而彻底绝望之人最惨烈最卑鄙的暗箭!

你们率领二百兵士,赶到南屏山七星台,直接把诸葛亮给我宰喽!

诸葛亮呢?

已乘船离开了。

徐丁二人连忙乘船追赶。

军师别走,都督有请!

请二位将军转告都督,东风已起,好好用兵。我先回夏口,他日再相见。

此前,周瑜屡次要“光明正大”地害他,诸葛亮都觉得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诸葛亮这一次却被深深地伤害且激怒了。

东风是我“借”来的,你周瑜不但不感谢反而还派人来杀我?!

我一定要“回报”你!

诸葛亮向来谨慎,他安排赵云来接自己真的是没有浪费人力资源。

我乃常山赵子龙!你若再来追赶,我箭上可不长眼睛!要是一箭射死了你,显得两家失了和气。你且看看我的手段!

徐盛丁奉不敢再追,只好回去向周瑜汇报。

周瑜也顾不上这件事了,立即开始部署,对曹操发起总攻。

妈呀!神箭啊!

赤壁火起,英雄半世的曹操就这样被一把火烧败。

救命啊!

诸葛亮也开始了部署。他决定这一次不但要坐收渔利,而且还要借此机会让关羽对自己心服口服。

诸葛亮知道,虽然自己此前两把大火烧败了曹兵,但关羽始终冷眼旁观。而自己这一次火烧赤壁,百倍胜于此前的战绩。以这样巨大的成功做资本,来对关羽运用激将法,应该是很有底气的。

诸葛亮对激将法情有独钟,但他知道,激将是需要资本的。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对他人负面或低估的评价,丝毫激不起他人做出相反方面言行的冲动。

敢瞧不起我!

心理感悟:故弄玄虚是最好的自我神化方式。

但此时东吴尚未对曹操发起总攻,刘备营中所有人都还不知道事态会如何发展。

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时间错觉,让诸葛亮自己感觉良好,而他人却无动于衷。

诸葛亮分派已定,装作不睬关羽。关羽知道他是针对自己来的,心中怒气勃生,但军令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能力有限,在这儿也派不上大用场,就不待在这里妨碍大家了。

至少在关羽看来,此刻的诸葛亮和此前并没有不同。

诸葛亮派赵云张飞分别在乌林、葫芦口埋伏,专等曹操败逃而来。又派糜竺糜芳刘封三人,趁着东吴追杀曹兵之际,到江上剿虏败兵,抢夺船只器械。

其实关羽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来应对诸葛亮的激将挑战,具体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

大哥,我要向您告辞了。

什么?!二弟这是为何呀!

时间错觉 权威的力量将军!

但关羽却直接质问诸葛亮。这样做气势很盛,但作用远不及“以退为进”。

云长公,我哪里是不想派你出征啊。

我本来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隘口,非你不能把守。但是又想到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所以不敢有劳你啊。

有什么不方便,说来听听。

诸葛亮的这种说法明显是一个语言陷阱。最好的应对之策是不追问,只要你一追问就只能沿着人家预设的说服轨道前行了。

我自从跟随兄长征战以来,从来都是第一个领兵抗敌。今天遭逢大敌,军师为什么不肯用我?这是什么道理?

关羽是借力惯例(每次都是第一个被委以重任)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但诸葛亮却早就设好了一个大圈套。

如果关羽这样做,刘备一干涉,诸葛亮此前的激将谋划就泡了汤。

语言陷阱当年曹操对你不错,你发誓要好好回报。今天曹操必然败走华容道。如果让你去把守,恐怕你会放他过去。

军师你也太多心了。曹操虽然对我有恩,但我斩颜良诛文丑,已经报答他了。如果在华容道遇上,我怎么会放过他!

诸葛亮又追问了一句,使得关羽没了退路。

如果你放了曹操,又怎么样呢?

我愿意军法从事。

那么就立下军令状吧。

拿笔来!

作为丢了面子的反扑,关羽对等要求诸葛亮写下军令状,一旦曹操没走华容道,那么,他也要砍下诸葛亮的脑袋。

立了军令状,表面上是对关羽的强力束缚,但实际上对诸葛亮最为不利。

哈!这下我成老大啦!

将军无罪。亮夜观天象,发现曹操命不该绝。此乃天意,非人之罪。

将军不负旧约,宁可身负军法,也要遵守前誓,真是大忠大义之人啊!

但如果活捉了曹操,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杀了他,曹操旧部必将刘备视为死敌;不杀他,曹操的旧部也要发兵前来施救。

你敢把爷怎样?

请将军以国事为重,不可私而忘公!

这样,关羽在放了曹操之后,必然十分愧疚地来向诸葛亮请罪。

首先,诸葛亮认为曹操此刻还不能死。

曹操一死,中原群龙无首,东吴借机就可加以吞并。

其次,在关羽放了曹操后,军令状就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有刘备在,关羽是杀不掉也不能杀的。

这非常不利于诸葛亮的管理权威。

这样既能维护诸葛亮的管理权威,又保全了关羽的面子,关羽必定感激涕零、誓死以报。

其实诸葛亮也用不着对关羽激将,只需直接将任务分派给关羽即可。

刘备担心关羽会放了曹操,诸葛亮用“天象说”解释曹操命不该死,乐得送关羽一个人情。但等到关羽回来交令,诸葛亮却似乎忘了这番话。

推出去斩!

刘备当然是要阻止的。他首先承认关羽的错误,以此来维护诸葛亮的权威。

紧接着又为关羽求情,并提出将功赎罪的缓冲策略。

激将法非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酿成了更大的尴尬。关羽对诸葛亮的成见更深,诸葛亮的好胜之心也更盛,他决定等待时机,继续运用。

什么?你真放了曹操?!

关羽知恩图报的心理远比一般人强烈。诸葛亮本来有更大的可能收服关羽,但他的这一次激将,却令两个人的关系就此埋下了令整个刘备集团走向衰亡的伏笔。

诸葛亮用军令状压制关羽,关羽出于面子不肯低头服软。双方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