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无算计不诸葛(下)
48083200000004

第4章 荆州益州(1)

刘备派关平送信,要诸葛亮早日入川。诸葛亮见建功立业的机会失而复得,准备马上动身。

军师此去,谁人保守荆州?荆州乃重地,干系非轻!

关羽自负地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刘备的信中对荆州守将人选、随诸葛亮入川人选等一概未提。那么,诸葛亮是如何考虑的呢?

但关羽傲慢的性格令诸葛亮担心。荆州一旦有失,用人不当的责任是要落到诸葛亮头上的。所以,诸葛亮必须未雨绸缪。

主公派关平前来送信,其用意当然是要云长来当其重任了。

诸葛亮这样说是借助刘备的权威来为自己的决策撑腰。这样,万一决策失当,刘备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首先,庞统已失,自己出马就决不容再失。

只有多带兵将入川才行,荆州的防守力量只能满足最低限度的要求。其次,关羽是不好控制的人,还是离远点好。

云长你可要竭力守好荆州啊!此处北挡曹操、东敌孙权,非同小可。你可一定要小心行事啊。

军师放心,我一定恪尽职守,力保荆州不失。

为了加强承诺的约束力,诸葛亮举行了一个印绶交割仪式。

诸葛亮一生有两次是没有把握而用人。一次就是委任关羽镇守荆州,另一次是委任马谡镇守街亭。结果两次都出了重大问题。

东吴在诸葛亮手上吃了很多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索讨报复。后来虽然是在关羽手上失掉了荆州,但根子还是要着落在诸葛亮身上。

关将军一定要谨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八个字。

只有这样才能保荆州不失。

军师之言,当铭记在心。

“八字方针”虽正确无比,但关羽执行起来却很困难。

北拒曹操不难,但东和孙权则十分不易。

诸葛亮进川与刘备会师后,设计擒杀了张任。大军向绵竹进发。刘璋向张鲁求救,张鲁派猛将马超助战。

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大战,不分胜负。

刘备想将马超收归帐下。正好刘璋手下李恢来投,主动请命去劝降了马超。

马超反戈,刘璋恐惧不已,想投降以救百姓。

刘璋可说是整个三国中真正践行仁义的人,但是在这乱世之中,仁义往往是仁义者的墓志铭。只有假托仁义的人才能“成功”。

我父子在蜀中二十余年,从无恩德以加百姓。与刘备攻战三年,多少百姓捐躯流血。都是我的罪过。我心里何尝安宁过?

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主公之言正合天意。我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

况一载之前,小儿谣云:若要吃新饭,须待刘备来。此乃预兆。不可逆天道也。

谯周是职场中的异类。他的习得性极差,从不顾情势,只会将客观情况直接说出来。这种做法很难讨上司和同事的欢心。

几位大臣要杀了他,被刘璋劝阻。

不是我不想行仁义之事,实在是势不得已啊。

刘备得了西川,大封群臣。这日,关平送来关羽的书信。信上说,听说马超英雄无敌,关羽要入川来比试一番。

一旦云长扔下荆州入川,万一有失,那该如何是好?

关羽这怪异的行为其实是人的易得性直觉作怪。一般来说,生动、直观、外显的事物更能获得人们的关注,人们也会相应地认为这样的事物更为重要。

好美呀!

刘璋投降,刘备觉得很不好意思。

关羽眼见弟兄们建功立业,自己却是守常而已。这让他觉得自己远离了组织的中心,被边缘化了。

易得性直觉诸葛亮知道关羽的微妙心理,当即写了一封回信。

关羽对此十分受用,再也不提入川之事。诸葛亮此举确实收到了奇效,但也 埋下了隐患。

关羽镇守荆州这三年,唯恐诸葛亮笑话自己不能胜任,不敢有丝毫怠慢。而这次诸葛亮的“推崇吹捧”,却让关羽不免高傲起来。

却说刘备拥有了荆州、西川、汉中三大块地盘,称得上家大业大了。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跟我一起去见主公吧。

众将跟随刘备从一穷二白开始创业,这时都有推崇刘备为帝的想法,便来找诸葛亮。

心理感悟:追求短期见效必定带来长期的隐患。

现在汉帝懦弱,曹操专权,天下百姓无主。主公您威震四海,现已拥有荆襄两川,正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之后,就可以讨伐国贼曹操。此乃大合天理之举,事不宜迟,就请择吉日登基。

太不给面子了!我要辩护!

我虽汉室宗亲,但不过是臣下之臣,如果这样做了,等于是背反汉室啊!

主公,如今群雄各霸一方。

四海有才德者,舍生忘死而事其主者,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如果主公您为了避嫌而不肯登基,手下之人,不久就将四散而去。

诸葛亮先为刘备下了结论,然后再在刘备反对之后,抛出“名利论”,强行绑架刘备的独立思想,这显然是刘备不能接受的。

如果诸葛亮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先以“名利论”来诘问刘备,那么刘备会比较心平气和地考虑“称帝”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在对刘备微妙心理的把握上,诸葛亮不如庞统。刘备始终是要外托忠义之名,内图王霸之实的。必须给他找到或设计出足够好的理由,他才会“欣然同意”。

诸葛亮立即提出了“退一步”的要求。

主公平生以义为本,不肯称帝也是对的。

您可以暂为汉中王,以正其位,方可用人。

不得天子明昭而为汉中王,也是僭称!

离乱之世宜从权,不可拘执于常理。

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

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若不如此,半世殷勤成一梦矣。

是呀,是呀!

但对说服的高手来说,如果善于运用“闭门羹”技巧,还是可以退而求其次,多少给自己挽回一些颜面的。

刘备还要推辞,诸葛亮忙目视张飞等人。

﹃闭门羹﹄技巧所谓“闭门羹”技巧,就是当你向对方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而被拒绝后,对方因为拒绝而会在内心有一些愧疚。

能借我一万块吗?

这可以。

这一技巧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故意在预计要求的基础上向对方提出一个肯定得不到满足的更大的要求,以制造对方的愧疚感,来满足预计要求。

其实我就是想借一千块!

没得到汉堡包,得了个冰棍也不错!

这……恐怕不行!

借一千块可以吧?

就依你们吧。

刘备唯恐军心有变,也就同意即位汉中王。

那么,你可以趁势提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对方出于弥补的心理,往往会答应这个较小的请求。

第二种则是在要求被拒绝后,随即提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

诸葛亮所采用的就是“闭门羹”技巧的第二种运用方式。

刘备称王,立刘禅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其余各有封赏。

关羽闻讯极为不爽。

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在对“五虎将”成员进行类别化的时候,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张飞是兄弟,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所以他将这两人划入自己所在的群体。

而马超整个家族的历史都很显赫,他入选五虎将,关羽也没有意见。只有黄忠,新近来降,且又年老,关羽认为他不符合这个群体的一致性。

关羽此举是典型的类别化偏见。所谓类别化,就是把人划入不同的群体。人们倾向于夸大群体内部的相似性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认为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更加优秀,其他群体则存在不足与缺陷。

其实关羽这是在借题发挥。黄忠的出身和武艺,都足可与关羽一比。关羽却认为魏延更适合入选五虎将。

类别化偏见双胞胎?

幸亏使者费诗以大义相责,才化解了这一场风波。但此事更加深了关羽对诸葛亮的反感。加上此前诸葛亮对关羽的“不当推崇”,关羽已变得毫无顾忌、率性行事了。

我就是要裸奔!

曹操得知刘备即位汉中王,勃然大怒。

司马懿建议他联合东吴,共图刘备。

嗯,这主意不错!

心理感悟:成功是让自信走向过度自信的催化剂。

关羽更看重魏延是源于心理学上的接近性规则。关魏二人长相与脾气个性都十分相似。关羽顺利攻取长沙也全是依赖魏延。因此关羽是很欣赏感激魏延的。

关羽也并不是反对黄忠入选,他只是不满为什么将魏延排除在外。

关羽还认为,魏延未能入选肯定与诸葛亮有关。

关羽正是借此发泄对诸葛亮的不满。

接近性规则孙权对此犹豫不决。作为试探,他派诸葛瑾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亲,关羽却把对诸葛亮的怒火发泄在诸葛瑾身上,并出言侮辱孙权。孙权由此决定攻取荆州。

此后,关羽进兵襄阳,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要迁都以避。孙权却抓住了关羽自大成狂的弱点,偷袭荆州得手,逼得关羽败走麦城。

关羽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救不成。关羽父子突围时被东吴所擒,关羽不肯投降,慷慨赴死。

这夜,刘备梦见关羽遭遇不幸而惊醒,忙派人请诸葛亮来圆梦。

王上是想念云长过切,所以做此噩梦,无须多疑。

诸葛亮告辞而出,在中门外迎面看见许靖正在等他。

我听到密报,东吴已袭取了荆州,云长已经殒命。

许靖云长已死,诸葛亮恪守“绝不汇报坏消息”的原则,还是不肯明言。

伤害你的不仅有你的敌人,还有你的朋友。

敌人诽谤你,朋友则告诉你这个消息。

人们往往把好消息带来的正面情绪归功于好消息的传播者,而不仅仅是好消息的创造者。同样,也往往把坏消息带来的负面情绪归罪于坏消息的传递者,而不仅仅是坏消息的创造者。

你家着火了!

你说什么?!

我夜观天象,看见将星陨落于荆楚之地,早已知道云长大祸临头了。

主上做了一个噩梦,也与此有关。

但我担心主上忧虑,没有对他明言。

诸葛亮早已知道关羽的死讯,为什么却不对刘备明言呢?

马克·吐温诸葛亮和许靖两人正在密谈,刘备冷不防从殿内跑出。

啊!

关羽之死是刘备不能承受的。谁向他汇报了这一消息,谁都会在那一刻被刘备视为最可恶的人。

刚才许靖所言,都是传言,不可深信。王上还是放宽心,不要担忧。

丞相为什么要瞒我?!

就是!

刘封、孟达罪不容诛。王上且请宽心,我明日一早,亲自率领一支人马去救荆襄之急。

云长有失,我势不能独生!明日我亲自率兵,去救兄弟!

这两句话鲜明地表明了两人立场的不同:刘备关心的是关羽的生死,而诸葛亮关心的是责任的归属。

兄弟生死如何?

该传给谁?

正说间,荆州马良、伊籍赶到,汇报了关羽兵败的消息。随后,廖化赶到,汇报了刘封孟达不肯救援的劣行。

关羽之死,实质上和刘孟救援与否关系不大,出兵也挽不回关羽速败之势。但出不出兵是立场问题,救援能否成功是能力问题。

如果这样,我兄弟就没命了!

同样是说要率兵去救,诸葛亮只是表个姿态,而刘备却是发自内心要采取行动。

哈哈,“替罪羊”来了。

未及天明,关羽归神的消息终于得到确认!

刘备当即大叫一声,昏厥在地!刘备醒后,发誓要为关羽报仇。诸葛亮劝阻刘备伐吴。

但刘备已经失去理智。

诸葛亮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关羽之死”

承担罪责,刘备很难放弃伐吴复仇的想法。

而说到担责之人,则非刘封莫属。次日,廖化向刘备哭诉刘封孟达之罪。

刘备最为痛恨的本是直接置关羽于死地的孙权、潘璋等人,而不是刘封。但此时,刘备的怒火被点燃起来。

将刘封孟达召回来!

不可急召,宜缓图之。

不如先升刘封为绵竹郡守,分开二人,再猝不及防地对他们下手。

孟达得到密报,降了魏国。诸葛亮命刘封追讨孟达,刘封不敌败退。刘备虽痛恨刘封,但念父子之亲,一时犹豫不决。

此子性格极其刚强。今天如不趁机除去,以后必然祸及子孙。刘备再次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当即将刘封推出斩首。

父王!都是孟达的主意,儿臣知错啦!

心理感悟: 言朱者赤,说墨者黑。

别动,我要把它扣在你头上!

诸葛亮杀刘封主要是担心他日后作乱。其实刘封不过是义子身份,很难掀起大风浪。

诸葛亮要想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就不能不顾及刘封作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