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
48091100000031

第31章 动物探秘(4)

弹涂鱼不但能在泥滩上行动,还能猎取陆生昆虫和甲壳动物。有的还是吞食和吸吃虾蟹的能手,碰到小虾,张口就吃,遇到较大的蟹,就用尾巴去引诱海蟹上钩,然后用力弹折蟹的螯,盘住它,吸住断螯口,美美地吃它一顿。

弹涂鱼不能长期离开水生活,但它有类似陆生动物的附肢和适应陆上呼吸的结构。它可借助皮肤和口腔表皮上的浓密的毛细血管进行呼吸,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更可贵的是,它的尾鳍也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因而弹涂鱼在泥滩上跳跃,可以不时地到陆地上来,甚至上树,人们就可以缘木求鱼了。或者静止时,常常把尾鳍放入水中,其奥秘就在于此。

攀鲈鱼除了弹涂鱼之外,广东省的汕头市等地方,还有一种攀登技巧更高明的热带性小鱼,它的名字叫做攀鲈鱼。顾名思义,它可借用坚硬臀鳍和胸鳍的棘,配合身体左右摆动顺着树根爬行到树干上,居高临下饱览水陆风光。这还不算,在气候干燥的时候,它能从一个水域爬行到较远的另一个水域,并可以登上陆地觅食。而在池中干涸时,它可以钻入泥里,数月不死,等到雨季来临时,又重新爬出来生活。这种鱼之所以能在陆地上行动生活,完全是靠它鳃旁附生着的腔室(副呼吸器),利用这里布满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保存自己。可惜的是,当攀鲈鱼爬上树得意洋洋之时,当地居民正在树下张开渔网,摇动树身,上树的攀鲈鱼还弄不清什么事情,就一个个掉下纷纷落网,乖乖的成了人们的俘虏。

攀鲈鱼还是一种专吃肉的鱼,经常跃出水面吞食飞虫。它们性凶好斗,有时为了争夺一个小小的飞虫,相互之间还会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动物王国里的“小偷”

在现实生活中,小偷总是让人们唾弃和憎恶的,因为他们自己不劳动,却采取违法行窃手段,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可思议的是,在动物王国里,居然也有这样一些“小偷”呢!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每年的春、夏天,都能听到一种鸟的叫声,那就是布谷鸟。布谷鸟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其实叫大杜鹃,是杜鹃科鸟类中的一种,属夏候鸟,它每年秋冬要飞到印度、中印半岛等地过冬,春天才飞到我国来“生儿育女”。因此它的叫声多为两声一度的“布谷”音,所以老乡把它叫“布谷鸟”。

在我国,还有许多杜鹃,比如中杜鹃、小杜鹃、四声杜鹃(叫声为“快快割麦”或“光棍好苦”)、鹰鹃(叫声为“回贵阳”或“顶水盆”)、噪鹃(叫声为“狗窝”,故老乡也称“狗窝雀”)等。不管是哪种杜鹃鸟,每年的春夏季,它们总是从早到晚叫个不停,而且声音很大,听起来很凄厉,所以自古以来有“杜鹃啼血”一说。说它们“啼血”,恐怕只是一纸夸谈。不过它们为什么要一天到晚叫个不停呢?

原来,杜鹃这一类鸟,它们自己不做窝,也不孵卵,不育儿,而且把自己的卵偷偷下在别的鸟窝中,让这些“义亲”鸟来帮它们孵卵、喂雏。这样,杜鹃“无事”可做,便在附近成天叫唤。不过这种叫唤可能是它们呼唤子女的一种行为。

因此小杜鹃被养大到能飞的时候就离开了养父母,而跟这些真正的父母一起活动了。有趣的是,有些“义父母”居然毫无觉察地孵着,即使孵出来的不是它们自己的雏鸟,也同样尽心尽力地喂育。

所以杜鹃鸟可算得上是动物王国里的“小偷”了。而且类似这样的“小偷”在动物界里还不仅仅只是杜鹃鸟,在鸟类、鱼类和昆虫中都有这样一些种类,它们自己不筑窝、不育幼,而且把自己的卵偷产在其他种类的窝中。动物学家把这种“小偷”行为叫巢寄生行为,像杜鹃这样的“小偷”称为寄主,而被“偷”的种类也就是“让”寄主产卵的就叫做宿主。对巢寄生行为,人们研究得较多的是鸟类。

在鸟类中约有80多种有巢寄行为,占鸟类总数的1%,可以说“小偷”只是少数。它们大多分布在少数几个科里,如杜鹃科(大杜鹃鸟等)、文鸟科(织布鸟等)、拟鹂科(牛鹂等)、响蜜裂科(响蜜裂等)和鸭科(仅一种,为黑头鸭)。

寄主对宿主的选择有时是生活习性与其大致相似的种类,有时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但有时两者在亲缘关系上相距甚远。大杜鹃是个比较出名的“小偷”,它能把自己的卵偷下在100多种其他鸟类的窝中,可以说是“能偷的就偷”了。

由于是“偷偷摸摸”的行为,所以寄主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产卵速度快,往往是趁宿主外出觅食之机“下手”;如果宿主的卵已孵化,寄主还常常会把这些卵吃掉或扔出窝外。其次,多数情况下只在一个宿主窝内产1枚卵,下2枚或多枚的较少。再次,寄主的卵会早些孵出来,其雏鸟有扔掉其他鸟卵、雏的习性而独占义亲饲育。最后,寄主卵的形态特征一般与宿主较接近,但也有许多相差很大的,例如1999年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所发现的杜鹃寄生巢中,有一些很相似,而另一些则在卵大小、颜色上都相差很大。

显然,寄主对宿主的寄生,对宿主来说是很不利的,它们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于是,许多被寄生的宿主也有不少反寄生行为,也就是“防小偷”和“抓小偷”。有的看到“小偷”进入其领地,就进行攻击或驱逐。有趣的是,有些杜鹃似乎因为“做贼心虚”,竟也被一些比它还弱的小鸟赶得只好灰溜溜逃跑呢!有的尽量把窝建得更隐蔽些,要么外出时把卵盖好;有的则能认出寄生卵,要么扔出窝外,要么干脆另做窝,让原来的卵与寄生的卵“同归于尽”。

如此看来,在寄主与宿主之间,就像“警察和小偷”之间那样,总是存在着寄生与反寄生的斗争。寄主总是使其“偷”的本领更加高超,而宿主总是使其“防偷”、“抓偷”的本领更加完善,于是在自然选择中,两者的行为都得到了进化,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协同进化”或“共进化”。不过对于巢寄生动物与宿主之间到底是怎样进化的这样一些问题,人们至今了解的还很少,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蜈蚣有多少腿

蜈蚣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记是多足。的确不错,一般蜈蚣的身体有18节,每节生一对足,共有36只足,有些地方习惯叫蜈蚣为百足,其实蜈蚣并没有一百只足,只不过形容其足多罢了。其实,世界上确实有超过百足的蜈蚣,据报道,在牙买加,生活着一种热带蜈蚣,身体有180节,每节一对足,共有360只足,有趣的是,这360只足全是自卫武器。原来在每只足中,生有毒腺。当它遇到敌害无法逃脱之际,立即从毒腺中喷出毒气,毒得敌人无法动弹,而蜈蚣却趁机溜之大吉。

蜈蚣又名天龙,在动物分类上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目、蜈蚣科。蜈蚣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5000种,我国约有50多种,而常见的有每只前肢足上棘少的少棘蜈蚣和多棘的多棘蜈蚣等。

无论哪一种蜈蚣,其身体背腹扁平,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背面两侧有一对集合眼,每一个集合眼包括若干单眼。头部腹面有口器,为蜈蚣的摄食器官。头部的附肢包括1对触角、1对大颚和2对小颚,头部成为感觉和摄食的中心。躯干部有18个体节,其间长短体节互相间隔,每节有一对附肢,称足。可见,躯干部成为运动中心。其中第1对足为发达的颚足,末节有一对利爪,爪内有毒腺,爪末端有一个毒腺开口,螯人、畜时可注入毒液,称毒足。

蜈蚣身体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骨质的外壳(外骨骼)。分为背部的背板和腹部的腹板;背板和腹板靠两侧的膜状的薄板相连接,外壳不仅有保护内脏器官及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机能,而且还能和附着的肌肉一起完成各种运动的动作。蜈蚣在生长过程中,外壳一旦形成就不能再生长。因此,蜈蚣为了继续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便要进行蜕皮,蜕去旧皮,换上新皮,蜈蚣得以迅速生长。

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瓦石堆积的地方。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可常见到蜈蚣,养蚯蚓的场地也有不少蜈蚣居住在这里,专门从事吃食蚯蚓的勾当。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相互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离开另寻栖息地。但蜈蚣胆小怕惊,一旦受惊则会一反常态,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或吃掉自己产下的卵。

蜈蚣为肉食性凶猛的小动物,它不但吃食弱小动物(如蟋蟀、蚯蚓、蝗虫、金龟子、稻苞虫、蚱蜢、蜘蛛等),还敢向比它大几倍的动物进攻,如壁虎、小青蛙、小鱼等。蜈蚣觅食时,当触角一旦碰到猎物,它便迅猛地扑上去,用身体前部的几只足和毒足紧紧钳住猎物,用毒足注入毒液,接着咬破皮伸进口器食尽其体内器官,只留下空壳。蜈蚣食量大,每次可吃食其体重的1/5~3/5食物。但其吃食的速度很慢,吃食一条小蚯蚓竟要花1~2分钟。

可蜈蚣又是耐饿的小动物,一般3天吃食一次,一个月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

蜈蚣还有一个舔舐的习性。蜈蚣经常用第1小颚上的稠密绒毛和第2小颚上的刷状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舔舐触角、步足,最后也把自己的窝舔得干干净净,舔舐可以清除身上、窝内的细菌、真菌及有害的小动物,是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表现。此外,产下卵后,抱卵的雌蜈蚣也会舔舐卵,保持卵的清洁,防止霉菌侵害,保证卵能孵出小蜈蚣。

蜈蚣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爬出来活动、觅食及交配。蜈蚣是变温动物,也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同时,蜈蚣怕干燥也怕水渍,居住的地方只要保持湿度为80%左右即可。

蜈蚣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蜈蚣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经络止痛的功效。蜈蚣毒液中含有两种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它们是组织胺样物质、溶血蛋白质以及酪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有效物质;临床上用来治疗小儿惊风、口眼歪斜、抽搐、破伤风等,颇为见效。

万一被蜈蚣螯伤后,被咬伤部分会出现红肿、剧痛,并出现红线,严重者还会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等。咬伤后伤口敷30%氨水或5%~10%小苏打水,或用公鸡唾液、蚯蚓体腔液、蜗牛粘液、鸡蛋清液涂抹,有减轻症状的作用。症状严重时,要送医院治疗。

美丽的蝴蝶

春天,人们常见到成双成对,或八九成群,在草地上、树林间、水面上或花丛中来来往往,忽高忽低,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们虽然体态轻盈、文质彬彬、无声无息,但却给春天的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和生命的活力。

大自然的花朵颜色虽有万紫千红,但毕竟只是一幕幕不会舞动的图画,而蝴蝶轻飞在空中,却成了一朵朵翩舞的“花”,难怪乎人们称彩蝶翩飞为“能飞的花”,万分确切。蝴蝶翅膀的色彩斑斓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这是它翅膀上粉末状的鳞片作怪。每个小鳞片通过小柄插在翅膀上,这样一排排鳞片就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排得匀称和美妙。鳞片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细长的、圆的、三角形的……往往一个蝴蝶翅膀上覆盖着不同形状的鳞片。各种不同形状的鳞片表面各有凹凸不平的微细的刻纹,来自不同角度的光线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能产生各种颜色;再加上鳞片还有各种化学成分的色素粒,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就是蝴蝶绚丽多彩的翅膀形成的奥秘了。

当今动物王国中,翩翩起舞、绚丽多姿的蝴蝶中,粉蝶、蛱蝶、乳草蝶、天狗蝶等,还是一个个可敬佩的远途旅行家。这些蝴蝶每年都像候鸟一样,为追求温暖的适宜气候环境,都有冬天往南去,夏天往北飞的迁飞壮举。蝴蝶迁飞时成群结队,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过沙漠,朝着一个方向,直线前进,不到目的地决不罢休。由于蝴蝶身体细弱,飞行中又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当遇到高山恶劣气候时。就难免遭到死亡的厄运。可见蝴蝶还不是一个出色的旅行家。

蝴蝶虽然美丽,但它的幼虫往往十分丑陋,而使人厌恶。幼虫软软的身上长着密密麻麻的毛,所以人们叫它毛虫。幼虫长着锐利的口器,可以把植物的叶子咬得残缺不全,有的中间咬了个洞,有的只咬得剩下叶脉,幼虫吃得多,长得快,长到皮肤包不住身体的时候,便脱去旧皮肤,长出新皮肤,所以幼虫是危害果树和农作物的害虫。

蝴蝶的美丽,给人们增加了生活情趣,它的生活习性和千姿百态,更为文学、工艺美术的写作与制作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题材。在我国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是以他们死后双双化为蝴蝶,凌空翩跹,来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寓意深刻,发人深思。蝴蝶翩翩起舞,给人以活泼可爱的印象,现在不少姑娘的头发上还用绸子或塑料扎着各式各样的蝴蝶结,异常漂亮得体。在现代有蝴蝶王国之称的台湾省不少人利用色彩鲜艳的蝴蝶翅膀,拼凑成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的蝴蝶画,色调分明,造型生动。还以蝴蝶制成各种茶杯垫、台布和手提包等,更是别具一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受欢迎。此外,由于蝴蝶色彩华丽夺目,美术家及工艺家常用来作为设计各种装饰品和纺织品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