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古名丈人山、石城山。以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和一百零八景着称。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不仅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外也得到了一致公认。在2000年,青城山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和古迹众多,主要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和天师洞等。后山则水秀、林幽、山雄,主要有金碧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和天桥奇景等景观。
大禹治山造就美丽青城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它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它满山翠绿,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翡翠城郭而得名青城山。
青城山的环境之所以郁郁葱葱,还有着大禹的功劳。大禹治洪水、疏九河的传说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但他治理青城山的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相传青城山在尧舜禹所在的上古时代叫石城山,因为那时它的山峰光秃秃的,不能存水,动物和植物都很难生存。后来,经过大禹的治理石城山变得树木葱茏。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山名也改为了青城山。
传说以前在石城山靠山脚的平坝地上有很少一部分人在那里休养生息。大禹的老家在千里峨山丛中的汶山郡,汶山就是汶川,离石城山不远。此时的大禹在老家一带治水已经颇有建树。
在一年的春末,有一个人赶路跑来,说他是石城山民派来的,请大禹去石城山治水。
大禹听后心想,自己家乡的水还没有治好,怎么能够离开?但看来人说得恳切,又不能不去。于是大禹便跟着他去了。好在汶山到石城山是山连山、坡挨坡,汶山在山腰,石城在山尾,一路下坡走小道,第二天就赶到了石城山。
大禹到了石城山,气没歇一口,就四处察看。大禹连着转了几座山,忍不住吸了口冷气。他只见石城山又高又险。座座山峰平地而起,危岩雄峙,险峰壁立,高触云端。个个山头光秃秃的,不能存水,小雨小流,大雨大流。
山上的石头泥沙从山上直冲道沟底,淤泥堆积在山谷里,再从谷口倾泻而出,像一条泥龙一般,漫滤平川。雨季一过山又大旱,庄稼不长,飞鸟不停。
大禹从来没有治过这种灾害,在大禹的家乡,山山有树,石石长草,虽说河道泛滥,灾害不断,但总是雨过山青,雨停水清。自己年年治水,就是没有治过山。
他想了想对石城山的人说:我没拴过泥龙,只能先试试把水关在谷口吧!
说完,大禹带着石城山的山民们,勘地势,察山形,划堪基,立界石,吩咐大家沿谷口进山沟,从上往下,由高到低,层层筑起石堪,好等雨季一来,把山洪锁住。
这项工程摊子铺得很大,大禹等不及完工,就赶回家去治理家乡的水了。谁知这年雨水来得早,来得猛,来得密,山谷堤坝还没完工,就被泥龙冲了个精光,山脚田土又变成了一片烂泥塘。
大家只好又派人去请大禹,哪料大禹已被舜请去制伏黄河去了,石城山民使者急如风火,爬山越岭,终于在渭河边华山脚找到大禹。
那时的大禹正忙着架炉,铸炼劈开黄河上神门、鬼门和人门的神斧,见到石城山民使者,急忙说道:不治山,只筑堪,费了工又费料,还没拴住泥龙。我对不住乡亲。在中原我见识到他们治山的方法很好。你们不能光治山谷,还得在山上栽树植草,保持水土,山下就永不受其害了!
石城山民的使者为难地说:石城山上光秃秃的,我们树籽撒了一箩又一箩,可是一棵苗也没长出来。
大禹笑哈哈地说:娃儿要调教,才能离娘怀,树籽不经佑,哪能长成材。种树收益慢,可以种竹嘛!华山千尺峰顶有的是青竹,你挖些回去种吧!青竹见土生根,当年发兜,明年成林,后年就满山。有了树和竹,就能锁住泥龙。
石城山民使者听了,高高兴兴地在华山千峰顶挖了竹根竹鞭,回去栽在石城山36座山峰上。当年雨水好,满山冒竹笋,山民再经心护惜,不两年就郁郁葱葱,翠竹满山。
接着,人们又栽下松、杉和柏,让山山长树、峰峰挂绿,果然固住了沙土,锁住了泥龙。哪怕是夏天连下几十场雨,哪怕雨点比胡豆大,下到沟底的水也是清亮亮的。
就这样,整个石城山变了样,变得满山青幽幽、绿阴阴的,远远望去,像一座翡翠城郭。于是,人们就把石城山改名叫青城山了。
【旁注】
上古时代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我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
使者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使者一般代表着向他托付使命的所有人。在古代的战争时期,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
【图注】
大禹姓姒,名文命,又称禹王、夏禹、戎禹,是黄帝的第四带子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距今5000多年前的部落联盟领袖,是上古治水英雄。
【阅读链接】
青城山在历史上有诸多的称谓。先秦时期称为清城都、丈人山,秦时称作渎山。
关于丈人山的称谓,还有一个与仙人有关的故事,根据宋朝张君房所着《云笈七签》记载。在黄帝时期,黄帝因与北方的蚩尤作战时总是不能取胜,便来到青城山向仙人宁封讨教。宁封教黄帝以龙趼飞行之术。后来,黄帝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的感谢,黄帝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也被称作丈人山。
收服八大鬼帅的青城山战场
青城山是我国着名的道教名山,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被列为道教第五洞天。
青城山全山的道教建筑古迹非常的多,存留下来的完好的道教宫观就有数十座,由此可见道教曾经在青城山的兴盛程度。
除了道教建筑外,青城山的其他道家文化还有很多,例如道教名人、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和道教武术等。青城山的道家文化不仅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在2000年,青城山就是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的道教开始于东汉。自从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道教就开始在青城山发展,历史非常悠久,
自东汉以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东汉,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看中了青城山的深幽涵碧,因此在青城山结庐传道。并且还有传说,当时张道陵来青城山传道也是受了太上老君的指点,张道陵来到这里后就展开了一场收服妖魔的大战。
传说在东汉末年,有个叫张道陵的道士修行多年,斩妖捉怪,为民除害,为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上老君对他坚定的道心赞不绝口,遂传给他正一盟威秘录、雌雄宝剑一对和印章一枚,并对他说:近来蜀中有八大鬼神,残害人民,你替我去整治,使得人鬼有别,昼夜各分,以降福生灵。这样你功德无量,可以名登仙籍了。
张道陵连忙受命,率领门人王长等人,赶往了蜀中。
据说当时在蜀中作怪的鬼神为首的共有8个。刘元达专门施杂病,张元伯专放瘟疫,赵公明传痢疾,钟子季播下疮肿,史文业散发疟疾,范巨卿让人浑身酸痛,姚公伯洒下五毒,李公仲带来疯癫病。
他们手下鬼兵亿万,到处为害百姓,遭他们暴行枉死的人不计其数。
张道陵到了蜀中,选定了青城山为战场。到了青城山,张道陵先设置琉璃高座,列成法坛等待八大鬼帅。不久八大鬼帅率部来攻,一时间飞沙走石,空中飞箭如雨。
只见张道陵用手一指,化一朵莲花拒敌。鬼兵们燃起无数火炬,一哄而上,张道陵抬手一指,那火反而向鬼兵烧去。
鬼帅们遥望形势,高声叫道:你本来住在峨眉山修仙,为什么跑来侵犯我们的地盘?
张道陵答道:你们残害生灵,所以奉老君之命来讨伐你们。
刘元达等听了大怒,率领鬼兵再次攻上,将张道陵团团围住。张道陵用笔向空中遥画一个阵势,鬼众被这无形阵势困住,个个仆倒不起。
八大鬼帅见状只得叩头求饶,张道陵将笔倒挥,鬼兵又个个活了过来。张道陵对鬼帅们说道:你们过来听从吩咐,从今开始赶快远离此地,不要再在人间传播疾病。
鬼帅分辩说:降灾给老百姓,是我们本来的职责,怎么把这权利都给剥夺了?不如还留一半地盘给我们享用。
张道陵不答应,喝令他们快避去。
鬼帅们心中不服,第二日又纠集了六大魔王,率领百万鬼兵再次攻打上来。
张道陵的随从见状大惊,说道:鬼兵势盛,如何抵挡?
张道陵说:无须惊慌,看我顷刻退敌。于是他再次挥笔一画,鬼众们仍然死于当场,只有六大魔王不死,但也仆翻在地,爬不起来,叩头救饶。
张道陵不许,用笔竖着一砍,将面前山峰劈为两半。魔王再无法飞越山头,大声哀求说:我们再不敢为非作歹,恳求饶命,此后一定在西方世界居住,再不来此地。
张道陵这才放他们归去,余下的鬼帅,也表示受管束。张道陵仍怕他们心中不服,于是对他们说道:看来你们心中不服,且再给你们一个比试的机会,如果斗得过我,便让你们自由。
刘元达等鬼帅们一听,正中下怀,答道:好,就这么办!
张道陵命人烧起一堆火来,投身在火中,却脚底生青莲,踩着莲花徐徐出来,鬼帅们也拿出神通,跳入火中,谁知神通不灵,被火烧着。
张道陵又在木、水、土石中进出自如,鬼帅们却处处碰壁,一怒之下,八大鬼帅变成8只大老虎扑来。张道陵变成一只巨狮,将八虎赶走。
鬼帅又变成8条飞龙来抓人。张道陵摇身一变,成为专吃龙属的金翅大鹏鸟,来啄龙的眼睛,八龙只好仓皇逃走。
这样变化斗法多时,看看鬼神已近技穷,张道陵用手一指,化一重万余斤的巨石,用藕丝悬着,挂在鬼兵阵营上空,又变成两只老鼠窜上去啃藕丝,那巨石眼见立即要掉下来,鬼帅们这才同声哀求:请饶我们,一定远离此地,再不敢虐害百姓。
张道陵于是下令五方八部、六大鬼王统统会盟于青城山。使人住阳间,鬼居幽冥,六大鬼王回到酆都,八部鬼神流放西域。
那些鬼众舍不得这么好的地盘,还赖着不想走。张道陵发起怒来,画了一个符送上云霄,片刻之间,风雨雷电轰鸣,空中飞来无数刀箭,鬼兵这才逃得无影无踪。
当然,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鬼,道士更不可能会驱鬼的法术。这个传说多半是后人为神化张道陵而杜撰出来的,但通过这个传说,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对敢于为民除害之人的敬重。
因为张道陵在青城山传道,所以青城山成为了天师道的祖山之一,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会到这里朝拜祖庭。后来青城山的天师道经过张道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
【旁注】
世界遗产名录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目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也代表成为了世界级的名胜。
法坛又称经堂、斋坛,它是道教道士设醮施法和举行祈祷的场所,多为道教正一派所采用。法坛上排列着法师施法的法器,如令牌、黄纸等。
幽冥道教文化当中的地府之狱,幽暗无光。传说人死后其灵魂都在被黑白二常拘到幽冥地界,由四大判官之生死薄将其审判其在阳世之善恶。
【图注】
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主张无为而治,被尊为道家始祖,着有《道德经》5000余言。也称为太上老君、老子道君、李伯阳和李老君。
金翅大鹏鸟指古印度神话中的迦楼罗,它的巨翅展开竟有336万里。大鹏金翅鸟降生之时,身光赫奕,以龙为食,一日之间可吃掉一个龙王及500个小龙。
【阅读链接】
张道陵在青城山结茅传道的地方后来修建了一座常道观。观内还有黄帝祠和三皇殿,殿内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
在观后的混元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是张道陵曾经修炼的所在,俗称天师洞。天师洞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
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三块,石上还刻有降魔两字。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60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
道观相继崛起的晋代青城山
在晋代,青城山中道教渐盛,极盛时有道观70余处,但大部分都被毁废了。存留下来的其中之一就是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的第一峰的半山坡上,始建于晋代,后来又经过了唐玄宗修缮和五代期间王衍再建,但是明末又毁于火灾。存留下来的殿宇是后来建于清代。
在上清宫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五名山和青城第一峰的石刻。
上清宫的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和玉皇楼等。上清宫的宫门是石砌券洞,上有门楼。
老君殿内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两旁分别是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殿后是三清大殿,大殿中供奉的是三清神像,在殿的两旁则供奉着三清的弟子,即十二金仙。
大殿右侧的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又称为八卦鸳鸯井。相传是在五代中的前蜀国所凿。两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
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全文。
大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国故事。
在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是麻姑池,相传麻姑池是麻姑的炼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
与上清宫同是在晋代所建的还有祖师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