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式通胀
48105700000004

第4章 理性解读通货膨胀缘由(4)

资产泡沫逼近,通胀风险加剧

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资产泡沫的临近,全球的通胀风险也随之愈演愈烈。那么,对于我国目前是否也存在着资产泡沫这一疑问,许多的经济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似乎都非常的慎重。因为每个国家的资产泡沫都可以作为一种经济失衡的现象来衡量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但是由于资产泡沫的产生大都来自于不符合经济现实的买卖行为所引发的一种的资产价格的高估,因此,它是很多国家都很担心也都想极力避免的事情。风险。所以,对于亚太地区的央行来说,必须采取非常谨慎的措施,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们都将面临通胀的风险,或者是因为一些流动性因素的存在而逐渐流入到商品市场或者资产市场。如果我们不能够适当地处理资产泡沫问题,就很有可能破坏人们对未来资产激活的信心。

尽管我国当前的资产泡沫看起来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还有很多的人一直有着持续的担心,那么,到了明年,很有可能会让资产泡沫发展得更明显。

在某个理财论坛上,我们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上面是这样描述的,从国内外的金融形势来看,现在需要形成资产泡沫的各项指标都已经逐渐具备。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必须要加强防范,以最快的速度将资产泡沫打碎在经济恢复初期。

根据一项有关研究长期资产规律的报告得出,中国2009年前i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了8.7%,而到了第四季度的时候GDP的增速反弹到了10.7%。报告中还透露了我国GDP增幅高于预期,这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度提高,而第四季度的比较基数反而有所降低所致。

另外,从我国经济的需求层面上看,报告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拉动GDP增长最有力的因素,而且最终的计算结果是预计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达到了85%以上,但是投资的增速已经开始逐步放缓。报告还指出,2009年我国的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了30.1%和30*5%,而具体的增幅却低于前三季度的33.4%栩33.3%。所以政府重点投资的行业以及将投资增长放缓到了最明显的程度。其中,全年的农业和铁路运输行业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也分别增长了49.g%和67.5%.而它们的增幅也远远落后于1~11月的51.5%和80.7%。同时,在规模上,工业的增加值增速也有所缓和,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分别在钢铁、化学原料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比较基数的提高以及在投入上,原材料成本的进一步上升。

报告中还指出,2009年12月我国CPI的指数大幅增长了1.9%.这主要是因为年末的增长指数影响了之前的负值,导致了最终的零,还有下半年北方地Ⅸ的暴雪天气引起一部分产品价格的急速攀升。同时,2009年报告中有相关数据就曾经指出,一季度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贡献达到1.1个百分点,到了6、7月份就会上升到2.3个基点的顶峰。那么对于工业品出厂的价格指数,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将会在一一季度达到最大值。之前的影响因素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幅的贡献预计将会分别达到3.1、3.8和4.1个百分点。

根据以上这些经验和分析,我们可以预计,未来的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后期将会有更加严格的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当大家都在面对经济强劲反弹、资产泡沫膨胀或者通胀风险加剧的时候,我国的人民银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先于美联储上调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那么,如果从一些宏观的政策来看,随着全球乃至中国国内经济的形式的逐渐明朗,许多人已经开始普遍认为,也许国际货币政策梅会不约而同地陆续退出宽松,而采取收紧的货币政策,很有可能是全球央行最后一致的选择。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来看,一些有关取消房贷优惠、提高信贷门槛、调整信贷利息的说法也早已经起了波澜,客观地说,有关“退市”之类的说法也已经不再是空穴来风。目前的楼市价格依然会在稳步中继续缓慢地攀升,“紧银收市”也很可能成为地产的主要策略。除此之外,伴随着美元给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持续压力和防止通胀的新思维,楼市的投资很有可能再次回升。

同时,因为收到了国家“四万亿”投资政策的倾斜,使得中西部经济得到了率先的复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回暖的显著标志。但是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崛起,却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必将成为未来地产行业的主战场。

但是由于全球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资产泡沫风险和通胀风险不断地增大,一些相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也得到了快速的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得到经济上的全面支撑,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新一轮的资产泡沫破灭。

央行在发布年度国际金融市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主要的经济体将会在今后逐步退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总体上却很有可能依然保持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些都是针对不能完全排除经济复苏进程中出现反复的可能性所保留的方案。由此,对于当前金融市场的总体趋势来看,中国央行预计美元很有可能出现一定的技术性反弹,而最主要的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也会迅速上升,那么,这样长此以往的话,早已形成的中长期通胀预期就会始终存在。

cPI并不真实反映通胀水准

目前,我国根据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8%,判断出了我国的消费指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个数据所显示出CPI的各项指标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协调、很科学。他们认为,目前得出的CPI还不能够充分反映出真实的通胀水平,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通胀带来的压力。

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最有新意之处就是表现在对当前经济生活中价格的理解上。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GDP、固定资产投资、CPI同比增长,都在迅速的提升中,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为28.5%,房价上涨也已经达到了历年最快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官方给出的CPI直接反映出的通胀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通胀水平却已经远远超出了CPI本身所反映出的力度。无论是从各项能够引发真实通胀的经济指标出发,还是现实生活中每个老百姓的切身体验来看,真实的通胀水平都已经转变到了一种危险的境地。

这点从报告的分析与描述中就可以看到,核心CPI的概念在中国也许并不是最适合的估测方法,因为各国恩格尔系数不同,其核心CPI的含义自然而然也不一样。但是目前有不少国家在使用扣除计算核心CPI时,并不是简单地先将一些价格易波动项目完全剔除,而是会根据价格波动程度来确定项目、价格波动越大的项目权重就越低。因此,如果从选取这样的方式出发,对于中国来说,当我们分析价格形势时,就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而要同时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予以足够重视。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有道理也是行之有效的、全方位的考虑,它也符合中国的实际与国际惯例。

同时,尽管中国CPI统计指标体系与发达市场经济下的CPI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同,但每个国家毕竟会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特性。而中国,由于居民消费品及消费模式的差异,除了少数部分的相同以外,更多的是不仅在分类上不同,而且在不同类的权重上也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比如说,中国的CPI指标中食品权重为34%,但是毕竟能源没有具体标示哪一个类上,以及在交通通信中究竟占多少的权重也不清楚。而从美国CPI体系看,各项数据则相对来说很明了,食品和饮料权重为15.4%,个人能源消费权重为3.2%,两项合之为18.6%。而在中国将食晶与能源消费合起来估计,那么权重将会达到36%以上。因此,这样用两个表面上相同但实际内涵却不同的CPI指标来计算一个核心CPI指数对中国来说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还有在居住类上,美国CPI体系中居住类的权重为42%以上,而中国则只有13%。并且由于中国住房类在整个CPI指数中的比重都过低,所以这不仅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居民实际消费模式的变化。反而更使得国内房价快速上升而且不能够在CPI中得到反映(房价的快速上升,无论是把住房算作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肯定都是应该从反映居住类的居民消费价格变化中来的)。因此,这不能不说是中国CPI的一大不足,并且也正因为这种CPI统计体系的缺陷,从而使得中国的CPI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国内居民消费与服务价格以及消费模式的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居民对通货膨胀的实际感受往往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存在不少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通胀。

这种中国式通货膨胀推高了房地产市场价格,从而使得绝大多数低收入者远离房地产市场,随后又制造了广大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昂贵化”,增加低收入者负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式通货膨胀对国内中低收入居民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而目前国家也开始加大对于中低收入居民的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