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科玉律:管理中不可不知的101条黄金定律
48119700000061

第61章 比伦定律——有时,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法则释义

比伦定律来源于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F·比伦的一段名言:“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这条管理中的黄金定律,旨在告诉管理者:失败也是一种机会,越优秀的人犯错误越多,因为他愿意尝试更多新的事物,一个从没有犯过错的人,绝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因为他的能力一定非常平凡。

针对这条黄金定律,管理学家曾随机抽查过100名成功的企业家,抽查的结果显示:80%多的参与者承认自己平均经过三十多次的失败,最后才迈向了成功;剩下不足20%的参与者表示,自己也曾经历过失败,并在失败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启示。由此可见,管理者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须抱着跟失败做朋友的心态,不要被暂时的失败约束了自己。

很多时候,失败对于管理者而言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失败是另一种机遇。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机会常常无处不在,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管理者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够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去把握。这就要求管理者有一种试错精神,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把握了机会,并知道了一种不能有效把握机会的方式。

因此,在进行一项没有前人开拓的投资时,管理者应该先要想到这是一次机会,当然,这里是指“深思熟虑”的投资冒险,而非盲目地一头扎入废弃的深渊之中,即便最后的结果是“不可行”,但知道了这个“不可行”,就是这次失败对企业的最大价值,知道了这些,也就是把握了以后的机会。

经典案例

在20世纪商战史上,没有比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更扣人心弦的市场争夺战了。这两家占世界饮料绝对主导地位的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可口可乐稳守反击,百事可乐则攻势如潮,本来有着绝对优势的可口可乐,由于自己的错误决策错失了良机。然而,正是由于这次失误,却让其占据了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这一切都源于其可乐配方的改变。

在20世纪的80年代,正是两种可乐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当时,可口可乐被誉为美国的化身,这足以证明可口可乐在饮料界的地位,因为它代表着“最正”的可乐。但始终在自己身后面紧追不舍的百事可乐,却让可口可乐感到地位受到巨大的了冲击。在不知不觉中,百事可乐的销量上去了,可口可乐的销售则显示出下滑的趋势。

1984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授权塞吉奥·齐曼扭转公司因同百事可乐竞争引起销售下跌的不利局面。上任一段时间后的齐曼认为,可口可乐应该大胆创新,于是,他将百年以来备受欢迎的可口可乐重新配方,以“新可乐”取代旧的可口可乐,新可乐的制作耗费了公司1亿美元,在市场上的销售却只维持了79天,这都因为消费者对新可乐发起的一场声讨活动。

一年后,备受挫折的齐曼离开了可口可乐公司。然而,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中伤、蒙耻、破灭感,并没有打垮齐曼,他是一位有勇气面对解雇、降职,以及某种程度的失败后,依然能够东山再起的管理者。当面对外界提出新可乐的尝试是否是一个错误时,齐曼的回答是:“不!一点都不!”

的确,这并不是一个失败的决策,因为当传统可乐重回市场时,销量猛增,曾为旧的可口可乐而战斗的人们,瞬间都变成了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公司的业绩开始稳步上升。1993年,齐曼又重新回到了可口可乐公司。

智慧启迪

俗语有云:“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失败的挫折。但不同的是,优秀的管理者会因失败而更加努力,让自己的企业离成功更近一步;平庸的管理者则会因失败而一蹶不振,使企业从此走向衰亡。由此可见,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磨灭自己的创意,使企业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生机!

坚持信念,做优秀精神的领袖

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信念的支持,它是取得成功的内在支持力量。没有了信念,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对于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而言,塑造共同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管理者应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将企业崇尚的理念变成每一位下属的个人信条,并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很多时候,这种理念都在关键时刻成为帮助企业度过寒冬的有力精神支撑。

注重细节,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当失败发生后,管理者往往会处于困境之中,这时就需要一种隐忍的精神,但这并不等于无所作为、消极等待,相反,这才是培养敏锐洞察力的时刻。唯有善于发现与捕捉困境中的机会、绝望中的希望,不放过细微小事所反映出的市场信息,从每一个小处着手,才能寻找企业东山再起的机遇。

精诚团结,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当企业陷于困难时期时,管理者更应加强内部的凝聚力,让下属紧紧围绕企业核心,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渡过难关。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就要以感情打动下属,以利益吸引下属,以未来激励下属,多去关心他们,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向他们描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心,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使其对企业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