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曾经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一天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的都不是24小时。”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大于24小时还是小于24小时,完全在于自己如何去利用它。
歌德是德国著名文学家,他一生都在勤奋地写作,留下的作品共有140多部,有剧本、诗歌、小说和游记,非常丰富。歌德如何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非常珍惜时间。歌德把时间看做自己最大的财富,他在一首诗中描写道:“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富,我的田地是时间。”歌德从来不浪费一分一秒。直到去世之前,将近84岁的歌德还伏在桌上专心致志地写作。
不仅仅歌德是这样,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法国著名科普作家凡尔纳、我国的伟大思想家鲁迅……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位成功人士都是非常珍惜时间并善于利用时间的。
今天,我们的孩子身处于一个讲时间、求效率、快节奏、高速度的时代。想要立足于社会,并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必须懂得珍惜时间,并合理利用时间。但是,懂得珍惜时间以及合理利用时间并不是天生就会的,是需要后天学习和我们精心培养的。
晓燕11岁,是4年级的学生,应该说她到了能妥善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年龄了。但实际上,晓燕的妈妈为此却很苦恼。
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外出,天黑了才回家,到家后没有看见晓燕,就到邻居家寻找。一看晓燕还在和邻居家的女孩玩游戏,既不想着回家吃饭,也不想着该写作业了。
妈妈很愁闷,跟同事抱怨。同事想了想问她:“晓燕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吃饭这些是不是都是你安排和提醒她的?”妈妈说:“是啊,怎么了?”同事说:“这就难怪了,你没有给她灌输过时间概念,她对自己的生活节奏都不清楚,怎么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回家、什么时候该写作业呢?她还等着你提醒她呢!”妈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对孩子来说,时间是非常抽象的,学龄前后的孩子才能区分昨天、今天、明天,认识年、月、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时间观念不断地增强,但他们还不能真正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感,更不用说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了,这时,就需要我们来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借助故事让孩子明白时间的意义
时间是抽象的,孩子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很有限,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孩子喜欢故事这一点来让他明白时间的意义。
媛媛上2年级了,她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妈妈给她讲了很多道理都不管用。有一天,妈妈在看书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司马光利用时间的故事,当天晚上睡觉前就讲给媛媛听:
司马光是宋代的史学家,他利用19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史书,叫《资治通鉴》。在编写史书的过程中,他觉得时间不够用。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圆木做了个枕头,还取了个名字叫“警枕”,用于警醒自己,不能贪睡。晚上他就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只要稍微一翻身,“警枕”就会翻滚,他也就醒了。醒来后,他便立刻起来继续奋笔疾书。
讲完后,妈妈说了一句话:“司马光的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你拖拖拉拉干一件事,可能要20分钟,但如果你快速做完呢,可能只要5分钟,这样就能节省15分钟呢!”媛媛似懂非懂,但以后做事却开始考虑时间的问题了。
从古至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很多,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一天一天地讲给孩子听,这就等同于在向孩子慢慢渗透时间观念。
帮孩子制订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航海家。有人问他:“您怎么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呢?而上帝也不多给您一点儿时间呀!”
“你看一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富兰克林答道。他的作息时间表如下:
5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好什么事?”
8点至11点,14点至17点,工作。
12点至13点,阅读、吃午饭。
18点至21点,吃晚饭、谈话、娱乐、回顾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好了什么事?”
朋友看完后,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
“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了朋友的谈话,说:“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科学合理的作息规律,不仅有利于休息,还能提高做事的效率。这从富兰克林的实例中也能看出。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帮他制订一个合适的作息时间表,其中包括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学习时间是多久,几点睡觉等。当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孩子逐渐形成习惯之后,他不仅会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还会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并想办法去抓紧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统筹安排,让时间“剩”出来
我们和孩子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非要等一件事情做完再做另外一件事情,那么时间肯定会不够用,如果我们了解事情的程序以及需要花费的大概时间,就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好多事。这样做就是统筹安排。我们不仅自己做事时要懂得统筹安排,也要向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并教会他如何操作。
亮亮和小虎上3年级了,是同班同学。有一天,班里轮到他俩值日。他们决定每人打扫一半教室,每人擦一半黑板,比比谁更快。比赛开始后,亮亮先去打来水,把水洒到自己要扫的一半教室里,然后就去擦黑板了。黑板擦完后,地上的水也差不多干了,他就开始扫地。而小虎呢,他先去擦黑板,然后又去打来水洒在地上,洒完水又不能马上扫,他只好站着等着,而此时,亮亮的地已经差不多扫完了。
谁输谁赢,结果一目了然。亮亮和小虎的差别就在于:亮亮对自己要做的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这样就能使干活的时间接起来,而不至于百无聊赖地等着地干。
对于这种统筹安排,孩子一开始不一定能够接受,也不一定能安排得很好,这就需要我们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去练习统筹安排,给他一段时间让他慢慢习惯。
安排好孩子的业余时间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人们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学习之外,都有一些业余时间,对业余时间的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
对于孩子,我们认为他要以学习为主。除了完成作业之外,我们可能会给他报作文、英语等加强班,这其实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孩子在这种班上不仅得不到放松,还会逐渐产生厌倦情绪。比较好的选择,是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他在知识的海洋中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读;或者报一些绘画、音乐、舞蹈等兴趣班,在这里,孩子既得到了放松,也能拓展自己的兴趣;还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开拓眼界……无论哪种,都是要把孩子从课堂学习中带出来,让他的视野更开阔。
当然,对业余时间的利用还可以更细化,如在外出等车、坐车的时候,可以带本课外书阅读;也可以有意识地观察人或事物,这于写作是有益的;还可以一起讨论问题,进行思想交流等。总之,不要让时间在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中悄悄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