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4814800000048

第48章 出汗是一种有着独特意义的健康运动

出汗是一种有着独特意义的健康活动,出汗意味着免疫系统的更新、毒素的排出和体温的调节。古代,在对出汗的生物化学机理还不清楚的情况下,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出汗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了。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出汗就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蒸发的水分一样,是一种生理现象。在人的身上有两种汗腺:分布在腋窝等处的大汗腺和遍布全身的小汗腺。当气温或体温升高时,人体通过这些汗腺蒸发出来的水分就是汗液。人身上的小汗腺约有200~500万个,平均一个指头大小的皮肤就有120个,前额、鼻尖等部位的汗腺达180个以上,所以这些部位出的汗也就比较多,有时还能形成汗珠儿。

汗液是无色透明的,其中水分占99%以上。一般情况下,汗液主要是通过小汗腺分泌的,并且参与分泌活动的汗腺不多,排出的汗液也少到不易被人觉察,这种现象叫做不显性出汗。一个人一天一夜所发生的不显性出汗约为500~700毫升,而剧烈运动或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每小时可排汗1 000~3 000毫升,当然这种情况就是显性出汗了。由于人每天的不显性出汗就有500毫升以上,如果活动量增加,排汗就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每天喝水不少而排尿不多的主要原因。

汗本无臭味,只是滞留皮肤和衣服上,成分分解后又未及时清洁才有了臭味。若清洁后仍奇臭不止,必是顶浆分泌腺分泌过盛而引起的孤臭,应及时就诊才是。

由于惊吓或者其他精神因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额部、腋部、手掌、脚掌等处大量出汗。吃辛辣、热烫的食物会大汗淋漓,在医学上叫味觉性出汗,这是因为口腔黏膜、舌头等处的神经末梢和味觉器官受到刺激的缘故。

正常出汗,具有调节体温、滋润皮肤的作用。出汗可以挥发人体内的热量,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和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在炎热的夏天,大量出汗可以降低体温,防止中暑,而冬天出汗较少,挥发的热量也就少,可以防止因体温降低而感到寒冷。同时,汗液中的乳酸能够软化皮肤角质层、抑制细菌生长,防止某些皮肤疾病的发生。由于出汗能排出部分尿素,所以对肾功能衰竭者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如果排汗过多,就会影响体内的水分和盐类的平衡。我们看到运动员在比赛后,都要喝些淡盐水或含盐饮料,就是为了及时补充水分和盐类。

正常出汗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汗出得异常不是好事,可能提示某些疾病的发生。

1多汗

有的人特别能出汗,即使在冬季,手脚也总是湿乎乎的。这是一种病态,有研究称,多汗症可能和基因有关。

2无汗

又称闭汗,是指汗腺减少或机体不产生汗液,身体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他们多半曾患有皮肤病(如银屑病、硬皮病等),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若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亦可能会无汗。老人活动量减少,汗腺萎缩,排汗较少。

3自汗

即平时容易出汗,活动后更厉害,常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等症状,这多半因为卫气虚弱、体表不固所致,应益气固表。

4 盗汗

即入睡后出汗,醒来就汗止,常常伴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内热、阴津外泄而出汗,应滋阴清热。

5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6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7黏汗

汁出粘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此种汗表明身体湿热不清,需通腠理、祛湿热,方可痊愈。

8黄汗

汁色变黄,似黄裱纸色,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结肌肤腠理之间,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9血汗

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10鼻汗

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病变多为肺气宣萧失常,见于肺虚病人。11头汗

以头面部出汗为多,是肝胃有热及气虚所致。若兼有四肢发冷、气短,多为阳气虚。重病患者若突然额头大汗,则是病危警告。现代医学发现,突然间一侧额头出汗,多是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可能患有动脉瘤。

12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13手足汗

心情紧张时会手脚出汗,而经常两手潮湿和冰冷,则多因脾胃湿蒸,气虚、肾虚所致。

14额汗

出汗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故有“蒸笼头”的俗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外感六淫,脏腑内伤者,均可引起头额汗。

15劳心汗

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无汗或出汗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而胸汗涔涔。常见于劳心过度者。

16臭汗

汗臭如狐臊气味,夏天出汗多时味更浓烈,这是因为分布于腋窝、腿腋等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期姑娘更多见。

17会阴汗

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湿热下注,肾阳虚衰,均可导致会阴部有异味汗出。

18微汗

多见于糖尿病患者,除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外,经常微微出汗,汗味具有芳香气味。

19焦味汗

汗出津津、绵绵不断,散发出一股煳焦味或烯煤味。此症状局限于青年男性,多见于手淫过频或经常梦遗滑稽,又不注意清洗会阴者。

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手术或孕妇分娩后的虚汗,生命垂危、弥留之际的脱汗,都是不同病变或不正常的奇汗。

发生上述种种汗出异常之症,不可盲目敛汗、止汗。既不要背上思想包袱,又不可掉以轻心,应以“治病必求其本”为原则,及时请医生辨证施治,以使疾病早日康复和恢复正常的排汗功能。

在现代社会,空调器的高度发展及其应用的日益普及,加之人们的居室消费处于舒适消费阶段,所以,长期处于温度稳定环境中的人群,汗腺几乎被闲置起来,即使到了该出汗的季节——夏季也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而无利的。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空调器不当而引发的“空调病”,可视作这种不利影响的初露端倪。按照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的学术见解:内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夏天,汗孔开张,外来之毒易于侵入,不可不防;冬天,皮下脂肪日渐增厚,对低温已具适应能力,一般不易受风寒侵扰。因此,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氨化钠,出汗多应该补充食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充钙却有所忽略。据有关医学专家研究,在平时每天出汗液中丢失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夏季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员,每小时汗液中丢失钙在100毫克以上,这个量几乎占总钙排量的30%,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患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钙,应该多吃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

专家爱心提示:

1夏炼出汗后慎洗冷水澡

夏天锻炼出汗后,不能立即洗冷水澡。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锻炼时身体产热增加,通过汗液蒸发及皮肤血管扩张是身体散热的重要途径。锻炼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会增加心脏负担。

2天热出汗不宜猛吹电风扇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如果在大汗淋漓时,猛吹电扇或立即到开空调的房间里,则极易伤风,也叫“热伤风”。

健康小贴士:

夏季出汗多适当吃点酸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故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将上述各种食物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则可充分满足心脏和脾脏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