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教官常常问学员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你感觉自己幸福吗?今天,你有成就感吗?”
这里有一个幸福的公式:幸福=得到/失去。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幸福的最大化,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之间找一个最好的平衡。得与失是很公平的,大得大失,小得小失,不得不失。人在一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会一样。
比利·鲍尔曾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建材市场的搬运工,45岁那年,他赢得了总额高达3100万美元的彩票头奖。两年后,他拥有了7处房产和5辆崭新的汽车。但也就是当人们认为他已经拥有一切的时候,他却把自己关在了漂亮牧场豪宅的7间浴室的其中一闯里,褪去衬衫,向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当场死亡。
这个故事的开头是让人惊喜甚至是羡慕的,但结尾却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为什么”是几乎所有人看过后都想闷的问题。一个获得了巨大幸运的人,一个因为获得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却在最后选择了放弃一切,包括自己原有的,乃至生命。如果知道有今天的结局,他当时还会想获得吗?
虽然现在无法去揣测他选择死亡的原因和想法,但我们也不难感受到压力和不适带给他的痛苦。由此可知,一份获得还要有与之想匹配的精神承受加阳实际享受力才是一份称得上幸运的获得。每个人的价值观在一定的时期是相对稳定的,倘若因为外界的原因使之产生巨大的改变,就很可能使这个人感受到不适,痛苦甚至疯狂。所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
总之,幸与不幸其实只是想法上的问题。一般说来,感到幸福的人,通常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事物。相对的,感到不幸的人通常都抱着悲观的态度。事情往往还没有发生,他们就会在脑海中预想坏的结果。
18岁的英格丽·褒曼梦想成为一名备受瞩目的大明星,这一次,机会来了,她收到了皇家戏剧学校的面试通知。
进入考场后,英格丽·褒曼一丝不苟地表演着精心准备的小品。但无意中朝评判席上的一瞥,使她大失所望。
她看到评判员们在漫不经心地聊天,说笑着,比划着,一点儿也没有在意她的表演。英格丽·褒曼绝望了,甚至连后面的台词也忘掉了。
忽然,她听到一位评委说:“好了好了,谢谢你,小姐!下一个……”
英格丽·褒曼脑海里一片空白,眼前的世界一下子模糊了。
她走到一条河边,想在那里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因为河水太脏,臭气熏天,最后动摇了。第二天,她收到了皇家戏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若干年后,英格丽·褒曼与那位评委邂逅。
说起当年的情景,那位评委立即瞪大了眼睛:“真是天大的误会!那天你一上台,我们就一致认为你被选中了。你是那么自信,我们都很欣赏你的台风。我对另外几个评委说:‘好了,别浪费时间了,叫下一个吧。…
事情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停下来,弄清事情的真相,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是自己过于悲观,把事情想得太坏了。而拥有快乐和成功生活的秘诀就是凡事多往好处想。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所有生活中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事情。
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偏僻的9下住着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并且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去验证。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子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喝了!”“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不应当因此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或让自己沉湎于痛苦之中。而是应当像文中的老太婆一样,笑着面对现实,只有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时常有惊喜出现。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人的一生,普遍都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品味自己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得与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也总在得失与舍得之间游走。当自己的获得与失去比例极其失衡的时候,一定不要发生“乐极生悲”的事情,多个心眼,静下心来好好思索一番。正视自己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失去,把得失看得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