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的错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当我们不用错误来为它命名时,它其实可以是一笔财富,一笔让孩子记住教训的财富。
错误在每一个人的成长中都扮演着推进者的角色,只是我们看到犯错时的退步,而忽略了它的真实意义。
小丽从上一年级开始,就是班级里的佼佼者,每年都得三好学生。可是这种局面到她上高中的时候改变了。
高中学校的生源广,优秀学子层出不穷。很自然,小丽就不是最优秀的了。
小丽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变得极为抑郁、敏感,连看人的眼光都充满了仇恨、嫉妒和警惕。
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小丽可是没少下苦功,她把24小时计划得非常精细,那拼劲,和当下新闻里报道的“北大学霸”有一拼,甚至更胜一筹。
纵是如此,小丽也只是老师和同学眼中一个“还不错”的学生,离独占鳌头的位置,尚有一段距离。
为此,小丽吃不下,睡不好。既然光靠自己的努力,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那么就要走捷径了。小丽决定使用阴谋诡计。
她暗中写信,或者编故事,为几个好学生造谣,不是男女有恋情,就是女女有矛盾,要么就是男男有问题。一时间,班级里谣言四起,班里的好学生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班主任老师知道后,不动声色地进行调查,当他查出小丽是始作俑者之后,马上把小丽找来,拿着小丽写的那封信给她看。
小丽忐忑不安,也非常后悔,她觉得自己还没有迎来再次的辉煌,就可能永远被打入黑暗中了。
但是班主任老师并没有批评她,反而对她赞赏有加:“我是你的语文老师,但在课堂上,我还真没有发现你有这么优秀的文笔。你讲故事的水平,也是绝对一流。”
小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师很是诚恳地说:“我不是贬损你,我是真心赞美。我觉得你将来肯定是当作家的料,我敢保证,你能写出世界上最美的文章、最好的故事。”
小丽很诧异,她抬头看老师,老师笃定地冲她点头。一瞬间,小丽泪流满面。
假如你的孩子像小丽一样做了错事,你能如此淡定地看待他的错误吗?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优点,这将对孩子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为了报答我们,他也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和错误。
小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正因为美丽,她的父母对她的管教格外严格。尤其是小仙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对她的限制就更加多,不允许她和男生说话,不许她放学后到处玩耍,不许她参与一些危险活动……
小仙也反抗过,她的母亲就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女儿啊,你知道你有多美丽吗?你知道你有多优秀吗?可正因为你美丽、优秀,你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尤其是坏人的注意。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你,直到你长大为止。”
久而久之,小仙也就信了父母的话,慢慢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在父母的帮助下,小仙顺利地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这所大学离家里很远,父母的约束和指导,尽管每天都经由电话线传过来,但不在身边的束缚,总是会有些无力。
加之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地学生各显其才,小仙沉浸于其中,她和父母之间的思想意识,一下子出现了断层。
不久,小仙的心门,就被一位从南方来的帅哥给打开了。他不仅人长得帅气,说话声音富有磁性,就连所说的话,也格外让人惊叹。小仙一下子就爱上了他,不,应该说是迷上了他。
那段时间,小仙几乎食不知味、夜不成眠,看到眼里的,都是那个帅哥,听到耳里的,也是那个帅哥。
小仙终于耐不住蠢蠢而动的芳心,给那个男生写了一封情书,但石沉大海。小仙又写,又杳无音信;再写,亦是没有回音。
小仙疯了,直接去那个人的宿舍堵他。一见面,小仙就问到那个人的脸上:“为什么不理我?”
那个人尴尬地笑着,说:“没有啊。”小仙气愤不已,一拳打到那个人的脸上,然后转身就走。
回到宿舍后,小仙越想越不是滋味,就用一把水果刀割了大动脉。幸亏同学发现的及时,小仙才不至于失去生命。
有些错误,不早犯,就会引起人生大乱。
如果让你选儿童时期犯错或者成年之后犯错,你会选择哪一个?很显然是前者。
我们必须要给孩子早犯错的机会,早犯错,意味着早成熟,早为未来铺平道路。纠正、保护和预防,都会使孩子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但也会减少其全面认识世界的机会。
桐桐和邻居妞妞曾因为一个小礼物而闹过别扭。妞妞想要桐桐的一个小娃娃,纠缠了好久,桐桐终于答应了,但提出条件,要和她以物换物。
妞妞很高兴,回家就拿了一堆小玩具过来。桐桐一看,都是缺胳膊少腿、无法正常运转的破玩具,她很生气,对妞妞说不换了。
妞妞哪里肯,就大哭起来,说桐桐耍赖。桐桐奶奶在一边,她不想桐桐因为这个和妞妞闹别扭,就强迫桐桐把自己的小娃娃让了出来。
妞妞很懂事地谢了奶奶,还把一个没有轮子的汽车作为交换,送给桐桐。桐桐不接,表示不屑。妞妞就又哭起来。桐桐气得一甩袖子,跑进自己的房间里。
自那以后,桐桐就不愿意理妞妞了。两人在楼道里见了,妞妞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她也不吭声,还嘟着小嘴。
我和妻子都觉得桐桐做得有点过分。但劝说几次后,桐桐依然没有心情和妞妞说话。我就不强迫她,让她慢慢回心转意。
妞妞碰了几回钉子之后,心里很难过。
一天,妞妞拿着一个新买的娃娃来我家找桐桐玩。桐桐一看,以为妞妞是来送娃娃的。但妞妞却说:“这是我新买的,我先给你玩几天,好吗?”
桐桐一听,更生气,连话都不答。
妞妞很委屈地说:“我知道你生气,但是你的那个娃娃,是你不喜欢的。我给你的那个汽车,却是我极喜欢的。汽车里面还藏着一张贺卡,你看到了吗?”
桐桐早把汽车扔到一边了,根本就没有看到贺卡。
妞妞看桐桐不吭声,她差点哭出来,说:“我就知道你不会看。好吧,你不看也行,那我让你玩这个玩具,你总该理我了吧?我央求我妈买这个玩具,央求了一年,还是因为我得了一个奖,她才给我买。你总不能让我真的给你吧。”
桐桐听到这,忽然笑了,她过去搂着妞妞说:“好吧,好吧,我决定先玩几天,然后给你,咱们又是好朋友了。”
对于这个转变,桐桐有自己的解释,她说:“妞妞既然已经做出了牺牲和让步,那我如果一直耿耿于怀,就太小气了。”
和别人交往越多的孩子,越能在交往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过错,因为他总是会从别人眼里看到自己。
不管是桐桐,还是妞妞,都从这件事里获得了教训。
有些错误,即使父母不急于纠正,孩子在别的地方碰了钉子,也会自己纠正。而且因某一个错误碰钉子的次数越多,被人厌烦的次数越多,孩子纠错的能力就越强。
同样是错误,父母给孩子指出来,与孩子从生活中得到教训相比,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后者让孩子反省的程度更深。就像要提高身体免疫力,一方面要加强锻炼,一方面要增加营养一样。我们作为父母,为孩子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营养,而孩子自己去碰壁、犯错、摸索,最后能力得到提高,这是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