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如果父母都做不到,却强迫孩子去做,则只能事倍功半。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看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父母就要用自己正确的行为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纠正错误。
博友明开夜合曾经做过一个网络调查,调查显示,80%的父母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而自己却十分松懈。
明开夜合有一个详细的调查问卷,其中几个典型的问题及其调查结果如下:
“你在孩子面前是否会注意自己的形象?”78%的网友回答:“当然会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形象。”
“你会为了孩子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吗?”61%的网友回答:“主观上可以改,但客观上很难。”
“当你不能改自己的缺点,而被孩子抓住把柄时,你会怎么和孩子解释?”45%的网友回答:“我已经成型了,难以改正了。而你现在正在成长,不要一开始就长歪了。”
“你怎么保证你的孩子不会受到你不好的言行的影响?”37%的网友回答:“没有办法保证,只能空口说教。”
身教好于言教,道理很简单,父母也都明白,但父母就是无法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想想,如果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那该多恐怖。
还是做十字绣的故事。妻子做了一半,就被桐桐奶奶接过去了。桐桐嘲笑妈妈做事半途而废。
妻子很不是滋味,但她实在抽不出时间,只好说以后有时间再做,并把活计从桐桐奶奶那里要了回去。
桐桐奶奶有的是时间,她也喜欢带着桐桐做,于是从中周旋,并说这不是桐桐妈妈半途而废,只是有人想要接手。妻子很高兴,自然乐得放手。
桐桐奶奶一天只做很少一点,她眼睛不好,看不太清楚。奶奶做的时候,桐桐就会在旁边打下手,有时候甚至做主角。
但是奶奶做的方法很古老,属于内缝法,即穿针引线往自己身边拉,不往外走。
桐桐跟妈妈学的外缝法在奶奶这里遇到了障碍。桐桐一下子有点手脚不听使唤了,一会儿针往外走,一会儿针又往里走。
奶奶看了,就说:“桐桐啊,你怎么没个主心骨啊,你到底要往里走,还是往外走啊?”
桐桐也没了主意,她说:“你们一个往外走,一个往里走,我也不知道我该跟谁走。”
桐桐越说越生气,就不干了。
奶奶就笑话桐桐:“你还说妈妈半途而废,你自己怎么也半途而废了?”
桐桐辩解道:“妈妈半途而废是有理由的,没有时间,我半途而废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我还太小,接受不了这种缝法。”
妻子知道桐桐的这一说法后,对桐桐说:“我没有半途而废,是你要做的。你从我手里抢过去了,现在又不做了,是不是要给我一个交代?”
桐桐不假思索地说:“是我要做的没错,可是你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去做这么危险的工作吗?我不过是在保护自己,不能算半途而废。”
孩子是有一学一,有二学二。父母在孩子面前做的事、说的话,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模板、语言模板,孩子会按照父母的思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小时候,我邻居家有一个比我大一岁的哥哥,他学习不好,也不愿意学习。那天,他妈妈和我妈妈正在我家唠嗑,我正好在写一篇作文。哥哥过来找我玩,他妈妈马上说:“你看看人家,不用他妈管,自己就知道学习。你再瞅你,我天天揪着你的耳朵,你都不好好学习。”
哥哥一下子变得很沮丧,好半天,他忍不住说:“你和我爸小时候谁愿意学习了?你小时候,老师找你上学,你挎着筐子上山挖野菜去了。我爸小时候就更甭说了,打架骂人有他,学习有他吗?”
“对了,你就不学好。我们做不好,你也跟着不好好做是吧?”“这是遗传,你让我有啥办法?”
他妈妈哀叹着,跟我妈妈诉苦道:“哎,这还真遗传。我看他呀,那是没辙了。”
我妈立刻说:“你可别这么说。你知道吗?我没念过书,几乎和文盲差不多。但我儿子一年级学的那些东西,我还能教他那。”
“哎呀,你还真了不起。”
“孩子要上学了,我可着急了,他爸爸天天不着家,我就天天在地上用木炭画符号,画字。我告诉你,咱们大人呀,不管咋说,也得给孩子做出个样子。”
“哎呀,那你说我小时候都不愿意学,你现在让我学,那不是更困难吗?”“那你要想让孩子学好,你就得学。至少,你也不能老在孩子面前说,你们小时候就不爱学,那他更有理由不学了。”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学习,那自己就应该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能表现出讨厌学习的心态来,否则,孩子怎么会喜欢上学习呢?
真的爱孩子,就要学会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的父母,不用苦口婆心地说教,他自身的行为就能让孩子受到教育。相反,如果父母总认为自己已经老了,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错误了,但却在刻意避免孩子犯相同的错误,那反而会刺激孩子向父母的错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