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制订规则和遵守规则的关系,如果没有民主,没有对孩子的尊重,那么父母的规则再正确,也会遭到孩子的反抗,严重的还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因为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只有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他才能严格遵守。
亲密关系关键词:参与,公平
家长教育反思:
1.你有多少条家规?
2.你的家规是你一拍脑门就制订的,还是经过民主协商制订的?
3.家规是否具有变通性?
4.你是否认为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5.家庭的财政大权,你敢放手让孩子小试身手吗?
“成人有管孩子的权力,孩子为什么就没有管成人的权力?”很多孩子会这样质问大人,大人总是用小孩子不懂事来搪塞。实际上,是大人不想让自己受到约束,也不愿让孩子参与家政。
所谓家规,就是所有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那么理应所有的成员都要参与家规的制订。但是一般来说,父母只负责制订和监督,而不负责遵守和执行。
别看芳芳现在很安静,她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个特别不安分的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会了给父母制订家规。
那时候,在她家门后,就贴着她制订的家规十则。我看过这家规,制订得相当合理,既有对父母的约束,也有对自己的约束,比如早睡早起,不打架不骂人,不抽烟不喝酒,互相关心,礼貌招待客人等等。
我对芳芳的这一做法十分赞同,但是芳芳的父母却不喜欢她的这一套。我和芳芳的爸爸聊起这件事时,他说:“这是小孩子玩的东西,她能知道什么?”
我纠正说:“唉,千万别这么说,孩子有时候懂得比咱们多。可别小看孩子。”“就算你说得对,可是谁还一条一条去读,去遵守?”
我不禁沉默了。我知道芳芳费尽心血制订的这些家规,必定会付诸东流,因为没有人重视它,自然也就没有人认真遵守它。
果然,很长时间后,我再去芳芳家,发现芳芳的爸爸还是喜欢抽烟、熬夜,而芳芳还是会赖床。
我问芳芳:“你自己制订的家规怎么不遵守?”
芳芳有些难为情地说:“我爸说那不叫家规。既然不叫家规就没必要遵守了。”
孩子认真制订的家规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那么孩子就会放弃自我监督。同时,对父母制订的规则,孩子也会非常漠视。
蓝梅经常辅导一些“问题孩子”,当然,她不管他们叫“问题孩子”,她叫他们“多心天使”。
她曾经辅导过这样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对他的父母极为仇恨,凡是能给父母找麻烦的地方绝不放过,比如,将一件没付账的商品塞进从超市里出来的妈妈的包里,下车后一定会想法把车玻璃敞开,让东西尽情丢。
这个男孩的父母是商人,他们做生意是高手,几乎没有败绩,但是教育孩子却非常无能,常常被儿子整得焦头烂额。这对父母愁坏了,就托朋友把儿子送到蓝梅这里来。
蓝梅见到这个男孩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因为他很害羞,低着头,嘟嘟囔囔地报着自己的名字,一点也不像他父母说得那样顽皮。
蓝梅拿起一支笔在手上来回旋转。她思考的时候,总是喜欢把笔放在两个手指之间,做360度的旋转。
这个小男孩见半天没动静,就偷看了一下这个老师,却见老师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手上的那支笔娴熟地转着,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笔看。
蓝梅把笔递给他,让他玩一玩。小男孩腼腆地笑着说:“我不会,从来没这样玩过。我爸妈什么都不让我做。”
蓝梅手把手地教他玩。玩到高兴处,小男孩忽然对蓝梅说:“老师你说吧,我爸是不是不让我再回家搞破坏了。你只要说让我不那样做了,我就会停止那么做。”
蓝梅笑了,调侃道:“一支笔就把你收买了?”
“不是,我爸妈天天给我讲规则,这不许,那不要,我就烦。但是您不给我讲这些,我就愿意听您的。”
“这样,从今天开始,你来制订你家的规则,你看如何?”
“那当然好,我肯定会第一个遵守。”
孩子之所以不遵守规则,不是没有遵守规则的能力,而是因为受限制太严重,感觉不自由,产生了反抗心理。
芳芳的家规虽然没能得到执行,但她一直很珍视那张贴在门上的纸,好多年了,一直留在那里。
桐桐认字后,很快就了解了家规的内容。她很兴奋,回来就嚷嚷着要给我们制订家规。但是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家规,就一边回忆芳芳的家规,一边让我给她写。
我说:“桐桐,芳芳的家规是根据芳芳家的情况制订的,你制订咱们家的家规,就要根据咱家的情况。”
“根据咱家的情况?”桐桐眨眨眼睛问道。
我点点头。
“哦,知道了,那你写吧,家规第一条,所有人都要听桐桐的话。”
妻子在一旁听了,笑了,说:“第二条,如果桐桐错了,那么请参考第一条。”
桐桐莫名其妙地看着妈妈,她大概还不太懂妈妈的意思。
我也被妻子逗笑了,就说:“桐桐,我和你妈妈都支持你制订家规,但这家规必须是对所有人的约束,你不能用家规来约束我和你妈,你自己却为所欲为。”
制订家规时,一定要发扬民主,全家人共同参与。同时,大家都能遵照执行,这样的家规才有意义。
现在很少有人制订家规了,大多数家庭的规则,只是约定俗成,或者是由成人制订的一些条条框框。这种家规对孩子的约束较多,而对成人的控制则较少。这是不公平的,必然会遭到孩子的反抗。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重新制订合理的家规,和孩子一起学会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