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有心得
48181700000009

第9章 权谋争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

为了权力和那万人之上的宝座,宫廷与宫廷之外的权谋争夺从来就没有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停止过。

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了权力的争夺的真正内涵。为了得到皇位皇权,许多人连同胞兄弟甚至父母都不放过。一句话:为了权,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这就是古代残忍的政治斗争。

1.同胞相残又为何?

在封建皇权里,权力就是一切,拦我者死,阻道者亡,就是同胞兄弟,那又如何?一样给他来个杀人不眨眼。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刘义隆的第六子刘诞被孝武帝刘骏封为竟陵王。刘诞性情谦恭温和,深得属下和百姓拥戴。刘诞也颇有谋略,曾为孝武帝平定刘劭、刘义宣之乱,建立过殊勋。可孝武帝生性多疑,对他颇多猜忌。刘诞建造府第,工极精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刘诞又多方广结有才之士,府中收藏各种精甲利器,这使得孝武帝对他更加疑惧。孝建二年,孝武帝名义上加封刘诞为司空,实际上调任他为南徐州刺史,让他出镇京口。后又虑及京口仍离都城不远,在大明元年秋,孝武帝又命刘诞出任南兖州刺史。刘诞知道自己已被孝武帝猜疑,暗中也有所防备。他到广陵任职后,即借口防御魏国侵犯,修缮城池,积粮练兵。其用心日见显露,一时纷纷传言刘诞将谋反。

大明三年,吴郡人刘成、豫章人陈淡之都上书告发刘诞谋反。刘成告他私造皇帝用的车驾法物,陈淡之告他与左右庄庆、傅元礼等人密谋反叛,常去巫师郑师怜家行巫术诅咒。

四月,孝武帝让有司弹劾刘诞。有司奏请孝文帝废去刘诞爵位封地,再将他收入监狱。孝武帝又犹豫不决。有司再次奏请,孝武帝一面下诏刘诞,给他降爵为侯的处罚,一面又派义兴太守垣阆为兖州刺史,配备御用禁兵,讨伐刘诞,还派给事中戴明宝随同征讨。垣阆以出镇名义,来到广陵,刘诞并未觉察他们的来意。

这夜,戴明宝去收买刘诞的典签蒋成作为内应,蒋成将此事与府舍人许宗之商议。许宗之佯作应允,暗中随即向刘诞告发。刘诞刚睡下,闻言从床上惊起,连夜召见录事参军商量对策,说:“我有什么对不起老天爷的大罪,竟遭到这样的对待。”刘诞派人杀了蒋成,聚兵自卫,同时派心腹率壮士出击,垣阆被当场杀死,戴明宝落荒逃回京城。

孝武帝闻报,派车骑大将军沈庆之讨伐刘诞。刘诞写下表文投到城外,申述自己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并力数孝武帝宫闱中淫乱丑闻。孝武帝见了表文,更是怒不可遏,当即派人收缉刘诞在京城的心腹及同籍亲属等,并都处死,死者千余人。孝武帝驱车到宣武堂,入居堂中,四周派兵严加禁卫。

刘诞见城外大军云集,欲弃城北走,行了十多里,随从都不愿离去,都请求刘诞返回城内,刘诞思之再三,仍回城固守。

孝武帝又派人送去金章二纽给沈庆之大军,一为用来悬赏擒获刘诞者,谁擒住刘诞就封谁为竟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另一为悬赏勇于争先讨伐刘诞者,谁能奋勇争先讨伐刘诞建功,即可封为建兴县开国公,食邑三百户。又命设立三座烽火台,举燃一烽为攻克外城,举燃二烽为攻克内城,举燃三烽为擒住刘诞。

七月二日,沈庆之发动进攻,攻克外城,乘胜又攻下内城。刘诞闻大军已入城,便由后园逃走,不慎落水,追兵赶来,将他拖出水来,杀了。又将他的头颅送回京城。孝武帝下令把城中所有的人无论老小全都杀掉,沈庆之执意谏奏,请求身高不满五尺的不杀,不少孩童才得幸免。刘诞同党全遭诛杀。城内女子都被充作军赏,男子被杀掉的,头颅都被割下来送回京城,让人观看,计有数千余人头。每每晨风夜雨之时,哭嚎之声不绝于耳。刘诞的母亲殷氏,妻子徐氏都自杀而亡。

一母同胞,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却刀剑相加,血流成河,与仇人没什么区别。皇权面前,同根相煎的太多太多。孝武帝猜忌,而刘诞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只能加深孝武诛灭他的决心,受牵连者不计其数。

而在同胞相残的背后,看得出宫廷皇位重于同胞亲情,权力之欲胜过骨肉感情。

真是天下宫廷皆为“皇”来,皇亲相残皆为“权”来。

2.饿死的皇帝

赵武灵王赵雍是以“胡服骑射”而闻名于世的赵国君主。他在位期间,图强革新,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由弱变强,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大军事强国。他逝世后的几十年间,唯有赵国曾两次大败秦军。因此,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然而,正当赵武灵王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时候,却因感情用事一时脑热,犯了严重的不可挽回的错误。

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赵武灵王心血来潮,将王位传给太子赵何,自号为“主父”。当时赵武灵王不过四十五岁上下,而太子赵何却年龄很小,这样的传位之事,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赵武灵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太子锻炼才干,培养能力,但是否非如此做不可呢?就当时历史来看,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在此之前,赵武灵王就因感情用事,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原来赵何不是长子,长子赵章本为太子。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并不是因为赵何有什么才干,而是因为宠爱赵何的生母吴娃的缘故。吴娃死后,他对赵何的宠爱大不如前,又怜爱起故太子赵章来。结果埋下了动乱的祸根。

赵章人品并不好,“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又生活奢侈腐化,废掉他的太子地位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废掉他之后,就不该继续重用,灵王却想分割赵国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实行一国二王。赵武灵王在灭掉中山国之后,封赵章为安阳君,让他主持代地的军政事务,任命田不礼做他的卿相。田不礼为人“忍杀而骄”,不是个善良之辈。他辅佐赵章,更加速了祸乱的发生。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与惠文王一道游览沙丘异宫(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赵章与田不礼见时机来到,就发动他们的部众作乱,杀了赵武灵王的谋臣,惠文王的卿相肥义。公子赵成与大臣李兑从都城赶来,发动四邑的军队平乱,将赵章击败。而赵武灵王又担心赵章被杀,竟打开宫门放他进来,庇护起这个有叛国之罪的儿子来。赵成、李兑追击赵章、就势包围了沙丘异宫。赵章死后,赵成、李兑担心赵武灵王会治他们死罪,就继续围困异宫。赵武灵王出又出不来,吃又无食可吃,竟上树掏麻雀充饥,三个月后,终于饿死在沙丘宫内。赵武灵王的悲剧完全由他自己一手造成,如此结局,纯属咎由自取。

赵武灵王在王位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上感情用事,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①不应该因宠爱某个妃子就废长立幼。

②废则废矣,应一废到底,废而重用,自设陷阱。

③轻易传位,让一国之君的重任变为儿戏。

④关键时刻还存妇人之仁,忧柔寡断。

上述错误似乎不该发生在这个曾大胆变革图新的帝王身上,但事实如此,只有成为后辈的警钟了。

3.忽必烈纳远略夺位

元宪宗九年(1259)七月,元宪宗蒙哥进攻南宋合州(今四川合川)时,在钓鱼山病死军中。消息传出后,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斗争。而其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战争场上你死我活的刀枪相见。

当时阿里不哥驻守在蒙古人的根据地和林,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听到蒙哥去世的消息后,便立即采取夺取汗位的措施,一方面发布敕令,任命官员,号令诸道;一方面调动军队占据战略要地,以便造成有利局面。忽必烈当时正率兵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蒙哥死讯传来,他立即召集诸将、谋臣商议对策。他属下重要谋士、泽州(今山西晋城县)人郝经提出了著名的北上议。

他开篇便提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那么如何成为圣人呢?他首先建议忽必烈退兵与宋构和,因为进兵南下在当时对蒙古政权不利,既无财力,又无取南宋的兵力。他说:

“国家自平金以来,惟务进取,不遵养时晦,老师费财,卒无成功,三十年矣。蒙哥汗立,政当安静以图宁谧,忽无故大举,进而不退,界王东师,则不当亦进也而遽进。”这是蒙古政权第一次不知进退。

“至于汝南,既闻凶讣,即当遣使遍造诸帅各以退,修好于宋,归定大事,不当复进也遽进。”这是第二次不知进退。

“以有师期,会于江滨,遣使喻宋,息兵安民,振旅而归,不当复进也而又进。”此为第三次不知进退。

他接着又说:“若以机不可失,敌不可纵,亦既渡江,不能中止,便当乘虚取鄂,分兵四出,直造临安,疾雷不及掩耳,则宋亦可图。”此为当进而不进。

那么“师不当进而进,江不当渡而渡,城不当攻而攻,当速退而不退,当速进而不进,役成迁延,盘桓渚,情见势屈,举天下兵而不能拔一城,则我竭彼盈,又何俟乎?”因此他认为,最好与宋修好,尽快退兵,况且“区区一城,胜之不武,不胜则大损威望。”

而今退兵还不仅是个军事部署问题,而是关系到蒙古政权及忽必烈政治前途的关键时刻。因为“第吾国内空虚,塔察尔国王与李行省肱髀相依,在于背肋;西域诸胡窥觇关陇,隔绝旭烈大王;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染指垂涎”。一旦有人首先举事,在各地兴风作浪,忽必烈便会前对宋军,后有叛将,腹背受敌,有天大的本领也很难施展,迫在眉睫的是:“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尽管忽必烈非常得人心,手握重兵,但当初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下攻宋,亲领倾国之兵,却仍被金世宗完颜雍夺去了王位,完颜亮也被部下所杀,这是很近的历史教训,如果阿里不哥行事果断,“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敕江上”。忽必烈虽然手握重兵,但已名不正、言不顺,不听从阿里不哥号令便有谋反之罪,那时,再想退兵北归就不可能了。

因此,“只有许和而归耳,断然班师,亟定大计,销祸于未然。”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郝经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其一,先派精兵截断长江江面,与宋军议和,并且答应割让淮南、汉上、梓、夔等地给宋,划定疆界,确定宋朝输纳岁币的数量。

其二,先放弃辎重,轻骑北归,渡过黄河,直抵燕京,那时各地阴谋篡权的人只好打消邪恶的念头。

其三,派遣一支军队迎接蒙哥汗的灵柩,收取皇帝印玺,再派使臣召旭烈、阿里不哥、摩哥及诸王附马,会集和林,为蒙哥汗发丧。

其四,扼百员到汴京、京兆、成都、西凉、东平、西京、北京,抚慰安定各地军民,再派真金王子镇守燕京,向全国显示形势已有利于忽必烈,使诸王不敢轻举妄动,动摇的人也心有所归,倾向忽必烈。到那时,“则大宝有归,而社稷安矣。”忽必烈很欣赏郝经的建议。

廉希宪也说:“殿下太祖嫡孙,先皇母弟,……殿下收召才杰,悉从人望,子惠黎庶,率士归心。今先皇奄弃万国,神器无主,愿速还京,正大位以安天下。”

忽必烈采纳郝经与廉希宪二人的建议,决意北归。他为了迷惑阿里不哥等,调动大军从牛头山出发,声言直捣南宋都城临安,留下大将拔突儿等人率领各军仍旧包围鄂州。派张文谦告诉将领们说:“迟六日,当去鄂退保浒黄州。”正在此时,南宋大臣贾似道派宋京来请求议和,这正中忽必烈下怀,但他并不明确答复,而是派赵璧等人对宋京说:“汝以生灵之故来请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岂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当请于朝。”可是当天,却命令大军北返。

次年三月初一,忽必烈抵达开平(上都路治,今内蒙古正蓝旗)。亲王合丹、阿只吉率领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刺忽儿、爪都率东道诸王,前来与各位大臣劝忽必烈即大汗位,忽必烈正式登基,并建元中统,采取牧法立年号。就在当月,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也在一些臣属的拥戴下,在和林城西按坦河即大汗位。从此兄弟二人各自拥兵,争夺汗位,互相残杀,刀兵相见,经过四年的激烈角逐,阿里不哥于至元元年(126)向忽必烈投降,蒙古帝国又恢复统一。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忽必烈临危不乱,广纳百言,定好计策,不莽乱行事,则磨刀不误砍柴功矣。首先,与宋议和退兵,避免了腹背受敌之患;其次,迅速退回开平,控制蒙古政权的重要地区,使诸王不敢有异心,否则,这一地区一旦为阿里不哥掌握,诸王必定趋强避弱,投向阿里不哥,忽必烈势力将会孤立无援;再次,退到开平后,立刻即位,先占据正统的有利地位,使阿里不哥处于非法的位置,无法名正言顺地号令诸王及臣属。这样,双方只有凭各自的势力及智慧进行角逐。而忽必烈手握重兵,军事力量明显强于阿里不哥;忽必烈深受汉文化影响,手下有一批政治经验丰富的汉人知识分子,智力也胜阿里不哥数筹,从而处于必胜之势。

4.小白诈死先入为主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春秋历史上声名显赫,敢与列强逞雄,同样,在宫廷内部争夺王位时,他也与兄弟争雄,用残忍的手段把哥哥逼死,可以看出,封建权力场上是没有兄弟。

春秋初年,齐襄公姜诸儿即位时,有两个已经成人的儿子。长子姜纠,是鲁女所生,由管仲和召忽做他的傅(老师);次子姜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是莒女所生,由鲍叔牙做他的傅。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至深,历来被传为美谈。二人分别做了姜纠和姜小白两位公子的傅后,管仲对鲍叔牙说,国君就这两个大一些的儿子,日后继承君位,不是纠就是小白。不管谁继位,咱们二人要互相举荐,共享富贵!鲍叔牙点头称是。

齐襄公与自己的亲妹妹、鲁桓公夫人文姜私通,派人害死了鲁桓公。此后,文姜无颜回鲁,便住在齐鲁交界的齐地禚镇。鲁庄公无可奈何,便在齐鲁交界的鲁地祝丘为她建造宫殿居住。一次,齐襄公外出狩猎,想借机把文姜由祝丘拉到禚地相会,鲍叔牙便建议公子小白说,国君的淫逸出了名,国人都耻笑他。现在加以制止,还可以掩饰过去,使人们逐渐淡忘。如果再越礼来往,就会像水决了堤一样,必然酿成大祸。公子一定要劝阻他啊!小白进宫谏父亲说,鲁侯之死,人们议论纷纷。男女之间的嫌疑不能不避。请父亲再思!齐襄公一听气得踢了他一脚,训斥他多嘴多舌。小白进谏失败。叔牙说:“有奇淫者,必有奇祸。”于是,陪小白一起出走莒国。

后来,襄公的叔弟姜无知与在葵丘戍边的将官连称、管至父串连搞政变,杀了襄公,无知即了君位。公子纠与管仲、召忽一起跑到鲁国的姑母家。时间不长,几个大夫发动突然袭击,把无知、连称、管至父杀掉了,一面遣人取出襄公尸体,重新殓葬,一面派人去鲁国迎接长公子纠回来继承君位。

鲁庄公认为此事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便亲率兵车三百乘,用曹沫为大将,秦子、梁子为左右副将,护送姜纠入齐。管仲提议说,公子小白在莒,距离临淄城比我们近,如果他先赶去夺了权,君臣名分已定,便不好办了。请给我良马三十乘,赶到前头去拦住他!庄公答应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