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推拿按摩实用手册
48181800000014

第14章 腧穴取穴定位及所治疗的病症(7)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外下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前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位于胸部乳旁,以脐为界,胸为天部,按摩此穴可使乳汁通畅如溪流,所以称为天溪。

【生理功能】疏经通乳,理气宽胸,支气管哮喘。

【主治病征】乳汁分泌不足,不下乳,急、慢性乳腺炎,胸中满痛,咳嗽,气短,心悸,支气管哮喘。

【配伍穴位】配天泽治疗支气管哮喘;配心俞治疗心悸;配天突治疗胸痛气逆;配膻中治疗乳汁分泌不足。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十九)胸乡

【穴位位置】在胸外侧部,第三肋间隙中,任脉旁开6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静、动脉,第三肋间静、动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居处为乡,穴居胸旁,所以称此穴为胸乡。

【生理功能】疏经理气,利膈宽胸,疏肝止痛。

【主治病征】胸胁胀痛,胸痛引背痛不得卧,心悸。

【配伍穴位】配肺俞,心俞、厥阴俞、内关治疗胸满胀痛;配膻中、间使治疗心悸。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二十)周荣

【穴位位置】在胸外侧部,第二肋间隙中,任脉旁开6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二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静、动脉,第二肋间静、动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荣与营通,营运周身,所以称此穴为周荣。

【生理功能】疏经理脾,宽胸利气,降逆止咳。

【主治病征】胸胁胀满,不得仰俯,咳嗽气逆,不思饮食,口臭。

【配伍穴位】配内关、列缺治疗胸肋胀满;配尺泽、列缺、膻中治疗咳嗽气逆、口臭;配中脘、上脘、下脘、梁门治疗不思饮食。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可炙。

(二十一)大包

【穴位位置】在侧胸部,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静、动脉及第六肋间静、动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大为总览,概括为包。此穴为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所以称此穴为大包。

本穴是脾之大络。

【生理功能】疏经理气,宽胸利膈,平喘止痛。

【主治病征】中气不和,胸胁痛,憋气、哮喘,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伍穴位】配阳陵泉治疗胸肋痛;配足临泣、外关、三阳络治疗周身疼痛;配足三里、手三里治疗四肢无力。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手少阴心经(9穴)

穴位名称及循行顺序: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本经脉联系的肌体组织和器官:心、小肠、肺、食道、咽、目、上肢内侧后缘。

本经穴位推拿按摩主治病症:与本经脉有联系的肌体组织、五脏六腑中的器官、本经脉循行的四肢、五官出现的各种病症。

本经发病出现的症状:上臂后侧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出现肿痛,麻木,知觉下降、肢体发冷,手心发热,疼痛。

身体组织器官出现的病症:心脏疾患,不眠、咽干、目黄,口渴欲饮,心悸,健忘,惊恐烦乱,哭笑无常。心气竭绝则脉道不通,血不流行,而见头发颜色不润泽,面色黑瘦如柴。

(一)极泉

【穴位位置】腋窝正中,腋动脉博动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尽处为极,凹陷比喻为泉。此穴有腋窝的最深凹陷处,所以称此穴为极泉。

【生理功能】疏经利筋,活血散结,宽胸宁神。

【主治病征】心绞痛,呕吐,胁下满痛,肘臂冷痛,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腋臭。

【配伍穴位】配内关治疗心绞痛;配郄门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配天井、□俞治疗腋臭。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

(二)青灵

【穴位位置】在臂内侧,少海与极泉连线上,少海上3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动脉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青主痛症,灵是灵验,此穴主治肩痛,所以称此穴为青灵。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活血止痛,利筋化瘀。

【主治病征】肩臂肿痛,目黄,胁肋疼痛,臂麻木不能举。

【配伍穴位】配肩髃、曲池治疗肩臂痛;配至阳、胆俞治疗目黄、胁肋疼痛。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可炙。

(三)少海

【穴位位置】在肘部,屈肘,当肘横纹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少指手少阴心经,合穴脉气盛比喻水充入海,所以称此穴为少海。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活血散结,宁心安神。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肘臂挛痛,头颈项疼痛,腋痛,失眠,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手颤,狂躁性精神病。

【配伍穴位】配内关治疗心脏病;配扶突治疗高血压;配极泉治疗腋痛;配曲池、臂□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配曲池治疗肘臂挛痛;配闯使、神门治疗狂躁病。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四)灵道

【穴位位置】在前臂,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灵与神通义,心藏神,道即通道,此穴作用于心脏,是调整心脏功能的有效通道,所以称此穴为灵道。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经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宁心安神,主治心病。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悲恐,善笑,抽搐,癔病性哑嗓失音,不能言语。

【配伍穴位】配天窗、天柱治疗哑嗓失音、不能言语;配神门、内关治疗抽搐;单穴按压可治疗心脏病、冠心病。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五)通里

【穴位位置】在前臂,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经过为通,脉气所聚处为里,络脉由此通向手太阳小肠经,所以称此穴为通里。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宁心安神,消肿止痛。

【主治病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面赤热,咽喉肿痛,哑嗓失音,不能言语,言语不利,腕臂痛,扁桃体炎,遗尿,月经过多,失眠。

【配伍穴位】配行间、三阴交治疗月经过多;配心俞、厥阴俞、间使、大陵治疗心悸怔忡;配风府、廉泉治疗言语不利;配印堂治失眠。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六)阴郄

【穴位位置】在前臂,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手少阴心经的郄穴,所以称此穴为阴郄。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郄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益阴安神,止汗止血。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惊悸,骨蒸盗汗,吐血鼻出血,哑嗓失音,不能言语。

【配伍穴位】配三阴交、照海治疗骨蒸盗汗;配合谷、迎香治疗鼻出血。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七)神门

【穴位位置】在腕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心藏神,神气出入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神门。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宁心安神,益智健脾。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脑神经病症及消化系统病症,心烦,怔忡,惊悸,失眠,健忘,神经疾病,胁肋疼痛,掌中热,胃痛呃逆,不思饮食。

【配伍穴位】配涌泉、心俞、大陵治疗精神疾病;配三阴交、百会治疗失眠、健忘、神经疾病;配内关、间使、足三里治疗怔忡、惊悸。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八)少府

【穴位位置】在手掌面,手掌第四、第五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小指尖所指处,平劳宫。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四、第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静、动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少指少阴,府指神气所居,比喻为府,所以称此穴为少府。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荥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益阴安神,固脱益气。

【主治病征】心悸,心脏疾患,小指挛痛,子宫脱垂,阴部搔痒,阴痛,便带脓血。

【配伍穴位】配关元治外阴痒痛;配内关、心俞治疗心悸、心脏疾患;配郄门治疗便带脓血。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九)少冲

【穴位位置】在小拇指,小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掌侧固有静、动脉所形成的静、动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少指手少阴,冲为要冲,该穴处气血旺盛有欲冲之意,所以称此穴为少冲。

本穴是手少阴心经之井穴。

【生理功能】疏经活血,泻热利窍,宁神息风。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心悸,胸胁痛,神经疾病,口中热,掌中热,昏迷。

【配伍穴位】扁桃体炎配曲池、合谷;配十宣、水沟治疗中风昏迷;配其他经井穴治疗发烧。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点刺出血,可炙。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穴位名称及循行顺序: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本经脉联系的肌体组织和器官:小肠,心,咽,食道,胃,眼,耳,鼻,上肢外侧后缘。

本经穴位推拿按摩主治病症:与本经脉有联系的肌体组织、五脏六腑中的器官、本经脉循行的四肢、五官出现的各种病症。

本经发病出现的症状:面肿,口腔炎,咽喉肿痛,耳聋,目黄,肩、肝、臂外侧后缘小肠循行线出现肿痛、麻痹。

身体组织器官出现的病症: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小肠疝气,小便赤涩。

(一)少泽

【穴位位置】在手小指上,小指尺侧甲旁约0.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掌固有静、动脉,指背动脉形成的静、动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少指手小指,泽指水泽,此穴为井穴,气血始出,比喻泉水入泽之象,所以称此穴为少泽。

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井穴。

【生理功能】疏经泻热,益气通乳,明目利咽。

【主治病征】为常用急救穴之一。可治疗发烧,昏迷,产后无乳,咽喉肿痛,视物模糊。

【配伍穴位】配人中、涌泉用以急救;配膻中、膈俞治疗产后无乳;配其它井穴治疗发烧、昏迷不醒。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可点刺出血,可炙。

(二)前谷

【穴位位置】在手小指外侧,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背动脉形成的静、动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古人将掌指关节远端称前,穴位凹陷处形容为谷,所以称此穴为前谷,

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荥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舒筋清热。

【主治病征】精神疾患,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发烧,产后无乳,手指麻木,鼻塞鼻出血,肩周炎。

【配伍穴位】配扶突治疗肩周炎;配听宫治疗耳鸣;配后溪、合谷治疗手指麻木。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可炙。

(三)后溪

【穴位位置】在手背外侧,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背静、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第五掌指关节之近端称为后,形容此穴为溪,所以称此穴为后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