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推拿按摩实用手册
48181800000035

第35章 内科疾病推拿按摩法(4)

胆囊感染,胆管系统梗阻等原因使胆囊增大、粘膜水肿出血,治疗不及时或不当,迁延成为慢性胆囊炎。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1.肝胆疏泄失常,属中医胆胀范畴。如情志不舒,气血瘀滞,肝木失调达影响胆腑的通降和中清时,形成炎症或结石。

2.饮食所伤,过食油腻,膏梁厚味,致使脾胃运化失调,郁而化热。热与脾湿相结合,湿热相博,阻滞中焦,致肋痛或黄疸。

3.虫积,寄生虫感染,可导致湿热蕴结中焦,蛔虫食甘而动,进入胆道影响胆腑“中清”和“通降”导致胆汁郁滞引起肋痛等。

【临床表现】

患者常感受右上腹隐痛,或针刺样疼痛或胀痛,尤以晚餐后明显,或放射到右肩部,伴胸闷嗳气,厌烦油腻,恶心,呕吐,口苦,咽干,易烦,有时伴低热。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或仅有上腹部或胆囊区的轻度压痛,B超可帮助确诊。

【中医辩证】

1.肝郁气滞型肝胆气滞血瘀,疏泄失常,累积脾胃,运化失调。表现为右肋及胆囊区处隐痛,腹胀,有时放射右肩部,口苦,咽干,厌油,恶心,低热,烦燥,易怒,脉多弦细,舌苔薄或腻。

2.湿热型表现为右肋或上腹部疼痛拒按,脘腹胀满,身热口渴,或发热恶寒或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面目、皮肤、小便俱黄,脉多弦或滑数,舌苔湿重黄腻,热重黄燥。

【推拿治疗】治宜疏通经络,消炎止痛。

病人左侧卧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施术者站其后,用双手在右季肋部做提拿法5-7次,同时做揉法20次。然后嘱患者俯卧,施术者用手掌在背部做揉法20次,点按肝俞,胆俞,胃仓穴。最后嘱患者仰卧,施术者用手掌自上而下沿肋弓做分推法15次。点按水分,日月,天枢,阳陵泉,丘墟,胆囊穴各3-5次。每日坚持1-2次,效果更佳。

【预防与护理】保持精神愉快,戒愤躁急,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力求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预防肠道蛔虫,积极治疗其它原发病及并发症。

尿频,尿失禁

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增加,尿失禁是指失去排尿的抑制能力。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尿频,尿失禁可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某些疾病所引起,可分为以下几类:

1.神经衰弱引起的泌尿系统的功能低下,可出现尿频,尿失禁或小便淋漓不尽等。

2.泌尿生殖系统的改变,如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附件炎及妇女妊娠后期胎儿压迫膀胱引起尿频等。

3.由于截瘫、血管意外,大脑和脊髓神经受损伤,失去了排尿的控制能力而引起较严重的尿失禁。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尿频尿失禁一般发生在年老体弱者或怀孕后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虚,脾肾虚引起。脾肾虚亏,津液不得布化,纳气功能失调,肌张力下降而至尿频,尿失禁。

【临床表现】

尿频指小便次数增加,有点尿就想排出去;尿失禁则因咳嗽,打喷嚏,大笑或举重物等,腹压突然增高,即发生小便失禁;尿床尿失禁是指人自己无控制能力,也无知觉,而将小便尿在床上或衣服里。

【中医辩证】

1.膀胱湿热,小便滴下而不畅,尿频,尿急,尿痛,或量少短赤灼热,小腹胀满,脉涩滑,舌暗红,舌苔薄黄。

2.肾阳虚亏,小便失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细,舌苔白。

3.心气虚,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尿频不能自主,舌苔白,脉细数。

【推拿治疗】治宜健脾补肾,固涩小便。

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立其旁,先用双手拇指着力抠而按压双侧止尿穴(在髂前上棘下方内侧缘,府会穴外上方)2-3分钟,使其产生酸胀之感,传导小腹内侧,尿便即可消失。再用双手捏揉急脉穴,阴廉穴,三里穴,阳陵泉,三阴交穴。然后让患者翻身呈俯卧位,施术者反复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和八髎穴。最后让患者腹骶部充分暴露,用1平方米大的棉布覆盖,施术者立其左侧,以左大腿将该侧的布紧紧压在床边,左手紧抓对侧的布边用力扯拉,使布平稳地贴在腰骶部皮肤上,同时右手将布的右下角折起于腰骶部,术者右手掌或小鱼际反复快速横擦腰部,使两层布相互摩擦达3分钟,停擦后,立即用手掌轻按腰部半分钟,依上法每日三次推拿按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与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神经衰弱;调节神经,治疗各种病症等。

2.保持心平气和,乐观处事的精神。

3.卧床之病人应勤洗被褥,预防褥疮之发生。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的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尿糖及血糖增高为典型特征,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消痒”。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血糖素不适当的分泌过多所致,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与遗传有关,少数病人发病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精神创伤,某些药物,多次妊娠,常是诱发或加重的因素。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肉甜食,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成内热,消耗津液为渴症;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耗津液引发消渴;房室不节,恣情纵放,肾虚消耗,气不化水,故小便多、消渴;或热病燥热所致伤阴引发消渴。消渴病病程迁延,多见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上述各种原因引起阴虚燥热,导致本病。病变波及三焦、五脏六腑、气血阴阳。

【临床表现】

轻型病人可无症状,仅有体态肥胖,偶尔饮食后有少量尿糖。中型病人有典型的症状,夜尿可达3-10升,检查空腹血糖可在200-300mg/dl,患者可由于开始多食而发胖,以后逐渐消瘦。重病人可在15岁以前发病,早期生长较一般儿童快,但发病后逐渐迟缓,起病快而症状显著,空腹血糖多在300mg/dl以上,易继发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病人日久而重者可引起头痛,失眠,视力减退,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性机能减退,甚则发生烦渴,目眶内隐,呼吸深快,神志昏迷,血压下降,脉细欲隐之危象。

【中医辩证】

1.肺热伤津(上清)者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咽干灼热,食量如常,小便多色黄或有甜味,舌红可津,舌苔薄,脉细数。

2.胃热炽盛(中清)者口渴多饮,多食易饿,形消体瘦,小便频数,大便燥结,舌红舌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3.脾胃气虚(中清)者渴饮不多,面色萎黄,体乏无力,饥不能食或虽能食稍饥即馁,或浮肿,大便稀溏,舌淡脉弱。

4.肾阴亏损(下清)或阴虚内热者,尿频甚多,如脂膏,味甜;口干舌燥,或渴而多饮,五心烦热,头昏乏力,遗精失眠,舌红,脉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下清)者,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尿少,或五更泻,舌淡黄白。

6.上述症状可加血瘀,面有瘀血,头痛肢痛,肢麻不遂,胸胁痉痛,月经血块多。

7.阴阳欲绝,多见虚重病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患者,病证见神志淡漠,迟钝,木僵,嗜睡,神志昏迷,呼吸大多有酮味,皮肤干躁,多尿,舌红干,脉细微欲绝。

【推拿治疗】治宜调整内分泌功能。

让患者俯卧,施术者用双手拇指着力,反复按揉脊柱两侧夹脊穴及膀胱经五脏六腑俞穴。烦渴多饮者重点按揉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多饮食者重点按揉胃俞,脾俞,肾俞,对多尿者重点按揉肺俞,肝俞,肾俞,膀胱俞。然后让患者仰卧,先用手掌着力做胸腹推揉按摩反复3-5遍,再用手着力,按揉振颤膻中,鸠尾,中脘,梁门,期门,章门,神阙,气海,关元,天枢,中极等穴。一日二次,每7天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避免五志过极,调节神经精神,乐观处事,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标准体重,防止肥胖,控制饮食,勿恣肥肉、甜食,不过饱,忌酒烟,不吃水果或少吃水果,节制房事,注意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并发症,坚持长期的良好的治疗控制,以预防糖尿病的发展。

肥胖病

肥胖病又称肥胖症,是由于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造成的,可区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体重超过正常标准体重的20%以上称之为肥胖。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较多见,常与遗传、精神因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外因以饮食过多,活动减少为主。肥胖时脂肪堆积皮下、大网膜、肠系膜及肾周围,形成脂肪库,腹部隆起,腹肌受压上升,影响心肺之功能,使呼吸、血液循环、肺脏受压,肺泡吸气不足,血容量和心播出量增加。肥胖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的基本致病因素。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饮食不节,食量过大,善食肥肉、甜食,脾胃损伤,运化能力减弱,湿热内生,留于孔窍肌肤,可使人体雍肿肥胖。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调,水谷精微化之滞于肌肤、脏腑、经络也可导致肥胖。中医认为心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体胖肥胖者从表面上看形体壮实为实证,实际上引起肥胖的原因是正气虚衰。

【临床表现】

单纯肥胖没有明显的症状,中、重度肥胖常表现为下列症候:

肥胖者大都循环血量增加,负荷加重,而心脏血管脂肪沉着,使心脏收缩扩张功能受到影响心脏负荷增加,因而使之容易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能猝死。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而出现食欲亢进,容易饥饿,或闭经、阳萎、不孕等性功能异常。另外体重太高,引起腰背痛,关节痛,十白热多汗等。脂肪过多,肺泡换气困难,易发缺氧及二氧化碳积留体内,稍事活动即疲乏无力,气短,嗜睡。

一般来讲,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数-100)·0.9,超过20%即为肥胖。当然肌肉结实,身强体壮者体内脂肪堆积较少,不属肥胖之列。

【中医辩证】

1.脾虚失阻,肥胖或有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腹胀纳呆,尿少或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舌质淡,脉细或细数。

2.胃热失阻肥胖患者头晕脑胀,消渴善饥,腹胀中满,大便秘结,脉弦,舌红舌苔黄。

3.气虚血瘀肥胖患者心悸气短,胸肋作痛,痛有定处,月经不调,脉弦舌暗,或有瘀点瘀斑。

4.肝气郁结肥胖患者胸肋苦满,烦燥易怒,胃脘痞满,口干舌燥,纳呆,舌苔腻,脉弦。

5.痰浊中阻肥胖患者,喜食甘甜肥食,头晕头胀,手足麻木,肢体困重,咳吐粘痰。

6.脾肾阳虚者体胖肢冷,喜暖畏寒,身疲乏力,腰酸腿软,肢体浮肿,腹胀纳呆,舌淡舌苔薄,脉沉细或弱。

【推拿治疗】健脾利湿,解郁化脂。

让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站其旁,先用双手掌着力,反复推揉按摩腹部,以中脘,神阙穴为中心,自上而下地作顺时针急速不停地摩动5-10分钟,每日一次,以肠鸣,失气,胀消为佳。接着点按中府,云门,升胃,气海,关元等穴,各0.5-1.0分钟。最后换成俯卧位,推拿膀胱经,点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每一日一次,七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要以低热量饮食为主,每日八分饱即可,少吃油腻,忌酒、浓茶、咖啡,限制饮用含糖饮料。合适的体育锻炼和参加体力劳动都有利于肥胖病人的健康。

头痛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头痛一般是指头部头穹隆区的不适感,许多疾病都可出现头痛。凡炎症,损伤,肿瘤压迫,牵引,推移,扩张等导致颅内压改变,血管扩张功能失调,累及颅内外痛觉敏感结构,如神经、血管、粘膜、经络等便可出现头痛。按头痛主要原因,可分为颅内压改变性头痛(颅内高压性头痛,颅内低压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枕神经病)、血管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性头痛)、脑动脉硬化头痛和外伤性头痛五类。其中以神经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最常见,而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称其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据统计这类头痛约占临床头痛的90%左右。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头痛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风寒,风热,暑温等,内伤肝阳上亢,痰浊上蒙,血虚失养,肾亏,血瘀,都可上扰清空,髓海失养导致头痛。

【临床表现】

头痛有头颅穹隆区不适感,痛有时如针刺、布裹剧痛不等,伴有头昏、眼花、恶心、精神疲劳、耳鸣等,是患者主诉的症状。头痛症状不作为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又可能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的症状。

【中医辩证】

1.外感风寒吹风受寒引起头痛,恶风寒,喜裹头,舌苔薄,脉浮紧。

2.外感湿热头胀痛如裂,恶风发热,口渴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舌苔黄,脉浮数。

3.外感暑温头痛如裹,脘内纳呆,身热肢倦,心烦口渴,舌苔腻,脉濡数。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心烦失眠,舌苔薄黄,脉玄细数。

5.痰浊上蒙头痛目眦痛,胸膈又满,倦怠纳呆,恶心,舌苔白腻,脉滑。

6.血虚失养头痛眩晕,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脉细无力或涩。

7.肾虚耳鸣,目眩,头痛,腰痛酸软,遗精带下,脉迟弱乏力。

8.血瘀头痛不时发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刺,舌有瘀斑,脉涩。

【推拿治疗】治宜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头痛应分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