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黄金十年
48184800000017

第17章 一千次的空想,不如一次坚定的行动

空想一千次,不如行动一次。也就是说,行动胜于一切。行胜于言,语言永远不能直接创造成就和财富,而行动才是切切实实创造奇迹的源泉。再远大的理想,也只能在行动中才有可能实现,就算是不成熟的行动,也比在心中策划和假想一万次来得实际。

行胜于言,慢半步就可能失败

“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之一,它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起,成为清华的精神,清华的灵魂。这句话也是所有清华人的座右铭,现在,将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它也能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

做和说的关系是“行胜于言”论述的内容,它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务实。如果语言能创造财富的话,那么夸夸其谈的人早就都成为百万富翁了,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从哲学意义上讲,行胜于言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人们把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镶嵌在他的墓前,作为对后人永久的启示。

做好当前的事是我们做事时首先要着眼的。古人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可大可远,与世推移。”行远自迩,就是说做事(包括做学问)要从眼下事做起,要由浅而深,循序渐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当前的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做到事事落实。相反,如果你好高骛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那么到头来你将一事无成。

畏艰难就不要做事。言之易,行之难。社会复杂,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其它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轻而易举就办成的事越来越少,遇到困难,遇到矛盾,就退缩,也将一事无成。因此,下决心做的事,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不管有多难,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做,我们只要坚持认准了的事,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善始善终是做事必须坚持的。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了一半路程,意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老百姓更懂得“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的道理。所以,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避免功亏一篑的下场。

行胜于言的意思是行和言之间有重有轻,行和思之间相辅相成,行成于思,行离不开思,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行动才不会摇摆不定。大道理、小道理都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思考,往里“悟”,要有“道道”,也就是说要有智慧,这样才能把事做成。

我们强调行的重要性,说行胜于言,但绝不是用行取代言,更不是只做不说。

做人要务实,夸夸其谈不能创造任何物质或精神的财富,只言不行,永远也不能成就你想成就的事情。只会说,不会做,或者不屑于去做,懒得去做,这样会永远将理论停留在思想阶段,而不能付诸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切实实去实践、去做,才有可能验证脑中的理论,也才能真正创造财富。

理想只在行动中开花

泡泡网的创办者李想是河北石家庄人,他创办的泡泡网是一家计算机产品、办公产品和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网站。

第一次与电脑结缘是在初一的时候,在此之后,他就迷上了电脑。到了高一,李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电脑。他清楚地记得花了八千多元钱,并且是按自己要求的配置的一台。当时只能拨号上网,李想的月均上网费用为七八百块,花的都是自己的钱。这个钱是他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谈自己在计算机硬件产品运用上的感受而得的稿费。高三,李想研究了“显卡之家”的网站,每天要花 7~8 个小时来上网,更顾不上课程学习,他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要搞什么。班主任也知道他懂电脑,曾让他给石家庄某医院装过电脑,认为他是“为电脑而生”。高三时,他毅然选择了退学,专心研究自己的网站。

李想说服了家人,办理了退学手续,并开始了追梦的脚步。退学后的第一个月,一个广东老板说要给李想寄推广费,他没当真,结果对方真寄来了六千多块钱。那时,他还没有想好怎样来运作网站,所以,他给自己定的月收入很低。但是,在一年时间里,他赚了 10 万元。

2000 年初,李想与朋友合作,成立了泡泡网。2002 年初,泡泡网的分公司在北京林业大学旁的一所民居驻扎下来。分公司很快拉到广告,李想决定将公司从石家庄迁到北京。2003 年底,泡泡网的业务翻了 3 倍。这时,中关村的鼎好电脑城成为北方电脑产品市场最大交易地,泡泡网随即搬到那里,泡泡网规模越做越大,员工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不到 50 人,扩展到 180 人。

影响一个人态度的是他的行为,行动能带来回馈、成就感,带来喜悦,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潜心工作后得到的自我满足和快乐。这么说来,如果你想寻找快乐,如果你想发挥潜能,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积极行动,全力以赴。

一个成功者,一定是积极努力,积极奋斗的人。成功者从来就是行动者,并且,他们不会等“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干。他们忙忙碌碌尽己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还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后再努力、努力后再失败,直至成功才罢手。

成功者遇到问题马上解决。他们不花费时间去发愁,因为发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不断地增加忧虑、浪费时间。当开始集中力量行动时,成功者马上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要期待时来运转,也不要由于等不到机会而恼火或觉得委屈,要从小事做起,要用行动争取胜利。理想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没有行动,任何理想都是纸上谈兵、海市蜃楼。行动是完成理想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理想将永远只是理想,而不会变成现实。

不成熟的尝试,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公元前 262 年,秦昭襄王决定进攻韩国,他任命白起为帅,占领了河南沁阳。使上党和韩国都失去了联系,上党陷入了危机。驻扎在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想就这样投降,便派人去同秦军说情,把上党献给秦国。

赵孝成王派军队到上党,直接驻扎在那里。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当他们还没有到达上党的时候,上党已经沦陷。

王龁打算继续进攻长平。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实在没有办法,就派人告诉昭襄王,说:“廉颇很有谋略,不轻易出战。我军路途遥远,粮草带的有数,时间一长,问题就严重了,您看应该怎么办呢?

秦昭襄王召见了范雎,让他帮忙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这一席话很对赵王的心思,赵王就决定用赵括去代替廉颇。

蔺相如劝赵王:“赵括只会读兵书,不会指挥千军万马,派他去不合适。”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公元前 260 年,赵括领兵 20 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没办法,只好卸任回了首都。

赵括统领几十万大军,向秦军进发。他完全摒弃了廉颇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命令军队,如果秦军再来进攻,必须奋猛抗战。

范雎得知赵军换了主将,知道了自己的计谋已经得逞,他立刻任命白起为将军统帅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此时才见识到了秦军的威力,但是为时已晚,他只能死守营垒,秦国一鼓作气,切断了赵国的后路。

赵军此时情势非常危急,粮草短缺,又没有救兵,死守了几十天,士兵都劳心劳力,无心应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几十万的赵军,就这样断送在了赵括的手上。

不成熟的尝试,比胎死腹中的策略要强,不要和赵括一样,腹中策略很多,却不拿出来尝试,永远只会纸上谈兵,最终葬送了军队。

有一天,寄居蟹和龙虾碰面了,此时,龙虾正在脱掉自己的外壳,露出身体。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么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到时候你不死才怪呢?”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寄居蟹想了想,突然发现,自己每天都在找可以寄居的地方,但从没想过如何使自己更强壮。总是在其他东西的保护之下成长,会限制自身的发展。

当你静下心来回想过往时,是不是发现以前的那份冲劲和抱负,已经被这现实的社会和生活环境磨灭了呢?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危险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可以说无处不在。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画地为牢,要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尝试,你就会比想象中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