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48205800000052

第52章 我教孩子学英语的几点体会

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无论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个人将来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都应该学习和掌握好一门外语。英语和计算机如同青少年的两只翅膀,你想腾飞,两者就缺一不可。

通过几年来对孩子的英语辅导,要说有什么感受的话,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只要你母语说得很好,就说明你的大脑没有语言功能障碍,你就有能力去学好英语。而父母要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应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多渠道、多方面地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英语。同时还要根据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不同兴趣,适时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选择。

2. 为了让孩子能讲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必须从一开始就让孩子直接模仿、听说地地道道的英语,逐步达到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这点非常重要。

3. 学英语不能仅仅局限于学语言,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只有有了比较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好英语。如果一个孩子对某一方面的中文文章都不愿看,则很难想象他会去阅读这方面的英语文章和书籍了。因此不能孤立地要求孩子英语阅读范围广,而要多方面地培养和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孩子各方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只有有了兴趣和好奇心,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阅读。

4. 不要让孩子单单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英语,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应有正确的认识。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父母要多为孩子提供学习英语的环境,让孩子在英语环境中去锻炼听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让孩子懂得英语学了是要用的,只有边学边用,边用边学,英语水平才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5. 对于英语学习,成人有成人的特点,儿童有儿童的优势。家长不要片面强调儿童学英语也像成年人那样,有什么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是不现实的。但对于家长来说,你又不能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让孩子学好英语,你就要千方百计地开动脑筋去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逐步逐步地完成的。通过循序渐进的英语学习,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品尝到英语学习给他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这样他就会一鼓作气地学下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琬婷是我们精心培植的一株幼苗,需要我们去呵护、施肥、浇水、锄草。她在学习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还需要她付出更多辛勤的劳动,去耕耘,去收获。我们期望琬婷在不久的将来,能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胡条仙(1964~)母亲。浙江省杭州市人,助理工程师。家庭教育专家。1984年6月毕业于南京铁路运输学校,2001年8月攻读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大专班法律专业。先后在浙江省萧山火车站、杭州火车东站、杭州火车站工作。自重视教育孩子后,以母亲特有的耐心和恒心,坚持导学,最终使成绩平平的孩子在中考中胜出。

严国兴(1965~)父亲。浙江省杭州市人。1985年6月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后分配到浙江广播电视报编辑部工作至今。1989 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夜大中文专业。现为编辑部副主任。

严 骏(1990~)儿子。小学成绩平平。后就读于杭州育才中学。在父母的用心培养和学校老师的严格教育下,初中三年成绩提升较快,中考时顺利考入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杭二中。初三时获得2005年全国数学竞赛杭州赛区三等奖。

王东华按: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相对于高考,中考的地位正变得日益突出。事实上,目前中考的竞争强度已经超过了高考,特别是在某些农村地区,中考成了一锤子买卖,成了孩子命运的分水岭;而高考虽竞争激烈,但尚有“屡败屡战”的机会。所以,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中考,是现阶段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胡条仙与严国兴这对父母的经历无疑是有典型意义的:这不仅在于一般家长尝过的酸甜苦辣他们也都尝过,更在于他们经历了把一个成绩平平的普通孩子培养成中考佼佼者的整个过程!纵观这一过程,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更多父母借鉴。

第一,尽管在孩子小学四年级之前,两位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孩子也一直处于“放野马”状态,但是,当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职后,便没有寻找任何理由替自己辩解,而是深刻地剖析自己,并且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艰辛的导学之路。

今天,同样处于“放野马”状态的孩子不少,这些孩子的家长像两位父母原先一样,既不懂得什么早期教育,又固执地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则当“甩手掌柜”;可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关乎家长的面子,一旦孩子成绩差了,就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于是对孩子非打即骂,似乎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像生活中犯的小错误一样,能通过打骂来解决。其实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好成绩都是教出来的。对孩子不管不教,却指望孩子成绩好、样样出色,天底下从来没有这样不劳而获的美事!

可我们又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某某家的孩子不也是没有管没有教吗,为什么学习就那么自觉,成绩就那么好呢?

说这些话的家长其实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只要他深入到这些孩子的家庭,就不难发现,这些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非常巧、非常科学;或者说,他们从小就培养了孩子做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对学习的热爱,所以孩子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就能不用管、不用教,并能自觉地学习与主动地思考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打不成材”。“打”当然是不对的,但如果将“打”理解成“管理”,则这句话道出的几乎是真理。能否掌握好“管理”与“死管”的尺度,是家长是否合格的分界点。我们很多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不会管孩子,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甚至“死管”,而“死管”的结果只能是把孩子“管死”。

由于本篇文章两位父母谈的较多的是“管”孩子,为防可能引起的歧义,对此特作一说明。

第二,两位父母在导学过程中不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找到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一谈到导学,不少人马上想到的是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盯着,严防孩子有与学习无关的“越轨”行为。其实导学绝不仅仅是为了监督孩子,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及时解决学习上、认识上、心理上的问题。对此,本文的两位父母做得很好:他们不仅做到了对孩子“狠心”,即不惜采取强制措施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做到了对自己“绝情”,即停止一切无谓的个人娱乐,一心扑在导学上。

导学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付出极大的努力,却很难很快见到成效。事实上,两位父母导学的效果也是两年后才渐渐显露出来的。其间如果缺少耐心和信心,或者责任心稍有动摇,就很容易半途而废。

第三,两位父母充分认识到了假期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据统计,中小学生一年中的节假日总计有180天左右,占到全部生活日的一半。在课堂学习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谁的节假日利用得充分,谁的知识就越巩固,谁就能在新阶段的学习中占得先机。因此,两位父母特别重视寒暑假对孩子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对新课程的预习,所以,当其他孩子还在受“假期后遗症”困扰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却在新学期一开始就大踏步前进了。

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早教方案”即“零岁方案”的总设计师冯德全教授曾提出了“假期重于学期”的理念,并以专著的形式对这一理念进行了详细阐释。对于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来说,请务必要对这一理念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四,面对中考,他们采取了正确的应对策略。他们不仅转变了对中考的认识,不再视中考为可怕的“鬼门关”,相反将它视为人生难得的历练机会,以一种欣赏和享受的心态迎接中考,这样,就把沉重的压力有效地转化为迎战中考的动力,从而满怀豪情地迎接挑战。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中考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如制定迎考方略,帮助孩子分析答题技巧,对家庭环境、交通、休息、吃饭等各个细节都尽量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像参加中考这样大考的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有时候一个平时很不起眼的细节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应试情绪,进而影响到考试成绩。

胡、严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对他们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有成效的,但这些方式方法只能供其他家长参考而不能照搬。我们学习两位父母的应该是那种责任意识、责己意识:只要我们的家长都有一份这样的责任意识和责己意识,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管教方法。

每每看到一些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家长或焦头烂额、无所适从,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我总为这些孩子不平,为这些家长痛心。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力是没有多少差异的,这些孩子并不是天生的不成功者,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娇宠、溺爱、放纵,使成长的花朵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花朵结不出果实,还可以寄希望于来年;而孩子的培养却是季节不等人的,错过了培育的黄金季节,往往就会颗粒无收,让人后悔莫及。

我在懵懵懂懂中,浪费了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宝贵时间。当我猛然发现孩子已大大落伍的时候,我选择了导学。通过吸取周围家长的成功教子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向书本求教,我逐渐对教育孩子有了一点粗浅认识。

在导学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坎坎坷坷、磕磕碰碰,因为我们对怎样培养孩子爱学习、肯钻研的习惯,缺乏应有的经验。其间,我们也需要学习,也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地尝试着各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深刻的教训,迟到的经验,使我们既有失误的后悔,也有成功的喜悦。我把导学的经历记录下来,无非是希望以此为鉴,为大家提供一份教子心得。

我的孩子并非十分出色,要成为一篇文章中的主角,还有些勉强。可是把一个错过了早期智力开发,并且小学成绩又非常一般的孩子培养成中考的佼佼者,进而考进理想中的省级重点高中,我多少还是有一些体会的,这些体会或许可以给那些与我们同样境遇的孩子和家长们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