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48205800000080

第80章 在困境中创造奇迹

困境是一笔财富,它给了我一生的勇气和力量,也把这些给了我的孩子。

在“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下,我一夜之间成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从此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20世纪7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后辗转来到哈尔滨铁路局玉泉采石场子弟学校任教,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1年。

这是一个远离城镇的地方,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文化落后,文革时期是改造“牛鬼蛇神”的地方。我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这里,并度过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这里没有托儿所、幼儿园,孩子一生下来就由学校统一交给一个雇用的不识字的铁路工人家属照看,一直到上小学。他们没受过一天正规的学前教育。

我从不抱怨环境,不苛求和等待条件,我决心用自己的知识和意志去填补孩子早期教育的空白,让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程度超过在优裕环境里长大的同龄儿童。

当时我除了担当自己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语文组及语文教师进修工作,每天工作很忙。我爱人在外地工作,我每天工作之余还要种菜、挑水、照看孩子、做家务。但再忙再累,我总是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

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我常常徒步往返16里路去镇里书店,或利用到哈尔滨开会、探家的机会跑书店,为儿子购买儿童读物。为了能教孩子学习英语,1979年秋天,我开始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市业余外语讲座”,自学英语。广播时间正好是做早饭的时间,我边做饭边跟读、记写,书上沾满斑斑油渍。为了教孩子多识字,加强记忆,我练起书法,把27个拼音字母和常用字写在一张张纸上,贴在墙壁上,使孩子们抬眼可见,随时认读。

我教孩子学习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零分碎秒挤出来的。上下班路上,我教孩子背“小九九”,做算术心算;早晚时间,给他们讲故事、说歌谣,教《看图识字》《看图说话》;边洗衣做饭,边考问他们学过的知识,让孩子讲、读;在地里干活,把英语书也带上,教孩子说英语单词;坐火车时,让孩子猜谜语、做智力游戏,每到一站,教识站名;上街时教孩子认识单位牌匾,说所见事物的英语单词……

在孩子上学前,我从培育他们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从训练反应能力、听语能力入手,在观察、模仿中认知事物,在玩中增长知识,由识字、识数逐渐转入写字、计算的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并采用了听、讲、读、说、写、算、玩等多种手段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孩子的认知、读写、表达能力远远超出当地同龄儿童。鹏未满6周岁入学,鲲5周岁入学,在他们分别转入哈尔滨市和兴小学和哈尔滨铁路分局第一小学后,立即在年级里脱颖而出,令一些当初对我的两个“山沟里来的”孩子带有偏见的老师不得不刮目相看。

1983年夏天,我调回哈尔滨,孩子们也分别从姥姥家和爸爸宿舍重新回到我的身边,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得以团聚。但在最初几年,我们没有住房。

我们先是借住亲戚家一间地处城边的小屋。屋后是菜地,门前是烂泥塘,孩子每天须跋涉过门前一段酱缸一样的路,又坐车往返20余里路去上学,那时他俩才读小学三四年级。

我让孩子常想想在玉泉上学时每天走过的山路,还有他们曾经读过书的简陋的校舍:春天,桃花水下山,四处漫溢,道路泥泞,没一处下脚的地方,稍不留意就会陷进没膝深的沟里。有好几回鲲陷进泥坑里,被同学背到学校,送回家。冬天,从西山口刮来的“大烟炮”呼啸肆虐,使人寸步难行。还有那个裸露在山坳里的四壁透风的教室,一到冬天,冻得孩子们手都伸不出来,上课时满堂是“咚咚”的跺脚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鹏和鲲双双被评为哈铁分局“三好学生”。孩子们觉得现在上学的路好走多了,现在的教室太宽敞明亮了,他们十分珍惜眼前的一切,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学,风雨无阻,从不迟到和早退。

当年秋天,我家住进我爱人单位借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仓房。纸糊的顶棚,耗子在里面絮了窝,一到晚上,成群结队地在棚顶赛跑,有一回一只挺肥的家伙竟踩塌纸棚掉下来。夏天憋闷潮湿,屋顶漏雨,家具都发了霉。三九天室温竟低至2℃,满屋哈气,四壁结霜,水缸也冻了,不得不以电炉取暖,但室温也不超过9℃。我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先烧开一壶水去化开水缸里的冰,再生火做饭。我们在这间小屋里生活了近两年。

这是一间陋室,但毕竟是我们历经十余年辗转奔波才安下的能让一家人团聚、可长久不分的小巢,我们倍加珍视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我和爱人每天热情地工作,乐观而充实地生活,心里充满希望的阳光。父母的精神和意志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诲和激励,面对这样的困境,孩子们从不叫一声苦。

我们常教育孩子,在学习上跟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在生活上跟比自己条件差的同学相比,跟自己以前的生活相比。我们给孩子讲高尔基苦难的童年,讲“车胤囊萤夜读”“侯瑾燃薪夜读”“孙康映雪苦读”等古代名人在贫寒中笃志好学的故事。孩子们懂得了,一切成大器者大都有一番艰苦磨砺的人生经历,他们学习得更加刻苦了。

在居住这间小屋的日子里,我和爱人文理分工,配合默契,在孩子学好当前课程的基础上,加强训练的量度、进度和难度,带领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冲击。鹏获得哈尔滨市小学地理竞赛二等奖,并蓄积力量,准备向全国小学生“从小爱数学”邀请赛冲击;鲲获得哈铁分局小学五年级理科竞赛二等奖。他们分别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区文明少年。

1985年,我家第一次分到住房,那时鹏已经11岁,快上初中了。

这是一间14平方米的小屋,放上孩子的床,再摆上书架、写字台,就没有什么空间了。大人只好在小厅里搭起板铺,缝纫机、洗衣机成了我和爱人的写字台。为了节省空间,我们在板铺上架起“空中楼阁”,上面放一个立柜。躺在床上,望着高耸过头顶的立柜常常提心吊胆……

但最难过的是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什么活动,孩子们无处回避。好在他们从来就没有过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对这一切已经习以为常,并早已养成“闹中取静”的学习习惯了。

我家在这间小屋里生活了8年,鹏和鲲都是从这间小屋走进大学校门的。在这期间我的单位曾分过一次住房,根据我的居住条件,极有可能给予调整,但我没有介入这场利益的纷争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确立了比物质利益更高的追求,面对人生的种种利害,就会做出自己独特的选择。这既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人生观,它支配着人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人生的最终得失。

回避了外界干扰,我们依旧安贫乐道,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依旧把满腔心血和慈爱倾洒在两个健康上进的儿子身上。

我利用从事出版工作的便利条件,密切关注中小学教育类图书的出版信息,并得到省内外出版界朋友的真诚帮助,及时得到或邮购到最新出版的优秀课外读物和技能训练资料。在爸爸的辅导下,孩子们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基础也打得更加扎实。

经过不断的积累和磨砺,在这段岁月里,孩子们的智慧泉涌般喷发出来。1986年,鹏获全国小学生“从小爱数学”邀请赛三等奖(哈市共有14名小学生获奖);第一届全国小学生数学“华罗庚金杯”赛二等奖。1989年,他获全国初中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十一省区祖冲之数学邀请赛一等奖,黑龙江第一届初中物理竞赛一等奖(其中笔试第一名,总分第二名);哈尔滨市初中化学竞赛优胜奖。同年,他以两门省级以上竞赛加分和高出省重点中学哈三中录取分数线8分的成绩被该校录取。鲲于1986年获全市小学五年级理科竞赛三等奖;1990年获哈尔滨市初中化学竞赛二等奖,并以较好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十三中。

1992年,鹏以61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名次居全省理科并列第九名,其中物理获满分100分。1993年,鲲以全学年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学习。

手捧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我哭了。

物质的财富挥过如土,但精神的、知识的财富却是永恒的。孩子们带着父母的叮嘱和从艰辛中获取的人生真谛,在大学生活里又连创佳绩。

鹏每学年都获得奖学金,经过几年的全面考核,1994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生。1 995年,在清华读大四的鹏,经过激烈竞争和导师严格挑选,被保送为本系核电子学专业直读博士研究生。

鲲在大二时就入了党,那时他只有18岁。他全部学科平均分超过90分,列全系第一(综合评定第二)。在本科七个学期的学习中,获一等人民奖学金五次、二等人民奖学金二次,并分别荣获海鹰、安重根、SMC等年度特等奖学金各一次。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本科毕业时获优秀毕业生称号。读大三的鲲以学年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为本系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专业硕士研究生。

我们终于迎来了做父母生涯中金色的收获季节。

感谢生活,感谢生活中曾经有过一段困苦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