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48205800000082

第82章 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好奇心是儿童最强烈的心理活动,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起点,我无比珍视。

鹏1岁半时对炉火产生兴趣,他打开壁炉门,蹲在地上对着炉火看啊看。后来竟学起烧火师傅的样子操起铁铲往炉火里添煤,继续观察它的变化。每当这时,我绝不打扰他,就让他看个够,琢磨个够。他2岁3个月时,反复琢磨半导体的开关,几天以后就掌握了几个按钮的功能,并能自己拨台,准时收听“小喇叭”。

每当这时,我从不因怕他弄坏东西而阻止他,而是一边讲解,一边让他自己动手。这孩子对什么都总想探个究竟,常常拆卸开来,也因此毁坏了一些东西,上中学了还常常这样。只要不是毫无意义的破坏,我绝不指责孩子,因为他们在探索未知事物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造成的损失。

好奇心使他们爱动脑筋,思考并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鹏4岁时看《猴子捞月亮》,问:“为什么月亮不能掉到井里,月亮的影子能掉到井里?”5岁4个月时问自己是哪来的。1 981年3月29日,他又问一个让我不好回答的问题:“动物是哪来的?”“它妈妈生的。”“它妈妈是哪来的?”“它妈妈的妈妈生的。”“它妈妈的妈妈……”他尽可以无休止地追问下去。

鲲2岁3个月时开始见什么好奇的事都问:“这是啥玩意儿?”6岁起孩子们开始问一些深奥的问题,如:地球是什么时候有的?山是哪来的?卫星是做什么用的,上边都有什么?卫星是怎么上天的?地震是怎么回事……

对孩子每一个新奇的发问,我们都很重视,尽量予以正确回答。暂时回答不上来的也不敷衍,而是先放下,过后尽量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答案。没有答案的,就对他们说:“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个谜,等着你去回答呢。”

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们的理想。1986年5月19日,鹏正读小学六年级,他问什么叫“哥德巴赫猜想”。爸爸告诉他:这是200年前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的一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企图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但都没有实现。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至“1+2”,但“1+1”还没有人证明出来。鹏自信地说:“等我长大了我要算出‘1+1’。”在他高一的一篇题为《我》的作文中,披露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认真地证明过‘哥德巴赫猜想’,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可笑”。1981年4月1日,鲲看了一本科学画报,对我说:“妈,我要当科学家,到地下去,我要研究山。”当时他未满5周岁。

孩子们虽然没有兑现自己童年的梦想,想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却学了物理,想研究山的却学了航天,但他们后来的学习动力,他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与童年时代的好奇心和朦胧的理想脉脉相连。

好奇心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鹏从7岁起就喜欢搞小手工、小制作,一直到大,还有这个习惯。小学二年级时,为了解一道动脑筋数学题,他用纸壳做成一节节车厢,连挂起一列“火车”进行演示;做成纸“电视”,还画上一张张图画进行“播映”。初一时,他找来胶管和盛满水的瓶子,做初二物理书上虹吸现象的实验;他用皮尺一天量几次自己的身高,以证明不知从哪里看到的“人的身高早晨和白天不同”;他照报纸上的方法,自制成电视室内天线;他用铁丝网、纸壳、电池、灯泡等,鼓捣了很长时间,终于完成自己的杰作——碉堡。初二时,他边看书边修复被自己拆坏的电铃;高二时,利用学过的无线电知识修理被自己弄坏的收音机;对家里新买的照相机也想拆开来研究研究……

鲲在小学四年级时,就用小电机、电池、金属片等做成小电扇;他尤喜折纸,4岁开始叠小飞机、纸扇;初一时做成纸幻灯,照报纸上介绍的方法做外语游戏纸牌;他和哥哥一起折成浩浩荡荡的纸舰队,还插上战旗进行“海战”……

对孩子的每一个小制作,爸爸妈妈都是最热心的观赏者。爸爸还成了孩子们当然的指导教师。鹏在修理电铃时,找来电池、小电机。还需要盐酸,但家里没有,他想用盐和醋来代替。爸爸告诉儿子:醋是弱酸,不能与食盐发生反应,当然也就不能生成盐酸。这次修复门铃失败了。每一次动手制作和试验的失败,孩子们都从中学到了知识。

小哥俩还经常一起合作“攻关”。1989年1月11日,他俩冻了一大盆冰做冰雕。本想雕一头牛,可刚出现牛角的形状,一凿,冰从头部断裂了,只好改雕体积稍小的狗。刚雕出狗嘴的模样,冰又崩裂了。两人一商量,干脆雕个体积更小的乌龟吧……

结果乌龟也没雕成,只剩下个四不像的冰块。从这个有趣的小事中,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万事皆有学问在其中。

我和爱人积极为孩子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从他们上初中起,家里买来的收录机、录放机以及他们上大学后添置的电脑,我们从不动手,都让孩子自己安装调试。他们兴致极浓,对着说明书,不一会就弄明白全部使用功能。还常常把它们拆开,研究内部构造,并学会了修理。

孩子们从小养成的新奇好问、喜欢探个究竟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鹏在大学的金工实习考核中,得了全班最高分,还获得了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