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
48214800000039

第39章 孩子的占有欲心理

小小年纪的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东西看得很重要,自己的衣服不让别人碰,自己的玩具不给别的小朋友玩,他们的占有欲丝毫不比大人弱。

家长一

我的女儿天生对电的东西无比感兴趣。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全神贯注地观察电灯,1岁以后,她对照相机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她不光会敏锐地发现照相机镜头的存在,还会在大人为她拍照时,伸出手来抢夺镜头盖。当时我并不清楚她仅仅是对照相机好奇,还是对照相机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后来我为了试验她,故意把照相机放在她身边,但是她不去拿,一旦我把照相机拿起来,她就马上过来抢,我才明白她这是有了占有欲。

家长二

儿子1岁11个月了,他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其他小朋友碰,特别是别的小朋友表现得越想要的情况下越不给,可以给小朋友的父母就是不给小朋友;公共场所的玩具,他想要玩的就一定要抢过来,抢不过来,他就哭我们给他讲道理,他也哭,就一定要达到目的,或是转移注意力;别的小朋友来我家玩,开始还玩得很好,玩着玩着也不让其他小朋友拿他喜欢的玩具,小椅子都不让人家坐,小朋友坐哪张小椅子都不行,不然就哭。

家长三

昨天下班去接儿子,他蹲在沙堆里玩得不亦乐乎,手里是一个陌生的工程车。旁边的保姆告诉我,这是另一位小朋友的,他通过又哭又闹又耍赖的方式成功地占有了一个下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听到我们在说他,儿子抬起头羞涩地笑了笑。我俯下身子,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宝宝,我们把汽车还给哥哥好不好?”“不好。”倒也干脆。“可是,这个汽车不是我们的,是哥哥的。哥哥要带回家给它洗澡搂它睡觉的,你拿走了怎么行呢?我们把它还给哥哥,如果你实在喜欢这样的汽车,妈妈现在就带你去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好吗?”“不好!”反正不管我怎么说,儿子就是不妥协。

孩子的占有欲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在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出现了争抢玩具的局面,这就是一种占有欲。两三岁的时候,孩子会对周围物品进行粗略的归属定位。孩子对玩具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凡是他看到的玩具,都会被他理所应当地归属为“自己的”。早期的归属定位会影响孩子好几年的成长。除了玩具外,孩子会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归属为自己的“私人财产”。有的孩子喜欢刀叉一类的餐具,有的孩子喜欢戒指、项链一类的首饰,还有的孩子喜欢自己的衣服等。

孩子在1岁前或2岁后,占有欲表现不会很强烈,而在1~2岁之间的孩子的占有欲表现最强。这是因为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个体活动,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会发生不打招呼就互相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但“矛盾”一般不会激化。有时,孩子甚至会自动将玩具扔掉,或者递给别人。当然,如果他吃奶时,奶瓶被抢走,他会大喊大叫,因为这危及到他的生存。2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的发展,不仅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且头脑中有了物主代词“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这时,其占有欲方面的表现,不像2岁左右的孩子那样突出。

孩子的“占有欲”不同于成人,它解释为产生对他人所有物的欲望,并通过行动占为己有。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孩子的占有欲大部分仅限于情感范畴,家长切勿轻易上升到“品质”的层面而加以训斥。事实上,孩子占有欲的表现不一样,家长的应对处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理解孩子的占有欲

3岁左右的孩子,占有欲强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物品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要服从较大的孩子。

2.父母要想法让孩子了解有关的知识

家长应该通过比较使孩子知道自己手里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还是那个样子,不会变。如果孩子想要别人的饼干,明明家里有,可他偏要别人的,这时,父母不要太强硬,而是在接受了别人的东西后和自己家里的做对比,让孩子亲口尝。孩子亲身体会到味道是一样的,以后他就不再要了。

3.善用4 2 1这种家庭模式的氛围

4 2 1家庭模式所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善用这种比例关系,就能够巧妙地引导孩子走出自我的小中心。如何善用呢?那就是要教育孩子的问题,家人之间首先要达成统一“战线”,观念一致,软硬兼施,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比如说,孩子为了不让别人碰他的东西而损坏玩具时,父亲可以表现得生气一点,质问他:“为什么摔坏玩具?”这时候,母亲或者奶奶应该诱导孩子:“宝宝,你看,玩具摔坏了,它很疼的,正在掉眼泪呢!爸爸为此很生气,宝宝做错了,赶紧向玩具道歉,然后妈妈带你给它做个‘治疗’怎样?”

练习时间

游戏名称:滚滚球。

训练目的:让宝宝明白有些东西在给别人后还会重新拥有的。

操作过程:

1.妈妈和宝宝面对面站在地毯上,妈妈拿出一个小皮球。

2.妈妈把皮球拿在手里转一转,问宝宝:“宝宝,看看妈妈手里是什么呀?”引导宝宝说出是“球”。妈妈拍拍皮球,对宝宝说:“宝宝你喜欢吗?要玩吗?”引导宝宝说出“要”。

3.妈妈和宝宝传皮球。妈妈将皮球放在地毯上,用手轻轻一推,让皮球滚到宝宝身边,妈妈请宝宝把皮球再传给妈妈,两人来来回回地传皮球。在传球的同时,妈妈可以和宝宝说话:“宝宝,你看,你把球给妈妈后,妈妈还会把球给你,球并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妈妈抢走。”

4.妈妈可以变换方式和宝宝一起来玩皮球,边玩边鼓励宝宝舍得把手里的球和妈妈一起分享、一起玩。

从宝宝感到有趣的事物开始,最能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宝宝能够顺利达到此项能力的要求,那么不妨稍微提高一点要求,和宝宝传递其他物品,慢慢地瓦解宝宝的独占欲,锻炼宝宝舍得把东西和他人分享的能力,而游戏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