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发现孩子
48215700000012

第12章 运动教育(3)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对克服更大的困难产生了兴趣。他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逐渐能控制自己动作和行为的活动中去。他的自信通常会使其胆大包天。

我曾经见到一些孩子怀中抱着叠放好的积木在线上行走,一块也没有掉下来。还有一些孩子曾经很小心地把篮子放到头顶上沿线行走。

不动与安静

控制行为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就是,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出绝对寂静的氛围,一直到他能够自己保持安静为止。这种寂静并不是指仅仅老实坐着一言不发的半沉寂状态,而是一种逐渐获得的完美状态:不制造任何动静,不引起任何轻微的噪音——如移动脚、拍打手发出的声音或沉重的呼吸声。绝对寂静与彻底静止一样,但是,在进行感觉练习时,我们仅仅讨论安静的问题。为了探讨行为分析与协调的结果,我们在此简略提及该主题。

开放路径

进行此类练习的最后一个目标是改善练习者,可采用的改善方式种类很多。

一个想改善自我的人自然会提高执行能力,而其行为的改善又会带来更加实用的效果。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儿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重复练习,而其从事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兴趣又不断激发了他的潜力,他们往往都是身体健康、懂得享受快乐的优秀人才,尤其在冷静且守规矩这两个特征上更是卓尔不群。

同时,他们还能以自然的方式获得诸多实践技能。他们可根据音乐的节奏协调自身,他们时刻都在准备着进行体育活动。音乐已不再是刺激他们努力向上的工具,而成了行动的内在指引,儿童的行为必定会遵从自己内心的节奏。

我们再来想想某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小孩子正准备进入某个神圣的地方,所有进入者都需保持沉默和安静。他们正积极地专注于自己的每一根纤维,他们能够不出任何声响地走动,他们能够在不打破教堂平静氛围的前提下,或站、或坐、或移动椅子。所有这些举动并非由宗教感情所激发,但不管怎样,这表明一个儿童也能进入让人顶礼膜拜的场所。一个彬彬有礼、举止文雅的儿童可以走上任何一条有助于发展的道路。

自由生活

人们在征服自我的同时,也获得了自由,因为他们已经涤清了许多无序、无意识的倾向,正是这种倾向使儿童受制于成年人严厉且持续的控制下。他们可以欢呼着走进花园,不损害任何道路或鲜花;他们可以在牧场里奔跑,无任何不当之举。他们在举首投足间都透露出无尽的优雅和尊严,其行为表达出的安逸,都是辛勤努力和持之以恒产生的必然结果。简言之,这就是“自我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能够控制自我,所以才从他人的控制中得到了自由。任何一个对此理论进行研究的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与自己先前观念相反的先决印象,会认为“孩子真的可以随心所欲”。然而,为这个孩子担忧的想法也会随之而来,那个不得不沿着既定线路行走的孩子,那个尽量让小身体保持完全静止状态的男孩子,那个就像侍者一样耐心守候的男孩子,那个会分析每个行为的男孩子,果真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吗?只有与儿童亲密接触才能表明,儿童在成长期的基本需求就是让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现实

保持平衡的练习以及分析不同动作的练习,都能帮助儿童完善自己的行为举止。练习可迫使儿童使用自己的平衡器官,并且习惯于关注自己的每一个举动。实践生活练习使儿童清楚地明白一天当中要执行多少动作。这两点相互支持,分析有助于综合实践效果,反之亦然。

完美的秘密就是反复练习,也正是因为熟能生巧,我们才将练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相联系。如果一个儿童不能为正准备吃饭的人摆好桌子,如果没有真正的清洁刷,没有需要清洁的地毯,如果不是亲自清洁碗碟和杯子,那他永远也不会拥有在现实中生活的能力。而且,如果不在正确教育下进行社交生活,那他也不会拥有在同龄人中颇具吸引力的优雅和自然。哪怕在最平滑、最光亮的表面上,摩擦力也会使一个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物体停下来,因此,即便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人,也必须不停地奋斗,以免掉入懒惰的深渊。懒散只会让他停止寻求完美的脚步。对一个想不断追求完美的人来说,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日臻完善自我,那么为不放任自我提供的各种动机,以及已获技能产生的相互影响,都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利益。粗心大意、行为粗鲁就像野草一样,即使在坚硬岩石上也能生长,究其本质,岩石似乎受到了杂草的保护。

行动安排

两种不同形式教育的细微差别通常不太容易被理解,其一,是教孩子应该如何行动,但要让他充分发挥自由;其二,延续其他教育体系,换句话说,将成年人的意愿和力量强加给儿童,从而引导其所有行为。那些赞成旧观念的人认为,我们在为儿童的自由辩护时,想保持一种无权力、无意见的状态,因为我们剥夺了成年人想要进行特殊监管的权力和愿望。然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这种过分简单的想法。我们的教育既没有否认也没有剥夺孩子的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却改变、强化、凝练了孩子的特性。

我们要教孩子做任何事,任何与生活相关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都应受到我们的压制或引导,孩子已经在实践生活中学会执行并整合自己的各种行为。这种行为上的整合是孩子获得的最大努力结果之一。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保持沉默,还有应该在什么时候保持沉默。他不仅学会了各种问候方式,而且还学会了对不同人用不同的问候方式,例如问候其他小朋友的方式和问候妈妈、爸爸、陌生人以及比自己年长且应该尊重的人就不一样。换句话说,他一定能够根据时间和环境,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然而,拿主意的人是他自己,如何使用所学的知识也是他自主意识的职责,这是一种责任感的锻炼。因此,他才能避开大部分危险,不再让成年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再谴责自己的良心处于麻木状态。

我们的新式教育方法不仅为儿童个体行为发展提供了方式,而且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来处理自己的行为。

正因如此,我们将儿童转变成了考虑周到、勤奋努力的小大人,他能按照自己内心的秘密做决定,还能选择那些与预期截然不同的事物,他会带着慷慨冲动和细腻完美迅速执行由内在自我突然发出的命令。尤其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更强化、锻炼了自我。因此,他带着令人惊讶的自信,沿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挑选的道路一直前进。

儿童的精神活动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只有在成年人不再以建议、劝告、命令和质疑等方式横加干涉时,它才会表现出来。我们应该让儿童自由地发挥隐藏着的巨大潜力。他会让我们了解,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做得比现在还好。在井井有条地执行每一个行动时,他都很小心谨慎,就像一个幼童(例如,两岁左右的孩子)

学会了如何将每个物品放在正确位置上并以此为傲。

遇到达官贵人来校参观时,他不仅了解如何问候对方,还知道如何以适当方式延伸问候。当他在学校里坐下来,或者在教堂里跪下来时,完全能依次执行早已学会并熟练了的系列动作。而且,这些行为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水平,还增强了精神力量。在喝完第一碗汤后,如果儿童了解不应该立即要求第二碗,而且应该暂时检查自己的贪念,那么他就不会提出要求了,他应该锻炼自己的耐心,等候和自己一样急于井然有序做好每件事的服务生,开始第二轮配汤并邀请人们再次续杯时才可以提出需求。

无论是扮演餐桌前的客人、还是服务生、又或艺术家、或学生,一个儿童的内在满足感通常包括有意识地做好符合原则的事。

体育运动和比赛

我们该如何对待露天运动和比赛呢?这两者都是一种可以消耗过多精力的方式,换言之,未被耗尽的精力可通过这两种方式消耗。儿童在日常工作中没用完的力量,应该得到无忧无虑的释放。这种释放完全不是仅仅将参与比赛和体育活动当成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而当成是一种对惰性威胁的反应。

关于体育运动的精神优势,现在有很多说法,不仅因为体育运动消耗了儿童被压抑的能量(这种能量对保持儿童的身心均衡构成了危险,应该小心防护),而且还因为有组织的比赛需要儿童正确利用目标、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比赛产生了一种竞争感,还激发了参与者的竞争精神。与那些没有目的的玩耍相比,这就代表了一种精神进步。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需要具备此类优点,如准确利用目标、集中精力以及通过活动追求超级圆满。不过,精神目标则完全不同,因为这些练习并不是由竞争感或成就感推动,而是由儿童对环境的爱恋所促进。通过这类实践训练,儿童才能发展出一种真实的“社会感”,因为他们正在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工作,并不关心是为个人利益,还是为公共利益而工作。事实上,儿童带着同样的意愿和热情,永不停止地寻找罪魁祸首,以修复所有不幸,不管是自己的过失,还是其他人的错误,他们全都予以更正。

不仅是儿童,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通过工作锻炼自己的肌肉,并将此类活动当成消耗能量的最主要、最自然的方式。工作不仅能证明自己是人类中的一员,而且还能使自己与结合人类所有劳动的社会相结合。直到现在,任何统治者都不敢鼓吹自己从某种运动中走出来,就像辛辛纳图斯放下田间的工作成为带军领袖一样,没有哪一个年轻的体育运动员能从自己的努力付出中获得精神利益,相反,一个年轻的出家人为了获得平和的心态就会放弃日常劳动,从而成为精神领域的初学者。

自由选择

我们再来看看“儿童之家”,了解教育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决定制作适用于感觉训练的教具,其实这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遵循由实验建立起来的规范,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在使用教具时遇到的困难,教师们逐渐提出一系列的目标。

不过,展现这些教具仅是第一步。除了让儿童认识教具之外,没有其他作用。

随后才会开始更加重要的活动。儿童被各种教具吸引后,他就会进一步自由地选择想了解的任何一个教具或已经认识的任何一个物品。

这些教具专为儿童而设,只要他肯伸手去拿就行。无论选中什么,他都可以随便将所选物品放到桌子上,或放到临近窗户的地方,或放到黑暗的角落,或放到地板上摊开的漂亮地毯上,只要他喜欢,随时都可以一再使用。

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其中一个教具,而不是另外一个呢?所有教具都是独一无二的模型,没有复制品,倘若被某一个儿童使用,那么其他小朋友只得再选其他教具。

因此,从儿童使用教具的方式上也能看出,这并非是一种模仿。他那么专注于自己正从事的工作,并且如此沉醉,以至于除了继续工作、不断重复同样的练习之外,都没注意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这些都体现出了与儿童内在发展相关联的集中注意力和重复练习等现象。没有人能在模仿中集中思想。实际上,模仿将我们绑缚在外部世界中,而我们目前要做的却恰恰相反,我们要让儿童从外界退回来,与内心隐秘的内部世界密切结合。儿童对学习或实现外在目标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断地移动在固定位置经常被替换的物体,这类行为根本无关于实现外在目标。因此,完全是内在的某种东西与儿童当前的需求、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关联。事实上,成年人永远也不可能对单纯挪动物品产生兴趣,不会一再重复地放好又拿起手中物品,更不会怡然自乐地享受这个过程,而且,成年人的内在能力也不可能允许自己如此专注于当下之事,从而对身边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因为教师的精神层面与儿童完全不同,她对这样的现象也束手无策。因此,我们面对的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显现。如重大灾难之类的外部刺激,也能使人类的深度灵魂得以显现。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一种纯粹且简单的心灵成长现象。

当我们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时,事实显而易见。尽管被限制在运动领域内,他们也不时地从事着相似的活动。其中包括以同样的方式搬运一个物体,不知疲倦地来回奔波于两地。随后,儿童才会带着某种外在目的喜欢搬运物体,如放置桌子、替换碗柜里的物品等。因此,儿童的行为存在一个形成周期,在此期间,他们的行动没有什么作用范围,也没有什么用途。我们发现儿童语言功能开发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某个其实不会讲话、也不太会用词汇表达外在事物的儿童,经常会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发音、同一个音节或单词。

在精神发育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因此,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意味着应该让儿童自由选择希望得到的物品。儿童和潜意识里想得到的物品之间障碍越少,对儿童的发育越好。脆弱且隐秘的生命冲动指引着儿童的发展,而阻碍这种冲动的每一个外部物体,以及更多的外在活动,即使仍然不为人知,也都是一种障碍。因此,教师可能会成为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因为她的活动比儿童更清醒自觉、更积极。在给儿童带来了感觉刺激,并教会他们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就应该自动退出这个已经展现给儿童的环境。他们会受到内心冲动的驱使,而非教师的推动,去展现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