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发现孩子
48215700000009

第9章 自然教育(2)

然而,当儿童开始接触大自然,内在的力量就会爆发出来。如果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营养也充足,那么即使不到两岁的正常孩子也可以徒步走几公里。他们那不知疲倦的小腿还能在太阳底下爬上陡峭的斜坡。我记得,有一个大约6岁的孩子曾经失踪了几个小时。他自己爬上一个小山坡,以为到达山顶后就可以看到山那边的景象了。尽管并不疲惫,但他因为没有看到想要寻找的景致而大失所望。我认识的一对夫妻,有一个刚满两岁的孩子。夫妻俩想轮流抱着孩子去远处的海滩玩,但是这样的想法太累人了。其实,满腔热情的小家伙完全可以独自走过去,并且每天都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远足。与其两人轮流抱着他走,还不如家长做出点牺牲,与孩子一起慢走。当他沿路停下来采摘路边的小花时不要呵止他,当孩子看到牧场里正在吃草的小毛驴后,坐下来关切并严肃地与这个温顺且荣幸的小生命共度片刻时,不要勒令他继续前进。与其两人轮流抱着他走,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走,父母紧随其后。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魅力。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都会开心地笑出来,想走过去用小手摸一摸,似乎在表达自己的爱抚。

我建议,如果孩子还有没学会走路,您可以抱着他去户外远足。在可以看到诸多美景的乡间小路上,您应该以一种让孩子背对美景的方式抱着他。您要和他一起停下来!即使孩子还没有学会自己站立行走,哪怕尚未学会张口问你为何要停下来,他也会转过身去,欣赏眼前的美丽景象。

一群儿童肃然而立,为从巢中掉落的小鸟感到难过,这样的场景您见过吗?

孩子们前前后后地奔走,带着深切的关心互相询问或相互告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的场景您见过吗?正是这样的小孩子,可能很快就会堕落成从鸟窝里偷蛋的人。

像其他事物一样,对大自然的感受也要伴随练习而逐渐成熟。现在的孩子都被关进了四面是墙的房间里,经常能听到或看到“残忍地对待动物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这样一个无精打采、无聊无趣的儿童,我们当然不能用学究式的描述或训诫与之沟通。但事实却正中要害。某一个家庭成员故意杀死了一只鸽子,第一次面对死亡现象就会成为所有孩子心中的暗斑。我们必须要治愈孩子心中的创伤,精神疾病严重冲击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生活在城市这个人造环境中的受害者。

自然教育场所

在校教育能将孩子的注意力固定在特殊目标上,而这些对象要么能够准确显示学生内心被激发的对大自然的内在感受程度,要么会使其内心潜在的或已经失去了的感情再次生发。在此,就像其他任何一种活动一样,学校的功能就是给学生提供有趣信息以及活动的动机。

儿童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善于观察大自然,当然也更需要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教具帮助。

关爱其他生命

儿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因此,照顾植物,尤其是照顾小动物,可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什么也不能让孩子产生深谋远虑的思想,一般来说,他们只活在即将要过去的这个当下,甚至都不关心明天会发生什么。小动物们需要得到自己的照顾,如果不去浇水,那些植物就会干枯,当他明白这些之后,无论何时都会用自己对它们的爱贯穿始终。

孩子们会带着爱心给近处咕咕叫的鸽子放置水和食物,在持续这么做几天之后,终于有一天早上,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您真应该仔细观察他们此时的表情。当他们看到被一群老母鸡孵化了很长时间的小鸡破壳而出时,您也应该好好观察孩子们。温柔和热情的光芒都会从孩子身上散发出来,他们的内心里还产生了一种想提供更多帮助的欲望。他们会收集柔软的稻草、旧棉布上的丝线或成捆的棉絮,以供小鸟在屋檐下、树上、花园里构筑自己的鸟巢,小鸟们发出的啁啾声似乎在对孩子们表示谢谢。

昆虫的变形以及母亲对后代的照顾,都是儿童可以耐心观察的对象,他们经常会表现出让我们吃惊的兴趣。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被蝌蚪的变化吸引了,他甚至能够描绘出蝌蚪的成长过程,像个科学家似的描绘出了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同时,儿童也会被各种植物吸引。“儿童之家”的耕种园地并不大,因此花盆只能放在一个大露台上。孩子们从来不会忘记用小水壶给植物浇水。有一天早晨,我发现他们围成一圈坐在地板上,中间摆着一盆已经在夜间盛开了的红玫瑰。他们都安静平和地坐着,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

还有一次,一个小姑娘带着明显的兴奋感不停地从露台上往下看。母亲和老师都注意到了她对鲜花和庭院的喜爱,但是现在她却被另外的东西吸引住了。她告诉妈妈:“就在那里,有一种园子里种的植物可以吃。”那是一个果园,没有吸引母亲的关注,但是却让幼小的女儿心中充满了兴奋。

对花园的偏见

即使对大自然,我们的心里也存有偏见,而且我们发现很难理解对自然的重视。人们对鲜花的认识太具象征性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想把孩子也塑造成和自己一样的人,而不是顺其自然地找出孩子真正的口味和需求。正是因为如此,即使在花园里,孩子们也会被迫模仿成年人的做作行为。成年人会认为在土地上播撒一粒种子,然后等待其发芽成长的过程实在太漫长了,而且,这个工作本身对他们来说也实在太微不足道了。他们想要去做更大的事情,想让自己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成果迅速结合起来。

儿童其实很喜欢鲜花,但他们更需要自己动手去做点什么,而不是在鲜花的包围中注视着五彩缤纷的绽放。抛开被外在美所吸引这一点,儿童只有在行动中、了解的过程中、探索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最大的快乐。

最喜欢的工作

由实验得出的大量结果,与我自己之前所得的结论截然不同,而且,我们还是在能自由选择的孩子的指引下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对儿童来说最快乐的不是播种,而是收割,众所周知,收获可不像播种那样严格。甚至可以说,正是收割强化了他们对播种的兴趣。一个人收获得越多,就越能体验到播种的神秘魔力。

收割谷物和葡萄可能是最辉煌的经历。在一片获得丰收的金色麦田里,将收割下来的麦秸用色彩鲜艳的丝带束成一捆一捆的,已经成了最成功的经历,人们还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庆祝美丽的农收节日。护理葡萄藤、清洁葡萄以及将成熟的果实采集下来放进美丽的篮筐中,都可以是一场盛宴。

水果树也可以给人们提供同样的工作机会。即使年纪尚小的幼儿也喜欢采集橄榄,在努力寻找从树上掉落的果实时,他们可不容小觑,小家伙个个眼尖手快,能够迅速找到落下的橄榄并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草莓一般都隐藏在藤蔓茂密的枝叶下,在寻找这样的果实时,小家伙们获得的快乐一点也不压于寻找馥郁芬芳的紫罗兰。

从这些经历中,儿童心中衍生出了对大范围播种的兴趣,例如,在大片麦田里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播种。虽然犁地的工作要由大人完成,但儿童可以把即将播撒的谷粒堆起来。然后他们还会将成堆的谷物分进小篮子里,沿着大人犁出的一道道沟壑播撒种子。脆弱且稚嫩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心灵上,都能让人有所收获。整齐划一的质量和那些长长的平行线勾勒出的图案,似乎也在强调植物的成长过程。如果单看某一个体,似乎无法让人产生兴趣,但若将它们聚集到一起,就形成了眼前这一片宏伟的景象。黄色的麦秸在风中摇荡,不知不觉间就长得和小家伙们的肩膀一样高了,让正等待着收割的孩子们雀跃不已。虽然我们的小领域种上了制作圣餐面包的原料,但我们仍然得出一个结论,乡村生活比哲学和鲜花的象征更适合孩子。

一小片芳香植物同样也能引起孩子们的实践兴趣。于是,搜寻、区别以及根据不同气味采集,都包括在儿童活动范围内。区分外形相似的事物,根据气味而不是花朵种类进行搜寻,这样的练习相对比对容易,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得到探索外界的满足感。

当然,鲜花也同样吸引人,但是相较而言,采集从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果实更自然些。看上去,鲜花似乎更吸引昆虫,而不是人类,昆虫可以帮助它们执行永久的繁殖使命。实际上,已然学会如何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儿童们,可能会坐在鲜花旁边赞赏它们,但是不久就会起身去做其他研究工作了,因为这才是属于自己的活动,可使展现迷人个性的嫩芽逐渐成长开放。

简单性

儿童工作必须具有多样性。根本不必让儿童了解播种或收割的原因,只要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就好。孩子很乐意执行有直接效应的简单行为,或允许他特别努力的行为。例如,他们可以从田间或犁沟里拔除杂草、清扫干叶或剔除枯枝。简言之,实践新体验或艰巨任务的活动场所和机会,可以给儿童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从而启发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

我们的教具中有些图片显示,小孩子可以无惧地穿梭在奶牛以及大片羊群中间;还有些图片显示,他们会筛泥土,并用小推车来回装运,或者在树下堆积大捆的树枝。

由于缺乏合适的环境,诸如关心温室效应、为水生植物浇灌、为保护池塘远离昆虫而撒网之类的工作,似乎都是不可能或不能做到的事,但此类工作也绝不会超出儿童的气力或意愿范围。

我们的花园

在儿童能够自由表达需求的环境中,我们对其进行观察得出了进一步结论——某个领域或花园可作为限制儿童满足其精神需要的范围。然而,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最好能给儿童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这种态度完全是因为尤其专注于儿童的生理状况,从外表看来,儿童的小脚丫移动速度太快,似乎预示着要限制其活动范围。然而,即便以一个跑道作为空间限制的特例,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限制远比想象中还要严格。即便是在一大片区域中,孩子们也总爱在某一点奔跑玩耍,要么在某个角落,要么在某个狭窄的空间里。所有生命都爱为自己寻找一片天地,都会在边界范围内活动。

同样的限制标准也适用于儿童的精神生活。在过量和不足之间,一定会找到临界点,其他事物也同样如此。孩子并不喜欢任何一种所谓的“教育基地”,因为对他们来说范围太小了。这只是一份微薄的财产,对他们来说并不足够。一个需求得到满足的儿童,不会关心自己有什么财产,他想要的只是一种满足感。他应该能够照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物,了解自己记忆范围内的植物,这样才会真正增长见识。

即便对我们这样的成年人来说,一个长满植物和鲜花的花园都充满未知。虽然我们的肺可以从中得到滋养,但心灵却不会受到影响。然而,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花圃,也无法让我们感到满足。不但园内各物微不足道,更是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因此,希望与大自然融合的精神需求更无法得到满足。于是,满足儿童精神需求的界限就是一个遍布植物的庭院,里面的每一种植物都备受我们的关爱,而且还有助于支持内在自我的发展。

儿童活动范围的判断标准,已经引发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很多国家都在努力诠释与儿童内心需求相一致的花园。现在,建造花园的计划已与建造“儿童之家”的想法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