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年10月3日于巴思
亲爱的朋友:
你在海牙那儿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你能够在那儿进入一个很好的社交圈,让我感到非常满意,而且我希望你能够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你在这个年龄,仅仅和很好的人们交往是不够的,你还应该借助你优雅的言谈举止,让他们从内心里把你视为他们中间不可缺少的一员。
如果一个人像经常四处迁徙的鸟儿那样,在任何一个地方只呆上八到十天的时间,那么他既无法在那儿取悦许多人,又无法让很多人去取悦他。他停留的时间那么短暂,以至于没人觉得值得费一番功夫和他成为知心朋友,他也无法在那儿建立非常广泛的联系。然而,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停留数月,他就能够融入当地的社交圈,而且过不了多久,大家都不再把他视为外人。每到一个地方,一个人通常慢慢熟悉周围环境,结识亲密朋友,从而深入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这就是周游各地的真正用处。这是惟一一条了解地方习俗、礼仪及独有特色的途径。然而,如果一个人真正想在一个新去的地方结识新的朋友,他只靠虽然正式但毫无热情地去别人家中拜访半个小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他必须表现出想与对方结识的意愿、渴望和迫不及待的心情。无论你赞成什么,你都要不吝赞誉之词;如果碰上大家都表示赞成的事情,即便你内心有些想法,你也要表示赞成。我知道你并不喜欢赞扬别人,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你还没有认识到赞扬别人的重要作用。你可以通过对别人意见表示认可,从而赢得他们的好感。当我们觉得我们的意见,甚至我们的品味、习俗和言谈遭到责难或谴责时,我们那种自我爱怜会受到侵害。反过来讲,当它们得到嘉许时,我们那种自我爱怜之心会得到很大满足。
我们常常觉得不同的意见、行为和风格,是对我们自己意见、行为和风格的无声责备。考虑到这一点,要想取悦他人,只要他的意见、行为和风格既不违法,又不可耻,那么我们就要很乐意地对它们表示赞同。任何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脱离了习俗,那么人们就会觉得他自视清高、标新立异,对他难以接受。尤其是当这种情形出现在年轻人身上时,人们更觉得无法容忍。年轻人在迎合习俗、追求时尚方面即便做得有些过头,也总能得到谅解,甚至会得到喝彩;然而,如果他在迎合习俗、追求时尚方面做得很不到位,那么他既不会得到原谅,也不会得到众人的喝彩。人们习惯于把前者归因于年轻与热情,而把后者归罪于喜欢独树一帜或自视清高。在你这个年龄,一个人在穿衣打扮、活泼好动、爱献殷勤等方面做得稍微过头一点也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落伍。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