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意外伤害,家长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就可能导致孩子的终生伤害(肢残、毁容)甚至失去生命。
一旦意外就在你眼前发生,是眼看着孩子痛苦挣扎而束手无策,还是马上采取专业、有效的措施将伤害化解或将损害降到最低,完全在于家长平时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和专业的训练。
一、警惕和预防运动损伤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错误的技术动作和不规范的技术要求往往会使身体某一组织器官加重负荷,而当负荷超越了生理机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各种损伤。青少年热爱运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因此,对青少年应该从严要求,进行正确的技术辅导,要符合力学结构原理和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特点。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形成技能技巧、增进人的体质,而且对预防运动性损伤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主动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运动前不要空腹,运动前、中、后要饮足够的水。
需要经常检查运动时使用的防护用具特别是运动鞋的有效性。在涉及跑、跳和落地等动作的体育活动中,鞋子的作用是提供支撑并缓冲撞击力,当鞋的大小不适合或者鞋底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时就要及时更换。
运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要充分。青少年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而且他们的软骨组织多,热身运动可使他们把肌肉伸展开来以承受后续运动中所要剧增的压力。通过充分活动四肢肌肉、关节等,可减小肌肉、肌腱和韧带的黏滞性,加大弹性和伸展性,促进滑囊和关节滑膜分泌滑液,从而可以预防和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按10%增加的原则,一周内增加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不要超过10%,要循序渐进。
加强相互保护和帮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动,而不能直臂撑地。
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之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
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损伤。所以应保持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均衡锻炼,同时参加一些力量和柔韧练习以防止受伤。
交叉训练,锻炼不同的肌肉群,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肌肉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自己的身体及时调整运动,如果某部位运动产生酸痛,可以考虑减轻运动或停止运动。
除上述几条外,做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
二、运动损伤的处理
孩子受到运动损伤后,及时有效地处理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康复。以下是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家长可作为参考。
擦伤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果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
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导致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的。一般可根据疼痛程度判断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挫伤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再配合理疗。
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造成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撕裂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急性腰扭伤时,可让伤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如果是踝、膝、腕等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参照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脱臼 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伤者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妥善固定后送医院治疗。
骨折 常见的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用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怀疑脊柱骨折时,需让伤者平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易导致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伤者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伤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治疗。
只要掌握了以上知识,就可以使孩子在受到运动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
三、滑冰和滑板运动安全常识
孩子在玩滑板或滑冰时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宽敞平整、安全无障碍的专门场地玩,并戴上头盔、护肘、护膝、护腕等全套防护装备。在自然结冰的湖泊、江河、水塘滑冰时,应选择冰冻结实并且没有冰窟窿和裂纹的冰面,要尽量选择距离岸边较近的冰面。初冬和初春时节,冰面尚未冻实或已经开始融化,千万不要去滑冰,以免冰面断裂而发生事故。
孩子玩滑板或滑冰前要先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手腕和下肢各关节及韧带要充分活动开。初学者要量力而行,不可性急莽撞,学习应循序渐进,特别要注意保持身体重心平衡,避免向后摔倒而摔坏腰椎和后脑,应在规定范围内练习,或尽可能在人少的地方练习。在人多的地方活动时,要注意力集中,因为失误的时候容易把滑板踢出去撞到人。忌做危险动作或妨碍他人的动作,如几人拉手滑行、在冰场上逆行或与大家滑行方向相反、在场内横插乱窜、追逐打闹、突然停止等,既妨碍他人又危险。
学会在摔跤时做自我保护:当要向前或向侧边摔倒时,要主动屈膝下蹲,用双手撑地缓冲,减小摔倒的力量;当要向后摔倒时,也要主动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尽量让臀部先坐下,并注意保护尾骨处,同时低头团身,避免头部向后仰而磕地;摔倒时应尽量避免直臂单手撑地,这样很容易损伤手腕。如果在滑冰和玩滑板过程中因不小心使自己或他人受伤,应当在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四、游乐场安全常识
游乐场是为孩子们设计的场所,通常属于公共设施,但是,并非所有的游乐场都很安全,游乐设施也不一定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安全的游乐设施和成人的监督对孩子能安全玩耍是非常重要的。游乐场安全常识有:
家长应查看游乐设施显著位置是否有关于有效期内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否则请不要让孩子乘坐。
仔细阅读入口处的“游客须知”,了解游乐规则,做到心中有数。
入座舱后检查座位上的安全带或安全压杠、扶(把)手是否齐全、牢固。若不会使用,请工作人员帮助。
不要携带火种和危险品进入游乐设施内;乘坐回转、翻滚、高速的游乐设施,应先把易跌落的物品如硬币、手提包、手机、眼镜等放置好;上下时应注意头上和脚下的物体。
自行操作的滑行游乐设施应严格按操作要求规定的路线行进,中途不能停顿的应严禁中途停顿(如滑道及水上滑梯)。
乘坐游乐设施时,必须系(戴)好安全装置,运转中绝对不允许自行解开。在座椅上坐好后不要走动,不要把身体探出座舱或站立。有扶手的应两手抓住扶手。运转中不允许向外散落、投掷物品。
在游乐设施未完全停稳或工作人员没有通告以前,不能自行走出座舱;有门的游乐设施在运行中严禁乘客自行开门,不能故意摇动座舱。
在乘坐荡船等包含公转和自转的游乐设施时,如有不适,请立刻用手势和表情向工作人员示意,工作人员会及时对机器进行紧急停止操作,并视具体情况安排身体不适的游客休息或者治疗。
如果大规模的停电造成了游乐设施停止运行,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完全可以保证启用机械、手动、备用电动等动力将游客引导到安全的地方。
游乐场一旦发生火灾,游客往往由于被安全设施固定在座位上动弹不得,只能被动地等待救援,从而失去逃生能力。因此不要在游乐设施的缝隙里塞纸屑、包装纸等废弃物以免引起火灾。如发现同行者有人吸烟,应提醒吸烟者在游乐场内千万不要乱扔烟头,将烟头扔到垃圾桶里时请确认已经熄灭,在登上游乐设施时应多留心观察周围有无易燃物并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如果游乐设施里发生火灾,可用手头的衣物或者手帕、餐巾纸捂住口鼻(最好用水将其打湿),并拍打舱门呼救,等待救援。
五、头部受伤——脑震荡
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若头部受伤有患脑震荡和其他疾病的风险。脑震荡作为一种创伤性脑损伤,跟中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两种疾病都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如果脑震荡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可能会有类似于焦虑、抑郁等精神紊乱疾病的风险。一些二级并发症,像焦虑紊乱、对测试的恐惧、记忆问题、抑郁、冷漠及其他行为将无法抹去,并且很可能难以治疗,这些行为不是青少年们能控制或者工作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脑损伤的后果。
对于严重脑损伤,只有神经心理学家或医生才能做出合理的判定。脑震荡的症状包括混淆、定向障碍和偶发性的无意识,对这些症状的忽略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青少年头部外伤较常见,最危险的就是颅内出血。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若有头部创伤、感到不适,必须要向家长或老师反映并及时向医生咨询。若是在运动中、车祸、跌落或军事活动中撞到头部,孩子可能会在一个晚上、几天之后开始头痛、视物昏花或者想呕吐。家长要留意头部受伤孩子的状况,并作一些简单的检查和观察。
若孩子头部着地跌倒或被硬物碰撞头颅,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应让他安静休息,并注意观察。观察最少需要24小时,若达到48小时则更为安全。
用手认真地检查孩子的头部,头皮隆起的包一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用手摸清是否有局部的骨板凹陷,若有则意味着颅骨受外力冲撞而破裂或下陷,有可能损伤脑膜或脑实质,要及时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注意观察孩子头部受伤后的精神状态和活动,当出现与平时不同的变化,如出奇的静、呆滞、不愿动、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或冷漠等,则可能有脑实质性损伤。
头部受伤以后出现呕吐是一个危险信号,可能是颅内出血引起颅内高压所致,须立即送医院检查,切莫拖延,否则,孩子可能会在几十分钟内发生昏迷并有生命危险。
注意观察孩子的四肢活动是否对称,若发现孩子的某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不能活动,有可能仅仅是肢体损伤,也有可能是头颅外伤的严重表现,而且往往是后期出现的症状。为保险起见,应将孩子及时送医院检查。
在受伤后的观察、检查阶段,不允许孩子参与任何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孩子只有在接受了正常的感知测试、证明大脑功能和所有的神经等一切正常的前提下才能重返体育场。脑震荡综合征中伴随的头疼不会马上消失,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
六、鼻子受伤
孩子在运动中导致鼻骨骨折、鼻出血比较常见,这也跟鼻子凸出面部中央有很大关系,稍有不慎,受到碰撞,鼻子就会受伤。鼻子是由鼻骨、软骨、结缔组织构成的,有弹性。鼻骨在鼻的根部,是颅骨的延续突起。鼻骨的上部又厚又窄,比较固定,不容易骨折,但下部又薄又宽,呈片状,而且比较突出,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并形成畸形。连接鼻骨的是软骨及结缔组织,外伤后容易肿胀、淤血。鼻的正中有鼻中隔,鼻中隔的根部由硬骨组成,前部由软骨组成,一旦骨折会使鼻中隔发生弯曲。常见的鼻部外伤主要有鼻骨骨折造成鼻根塌陷或是鼻子歪曲,也有可能是上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受损或是鼻子的软组织缺损,有些人甚至连鼻中隔软骨和鼻部周围的组织都受伤,创伤愈严重,鼻子变形愈厉害。
当孩子鼻部受伤出血时,不要让其仰头,避免血液倒流到咽部,可轻微抬头,头向前伸,简单止血。如果出现鼻骨骨折或呼吸困难的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治疗。鼻骨骨折通常有明显的特征,鼻出血的同时,鼻梁部疼痛且压痛明显,被撞击部位肿胀、青紫,鼻梁外观歪斜或下耷,移动鼻部可听到骨摩擦音,皮下有淤血等,这些症状说明可能发生了鼻骨骨折。如果尚未出现鼻部软组织肿胀现象,且鼻骨X线照片检查为单纯鼻骨骨折,鼻骨没有移位,则进行止血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即可。
鼻骨骨折后先冷敷
当孩子发生鼻骨骨折后,家长不要慌张,可先适当做些处理。碰撞导致鼻骨骨折后,可以冷敷,即在鼻外伤24小时内局部随时用冷湿毛巾或冰袋轻放在鼻部,以促进血管收缩、减少皮下出血;超过24小时后,皮下出血逐渐终止,局部可适当予以温热敷,目的是促使血管扩张,减轻淤血及肿胀、疼痛,促进恢复。
鼻骨骨折且错位明显,应在10天内治疗
当孩子发生鼻骨骨折后,家长应第一时间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有的孩子鼻部受到撞击流血,自行止血后,感觉鼻子不痛也不流血了,以为就是没事了,未及时到医院检查鼻骨是否骨折,等到鼻子淤青消退、鼻肿减轻,却发现鼻子歪了,甚至鼻塞影响到呼吸后才到医院就医。一旦孩子发生鼻骨骨折且错位明显,应及时处理,治疗不宜超过10天,否则骨痂形成,只能通过手术复位,不仅复位难度增加,还会加重孩子疼痛。另外,鼻骨复位后,最好不要按压鼻部,特别是在骨折痊愈前,以免加重骨折或是复位的鼻骨再次错位。
七、牙齿受伤
因为大门牙在面部的最前端,所以发生意外碰撞时,孩子的大门牙最容易受到伤害,造成松动、移位、脱落、折断等情况。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组织的修复再生能力很强,如果对脱落或折断的牙齿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重新放入原来的牙槽窝中进行牙再植。
如果孩子牙齿受到碰撞或打击的力量不太大,受伤的牙齿可能无症状或只感到上下牙咬合不适应、牙齿酸痛,即使没有折断也要就医,定期复查,至少两周内避免用受伤的牙咀嚼食物。因为无论伤势轻重都可能导致远期牙髓坏死、牙冠变色、牙髓钙化等情况。
如果孩子牙齿受到外伤,出现剧烈疼痛、局部肿胀、不能进食等现象时,家长不要惊慌,一定要带着断牙去医院就诊,一方面可以马上再植,还活着的牙根成活率高,再植的牙不易脱落、寿命长,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医生迅速判断牙伤病情。
牙再植术应在牙齿脱位后的半小时内进行,这样90%的患牙的牙根可免于吸收。对于脱落的牙齿,不能用手拿着或用纸巾、手帕之类将其包裹着带到医院,应在牙齿脱落后立即将牙放入牙槽窝内。若落地污染,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洗后马上放回原位。若不能即刻复位,应注意不要用锐器刮牙根表面,并将脱落的牙齿放在牛奶里,还可以放入孩子舌下或口腔前庭处,也可放在盛有生理盐水或自来水的杯子里,这样有助于保持牙根细胞的活性。牙齿脱落后,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干燥的环境会使牙根面的牙周膜细胞坏死而影响再植后的牙周组织愈合。若牙齿折断,家长不要自行擦拭牙齿断面和晃动牙齿,用力过大会加重外伤的损害,对后续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家长在对断牙进行及时必要的处理后,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牙齿植入越早,成功率越高。
牙再植后的护理十分重要,一定要保持再植牙区内的清洁卫生,使口腔环境保持相对无菌状态。每天饭后用保健牙刷清洁再植牙和固定再植牙用的金属结扎丝、牙弓夹板等医用物,用双氧水、温盐开水等口腔漱口液漱口,以吃软食为主,补充适量的钙片。不能用再植后的牙去啃、咬和撕碎食物,以免牙松动,影响愈合。如果再植牙区发生红肿,有脓液溢出、发热、疼痛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复诊。
八、颈部受伤(脖子受伤)
孩子在日常生活或运动中,遇意外摔倒、跌落、车祸、受到撞击、运动姿势不得要领或不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等,均容易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例如,大人生气时用巴掌打击孩子头部;大人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扭颈;前后滚翻时,使颈椎突然向前、向后闪动;做仰卧起坐时,姿势不正确导致头颈受伤;做倒立动作时,手臂力量不稳导致颈椎挤伤;在足球运动中用头顶球等。在乘车中突然刹车时,在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惯性作用使人产生向前的冲力也会造成颈部受伤。
颈椎受伤较严重时,如果在现场盲目地移动伤者,会造成伤者进一步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伤者截瘫甚至死亡。所以在专业的救援人员来到现场之前,首先要保证伤者的颈部不能被移动,并及时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如果伤者是平躺姿势,要用较大的硬物将身体与其绑在一起,保证脊柱和颈椎无法移动。如果伤者是坐位,应先用较短的硬物固定背部,再将其转移到长的硬板上平躺。让伤者脊背笔直地水平躺好,注意千万不要移动伤者的头和脖子。
合理运用现场合适的物品急救。通常先用双手固定伤者的头部,而后用物品固定颈部,如用报纸、毛巾、衣服等围住颈部周围做好保护,或者用两卷手纸夹住颈部,再用布带固定手纸卷等。
快速检查伤势,可以通过询问来判断伤者的意识,通过观察有无出血、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来判断伤势的严重性。
把毛巾等浸入冷水中,然后将毛巾放在患处。
对颈部血管损伤的现场急救重点是临时止血。对于动脉出血,一般是在创口近端扎止血带止血,或加压包扎;对于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一般加压法包扎止血,并迅速请专业人员急救。
喉及气管损伤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伤口有空气和有泡沫样血液喷出,同时会伴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喉和气管损伤的急救措施有:解除吸入性窒息,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气管受伤,无大量出血,局部进行清洁处理,清除异物,堵住伤口,盖上消毒纱布,送医院处理。
日常的颈部伤害应以预防为主。比如孩子在做高强度的运动时应对颈部、脊椎做一些相应的保护;遇到危险现场尽量用双手护住头颈部,防止受伤。乘车时,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防止急刹车时孩子撞向前方或被弹出的安全气囊击伤头部和颈椎,应为孩子准备专用座椅,且座椅要与安全带妥善连接;孩子应系上安全带,最好头颈部用头枕或者颈部固定枕稳定颈部。一旦发生外伤,需及早治疗,局部制动,防止后期继发颈椎不稳。
九、胸部疼痛
胸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大概可分为心源性胸痛与非心源性胸痛两大类。心源性胸痛是指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胸部疼痛;非心源性胸痛是由肺部疾病、胸膜疾病、胸壁疾病、肋间神经、食管疾病、胸段脊髓疾病、上腹部疾病引起的胸部疼痛。非心源性胸痛主要表现为胸前区、胸肋部、腋下疼痛,偶然放射到肩背部,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可为挤压痛、灼烧痛、针刺样、胸闷胀,无心慌及端坐呼吸,可伴干咳、发热。非心源性胸痛常见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膜炎、隐性肋骨骨折及骨折畸形愈合、反流性食管炎、胸腔内肿瘤侵犯胸膜、自发性气胸、大叶性肺炎、胸部带状疱疹、心脏神经官能症、胆心综合征等疾病。当青少年有以上症状时应及时找心胸外科医生,首先排除心脏危险因素,再做详细的检查分析,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胸部疼痛还有交通意外、建筑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外伤性疼痛。青少年胸部损伤多由车祸、挤压伤、摔伤和锐器伤所致,包括胸壁挫伤、裂伤、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肺挫伤,有时合并腹部损伤。胸部损伤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常位于受伤处,并有压痛,呼吸时加剧,尤以肋骨骨折者为甚;其次是呼吸困难,疼痛可使胸廓活动受限、呼吸浅快。如气管、支气管有血液或分泌物堵塞,不能咳出,或肺挫伤后产生出血、淤血或肺水肿,则更易导致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如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软化,影响正常呼吸运动,则呼吸更加困难,会出现胸廓反常呼吸运动、气促、端坐呼吸、发绀、烦躁不安等。肺或支气管损伤者,痰中常带血或咯血;大支气管损伤者,咯血量较多,且出现较早。
胸部外伤常合并腹腔脏器等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这些严重损伤都可能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应紧急处理后送相关医院诊治抢救。急救方法如下:
胸部开放伤要立即包扎封闭(不要用敷料填塞胸腔伤口,以防滑入)。
清除呼吸道的血液和黏液;必要时在条件许可下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多根肋骨骨折有明显的胸壁反常呼吸运动时,用厚敷料或急救包压在伤处,外加胶布、绷带固定。
有明显呼吸困难者,检查发现气管偏于一侧,应考虑对侧有张力性气胸,立即在伤侧前胸壁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排气。为安全送往医院,可保留穿刺针头,用止血钳固定于胸壁上,并在针头上连接单相引流管或橡皮指套(剪缺口),持续排气。
送医院急救时应取30°的半坐体位,并用衣被将伤者上身垫高,有休克者可同时将下肢抬高,切不可采取头低脚高位。
十、背部疼痛
孩子在运动中导致背部疼痛的原因很多,有肌肉或韧带的扭伤或拉伤、脊椎盘或脊柱受伤、神经受压或疲劳等。背部扭伤的原因主要有孩子提重物时背部动作不正确,或运动比赛中背部伸屈伴扭转动作不协调,加之背肌力量不足而突然受伤,并常反射性引起下肢或臀部疼痛,背不能伸直。当以背肌拉伤和棘间韧带扭伤为主时,局部常肿胀,伴有压痛,不能弯腰;若小关节及附件扭伤,则表现为背部突然不能活动。在未确诊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类型前,现场处理切忌盲目治疗,应让孩子平(俯)卧休息,用冰袋局部冷敷。
背部肌肉拉伤时,发生的瞬间会觉得被轻微地拉了一下,伤后连续痛几个小时;患有疝气者的脊椎盘会产生剧痛,使人不能做动作;坐骨神经受损可能产生剧痛而扩散到腿背;背部疲劳(比如长距离运动)会造成背部僵硬和疼痛。背部受伤后要及时做出处理:
如果疼痛严重或扩散至腿背,或下背部和腿部麻木、刺痛,或肠、膀胱异常,马上要去医院就诊。
如果背部肌肉拉伤或撕裂,应立刻将冰袋放在背上。低温处理可以帮助止住内出血并减少患处体液的蓄积,因此可以减轻肿胀。
背部肌肉僵硬或疲劳时,放置热垫于背部以帮助放松肌肉。如果下背部疼,躺下来可以减轻痛楚,因为背部不再承受重力;也可以将一脚放置凳子上,这样会造成骶骨角度的改变,从而减少背部的弯曲弧度;好好休息一晚也可以减轻疼痛。
完全康复之前,要注意休息,不能做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
日常适当锻炼,保持背部弹性可以有效预防背部损伤。背部绷紧时,更有可能拉伤或扭伤肌肉,所以运动后做适当按摩能有效放松背部肌肉。搬运重物时如果采用一些技巧,则可防止损伤背部。
十一、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是由机体免疫机制调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食物过敏症状的表现是多样的,也因人而异。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的症状主要有:粉刺(尤其是长在下巴或嘴巴附近的痘痘)、关节炎、皮疹、失眠、哮喘、小肠毛病、结肠炎、体重过重、忧郁症、窦部毛病、疲倦、溃疡、头痛、唇舌麻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除了这些症状,医生在判断是否有过敏症时,还应该看是否有下列症状:贫血及脸色苍白、尿床、遗尿症、脸颊出现红圈圈(好像涂了腮红,此症也发生于孩子身上)、重复的伤风(发生于孩子身上)、结膜炎、眼睛疼痛、流泪、眼睛出水或发痒或变红、头晕且感到肿胀、对光线敏感、严重流口水、周期性的视线模糊、鼻塞或流鼻涕、重复的耳朵感染、流质滞留体内、耳鸣、听力丧失、不寻常的体臭、过度好动、体内pH值不是过酸就是过碱、各种疾病的复发、有各种恐惧症、学习障碍、记忆力及注意力差、手指肿大、双手发冷、严重的月经失调、急速的体重增加、肌肉不协调。食物过敏症状按出现快慢可分以下两类:
速发型 食物过敏症状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内出现,一般症状重,来势凶猛,可有唇舌麻木、咽部及食道发痒、喉部阻塞等感觉以及全身出现荨麻疹或伴有哮喘发作;有的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甚至有急腹症表现;有的有胸闷、气急,可迅速发生过敏性休克;有的可有过敏性紫癜,乃至发生便血等。
缓发型 食物过敏症状一般在进食数小时至数天后才发病,以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疹、紫癜、黏膜溃疡、关节疼痛较多见。
如果孩子患有食物过敏症,家长一定要重视,要去医院检查,找到过敏源,因为有的过敏是可以致命的。对于过敏体质的青少年,平时饮食时需注意以下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
海产类,如鱼、虾、蟹、海贝、海带。
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如洋葱、蒜、葱、韭菜、香菜。
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酒、芥末、姜。
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番茄、花生、栗子、核桃、桃、葡萄、柿子等。
某些富含细菌的食物,如死的鱼、虾、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
某些含有真菌的食物,如蘑菇、酒糟、米醋。
富含蛋白质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蛤蚌类、鱿鱼、乌贼。
种子类食物,如各种豆类、芝麻。
一些外来而不常吃的食物。
十二、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
中学生的校园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上课、讨论、锻炼、做操、劳动、做实验等,同学们从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体能和才能。参加各项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并注意安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以下一些意外伤害:
摔伤 常见的有从桌椅上或从楼梯上跌落引起的摔伤。同学们布置教室、装饰板报、擦洗窗户等,通常要站在桌椅上完成,如果桌椅摆放不平稳或是上下桌椅不小心,就容易摔伤。急着上下楼梯而一脚踩空或绊倒,也是学生摔伤的一大原因。
砸伤 在运动场上,球砸伤人的事件是经常发生的。有时候,同学之间开玩笑,相互掷以书包、石子,也容易导致砸伤。
撞伤 主要是上下课时或在运动场上奔跑的双方互撞,或是急速奔跑的一方撞倒站着或走着的另一方。由于撞方处于剧烈运动的状态,力量比较大,由此引起的撞伤通常也比较严重。
挤伤 最常见的情形是开关门时挤伤手臂或手指。人多相拥入门或相拥在狭窄的空间时,容易发生挤伤皮肤或其他部位的事故。
孩子们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只要多多注意行为安全和避让他人,就能有效地防止上述意外伤害的发生。
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很喜欢在楼梯或高处玩耍。我国的现代建筑中,楼房越来越多,所以经常有学生从楼梯、阳台或其他高处的地方跌落的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孩子的莽撞粗心、环境问题和楼梯本身的安全系数不高。
从孩子方面来说,上下楼梯喜欢蹦蹦跳跳,一步并作两步走,尤其是上下课时抢着上下楼,就容易造成摔伤。穿的鞋太滑,也容易从楼梯上跌落。至于上树掏鸟蛋、捉知了以及到建筑工地捉迷藏,更是孩子喜欢的活动,这就增加了从高处跌落的机会。
从环境方面来说,有些楼道堆放着许多杂物,或是扔有果皮、菜叶、小石子,容易使上下楼梯的人绊倒或滑倒。
从楼梯本身来说,台阶的高度、深度甚至梯级都会影响人们上下楼梯的感觉。许多人常常在下楼时忘记最后一级台阶,从而一脚踩空而跌伤。此外,楼梯不装电灯是十分危险的,前两年在南方某地曾发生过这样一幕惨剧:一个乡镇中学没有注意修理教学楼楼道里已坏的电灯,结果某晚自习课结束后,二、三层楼的学生相互拥挤下楼,导致发生学生伤亡的重大事故。
十三、动物咬伤
被狗咬伤
孩子被狗咬伤后,家长一定要注意,因为狂犬病是非常严重的,到目前为止,狂犬病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首先要把伤口冲洗干净,用自来水就可以,然后尽快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用清水冲洗创面。
将被污染的血挤出体外。
尽快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被蛇咬伤
判断咬人的蛇是否有毒。
被蛇咬后,不要乱动。
将被污染的血挤出体外。
在伤口近端进行结扎。
请求他人帮助去医院医治。
十四、意外溺水
如果孩子不慎落水,切莫慌乱,狂喊会耗光力气,应“顺水漂流寻时机,冷静观察好脱险”。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自救:
憋气 要憋住气,用手捏着鼻子,避免呛水。
轻装 及时甩掉鞋子,扔掉口袋里的重物。
站起 当漂到水浅的地方时,要及时站起,不可错失良机。
漂游 顺着水流边漂边游,不要径直游向对岸,方向稍偏些更好。
呼救 不会游泳的,要边拍水边呼救。
放松 如有人相救,要尽量放松,不可紧紧抓住施救者。
十五、中毒
孩子误服药物或者毒物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给孩子催吐,然后再就医。中毒治疗的原则是首先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家长可以把干净的手指放在孩子舌根部位,让孩子呕吐出来。如果没有及时催吐,可能会导致孩子把药物或者毒物吸收了,影响进一步的治疗。另外,家长最好还要搞清楚孩子误服的是什么药物,量是多少。
如果孩子是煤气中毒,则要进行应急处理:
切断气源。
开窗通风。
将中毒者抬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让中毒者保持侧卧位,注意保暖。
十六、气管异物
如果孩子吸入异物,比如果冻吸入呼吸道等,应当让孩子处于站立位,大人从孩子后面抱住孩子,然后用一个拳头放在孩子肚脐和剑突下的部位,另一个手掌抱住这个拳头使劲往上挤压,这样可以增加胸腔压力,使得气流把异物顶出来。如果这时孩子出现神志不清,应让孩子平躺,在对其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胸部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