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48246000000038

第38章 聪明父母这样跟孩子谈学习(5)

4.加强孩子的身体保养

首先,调整孩子的饮食,让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的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其次,督促孩子适当锻炼身体,让孩子的生理、心理尽快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度的关注、给予过大的压力,应注意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应该帮助孩子及时收心,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焦虑,使孩子在理解、鼓励和支持下积极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让孩子远离学习焦虑症

场景一:林无眠,初三学生,性格内向,大缺点没有,就是有时性子急躁,爱发脾气,学习成绩还过得去,但老师反映他比较孤僻,不合群,做事缺乏耐心。眼看到了升高中的节骨眼上,他却向家长提出了一个令人不能接受的要求——在家自学。

场景二:泰叶琳,高三学生,一直是班上的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骄子”,让父母很是欣慰。然而,麻烦来自高二的暑假,作为奖励,泰叶琳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迷上了电脑游戏,开始是玩一会再学习,后来是有空就玩,接着是挤时间玩,最后是不玩就难过。对于学习,他却越来越厌烦,看见书本就头疼,一玩游戏就精神,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现在许多孩子只要一提学习,马上变成苦瓜脸,非常痛苦。而很多家长就是弄不懂学习这么重要,为什么孩子却会痛苦?不学习能有前途吗?不学习能有以后的发展吗?于是,在家长眼中,孩子厌学就成了个性上的胸无大志、没出息,成了品质上的懦弱、无能和愚蠢的表现,所以他们更多的是用榜样来鼓励、用物质来刺激,实在不行就指责和棒打。但是目前很多事实说明,这种“黄油加大棒”的做法收效甚微。

心理学家认为,厌学的孩子对待学习有一个痛苦的神经链,他们一想到学习就会感到痛苦。这是一个心理学现象,而孩子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条神经链呢?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开始学习写字,写错了,或者是算算术题出错了,成年人就会轻则指责,重则呵斥、棒打,恨铁不成钢。孩子在学习方面能犯多大的错呢?不过是做错一道题,写错一个字,一次考试没考好。但是,家长因此而生的愤怒和指责却是多么严重,由于孩子一次写错字、一次做错题、一次考了70分,就指责孩子没出息、丢人现眼,直接导致其自信心扫地。有的家长不仅仅指责,还有一个鲜明的态度就是:“你不许哭,憋着!”……

慢慢地孩子一想到学习,就想起父母的狰狞面目,就想到自己毫无价值、丢人现眼,所以就出现了痛苦的感觉。家长在很多地方为孩子“建立”了一条又一条痛苦的神经链,孩子越来越无法忍受,小的时候隐忍,大了之后就会逃避。人的一个主要的心理特点是,追求快乐、逃离痛苦,成年人和孩子都是如此。不是所有孩子都厌学,爱学习的孩子肯定是从学习中感觉到快乐,厌学的孩子肯定是感到学习痛苦。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做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这才是值得每位家长探索的问题。

厌学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最多见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孩子承受不了,选择逃避。有些孩子在小学或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升入初中或高中后,学习内容、方法、环境等都变了,自己在班上不是名列前茅了,心理上不能承受挫折。这些孩子往往是从小一帆风顺,在家里、学校一直受到家人和老师的喜爱和呵护,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所以一遇到困难就受不了了。

还有一些压力则来自父母。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父母陪读,造成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方法,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他们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也会厌学,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心的人生命题是:“我为什么学习?我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于许多家庭给孩子提供了过于富足的物质条件,孩子在家里从不做家务,从不担心经济上的困难,孩子当然没有要通过学习而改变现状的愿望,现在家里的钱好像都花不完,为什么要学习?而那些家庭生活条件艰苦的孩子,反而学习目的很明确。同时,由于现在家长的功利性过于强烈,从而使得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做是件苦差事。

有些孩子则是由于生病或某种原因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受到了家长周到的照顾,再去学校的时候学业有些跟不上,又不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更愿意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家长一方面给孩子提供安乐窝,一方面在精神上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而学习生活又是那么单调乏味,孩子当然不会选择学习了。如果家长让孩子选择的是学习还是体力劳动,像农村孩子一样,那孩子就会选择学习了。

此外,还有一种原因是孩子自己不会学习。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效果还差。这些孩子往往在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的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家长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来实现。这种做法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

1.让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对孩子提出学习方面的要求,应注意到孩子的年龄、智能水平,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能溺爱,也不能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成长。

2.别使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

要讲究教育方法,想方设法使孩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不宜布置得过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一定的娱乐时间。

3.要帮孩子树立学习信心

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有病及时求医

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孩子,若是严重的病例,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有的孩子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药物等,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

让孩子远离考试焦虑症

场景一:每次考试,爸爸都会拿着试卷,指点着周周犯错误的地方,训斥他:“这里根本不应该错,只要你认真检查,就可以改过来!”批评之后,爸爸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他增加学习量。周周把自己关到房间里,看着书桌上堆着的各种趣味数学啊,概念语文啊,有种要呕吐出来的感觉。

考试的问题,虽然严重,但周周还算能忍受得住,毕竟考试不是每天都进行的,最重要的考试一年只有两次。

周周最受不了的,是爸爸竟然会到学校,到班级的窗口下,看他是否在认真听讲。

有一天,他正在上课,忽然一扭头,看到爸爸的身影在教室窗外一闪而过。而这个时候,周周手里正握着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公仔。周周手足无措地把玩具公仔放回到书包里,脑门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

周周觉得自己病了。一坐进教室,就心慌气短,老师说什么也听不清,总是想往窗外看——他想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可是几经努力,却力不从心……

场景二:广州某中学的一名高三毕业班女生说,随着开学日期的逼近,她开始觉得梦想遥不可及,一想到如果高考失败,就会很心慌。她的乐观和自信发生了动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恐慌感和窒息感,想起要去学校就很烦。“我告诫自己尽量让心境保持平静,但根本做不到,自己脖子上就像有一个绳套,自己逐渐用手收紧,已经喘不过气来。”

她说自己经常做梦梦见考试,也经常梦见自己拿着一大堆书等车去学校,可是等了一天车也不来。

考试焦虑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甚至会失眠或神经衰弱。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在应试情境下,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焦虑情绪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就可能发展为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心理体验。有考试焦虑情绪的学生大部分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记忆力下降,精神难以集中,注意力易于分散,思维似乎停滞。记得很熟的单词怎么也想不起来,对题目看了多遍,却不知是什么意思。生理上则容易疲倦、失眠、多汗、厌食、心跳加速、头脑混乱,甚至引起神经衰弱。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命运……由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第二,疑虑考试失败。学习好的同学在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第三,外部压力大。在考试成绩上,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大脑休息不足。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不注意营养和睡眠,身心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一些患有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即使到了成年,也时常被考试的噩梦惊醒。首先,造成考试焦虑症的普遍原因是考前准备不足,“心里没底”造成考前紧张,甚至连自己会的题目也会张冠李戴。其次,敏感、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再次,一些学习成绩较好,但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的学生,也会产生紧张情绪。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远离考试焦虑症呢?

1.帮助孩子提高自信

告诉孩子:无端的忧虑与苦恼,对当前的复习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扎扎实实做好各种准备,这才是自己应取的态度。让孩子针对每一种担忧,自己与自己辩论,以提高其自信心。

2.帮助孩子通过控制呼吸缓解焦虑

具体做法是: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将双掌轻轻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气,大约数四个节拍,然后慢慢吐气,也用四个节拍,每次连续做4~10分钟即可。也可以闭上眼睛做,边做深呼吸边想象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会更好。除了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深呼吸外,也可以在看电视、走路、临考前去做。

3.让孩子学会肌肉放松

所谓放松,是指努力体会肌肉结束紧张后的舒适、松弛的感觉,比如热、酸、软等感觉。可以在早晨醒来和夜晚睡觉前各做一遍。

头部放松:用力紧皱眉头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力闭紧双眼,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用舌头抵住上腭,使舌头前部紧张,保持10秒钟后放松。

颈部肌肉放松:将头用力下弯,努力使下巴抵达胸部,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

腹部肌肉放松:绷紧双腿,并膝伸直上抬,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将双脚向前绷紧,体会小腿部的紧张感10秒钟,然后放松……

此外,还有肩部、臀部、胸部等肌肉的放松。

4.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人的想象具有暗示、补充、预见功能。考试前通过对一些广阔的、宁静的、舒缓的画面或场景的想象,可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这些画面和场景可以是田园风光、海上日出、轻舟飘荡……

5.消除给予孩子的错误暗示

一是坚决杜绝用“完了,孩子糟糕透顶了……”这类消极语言暗示自己或者孩子。二是消除孩子大脑中的错误信息,如“没有考好,老师会另眼相看”“爸爸、妈妈会受不了”等。告诉孩子:不应过于顾虑失败的后果,应该用“我努力了,我问心无愧”“我能成功”等话语宽慰放松自己。

让孩子正确看待考试,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劳逸结合,不要忘了进行跳绳、踢球等一些有益的体育运动。

该不该为孩子请家庭教师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曾有一个家长在当地媒体上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以30万元的巨额酬金寻找家教,希望能找到使孩子学习成绩突然提高的“高人”。

这则招聘启事的内容为:“现有一名高三学生成绩较差,急需有真才实学的老师辅导,辅导期5个月,辅导费每天500元。高考上线,额外奖励人民币5万元;上重点线,奖励10万元;如考上名校,奖励30万元。才学平庸者勿扰……”

教育界专家表示,任何一个老师只有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如果学生自己不努力,再“天才”的老师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让孩子的成绩突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