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是一种思维运动。它和灵感一样,都是主观因素偏多,这种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思维创新更具有动态性。同样,创新思维与其他类型的活动一样,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没有原则的话,那么就会使思维陷入无序的状态,逻辑也会显得十分混乱。原则的作用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但在这里,原则是衍生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如果要进行思维创新,那么必须要遵守这些原则,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富有条理,思维逻辑更加严密。没有原则的人往往喜欢胡闹、任性,在思考的时候也会产生幻想,甚至突发奇想。这种不受原则约束的人是很难集中精力来进行思维创新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创新,但又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以便使创新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1.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指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活动的时候,不被条条框框束缚,也不轻易听信权威,不被压力所屈服。思维主体必须遵守的是原则和实践的规则。只有坚持走实事求是的道路,才可能在思维创新上有所突破。总的来说,创新思维的独立性是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独立性原则是创新思维的内在原则,是创新思维与生俱来的特性,这一点可以从创新思维的特点中看出。创新思维的特点是灵活、新颖,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新思维生来就具有独立性。人是创新思维的主体,主体保持独立性,思维才能保持独立性。所以思维主体不能因为领导对自己不满,权威对自己进行批评,害怕触及传统势力的抵抗而进行思维上的妥协,作出一些违背良心的结论。
思维的独立性,不仅仅是说思维主体敢于坚持自我,力排万难,同时也指思维主体敢于解放自我,突破对自己的束缚。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思维主体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清楚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思想与观念,等等。思维主体的观念与思想对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影响,这很可能会影响到思维主体进行思维创新时的独立性。有的人虽然嘴上说进行思维创新,但他们还是在走自己的老路,不能改正自己的传统观念,而仅仅是进行一些样式上的革新,这样的思维创新是很难取得成效的。而有的人过于小心,在进行思维创新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太古怪而不敢继续下去,这样的思想会严重影响到自己头脑中思维的展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被广大物理学家奉为圭臬,他们始终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这使得当时爆发了“物理学危机”。他们从来就不怀疑这条定律的正确性,就算新的物理理论出来以后,他们也用这条理论对新的物理理论进行检验。而越来越多的物理理论证明,经典物理学也是有错误的,这让许多的物理学家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悲观。他们惊呼:“世界是不可知的,上帝主宰着地球,物质就是虚无。”有一部分物理学家转而研究神学去了。如此看来,没有独立性的思维,是不会有创新性的。新观念也会变成旧观念,正确的理论,在某种条件下也可能是错的。所以,思维主体应当引以为戒。
失去了独立性,那么创新思维也就失去了进取的机会。这里所说的独立性,不是指一个人把自己锁在屋里,单独进行研究。思维创新可以多人同时进行,他们之间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交流;独立也不是指标新立异,不能为独立而独立。独立是内在的,是思想上的,是精神上的。如果一个人把自己锁起来,不去接触社会,不去观察,不去与人交流,只是自己苦思冥想,这样是无法得到有用的思维成果的;独立也不是故意和别人唱反调,让别人觉得自己独树一帜,而这样的为独立而独立,只会被别人看成是“怪癖”。
2.求异性原则
所谓求异性原则是指某个思维主体不愿意与其他思维主体进行同样的思维创新,而表现出来的行为。他们的求异性心理很强,总想发现新的思路、新的理论;他们通过寻求不同之处,发现新的思路和契机,他们能够摆脱亦步亦趋的思维,发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并且善于把握机遇,在异中求新,新中求变。
世界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正因为它在不断发展,所以它会表现出多样性。如果一直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就会显得单调,失去活力。思想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创新思维,那么理论便无法得到发展,人类也无法进化,社会将一直停留在原始时期。马克思指出,社会进步最快的地方,不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而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资源过于丰富的地区,那里的人不懂得居安思危,而是过分地依赖资源,不懂得创新与进取。而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他们不会过度地依赖自然资源。所以说,没有多样性,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二战”后的日本,不断地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而且通过改革,吸收西方有益的技术与经验,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与日本不同的是,处于冷战时期的苏联就显得有些单一了。苏联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军事力量非常雄厚,连美国也要避它三分。但是苏联的领导人却过分地依赖本国丰富的军事资源,不思进取,一味地加强军事力量,以便和美国相抗衡。正是由于资源过于丰富,苏联人的想法才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他们决定牺牲其他产业,努力发展重工业与军工业,致使苏联的轻工业一直止步不前。由于领导者只重视军事备战忽视民生,因此严重阻碍了思维的独立性。
创新的目的是发现新事物,发明新产品,而不是以创新的名头出风头,也不是为了求新而故意标新立异。人们如果在工作的时候不进行思考,不进行思维创新,反倒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名誉等方面,想要在这些方面弄出一些新颖古怪的东西来,这就不是创新了,而是从根本上错误地理解了创新思维的求异性。
3.跳跃性原则
跳跃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进行思维创新的时候,对一些次要步骤进行省略,集中力量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本质。跳跃性原则不只是空间上的跳跃,同时也是时间上的跳跃。跳跃性原则要求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创新的时候,要超越时间的维度,把不同时期的事物的相同特点总结出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求未知的事物。
如果不能运用跳跃性进行思维训练,那么思维功率与速度肯定是十分低下的,以致在攻克思维堡垒的时候充满艰辛,难以取得创造性的成就。如果牛顿在进行创新思维的时候没有用到跳跃性原则,那么他就无法从一个苹果落地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一般的人看到苹果落地不会觉得大惊小怪,因为他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而牛顿当时正在思考物理力学,他正是通过跳跃性思维原则,将苹果落地与地球万有引力结合在一起。他还进一步地分析苹果为什么会下落,人为什么能够行走在地面上,对这些问题的探求,使他一步步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跳跃性原则应该准确把握,不然就会和其他原则的运用一样,带来反面的效果。为了避免给实际工作带来负面效应,在使用跳跃性原则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进行思维创新的时候,尽量做到扩大思维的范围,但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不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在思维创新时,不要过分拘泥于细节,也不要拘泥于事物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不需要对事物进行一一观察。在做创新思维训练时,如果对于细节太过于认真,那么就会影响到创新的发挥。因为了解得太多,可能会限制到思维的创新,让思维主体不敢去联想,致使思维联想区过于狭隘,导致创新思维的成功率下降。与此同时,思维主体也要对自己的联想区域做出一定的限制,不能太主观,也不能太随意。如果在进行思维创新的时候胡思乱想,没有头序,那么这便不是遵守跳跃性原则了,而是彻底地破坏了跳跃性原则。
第二,在进行思维创新之前,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不论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创新,还是文学家进行艺术创新,都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创新是指在旧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发明新产品,如果没有知识储备,那么创新又从何谈起。如果对一件事物一无所知,却要对这件事物进行一番创新,那么思维主体能做的只能是胡思乱想,最后导致思维混乱。没有对有关事物深入的思考,就谈不上进行跳跃性思维活动了。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二)
20世纪80年代初,一家美国报纸为了提升知名度,举办了一个奖金高达一万美元的竞答活动:在未来某一天,人类遭遇了大的灾难。在一个热气球上,载着三个事关人类祸福安危的科学家,前去拯救人类。由于情况紧急,热气球充气不足,无法承受三个人的重量,他们中必须有一个人离开热气球,它才能平稳飞行。这三个人中,一个是核武器专家,他有能力阻止全球核战争爆发;一个是环境专家,他可以消除现在已经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有一个是粮食专家,他能够解决全球的粮食恐慌问题。可是在这紧急关头,该把谁推下去呢?巨额的奖金诱使全美各地的读者纷纷给报社写信寄去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众说纷纭,有人甚至长篇大论阐述自己答案的合理性,然而最终获奖的却是一个9岁的美国小男孩。
那么,他的答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