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弹性的孩子更强大:好妈妈弹性教育40招
48262000000002

第2章 心理的抵抗力——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1)

§§§第一节 孩子,你是个有缺点的天使

孩子总是喜欢受到表扬。通常情况下,无论给予孩子口头或物质上的表扬,他们心里都会很满足。近来这一理念的流行,使得许多父母开始大量使用甚至“滥用”表扬。由于不具备表扬教养的经验与知识,父母的表扬开始普遍表现得不太科学,大量扑向孩子的夸奖也未能获得良好的教养效果。而且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唯一的宝贝,家长爱子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更有家长出于喜爱,觉得自己孩子做什么都非常好。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往往会形成错误的意识,会不由自主地高估自己,由自信变为自傲,甚至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过于随意。

这种骄傲自大的习惯形成后,孩子就很难虚心学习,并会造成心胸日益狭隘、逐渐与外界产生隔膜的不良效果。

俊明刚入幼儿园时是班上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小男孩。俊明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妈妈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里。在家里,俊明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爸爸妈妈也经常在外人面前夸奖他。刚上幼儿园时,俊明的表现很突出,深受老师喜爱;在小朋友眼里,俊明很会唱歌跳舞,而且长得也漂亮。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疼爱,老师和小朋友的赞誉,都给了俊明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一天比一天强烈。俊明总是想着“我就是比别人优秀”“我干什么都是正确的”。

这天,俊明在幼儿园的艺术比赛中得了一项“最佳朗读”的奖,他知道很多小朋友练了很久都没有得到这个奖,而自己只练了几天就得到了,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当他蹦蹦跳跳地回到家里,俊明拿起自己的课本给奶奶,说:“奶奶,看看你能不能念这个,我会念的。”慈祥的奶奶拿起课本来,仔细地看了看说道:“唉,我不会念。”听了奶奶的话,俊明拿着自己的奖状和课本冲进客厅,兴奋地跟爸爸说:“爸爸,我只有5岁,就得了全校的朗读奖状,而有的大人还不会念!”爸爸先是笑笑,然后走到书架旁,拿了一本书,递给俊明,十分严肃地说: “你很快就会明白奶奶的感觉。”俊明拿着这本书,脸色突然就变了,对于这本书,他完全不认识。于是俊明再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心态了。

很多孩子普遍在受到关注时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比别人强,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如果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只懂得给予孩子关注和疼爱,缺乏科学的教引,孩子就容易被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与人和谐相处。当这类孩子走进人群中,他们的唯我独尊的言行常常让别人觉得不舒服,甚至导致他们被拒绝,从而自信心受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被心底那份对孩子情不自禁的溺爱遮住了双眼。只有帮孩子从狭隘的自我圈子里跳出来,不再做满心骄傲的“小皇帝”“小公主”,才会顺利渡过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机。

《哈佛天才》这本书的作者老威特就曾告诫人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表扬有助于孩子进行自我肯定,但是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过了头,否则孩子会变得傲慢起来,然后将谁都不放在眼里。

不仅如此,老威特也在生活中经常告诉自己的儿子,世界上到处都是没有学问的人,他们一见到有知识的人就会赞不绝口,因为他们自己达不到那种水平,只能仰望知识渊博的人。然而世人的赞赏是反复无常的,既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想要得到世人的称赞,必须时时刻刻钻研学问。这样看来,长久的赞赏是来之不易的,而轻易得来的赞赏也是不长久的。

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倡导以鼓励为主的教育。孩子做得好,有进步的时候,父母的夸奖可以让孩子巩固优点。然而家长要避免因宠爱而盲目且漫无目的地夸奖,或是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进行夸奖,这些都容易滋长孩子的骄傲情绪。所以,有针对性地夸奖,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在肯定孩子优点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存在不足。这样,给孩子留下“自己既有优点又有不足”的心理空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短处,学会尊重别人的长处。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会飞的小鸟不会游泳,会游泳的小鱼不会跑步,会跑步的猎豹不能飞翔……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并坦然地接受同时具有优缺点的自己,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给父母支招

1.把孩子当小大人。很多父母都习惯把独生子女高高捧到头顶,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如此一来,孩子在哪儿都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气场,并自以为是,不懂得欣赏、赞美别人,因此遭人嫌弃,让人避而远之。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从“小皇帝”的宝座上拉下来,让孩子学会和家人平等相处。

2.夸孩子有分寸。也就是说,作为父母,不能在孩子做了一点点事情时就使用“你真棒,你是最厉害的,你是最聪明的”等话语,这样容易助长孩子的骄傲心理。

3.让孩子勇于认错。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事情,大人就应该让他知道错了,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4.扩大交际圈。孩子的视野开阔了,他自己就会发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样,孩子就不容易自满了。

§§§第二节 冲动控制,这样做孩子接受得快

当孩子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受到训斥时,孩子会冲动地顶撞;当孩子的要求遭到父母的拒绝时,孩子也会立刻不分场合地哭闹;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时,亦会因为小事而与伙伴争吵,甚至打架。这是因为孩子做事往往缺乏考虑,通常单凭第一反应做出冲动行为。

冲动就如同一块蒙眼布上的小洞,孩子只看到了小洞里透露的景象,却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当孩子呼吸越来越急促、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那就是他们冲动的时候。

嘉嘉是个淘气的小男孩,有一些坏毛病,他暴躁性急,谁要是触动了他的神经,他便冲动起来,变得像个小老虎,有什么事情也都写在脸上,只要不是嘉嘉心里想的样子,嘉嘉就会发脾气。

上课时,嘉嘉对老师的话题没了兴趣,他就在椅子上乱动,影响了坐在旁边的小花听讲,小花便说了嘉嘉一句,可嘉嘉立马就变了脸色,竟然一把推倒了小花;当嘉嘉对老师的话题感兴趣的时候,就硬要回答,老师示意嘉嘉等一会儿再发表意见时,嘉嘉便扔掉自己的书本向老师抗议;画画或搭积木时,嘉嘉开始时很认真,也会和小朋友友好合作,但是哪个小朋友稍有不合嘉嘉的意,他就把他的画纸撕破或者把积木推倒;玩玩具时,他也很喜欢和小朋友们争抢,有时候别的小朋友并不谦让他,嘉嘉还会和小朋友打架。嘉嘉的这种暴脾气让老师和爸爸妈妈非常头疼。

大多数像嘉嘉这样易冲动暴躁的小孩,都认为凡事应该朝着自己预设的结果发展,老师就应该会讲出能够吸引他的话题,可他并不知道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对不同的话题会有不同的触点;搭积木或者画画都是其个人的表现,可他并不知道合作是需要相互谦让来达成一致的,只知道依靠自己的强硬来压迫别人。

其实像嘉嘉这样的孩子也并不难教。嘉嘉的老师后来就有一套好办法。老师很和善地让嘉嘉当了班长,这样可以教他学会自制,养成安静守纪律的习惯。嘉嘉喜欢小汽车,所以发玩具时,老师就会多准备一些小汽车,这样他就不会和别人争夺玩具了。老师给班上的同学讲故事时,也会故意在故事中讲小动物们互相谦让的故事。渐渐地,嘉嘉不仅克制了自己的暴躁脾气,还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性格越来越好。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并没有能下决断的真正意志,只有一种不驯服的烈性,这便是他们冲动的来源。很多人认为孩子身上的这种盲目冲动、率真的欲望是孩子的本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减弱。但是生活中的冲动不但可以扰乱成人的计划,而且还会把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因此,大人们有必要对这些冲动与欲望给予约束。

生活中一些大人为了抑制孩子的冲动,经常会出语严厉甚至用打骂来管理孩子,但是这种管理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些性格顽强的孩子,蔑视一切威胁,敢于做任何事情以实现他们的意愿,而另外一些孩子由于本性软弱不能承受威胁,反而会增强欲望的发展。所以,惩罚和威胁可能会暂时抹杀孩子的冲动,但不是治愈孩子冲动的长久之计。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中,冲动是孩子身心还未得到完全发展的表现,这是正常的成长现象。但是如果不能给予孩子正常的引导,反而会加剧孩子性格朝恶性的方向变化。所以,父母在对待爱冲动的孩子时,应该尽量避免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对立的位置上,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嗓门越高,孩子就越容易顺从;事实上,情况往往恰恰相反,父母声调越高,越容易刺激孩子,让孩子爆发出更多的冲动。

父母要记住,冲动在孩子身上就像一颗地雷,尽量别让自己成为踩上地雷的人,而应该以平缓的语气和孩子进行交流;即使是孩子正处于冲动的时刻,也要保持平和心态,同时态度坚定地引导孩子树立“冲动往往会办错事”的意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变得不那么粗暴乖戾了。面对孩子的冲动爆发,家长要先理解孩子的心理,顺着他们的意愿和想法,然后以讲故事的委婉形式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渐渐把“做事不冲动”“凡事要想清楚再做”的意识灌输给孩子。

给父母支招

1.转移注意力。孩子被触动神经,家长要阻止孩子做出冲动的行为,可以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平息孩子的冲动,比如带着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带着孩子听音乐,或者带着孩子玩游戏等,这些都是好办法。

2.倾听孩子的说话。孩子说话也是表达他们观念的一种方式,需要大人聆听。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耐心把自己冲动的前因后果陈述清楚。父母就需要语气平和,不要以家长的高度凌驾于孩子之上,要努力帮助他们找出爆发冲动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

3.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处于发展过程,表现为孩子的年纪越小,越是容易冲动,所以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引起兴奋,遇到喜欢的就愉快,遇到厌恶的就不高兴,不能约束自己,更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从而发生冲动行为。大人要理解孩子,不要为此批评孩子。

4.简明扼要地吩咐孩子。大人们同时问孩子好几个问题,会特别容易让宝贝感到困惑;所以有时候,大人要帮孩子做决定,而不是过多采用询问式的语气,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切都可以自由选择的错觉。

§§§第三节 孩子不专注,父母别轻视

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其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兴趣和爱好常常变来变去。对那些看起来新鲜的事物,一开始就充满兴趣,但没多久就喜新厌旧了。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经常呈现出一种“三分钟热度”的状态。他们一旦被什么吸引住了,就会非常有兴趣地想要了解新事物,可是在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躁、退缩、放弃等现象。其实,孩子大多都会有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做事没耐心。为了避免孩子这样,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热度这一特性,变着花样教育孩子,比如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稳定情绪,建立自信心,克服眼前的障碍,最终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

小鹏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而且喜欢凡事问个“为什么”,思维也比同龄人要活跃得多,事事关心,事事喜欢,但是事事都坚持不长时间。开始时,小鹏的父母也以为小孩子都是这样喜新厌旧的,并不放在心上。有一次,小鹏看见妈妈买回的积木,便满腔热情地将积木拿过来,铺在茶几上搭了起来。刚开始两天,小鹏的热情还挺高,但是很快就对搭积木失去了兴趣。妈妈又陆续地给小鹏买回很多玩具,每次新玩具买回来,小鹏都满腔热情,但是三分钟热度很快就会过去,小鹏依旧会把曾经爱不释手的玩具丢到一边。玩玩具如此,做其他的事情小鹏也是如此,没有长性。

前不久小鹏哭着闹着非要让父母给他买架钢琴,他说他非常喜欢钢琴的声音。父母禁不住小鹏的闹腾,于是就咬咬牙把琴买了回来,也给小鹏报了钢琴班,让他进行系统的学习。不过,小鹏也只弹了几天,认真去听了几节钢琴课后,就扔在一边,不愿意去练琴了,甚至连上钢琴课也成了负担。父母看着小鹏这样立刻就头痛了,花几万买回来的钢琴,孩子练了两天就没兴趣了,这么大的钢琴放在家里成了摆设。

父母很是无奈,小鹏这样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学习也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小鹏总是一副热情的样子,可是没多久就东张西望,周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引起他的兴趣。他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渐渐地,小鹏的行为让父母和老师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