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听取他人的忠告
中国有句老话:“听人劝,吃饱饭”。不听别人劝告的人,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或想法有多么不合理,总是固执己见,执迷不悔,把他人的劝告当做耳边风,甚至把别人的忠告当做是因为嫉妒自己而作出的一种无理干涉。只有多听取他人的劝告,才能够及时避免风险,逢凶化吉,才不至于等到受到严重损失,惨痛教训时,才醒悟过来,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徒劳。
聪明人的做法
唐贞观初年,唐太宗面对的是复杂的内外环境。虽然唐朝统一了全国,但全国上下,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特别是在地主阶级内部,还存在着不满于唐太宗统治的保守势力,他们企图颠覆朝廷,唐朝的统治并不十分稳固。
为寻求最佳治国方案,唐太宗号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通过广泛的辩论统一思想。于是,一场著名的贞观君臣论政开始了。其中,魏征表现突出。
魏征十分重视唐太宗个人的品德修养。魏征曾直言不讳地对唐太宗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魏征还引用荀子的话劝谏唐太宗说,君主好像舟,人民好像水,水能托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对唐太宗震动很大,他牢记在心,并用这句话垂诫太子,让他永远不要忘记。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为君之道,魏征就给他讲了隋朝虞世基的故事。虞世基投隋炀帝之所好,专门歌功颂德,报喜不报忧,结果导致隋朝灭亡。由此,魏征劝谏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最著名的是魏征关于忠臣和良臣的见解。有一次,唐太宗听信谗言,批评魏征包庇自己的亲戚,经魏征辩解,唐太宗知道自己错了。魏征趁机说道:“我希望陛下让我成为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
唐太宗惊讶地问:‘‘难道良臣和忠臣有区别吗?”魏征说:“有很大区别。良臣拥有美名,君主也得到好名声,子孙相传,千古流芳;忠臣得罪被杀,君主得到的是一个昏庸的恶名,国破家亡,忠臣得到的只是一个空名。”唐太宗听后,十分感动,他连声赞好,并赐给了他好绢五百匹。
魏征就是这样的一个良臣!唐太宗就是这样一位倾听不同意见的帝王。
专家点评
《孙子兵法》中说,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运用它指挥作战一定胜利,就留用;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败,就弃之不用。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以辅助作战取胜,所谓态势是:根据有利条件而采取相应措施或行动。在战争中,符合基本原则的计谋就应该采纳,不采纳就会失败。
做事的方式与用兵的谋略虽然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凡是符合游戏规则,符合客观规律的计策、建议,你听从了,就会取得成功。
笨人的做法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叫管仲的国相,他忠心耿耿辅佐国君齐桓公,成为众诸侯国的首领,因此只有他敢于在齐桓公面前说真话。
有一次,年迈的管仲病了,齐桓公到病榻前探问他:“你年纪大了,万一去世了,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呢?你觉得鲍叔牙这人怎么样?他办事果断利索,我很喜欢。”
“不行,”管仲不假思索地说,“鲍叔牙这人刚愎自用,自高自大,容不得别人,不可以当国相。”
齐桓公听了有些不太高兴,又问:“竖刁总可以吧?他为我把自己阉割了,来帮我管理后宫妃嫔。”
“不行,”管仲又说,“他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他还会爱惜什么呢?”
齐桓公再问管仲:“那么公子开方呢?”
管仲还是摇头,说:“他为了讨你的欢心,十儿年都不回去看望父母,这样没有孝心的人不可以让他来做你的左膀右臂。”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想易牙这个人你应该不会反对吧!他为了我连儿子的命也不要了。’齐桓公赌气地说道。
管仲说:“更不可以,这种人连儿子都可以蒸给你吃,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齐桓公心里更加不痛快,觉得管仲像是处处与自己作对似的。
一年以后,管仲死了,齐桓公任命竖刁为国相,结果竖刁勾结易牙等人叛乱,把齐桓公关进冷宫,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因为听不进逆耳忠言,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掘幕人。
专家点评
一个人要想做好人、做好事,能在这个世上立足,就得学会适时听从别人劝告,不能一味固执。小到个人生存,大到事业成败,乃至民族的的兴衰、国家的存亡,都是这样的道理。
行动指南
山鸡住在自己低矮的草窝里,温馨惬意,其乐融融。
有一天,听说长颈鹿盖了一座高大的豪宅,森林里的动物纷纷前去观赏。参观了一圈之后,在长颈鹿宽敞的大客厅里,动物们连连称赞:“这房子真气派!”山鸡见状,非常羡慕,赞叹不己。
回到自己的家之后,山鸡想着动物们对长颈鹿豪宅的赞许,再看看自己的草窝,越想越不是滋味。终于决定将自己的草屋拆掉,费尽力气修了座与长颈鹿的同样高大的房屋,山鸡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乔迁新居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前来祝贺,唯独山雀没到。大家赞叹不已,山鸡扬扬自得,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赞美,山鸡有些忘乎所以了。
不知不觉中冬天来了,冷风阵阵,寒风刺骨,山鸡高大的房屋四面透风,根本没有草屋暖和。山鸡住在自己冰冷的家里,缩成一团。不过,只要有人来看房子,它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脸上一副轻松愉悦的样子。
这时好心的山雀来了,见屋里如此的冷,就劝山鸡说:“不要总为别人活着,要为自己活,爱慕虚荣,最后吃苦的是自己。”
山鸡非但不听,反而振振有词地教育山雀:“山雀毕竟是山雀,你总跳不出自己的圈子,目光短浅,怎么能成大事,应该不断追求卓越!”
天气一天天变冷,山鸡一天天挨冻,但它只要一想到别人的赞美,就无怨无悔,最终竟冻死在赞美声中。
历史上就是这样写的:只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就一定可以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听人劝,任命曾经建议要害死自己的仇人魏征为谏议大夫,就是找一个故意给自己挑刺儿的人放在身边,结果让魏征把他气得回到后宫乱摔东西。有人建议他换人,他不允,他认这个死理儿——只有听人劝,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吃得饱饱的,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
一个年轻人只有超越了固执,才能获得真正的成熟。每一次超越都是一次新生、一次开拓、一次创造。在这样不断的自我超越中,人生才能臻于充实和完美。
固执的人就象是将自己封闭在井底,对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不闻不问。固执的人往往容易头脑发热,心中充斥这不现实的梦想,并且非常刚愎自用,而刚愎自用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
一个人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批评指正,能促成自己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获益匪浅。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虚怀若谷,正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因此当不良情绪产生的时候,要学会冷静的分析问题,多听听别人的劝说,多采纳劝说者提供的更合理的思维方式、认识方法以及信念和解释,这样能让我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