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曾对自己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巧妙隐藏自己的实力是一种道德选择,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这代表着你的清醒。
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华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择直的树木来砍伐;而涌出甘甜之水的井也会先干涸。一些才华横溢、锋芒太露的人,虽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在不太成熟、还没站稳时遭人暗算,致使一败涂地。因此,明白人要懂得巧妙的隐藏锋芒。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说:如果人不知你,你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但君子却能对这种情况保持平和心态,不发怒气。有一些深藏不露的人,好像他们都是庸才,都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上、在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要得罪旁人,旁人便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行动露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阻力,成为破坏者。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注意。显露锋芒对于人,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不磨平触角,别人必将力折,角被折断,其伤必多。锋芒是额上的角,既害人,也伤己!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培根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
隐锋芒与圆通是做人的两大学问。它们就像一对矛和盾的关系,一守一攻。曾国藩曰:藏,匿也,蓄也;锋,尖也,锐也。藏锋乃书家语,言笔锋藏而不露也。吾谓言多招祸,行多有辱。是故,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也以至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曾国藩一向注意自己的言行,他认为“锋芒则露杀气,圆通则显和气”。只有学会保全自己,才能在趁对手疏忽之时,转守为攻,敲定胜局。他常用“厚藏匿锐,身体则如鼎之镇”这两句话教育僚属及家人,这两句话可以作为座右铭来遵守。“藏”是什么?藏是为了把锋芒掩饰下去,不让别人察觉。即本来强,却装弱,本来大,却装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出击,让别人防不胜防。屈是为了伸,藏是蓄志。不屈难以伸展,不藏心志从何来?
的确如此,锋芒会给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人仅仅有才智不行,还要修炼自己,蓄势而发,待时而动,此间最重要的是去掉锋芒、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实力。
俾斯麦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他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意志。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在最初时,居然主和。
当时,他担任普鲁士议会的议员,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的德意志四分五裂,奥地利是普鲁士南方强大的邻国,如果普鲁士企图统一德意志,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这时,俾斯麦站出来,说:“没有对于战争后果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这番话令所有的人惊异,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最积极的主战分子。
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了普鲁士首相,此时,他才开始大展宏图,对奥地利宣战,统一了德意志。
读过历史的人一定都对俾斯麦的这一策略赞不绝口,因为在普鲁士的军力赶不上其他欧洲强权的实力时,并不适合发动战争。对于俾斯麦个人来说,即使主战成功,如果战争失利,他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他渴望权力,对策就是发表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言论,瞒骗众人。正是因为俾斯麦这席谈话,国王才任命他为大臣,他才得以迅速升为宰相。一旦他获得了权力,就用武力统一了德意志。
中国有句古训:枪打出头鸟。做人也一样,不可太出风头。古人强调“藏巧露拙”,就是这个道理。做人之道在于去掉锋芒,尤其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完成自己的目标时,更不能让自己的理想昭然若揭,而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己“量到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