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无处不在,人人都可能遭遇。但苦难是否可怕,全在如何去应对。平庸之辈,遽然遭遇而惊慌,颓然叹息而失措,更加疑神疑鬼,终至一蹶不振,为苦难所吞没。而强健高洁之士,虽遭重创而精神不乱,面临困苦而意志弥坚,假以时日,否极泰来,苦尽甘至,守得云开见月明,正可遂其青云之志。
历览世间成大事者,皆经历过一番寒霜之苦,没有人能够绕过。苦难可以涵养浩然正气,孕育卓越英才,成就辉煌人生。
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才子,杜甫可谓生不逢时。“安史之乱”的浩劫,打破了唐王朝繁华盛世的局面,也打碎了杜甫心中的美好蓝图,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与残酷现实抗争的荆棘之路。困守长安达10年之久而无所作为,他的理想之火不灭;遭受幼子饿死之痛,一家老小甚至沦为难民,他也没有放弃信念;被叛军俘虏,沦为阶下囚,他还是对国家忠心耿耿。直到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日,一叶行在潭州到岳阳江面上的孤舟,带走了诗人59年的生命。
作为一位历经磨难的诗人,杜甫一生漂泊,他游历了国家的大好河山,也看尽了百姓生活中的痛苦,从而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忧国忧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虽生不逢时,却依然心忧天下,为天下苍生而奔走。他这种身在饥寒之中而心忧天下的可贵品质是贯穿其一生的,这种至高至洁的伟大人格让人感动,正是:“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任何伟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畏艰险、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远大的理想与眼光,再加上点滴的积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人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皆有苦难,苦难成就人生。面对人生苦难,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微笑以对。这需要一种宽容、博大的心胸,一种坦然、顶天立地的从容。昂起高贵的头,扬起意志的风帆,迎着风雨远航。哪怕风儿报以残枝败叶的萧瑟,雨儿报以举步维艰的迷茫,皆愿以一种强者的风范,一种藐视万难的气度面对人生苦难。任何逆境和困厄都能锻炼人们的意志力,能使人的心性更趋坚强与完美。
以退为进,蓄势待发
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
——中国古语
在生活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些事情而烦恼、郁闷,如果我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学会忍耐,增加一分“退”的勇气,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中国有句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便是忍辱负重。
如果有大志向,就不要纠缠于小事和小的过节。当忍的地方,就忍耐。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想忍耐,什么亏都不能吃,这样的人势必会在一些无谓小事中浪费很多的精力,他的生活中也会是非不断。只有适当地忍耐,才能养精蓄锐,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现更大的梦想。当然,在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更加需要忍耐。因为弱者的生存之道就是隐忍。
一次,滕文公面临强大的齐国将在邻国薛筑城时,心里非常恐慌,于是请教孟子应该怎么做。
孟子回答说:“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业。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孟子举出了周朝先祖太王的例子,即太王为避狄人的侵犯,体恤百姓,到岐山避难。意在劝谏滕文公面临强敌时,不要与人争强斗胜,而是自己勉励为善,巩固内部,然后自立图强。
孟子在这里提出了使国家保存下来的最实用的办法,也就是忍道。当国力不够强,无法与外敌抗衡时,为了生存下去就要忍。
“忍字心头一把刀”,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机会存在于忍耐之中,对于垂钓者来说,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忍耐。大机会往往蕴藏在大忍耐之中,忍不是停止、不是逃避、不是无为,而是守弱、蓄积、迂回前进。
当命运陷入无可掌控之时,就要心平气和地接纳这种弱势,坚强地忍耐弱者的地位,在守弱的基础上累积实力,发奋图强,使自己脱离弱者的不利地位,适时出击,争取赢得新的成功机会。
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历经难忍的苦痛,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大钟听后,若有所思。
忍受艰苦的雕琢和捶打之后,大佛才成其为大佛,大钟的那点捶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在人生中,功业失败需要忍耐,感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难需要忍耐,人际往来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耐能让人们超越平庸,让寻常的人生闪烁光彩。
“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忍耐是一种执着,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技术,它更是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
克制而不放纵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人生走到这里,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那么在这么多的学生中,你自认为谁是学得最好并可继承你未竟的事业的人呢?”
孔子把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头脑中简单地过了一下,然后说:“学得最好的当属颜回这个人了。因为他性格温和、不迁怒,品行端正、不贰过。可惜他已经死了,但是即便这样,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遇到比他做得更好的人了。”
颜回不一定有帝王之才,但却因为良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而被孔子高度评价。“不迁怒”即是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迁怒于人,“不贰过”也就是同样的错误不会出现两次。这也是圣人给脾气暴躁和固执的人的建议。
那些脾气暴躁、不懂得克制情绪的人和固执地不肯改过的人是难以“建功业而延福祉”的。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事实也的确如此。迁怒他人与过而不改都是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表现,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两大弊病。它们小则使人际关系紧张,大则导致事情失败。
曾经有个人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即将到手的胜利擦肩而过。
在一次台球比赛中,有个选手在最初的几场比赛中得分一直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主球上,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起身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影响了他的情绪。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飞回到主球上来,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这名选手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他终于失去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接下来,他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则越战越勇,终于赶上并超过了他,最后拿走了桂冠。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这名选手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为一只苍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人唏嘘不已。假如他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怒火,而不是将之狠狠地发泄到苍蝇的身上,假如他在失败后好好反省自己,并主动改正,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只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假设,更没有因为悔恨而扭转的败局。
迁怒和固执各有自己的规律。迁怒的人,往往迁怒于他者,迁怒于外物,迁怒于对自己没有巨大威胁的对象,来寻求所谓的平衡;固执的人,常常固执己见,固执于自认为对的想法,却不肯回头看看。虽然两个规律方向相反但都是一种阴暗心理的外现。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和别人交往时,对于工作的成败与合作气氛的融洽与否,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应该学会心理调控,学会及时走出消极情绪的笼罩。任何管理者都无法相信一个动辄生气、却不肯为自己的过错主动承担的人能为公司带来业绩。
一个人要成就大的事业,就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而应对自己的言行有所克制。
自制能力是在工作中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能力。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是暴躁和固执的人突破自身局限的法门。因为我们如果一味放纵自己的情绪,就将沦为情绪的奴隶。冲突总是不可避免,但少一分暴躁,淡去些固执,就会多一分宁静,多一分美丽。
欲腾飞,先沉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送张琥》
人生需要慢慢积淀,当时机成熟,风力充足,有了一定的能力才智作为本钱,定能一飞冲天。
人生的某个时刻,或是一个人年轻之时,或是修道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或是倒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必须“沉潜”在深水里头,动都不要动。只有修到相当的程度,摇身一变,才能一飞冲天。相反,一个人若不懂得沉潜蓄势,越是急躁反而越难达到目标。
一位年轻的画家,在他刚出道时,三年没有卖出去一幅画,这让他很苦恼。于是,他去请教一位世界闻名的老画家,他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整整三年居然连一幅画都卖不出去。那位老画家微微一笑,问他每画一幅画大概用了多长时间。他说一般是一两天吧,最多不过三天。那老画家于是对他说:“年轻人,那你换种方式试试吧,你用三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我保证你的画一两天就可以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三天。”
故事中的青年的经历不免让人惋惜,可是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重复着和青年一样的错误。其实,做人处世,沉潜的日子相当于长长的助跑线,能够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